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代码之道-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问题。当他们表现得不够理想时,你的员工必定很清楚其中的原因,他们也知道该做些什么去加以改进。短短的一封e…mail大有帮助;把你的期望一点一点列出来,指出他们不足的地方,同时也指明做好的情况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寻求专业援助
但如果你看不到他们有改进的迹象怎么办呢?如果你感觉按照目前的状况发展下去,他们只能得分怎么办呢?赶紧联系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专家会协助你,以确保你的员工得到正确的信息,如果他们需要的话,也可以得到适当的帮助。
  作者注:在微软老一代的打分系统中,分和分是不受欢迎的。分和分是让人高度向往的。分是容易让人接受的,而且绝大部分人都得这个分数。
  有时候,绩效问题是由一些个人原因引起的。依据具体的情况,微软可能有义务帮助员工度过那些时期。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知道有哪些做法,并且可以适当地给你的员工一些应有的帮助。不要在你的员工面前扮演心理学家、医生或律师的角色。把所有那些事情留给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吧,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去做出那样的处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没人想失败
如果绩效问题依然如故,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可以帮你找到一条最佳行动路线。尽管在有些情况下,你要对你的员工进行重新评级或改变他们的角色,但在更多的一般情况下,你可以给你的员工如下3个选择:
  ? 主动离开公司
  ? 改进
  ? 被迫离开公司
  微软在帮助员工实现转变方面做得非常好,这也是让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参与进来是如此有益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当员工面临的选择很清晰、但还是达不到期望的时候,他们就会释然离开公司,去寻找更有希望成功的新机会。这是次好的结果,可能你想不到,这也是常常发生的事情。
  作者注:不是所有有绩效问题的员工得到的选择都一样。针对每个独特的情形,人力资源部门能够帮助你量身定制适当的应对措施。这里我只是列出了常用的几种。
  

目标是成功
最好的结果是,员工的绩效能够提高足够多,达到甚至超过了你的期望。卓越员工又回来了!你不再需要解雇谁。你也不必花上几个月的时间去招聘新人,还要让新人跟上大部队。你的员工维护了他们的工作并得到了尊重,他们走向了成功。那是一个巨大的共赢局面。
  因此,如果绩效不佳者选择自我改进,你必须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到,并且他们多多少少会取得一点成功。即使你确信这个人不可能彻底转变他的职业生涯,你也必须相信他总会以某种方式克服眼前的障碍。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他能成功自然更好,而如果你怀疑他,他一定会知道。当你不相信一个人的时候,他能够自己判断出来;从而他认为,那意味着他在微软已经没有机会取得成功了。记住,如果你不相信你的员工能够改变,你实际上是在把他们推向失败。那可能导致悲剧的结果。
   。 想看书来

无所求,则无所获
为了把你的员工推向成功,你必须回过头去为可靠的绩效设置清晰的期望。你的期望必须是书面的,以把曲解和误解降到最低的程度。每周复审一下这些期望,面对面地跟员工交谈,同时还要做记录——哪些地方已经有了改进,剩下还要做些什么。
  绩效不佳者常常一开始会有个较大的提高。但如果管理者对此过于兴奋,急着告诉员工他们很满意,结果却只会是让员工停止了进步,甚至出现倒退。问题是员工产生了错觉,似乎他们已经超出了期望,而实际上他们只是稍有改善,但仍然还不够理想。
  你必须表现出对他们的勉励,但要关注在最后的成功上,要这样说,“嗨!我很高兴看到你取得了重大的改进。我真的很欣赏你为此所付出的努力。保持这个趋势,继续提高这些其他的方面,你就能一步一步达到你的职责寄予你的期望了,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样你就能展示出你的注意和关心,让你的员工打消疑虑,同时又重申了一个清晰的期望水准。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绩效不佳者本身不具备扭转局面的能力,即使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表现仍然不够理想,他就会意识到自己的短处。如果你想让他们也能成功的话,让他们主动离职,但要保持和睦,并且让他们知道你对待他们很公平、保持着尊重。这样你才给了他们真正的机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你不会总能如愿
有些情况下,绩效不佳者会过于顽固或高傲,他们不承认他们达不到你的期望。那你就要为一次被迫辞职(解雇)准备所有必要的文件了。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会帮助你和你的员工走过这艰难的一步。
  如果你确实需要解雇一位员工,你必须给你的部门发送一封尴尬的e…mail出来,“'员工姓名'离开微软,追求其他机会去了。”最难办的一点是,你只字不能提关于那件事为什么会发生的缘由。你必须保护你以前员工的隐私,哪怕他跟别人说了一个不着边际的理由。
  你部门的员工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他们会问你某位员工为什么会离开。尽管你不允许把关于那位员工的任何私人情况告诉他们,但你可以回答他们真正的问题。当人们问起别人的情况时,实际上,他们几乎总是在为他们自己的工作安全担心。那也许显得有点自私,但其实也是很自然的。
  好好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们一些反馈,以帮助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并且打消他们关于他们自己地位的疑虑。你也可以让他们恢复信心:“微软对每一位员工都有强烈的期望,因为微软知道,只有公司拥有了非凡的员工,并且他们在一个健康、相互支持的环境中竭尽所能,公司才有希望成功。”这种说法我们任何人都会以之为荣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只是想环球旅行
2005年9月1日:“随波逐流——人才的保持和流动”
  考核期到了。管理者和员工们都会觉得饶有兴趣,而对于音乐产品部门来说,那就太初级了。当考核分数公布的时候,音乐开始响起。一大群工程师从他们办公室的位置上跳起来,然后努力去别的部门寻找空缺的职位。当所有有趣的职位都被填补上之后,音乐也就结束了。同样的“游戏”在产品周期结束的时候也会上演,只不过产品周期不是很容易预见(那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那些曾经离开过自己的座位、但又没有在其他地方找到新位置的人来说,日子就难过了。他们常常会被当前的团队疏远,因为他们试图“弃船而去”。很倒霉?我不这么认为。管理者应该鼓励他们的下属(包括他们喜欢的人)去追求新的机会。否则的话,不说管理者是在搞破坏、欺骗、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至少他们也是自私、愚蠢、目光短浅的。当管理者在做关于业务方面的决定时,如果他们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微软的利益之前,那他们明摆着就不再为微软工作了。我想,微软也应该停止支付他们的薪水。
  不要告诉我,“噢,但这个项目还要靠这个人呢!疏远他并且抑制他的个人发展,对我来说完全是必要之举。这也是为了公司好。”那真是一坛子的粪便!你正在试图告诉我的是,你为人才流动没有做过任何的计划,现在它真的发生了,你却想逃避恢复、招聘、再教育、再分配等所有的这些事情。换句话说,你脑死亡了,你很懒惰,但是你还要通过自私自利之举来横加掩饰。只有幼稚的猎人才不愿移动,尽想着守株待兔。
  作者注:好吧,我一直忍到了第9章,但我现在再也忍不住要说了:“我非常喜欢重读这些栏目。”当初写下它们的时候往往是痛快发泄。为了本书的出版,我有机会重读了它们,这也让我再次体验到向那些我实在很鄙视的行为泄愤所带来的满足。这种感觉很美妙!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期待每年大概10%的人才流动。糟糕的管理者应该期待更多,不过他们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当然我这里也不去深究它。
  如果你是一位优秀管理者,你的部门有20个人,那你应该期待每年有2个人离开你的部门,有时还会多一点,有时也会少一点。即使是拥有5名下属的主管,你也应该期待每两年至少有一个人会选择离开。人们离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很多时候都跟你或你的团队无关:其他团队的朋友、新技术、自然景物的改变、工作以外的关系,如此等等。你不应该认为他们是在冒犯你。
   。 想看书来

不错的水坝?
但是,你应该如何去处理人才流动呢?有些管理者走了极端,试图加以阻止:
  ? 他们在奢侈的礼物和活动上花费大量的金钱,想鼓舞士气,而实际上他们举办更为频繁、开销低的活动会好得多。
  ? 他们许诺较大的角色和晋升——那些承诺他们并不能完全控制,也无法兑现。
  ? 他们不允许团队中的任何人出去参加面试,那毒害了团队士气,使得整个团队感觉起来就像是契约佣工一样。
  作者注:微软后来改变了规则,使得管理者不再能够拒绝他们的员工出去参加面试。只有副总裁仍然保留着那种特权。
  试图阻止人才流动,就像是筑起一个水坝想要阻止河水流动一样。短时间内可能是有效的,但当水坝破裂或河水溢出的时候,你的团队就会被中转的急流冲走。更糟糕的是,这些做###降低士气,使得你的团队对新成员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这给以后的招聘造成的麻烦可不小。
   。。

像河水一样流动
取而代之,处理人才流动最好的办法是:期待它、拥抱它。如何做到呢?想一想河流,流动,流动……
  把你的团队想象成一条“河流”,而不是一个“湖泊”。湖泊是静止不动的,它没有改变的能量或动力。如果你的部门也像湖泊一样静止不动,他们就会培养平庸和自满;他们会痛恨风险。而河流总是在流动和改变着,并且带着许许多多的能量。你需要的是河流!
  河流依赖河水的流动,而你的团队依赖人员和信息的流动。你可以考虑把所有人分成3组:新鲜血液、新任领导者和准备迎接新挑战的老员工。下面解释了这3组人应该如何去平衡和流动:
  ? 最大的组应该是新鲜血液。在他们当中,不是所有人都会成为技术或组织的领导者。
  ? 有时候你会拥有比老员工更多的新任领导者,有时候也可能反过来,但理想情况下你应该维持一个平衡。
  ? 至于流动,你要控制稳定的流量,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变成新任领导者,也让一部分新任领导者变成老员工。
  ? 流动的关键是,新鲜血液流进来、老员工流出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希望你的老员工在阻塞流动、破坏给别人的机会之前转出去。
  不是所有的技术都会以相同的速度流动。核心引擎(比如Windows内核)流动得很慢;而基于网络的服务(比如MSN搜索)流动得很快。你需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整,但即使是最保守的技术也都要改变和流动。
  你怎样才能成功地鼓励并维持一个健康的流动呢?
  ? 持续补充新人进来。
  ? 灌输信息分享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思想。
  ? 塑造组织结构和角色以创造成长机会。
  ? 为老员工找到新的挑战。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新鲜血液
至于新人的持续补充,没什么能胜过实习生和校园招聘的了。很显然,你也将从社会上招聘人才,以及接纳内部转移过来的员工,但实习生和校园招聘应该成为你的主要选择,因为他们有新鲜的观点和长期的潜力。
  每年从校园招聘得到的人数,应该在你的员工总数中(包括那些空缺的职位)至少占5%。因此,如果你的团队有20个开发人员,那你每年至少要从校园招到1个人;如果你的团队正在扩张的话,需要从校园招更多的人。即使在一个扁平的组织结构中,仍然至少有5%的人员损耗;因此,即使你当前没有空缺的职位,你也要去寻找有天分的年轻人。从校园招聘过来的人,有时候要等9个月之后才能正式上班;在那段时间里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因此要提前做计划。
  实习生是仅次于校园招聘的最好资源,不过他们需要多花一年的时间才能加入你的团队。因此,你希望像校园招聘那样得到一样多的实习生。千万不要计划发布实习生的代码。在最好的情况下,他们也应该结对编程才能直接工作于产品代码。然而,也千万不要给实习生分配一些打杂的活儿。正确的做法是,给实习生指派一个能力强的导师(下一个有望成为主管的人),并且让他们加入到令人兴奋的项目中去(在一些非常酷的功能或孵化工作上以伙伴的形式把他们配备上去)。你要以未来全职雇员的标准去考量他们,并且说服他们:这世上再没有比到微软来跟你一起共事更好的工作了!
   。 想看书来

分享就是关爱
当有新人加入到你的团队时,你希望他们成长为新的技术上的或者组织上的领导者。能让这
  发生的惟一途径是通过信息和知识的分享。分享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只是列举了一小部分:
  ? 维持一个在线的知识仓库,以说明你的部门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它可以是一个带有版本控制的Word大文档、SharePoint站点或维基网站——任何最适合于你部门的东西。这里的关键是,要让它容易被访问到,并且内容总是最新的。对于一个新人来说,他在第一个月内的任务应该就是更新它的内容。
  ? 为所有的项目和任务使用伙伴系统。从指导指定的复审者和后备人员,到全面的结对编程,工作安排可以是上面范围内的任何事情。这里的关键是,没有人独自工作,没有信息被隔离。
  ? 定期把人们聚在一起(理想情况下应该是每天),讨论工作进度以及碰到的问题。没什么能像“高带宽”沟通一样促进信息的分享,哪怕每天只有短短的15分钟。
  伙伴系统对于新任领导者的成长和老员工的过渡显得尤其重要。如果一位老员工的离职会引起过程中的关键知识和能力的丧失,那样就很危险。通过持续的信息分享,你就能给老员工解除压力诱导产生的束缚,你也可以使流动和过渡变成一个积极而自然的过程。
  

成长空间
就跟移植植物一样,你必须给你的员工足够的成长空间。你怎样构建你的组织?你怎样分配任务?你怎样给员工设计并推进他们的成长路径?所有的这些都能促进成长空间的营造。
  首先考虑一下成长路径。新的职业生涯模型提供了极好的、具体的指导。成长路径如何应用到你的团队呢?你应该去了解每一位员工渴望的成长路径,以及他们当前所处的职业阶段。然后,你跟你的领导们应该一起讨论一下,看那些被渴望的成长路径对每个人是否都是现实的,如果不现实,你要如何去调整?
  部门的组织形式常常会阻碍员工的成长。所有高级员工可能都在一个团队中,而新手都在另一个团队中。这种情况一定要改变——重新整理、平衡、改组。组织的不平衡状态放任得越久,你就会有越多的麻烦,你承担的风险也会越大。
  组织结构的调整可以为成长创造许多新的机会。好好利用它们非常关键。给你的员工分配一些任务,以及能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