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澳门主教,要将这铳送到澳门去。

    汤若望这么说了,程汉斌自是不好强求,只暗中记得这铳的每一处细节,回去之后便自己作了备注。放弃清廷会试南下后,他便一路琢磨自己去投那贼秀才当如何才能引起对方重视,倘若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劝对方沿江东下直取东南,不免有些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所以不妨从贼秀才的实际需要出发,先让对方看重自己,进而再择机进言。

    湖南一路行来,程汉斌不但看到了太平军对湖南诸府百姓的压迫,也看到了太平军对火铳及对火药的重视,因此在反复思量之后,他毅然决然将《军器图说》作为自己的敲门砖。

    现在看来,这敲门砖起到了大效果,这贼秀才果然是好火器之人。

    “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毕大人生前所著这《军器图说》可谓博览古今,集古今火器大全,加自身创研,实为军国利器。在下当初初见时,也是惊得口不能言,尤其那自生铳更是不信,后来亲手打过那自生铳后,却是什么怀疑也没有了。”

    “程先生见过自生铳的实物?”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一听燧发枪竟然有实物,周士相可是坐不住了。随后听了程汉斌一番说法后,心下顿时安定下来。想来崇祯得了这本《军器图说》肯定命人按图制造,毕竟都是军国利器。可无奈大明国库没有银子,加上战事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和资源,这才无奈停了自生铳的制造。现在世间所存燧发枪的实物怕也不过几杆,而其中一杆就在汤若望手中,那顺治却将此物不当一回事,看来多半是骑射思想及防范汉人思想作崇。而那汤若望要将这自生铳送到澳门,这居心怕也没安好意。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二章 天子弃国

    程汉斌没有任何隐瞒,将他去年在北京汤若望处所见自生铳实物构造详细与周士相说了。为了确认那自生铳就是燧发枪,周士相特意问了扳机和燧石方面的问题,程汉斌一一作答,和周士相认知中的燧发枪并无任何区别。

    “那自生铳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从而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在下虽不精火器,但也知此铳击发方式比之现时火铳好用得多,若士兵持自生铳对敌,要比持火铳对敌效率更高,且铳子发射的精度也要高很多,另外,据《军器图说》一书所说,制造一杆自生铳的成本仅七八两银子,这价格可是便宜得多。”

    程汉斌已是将自己所知都说了出来,没有一点藏私,现在就看“贼秀才”如何决断了。

    一杆燧发枪的成本不过七八两银子,而前年周士相派人跟澳门葡萄牙人采购火铳时,他们将一杆火绳枪卖出了40两银子的高价,气的周士相派兵封锁澳门关墙,在武力威逼下才从葡萄牙人手人以12两银子一杆的价格买了千余杆火铳,还是老旧的,很多买回来后还得要工匠重新维修才能使用。而一杆燧发枪的威力等同三杆甚至四杆火绳枪,所以周士相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决定立即上马制造燧发枪。

    广东那边在宋襄公的主持下已经开办了不少军工厂,有生产火药的,有生产新式军服,也有打造刀剑铁甲的,另外还有不少负责武器维修的工坊。匠人方面,太平军自成军起就格外注重有一技之长的人,只要是手艺人一律厚待,哪怕只不过会逢补破铁锅,打锄头之类的铁匠都被太平军网罗。占领广州后,六官之一的工官徐应元实际承担的职司就是负责太平军的军械制造,不过其人因为临时充为报捷使去了昆明,现在又被安南人给扣下,所以实际主持广东军械制造的是布政使司衙门。

    银子,周士相缺,但再缺也不会短了军工生产,只要这自生铳确实能够批量生产出来,花再多的银子周士相都不会皱眉头,哪怕为此让广东银库见底,他也绝不会收手。

    钢铁,周士相也是不缺,广东本身就有两处铜矿和一处铁矿,另外历次战事,太平军也特别注重搜罗铁器,使得广东布政使司衙门存有不少铁器,完全可以化了重新锻造为制铳所需的钢管。便是钢铁不够,军中火铳拿去改造也是可行的。

    匠人有,资源也有,银子也有,所缺不过就是一主事之人。只要主事之人有了,即便那些匠人们什么都不懂,在他的指导培训下总能掌握制铳的本领。况且,广西战事中俘虏了不少清军汉军旗随军的工匠,这些人中有不少一把年纪,甚至有崇祯初年就被掳去关外的工匠,而清军留着他们的目的便是替他们生产火炮和火铳。他们之中甚至还有天启和崇祯两朝北京工部的世袭匠户。

    另外,潮惠大战中也有100多隶属汉军乌真超哈炮营的工匠被俘,现在这批人就在广州,被宋襄公当作宝贝一样放在越秀大营专事武器维修。故而,其实太平军并不缺少精通制铳的熟练匠人,缺少的只是一个领导者以及一个全新的制铳理念。

    程汉斌,这个自称是湖广举人,且十分熟悉火铳的主动来投者无疑成了周士相眼中一个最佳的领导者。他沉吟片刻,看向对方,开口问道:“先生可会制此铳?”

    程汉斌轻笑一声:“图纸俱全,有何不会造的。只需匠人精细,材料充足,在下有十足把握制成这自生铳。”

    “那好!”

    周士相突然一脸郑重起身,在程汉斌的惊疑之下俯身朝他拜了下去,尔后一脸恳请道:“不知程先生可否出任我太平军军械局大使一职?”说完,怕程汉斌不同意,又补了一句,“军械局大使为正四品职衔,若先生为我太平军成功制出自生铳,本帅保先生一省巡抚之职,他日定向朝廷为先生请功!”

    这话实则是冠冕堂皇的空头话,太平军现在不过实际占领两广地盘,广西巡抚已有邵九公出任,广东巡抚不出意外肯定是宋襄公的,周士相从哪再安置程汉斌。不过对于双方而言,这个巡抚保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程汉斌能不能为太平军造出这自生铳来。他若造不出来,这四品的军械大使都不定能坐得住,造出来了,巡抚位子怕真能坐上。毕竟这自生铳威力太大,若太平军能够装备此铳,相对清军在装备上可是强得太多。太平军强,这天下肯定就不会属于满清。

    当然,程汉斌的志向不是做一个专门负责生产武器的军械局大使,而是要做一个济世安民的良臣。但他虽是主动来投,不过再怎么说也不过是个举人出身,周士相却片言只语就委他一个正四品的职司,不能不说程汉斌自己都感到惊讶。说起来,他就算参加清廷会试得中,最佳结局不过是外放一县,日后能为五品就是顶天。

    在清五品顶天,在明四品起步,这差距足以击毁程汉斌心中的一切矜持。再加上他一心要参与中兴大明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做一个看客,周士相初次见他便委以重任,任他怎么权衡,也说不出一个不字来。

    按这时代的礼节,程汉斌向周士相拜了下去,行了大礼,如此便算他程汉斌正式投效周士相,愿为对方卖命了。

    周士相激动的扶程汉斌起来,就着《军器图说》上自生铳的构样就讨论了起来。接着又说到军械局的事,周士相本想将军械局安置在沅州,但考虑湖南战事未定,不够安全,最后还是定在了广州,这样也可以就近调用人力物力。

    周士相是急性子,程汉斌也有心表现,二人便约定三日之后程汉斌动身前往广州,争取五月底前将军械局搭建起来,六月开始研制自生铳,九月之前将自生铳造成,尔后开始批量生产。

    想到马上就能有大量燧发枪装备太平军,周士相是格外高兴,又想到火药短缺的事,便对程汉斌道:“眼下我太平军中火铳数量颇多,然现在却缺药子,这书上有熬粪制硝配以硫磺便能大量制成药子法子,却不知这法子先生可曾验证过?”

    程汉斌道:“此策汉斌没有验证过,但想毕大人既在这书上说了,便是能行。据汉斌所知,这硝土多存于厕所、猪牛栏屋、住房、庭院老墙角不易被水冲洗的地方,若含硝,那便有苦、辣、盐三味,特别辣的便是好硝土。”

    周士相听着不住点头,程汉斌所说他前世似乎也有耳闻过,但是好像是有关制盐的事。

    “具体制硝,汉斌不擅精通,只是耳闻一些方法。有将硝土放在红木炭上,观其是否能爆火,若能爆火便是好硝土,反之则不是。另外熬硝所用草木灰,须以桐于壳、养麦秆为好,这样熬出来的硝品质最佳。”

    周士相听后插了一句道:“本帅昔年曾看过一本西洋人的书,上面说若将硝放在水中溶解的话,得出的硝品质更好,却不知是否有这么一回事。”

    程汉斌迟疑一声,道:“大帅说的这个法子,汉斌去广东后会着手试验此事,否则光有铳而无药子,又如何能打的了仗。”

    周士相点了点头,如何提取纯度更高的硝,肯定得经过不断试验,不是他嘴一张就能行的。想到一事,便叮嘱程汉斌道:“先生去广东后,若行熬粪制硝法,则那熬煮出的粪却不能浪费了,可以叫人拿去肥田,西洋人书中说这粪肥比一般粪力要强,可增加产量。”

    “有这回事?”

    程汉斌哑然,他是没有听过熬过的粪会比没熬过的粪更肥田,但既然周士相这么说了,他便试了看看,若真能增加收成,那无疑是件天大好事。民以食为天,这一亩土粮食不消多,只多上个两三成,可就是能活人无数的。

    “自生铳和熬制硝土就托给程先生了!”

    周士相再次起身向程汉斌施了一礼,程汉斌见他接连两次不屈下节,心中也是激动,忙道:“汉斌定不辱大帅所托!”

    燧发枪若能制成,熬粪制硝法又确是可行,这枪和火药的事便能得到完美解决,周士相自是兴奋。他已命军部开始筹备定装颗粒火药的事,军部的上百次试验都证明用这种定装颗粒火药可以让火铳的杀伤距离增加十步左右。而十步距离在这个尚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可是一个大大的跨越,若是再结合燧发枪,那太平军将对清军拥有绝对压倒性的火力优势。

    周士相和程汉斌越说越投机,从自生铳说到火药,从火药又说到火炮,最后又谈到清廷及现在的抗清局面,二人真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一说竟是说了一个时辰。正当周士相起意要带程汉斌去看看第二镇军容时,兵部官董常清拿着一份公文急匆匆的就奔了进大厅。

    “大帅,广西急递,天子已经弃国逃往缅邦!”(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三章 天下何往

    永历弃国出逃缅甸,消息确凿无疑,因为这消息是从云南逃到广西的大学士郭之奇带来的。

    晋王李定国为避清军兵锋,决定弃守昆明后,郭之奇自感云南局面越发艰难,为了替晋王减轻压力,他便向永历请旨前往元江说动土知府那嵩等人起兵反清,以为晋王援应。成功说服那嵩父子反清后,郭之奇便作为永历朝廷的使者在元江主持反清事宜。但从永历朝廷西逃至永昌后,郭之奇实际上已经和朝廷失去了联系,有关天子弃国的消息他还是从难民口中得知的。

    吴三桂攻破元江,那嵩父子等人殉国后,郭之奇在总兵赖世勋部下标将沈国宣等人的保护下从城中逃出,因往西道路皆被清军封锁,郭之奇便决定先逃往云南东南部的维摩州,尔后再折向南边的国境,稍后再从国境前往滇西找寻圣驾和朝廷所在。若是找不到圣驾所在,郭之奇的打算便是去寻晋王。在他看来,只要晋王在,人心便在,局面尚可挽回。

    翻越丛山峻岭到达维摩州后,因郭之奇是永历朝廷大学士,身份高贵,当地土官不少人也是心向明朝的,因此对郭之奇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愿提供保护。但只隔了几天,却有难民涌来维摩州,他们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就是大明天子已经弃国出逃缅甸,晋王李定国在滇西生死不明。

    这个消息让维摩州的一众土官态度大变,有土官主张将郭之奇等人送给清军,尔后众土官一齐向清军纳土具文表达归顺之意。这个意见却遭到另一批对明室尚有感情的土官反对,他们认为大明皇帝只是出逃缅甸,并不是被清军擒杀,皇帝随时可能再从缅甸归国,因此没有必要现在就背叛明朝向清朝归附。万一清朝在云南站不住脚,明朝重新占领云南,那他们岂不是要遭到明军的清算。

    另外有不少土官表示,他们寨中有许多子弟都参加了明军,跟随晋王殿下的土官子弟不在少数,若他们就此降清,那明军之中的子弟怎么办?

    这些土官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自从大西军进入云南以后,孙可望便大量招募云南少数民族从军,其麾下精锐驾前军中的少数民族将领就有数十人,士兵更达三万众之多。晋王李定国麾下也有很多云南当地的土兵,其中负责象兵的全是土兵。这些云南少数民族将领、士兵和汉族军民一起为了反抗清军流血牺牲,很多人已经长埋在异乡他土。现在活下来的人虽有很多降了清,但也有很多人仍在坚持抗清。所以在不知自家子弟到底是降清还是抗清的情形下,土官们实不便就此决定是否投顺清军。

    再者,这些土官也担心他们的子弟参加了明军,清军那边有可能因此对他们进行报复,所以在局面没有彻底明朗之前,这些土官宁可再观望下去,也不想冒然决定是否降清。亦或者说这些土官打的是待价而沽的念头,毕竟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对他们这些打蒙元起就世袭云南的土官,都必须要安抚,而不是发来大军攻打,那样得不偿失。为了尽早稳定云南局面,清廷必须要安抚这些土官,否则再来一个元江之变,清军也吃不消。安抚,则要实利。不急于表态降清的土官们,其实便是想看看清廷能给他们多少实利。

    土官们为了是否降清争执时,却有土官手下的汉人将消息悄悄透露给了郭之奇等人。得知天子已经弃国出逃缅甸,郭之奇直感手脚冰寒,脑袋直旋,当场就要晕过去。

    沈国宣等人也是被这消息惊住,大明朝廷和皇帝是他们主心骨所在,也是他们一直坚持下去的源泉和信念所在,现在这主心骨却是不顾云南百万军民弃国出逃,一下就将他们坚持的信念击得粉碎。

    有士兵放声痛哭,直言天子既已弃我等而去,我等还坚持什么,不若就此散了!

    另有士兵愤声道:“我们拼死拼活要随天子,天子却不要我等,那土官又要将我等卖于清军,事到如今活着毫无意义,不如自我了断,也免叫土人羞辱,受那清狗毒手!”

    眼看着有士兵就要当场了断,郭之奇一下警醒过来,怒喝道:“天子只是暂避缅邦,何来不顾我军民之说!”

    “对,对,莫听那土官造谣,朝廷和天子只是为了躲避清军追击,不得不暂退缅邦以避追兵,天子绝不是真要弃了我云南军民!大家千万不要慌乱!”

    沈国宣也是赶紧安抚众士兵,如此才稳住了军心大乱的军士,免得血溅当场。但不管他和郭之奇如何安抚,皇帝出逃到缅甸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土官们想要将他们交给清军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眼下的当务之急是马上离开维摩州,但离开维摩州后去哪,沈国宣不知道,他只知道去找圣驾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去广西!”

    郭之奇咬牙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