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成功接下来说的话却让部下们更是不解,因为他说的是,“你们追随我多年,自然知道本藩和绍宗陛下情谊,所以若是真立监国人选,本藩意下自是要拥唐的。”

    “既藩主决意拥唐,何以又对唐王?。。。。”

    陈永华他们面面相觑。

    郑成功道:“你们都说兄终弟及,确实,唐王监国是合这个理,但本藩却认为唐王监国,这帝系于绍宗陛下又有何关系?绍宗是兄,唐王是弟,这世上可没有弟弟给兄长继嗣延续的道理,所以本藩无意拥朱聿锷监国,但本藩却又是赞同拥唐的。”

    陈永华听的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忍不住问道:“藩主的想法究竟是?”

    郑成功也不与他们绕圈子,直言相告,他道:“本藩拥唐,却不拥他朱聿锷,本藩意将永兴王过继给绍宗陛下为嗣,再领金厦军民拥永兴王监国,如此绍宗陛下后继有人,血嗣香火不断。”

    “永兴王?这怎么行!”

    刘国轩失声道,任他怎么猜测,都是没想到藩主会想着替隆武皇帝过继一个后人,还要拥这个过继者为监国!

    “藩主,这永兴王来历不明,如何能继绍宗陛下?”黄廷的脑袋直摇,连说不可。

    陈永华也道永兴王的真实身份难以考据,究竟是否唐端王后人都不可考,怎能将他过继隆武皇帝,金厦军民再奉他为主呢。

    冯澄世见过那自称永兴王的朱琳玮,此人不过20岁,他说他是唐愍王朱聿鏼的第三个儿子。唐愍王是隆武帝的同父异母弟,当年隆武帝还是唐王时擅自带兵北上勤王,结果被大怒的崇祯帝下旨废为庶人关入凤阳监狱,唐王便由朱聿鏼承袭。唐愍王于崇祯十六年病死,几个月后清军南下,南阳失陷,几个王府官员便保着刚刚承袭永兴王的朱琳玮南下,后一直在江南各地躲藏。

    隆武帝在福建登基称帝后,那几个王府官员便带着朱琳玮去投,岂料他们到福建的时候清军已经占领福京,隆武帝也在汀州殉国,几个王府官员实在是无路可走便一轰而散,只一个老吏带着八岁的朱琳玮到处流浪。过了两年,那老吏听说金厦仍有明军活动,便带着十岁的朱琳玮一路乞讨来到厦门,自报身份后被郑军收容。因隆武帝的原因,加上郑成功待明朝宗室一直很是宽容,所以对这个隆武帝的侄子很是看重,让他和自己儿子郑经一块读书,刻意培养。

    金厦这里前来避难的明朝宗室不下百人,鲁王朱以海,淮王朱常清、宁靖王朱术桂等人也在,所以延平藩下众人从来没有想过这朱琳玮会被藩主意欲拥立,心中震惊可想而知。倒是刘国轩想到了藩主一直念念不忘为隆武帝续嗣,以前没有机会,现在永历弃国,若这朱琳玮真得过继给隆武帝,凭借隆武皇帝在士绅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和影响,倒也是个合适的监国人选。

    “永兴王的身份没有疑点,本藩早就使人仔细查过,当年唐王府的官吏下人也找到不少,皆可做证永兴王为真。”郑成功知道部下们对他要拥永兴王的想法会质疑反对,但他却是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此事,显是已经拿定主意,不容更改。

    听藩主语气,陈永华知道难劝,便道:“若藩主执意要拥永兴王,属下等也无话可说。但此举势必会和太平军、忠贞营冲突,于抗清大局不利。”

    郑成功微一沉吟,道:“我欲拥永兴王一事,暂不必告知广东。”

    陈永华一脸为难道:“广东使者就在王府等着信,藩主若不答应拥唐,属下等如何回话?”

    郑成功想也不想道:“便说本藩不日就要领军北上,待取南都之后再定此事。这事交给你去办。”

    陈永华无奈只得应了。

    刘永轩想了想却道:“打下南都,永兴王往孝陵祭拜,唐王那边就居下风了,到时恐怕太平军和忠贞营就得转而一起拥立永兴王了,说不得绍宗陛下不但后继有人,更可为光复先君。”

    “本藩便是此意。”

    郑成功长呼了口气,目光再次朝漆黑的夜空看去,看了片刻,却已是双目通红。

    黄廷他们见了,知藩主这又是思念起隆武帝了。相互看了眼,便悄悄退下,藩主要拥永兴王这事得赶紧告知甘辉、郑泰他们,要不然他们恐怕要吵到天亮去。

    。。。。。。。

    作者注:绍宗,永历政权为隆武帝上的庙号。(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二章 罗托当可全歼

    桂永智从厦门带回的国姓爷对于拥唐的模糊态度,让刚从湖南沅州赶到广西柳州的周士相有些诧异,不明白一向被世人看做隆武嫡系、拥唐中坚的郑成功怎的突然不愿发声表明拥唐态度了。

    桂永智道:“去年郑军就曾北上,今年再次用兵,国姓要取南都之意可谓坚决。国姓的参军陈永华对我说道,国姓准备拿下南都之后再与大帅共商拥唐事,如此,光复南都之后,唐王监国则更为天下承认,亦更震动天下。”

    “国姓真是这样想么?”周士相不置可否,隐觉郑成功是拖延此事。

    兵官董常清摇头道:“用兵长江和上表拥唐并不冲突,大帅又不是要国姓一起来劝唐王监国,只需遣使即可,国姓却不愿行此事,想来另有他图,又或不赞成拥唐王监国。所谓取南都之后,不过是拖辞而矣。”

    周士相点了点头,问他们道:“你们认为国姓究竟想干什么?”

    董常清猜测道:“南都为太祖定鼎之地,又是孝陵所在,更是我大明两京之一,故属下猜想,国姓取南都之后当会自拥监国,如此凭借收复南都之功,再有东南财赋支撑,国姓所拥监国当更为天下军民承认,南都亦当再为大明京师。换言之,国姓所图深远。”

    董常清这么一说,桂永智也道:“大帅,当年晋王屡次相约国姓会师广东,国姓却屡屡拖延,致晋王两次东征失败,事后看来,乃国姓不甘居晋王之下也。今日国姓拖延拥唐之事,未必不是存了不愿居大帅之下的心思。”

    桂永智所言实在是将国姓想的阴暗了些,但是细一寻思又确是如此,此次拥唐是周士相主导,若唐王监国则必依赖周士相,如同永历帝依赖晋王李定国一般。国姓自视一代人杰,郑家又是经年海上大寇,金厦水师天下无人能敌,陆师十数万精锐,除地盘不及外,哪一点弱于周士相、李定国了。所以桂永智所说怕还真是事实,国姓不肯响应李定国东征,不肯响应周士相拥唐,所为便是不肯居于他二人之下,想自创一番局面。国姓若非有此念,当年为何不以大局为重,在晋王屡次催促的情况下都不肯发兵配合夺取广东呢?

    周士相无意就国姓真实想法评断,而是起身道:“说一千道一万,国姓总需得拿下南都再说,拿不下,说什么都是没用的。”

    “大帅,金厦这几年大练陆师,有精兵强将十数万,更有铁甲精兵。属下回来时,参军陈永华曾带属下一观军营,属下以为郑军士气装备皆不弱我太平军,甚至于火器方面还稍强。其水师更是船坚炮利,海上江上无人可敌。陈永华言道郑军当于六月上旬发兵,先于福建、浙江沿海登陆筹备粮草,八月便行入江。金厦上下对这次发兵北上充满信心,人人都道于南都过中秋,所以属下以为国姓当能成功夺取南都,不为别的,只为军心民气皆可用。”桂永智道。

    “国姓为北伐准备了数年,投入钱粮资源可是惊人,再养不出一支精兵来,国姓也不会甘心。吃饱喝足,军心自是高涨。”周士相笑了笑,没有多言郑军有无可能拿下南都。

    桂永智这边倒是认定郑军定能拿下南都的,他有些感慨道:“为了这次北伐不使将士有后顾之忧,国姓更是命将士家眷全部随军,准备从此之后在南都扎根,看来,国姓不取南都是誓不罢休了。”

    一直坐在边上不说话的广西野战军团都指挥使于世忠闻言,一脸动容道:“家眷全部随军?国姓怎的如此糊涂,行军打仗怎能将家眷带上,这不是儿戏吗!”

    桂永智诧道:“有何不可?兵法有云,这也算是破斧沉舟,有如此毅力决心,更无后顾之忧,郑军上下必当奋勇,取南京只怕一鼓便下。”

    董常清这边也不认为国姓带家眷随军是儿戏,他对于世忠道:“于指挥有所不知,当年国姓领军在外,结果金厦叫清军偷袭,军民死伤惨重,想来国姓也是考虑这一点,毕竟福建达素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若知国姓领军北上,如何不会派兵偷袭金厦。将军出征在外,却要随时担心后方亲人安危,这士气必受影响。”

    于世忠皱了皱眉,没有说话,心里却是不以为然,只觉国姓如此用兵定有隐患。

    “不说国姓那边了,他既想取下南都之后再议拥唐王监国的事,便由他去吧,他便是不肯拥唐王监国,本帅也奈何不得他。本帅总不能挥师和国姓再战一场吧,那可真是亲者恨,仇者快了。”周士相笑了笑,侧头看向于世忠:“于指挥在想什么?”

    于世忠闷声道:“末将没有想什么。”

    周士相看着他,缓缓说道:“本帅知你不赞成拥唐王监国,但眼下局面,永历已经弃国,若无人站出来,你以为接下来的局面会如何?天子弃国影响实在太坏,本帅不能不为大明计,拥唐王监国势在必行。”

    于世忠听后,沉默片刻,再次开口却是说道:“大帅,末将以为罗托部当可全歼!”

    周士相微一点头,问他:“你要什么?”

    “大帅的铁人卫。”于世忠显是早已想好,脱口便道。

    “给你!”

    周士相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又道:“马鹞子我也带了过来,也一并给你。对罗托这一仗,本帅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你给我个确信,多久之后本帅能看到罗托和线国安的人头!”

    于世忠微一沉吟,斩钉截铁道:“七天!”

    “七天之后,本帅要看到你的捷报。”

    “末将定不叫大帅失望!”

    “本帅信你。”

    周士相说完,抬脚出厅。他来柳州不是专程为了消灭罗托,而是要往广东去劝唐王监国的。

    周士相不是只身回广东的,与他一同去的还有夔东来的忠贞营监军太监潘应龙、永历朝廷任命的总督川楚部院大臣洪育鳌、荆国公王光兴、皖国公刘体纯、歧侯贺珍等忠贞营将领。另外苏纳领第六镇、齐豪领由东进支队改编的第十五镇、邵成国的骑兵镇都从湖南回返广东。

    早在收到永历弃国消息时,周士相便已决意采纳程汉斌之策向江西进军。

    。。。。。。。。

    请不要在书评发表任何过激言论。(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三章 北伐军的组建

    程汉斌十几天前便去了广东担任军械局大使,主持自生火铳和生产硝石事宜,临行前他向周士相提出当挥师北进夺取武昌,尔后顺江东下攻打南都之策,此策与周士相欲取郑成功南京之役果实不谋而合。然此策实行起来却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周士相手头没有一支能够在长江横行的水师,而清军却有水师,且不是一支,而是多支。

    湖广方面,清军不但有洞庭湖水师,还有武昌水营,长江沿途所经如九江、安庆等地都有清军水营,因此在没有水师协助的情况下,太平军很难从武昌顺流而下。川东方面倒是有水师,但是一日不下武昌,川东水师也没法出来。

    沿武昌东下直捣金陵,后世洪杨所领太平军倒是实打实的干成了,现在周士相想要重演洪杨所走的那条路,实施起来也不难,毕竟湖广清兵并非清军主力,大多为绿营团勇这种二三流兵马,且湖广除了武昌、长沙等几座重镇外,其余均被明军占领,清湖广总督张长庚在武昌是苟延残喘,度日如年。所以太平军真要大举进攻武昌,张长庚要么与城同殉,要么就只能弃城而跑,然而周士相眼下却不能对武昌用兵。

    无法对武昌用兵的关键原因倒不是受制水师,而是时间上来不及。军情司那边对洞庭湖水师的策反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不能让洞庭湖水师就此反正来归。若无永历弃国、唐王监国事,周士相倒是能率兵联合忠贞营、摇黄十三家等力量围攻武昌,拿下武昌后再迫使清军洞庭湖水师反正,而后联合夔东所属水师顺江东下,现在却没法实施,因为他急着要赶回广东相劝唐王监国。

    唐王一日不监国,则大明便一日无主。

    永历弃国而逃影响实在恶劣,在没有周士相的历史中,永历弃国断送了抗清军民的最后的希望,导致大量坚持了十多年的明军向清军投降。成批的文官武将或是弃官潜逃家乡、或是剃发蓄辫向清廷投、或是隐于深山以遗民自居,而一些重臣如四川的文安之就此病逝。大学士郭之奇和广东的一些抗清将领绝望之下率部退往安南,结果却被安南人扣押,随后安南人便溺杀了数千广东明军。郭之奇也被安南人送给清廷杀害。

    云南方面,晋王李定国未死时,就有大量明将降清,如马宝、马惟兴、冯双礼、祁三升等,巩昌王白文选不久之后也降了清。晋王死后,其子李嗣业等看不到半点复起机会,终是违了晋王“宁死荒徼,无降也”的遗言降清。整个中国大陆只剩闯军余部组成的忠贞营坚持到了康熙三年,最后大部壮烈牺牲。

    金厦方面郑成功南京之役失败后也是心灰意冷,转而率部开拓东番,从此郑军孤悬东番一岛,直至二十多年后降清。在那之后,华夏大地终是不见汉冠汉服,沉沦足足两百余年。

    汉家有句古话,蛇无头不行,再烂的官府也比没有官府的好。这话用在永历弃国之后,再是恰当不过。若周士相不拥立唐王监国,各明抗清力量因为没有效忠对象,没有主心骨,马上便会崩溃瓦解,太平军打下的大好局面很有可能会就此丧失。

    周士相无法接受这种结局,所以他必须要拥唐王监国。哪怕唐王比永历还差,可只要这面旗子在,人心便可挽回。

    部下不是没有人劝周士相自立,周士相却断然拒绝。永历弃国不假,可这天下百姓却不可能马上接受一个他姓皇帝出来。在这国难关头,唯有朱姓才能号召天下,也唯有朱姓才能将各方力量联合起来。

    自立,周士相没有想过。

    新会那个深夜,当他知道了自己今生的遭遇,知道父母妻儿如何死去,他便清楚自己活在这个世上的意义就在于复仇——为他自己复仇,更为辽事以来死于满州之手的亿万汉人复仇。

    前世,他没有机会,因为满州成了他的同胞;今世,要么不成功,身死成仁,要么就是你死我活。

    复血海深仇,天经地义,哪怕血海滔滔,也无可指摘。

    。。。。。。。。

    周士相将拥唐王监国的重要性明确告诉了程汉斌,告诉对方眼下太平军没法北上攻打武昌,他马上就得回广东劝进。

    程汉斌思索一会,却又提出一策。他道太平军现在对西南清军采取的方略是困守,但这困守却只仅仅是将西南清军堵在云贵,却是无法令西南清军伤筋动骨。若清廷能够壮士断腕,敕令多尼领军从川陕回师,那么这几十万清军便可旦夕返回北方,再次成为太平军的大敌。无论清军从哪个方向来攻,失去地利的太平军都只有被动挨打,最好的情况是两军相持,最坏的情况则是太平军有可能被清军赶回广东,尽而围歼。

    毕意,太平军实际拥有的两广地盘看着是大,可人丁不过百多万,而西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