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冒襄看了这诗,正琢磨意思,师母柳如是却是开口便道:“我想授记这一句,是整首诗的关键,一是期许他马进宝要意志坚定,永不退转;二是暗示他祸福存其一心,不假外求。南朝梁的宝志法师,相传颇具神通,为观音大士的化身,所以许多人寻他断祸福。”

    听夫人娓娓道来,钱谦益手捻胡须,微笑颔首,眼神中满是欣然。

    “先生的意思是,马进宝抗清复明,以此忏悔,便可无罪,自毋需再寻法师。”董小宛不愧和柳如是同列才女,也是一言点破钱谦益的用意。

    “原来是这样。”冒辟疆感慨一句,“可是如此隐晦的涵义,马进宝那粗人能理会吗?”

    “他理会不得,其帐下就无人能理会了吗?”

    钱谦益丝毫不担心马进宝不明白自己的意思,然而,马进宝的态度到底如何,他却是全无把握。万一马进宝并非真的有意反正,而是借机下套,转而向清廷告发他,那他钱宗伯可是性命要不保。然而担心也是转瞬的事,想到自己已经七十多岁,弘光以来奔波后悔了十几年,马上就要入土的人,难得延平发大军入江夺取南京,机不再来,若不再有所作为一番,只怕死都难闭眼。难道真要学那南宋陆放翁般——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么!

    (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章 漕粮一断,京师必乱

    崇明岛,海上战船密布,岛上亦是喊杀震天,一队队身披铁甲的郑军将士正在原崇明清军的营房校场上卖命操练,只为不日上岸与那满鞑子一较高下。不远处,数百名铁匠光着臂膀,“铛铛铛”地敲打着手中的刀剑,几十具鼓风炉中木炭烧得火红,只映得这些铁匠脸色通红,也让他们汗流雨下,然而却是谁也不叫一声苦,只在那用力捶打。那补修火器的工匠更是仔细的不能再仔细,生怕修的不好,没杀了鞑子,反而害了自家将士性命。

    距离营房不远处是女营,里面有许多正在缝制令旗、整理弓箭的妇女,大家有说有笑,颇为兴高采烈。这些都是郑军的家眷,随她们的父兄一起北上,除了海上行船日子不好过外,其余时间却都是很快乐,因为她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呆在金厦,既为父兄安危担忧,也为自身处境提心吊胆。

    延平藩下的铁甲兵有六千余人,沿清军校场一字排开,个个身材壮硕,穿戴整齐划一的铁盔、铁铠、铁裙,手臂、大腿也包围着铁片,连脸上都戴着狰狞的铁制面具。铁器黝黑,刀锋锐利,阳光照射下来,闪闪发光。军官一声令下,铁甲兵们便齐声呼喊前进,大地为之震动,真是气势慑人!

    郑军大将,前军中都督甘辉穿着一身从清军处缴获来的镔铁铠甲,正试着奔跑砍杀,但是盔甲过重,显得不太灵活。前军左都督万礼看了一会,只摇头,对甘辉道:“这甲不行,比咱们的甲重了二十来斤,不成的,我军上下船都不合用。”

    闻言,前锋将余新却不以为然道:“贼鞑子比我们勇敢,比我们身子壮么,他们能穿得,我们怎么就穿不得?”

    听了二人的话,正在奔跑的甘辉停下步来,扬声说道:“重量不是问题,只是有些别扭,不大灵便,需要再练练。。。不过我这把年纪都穿得上,队伍里的青壮应该不是问题。”说话时,甘辉很是气喘,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身子骨不如当年了。

    甘辉父母早丧,家贫如洗。为人重义任侠,好打抱不平,因此遭族长迫害,流浪于漳州、石码、海澄等地,不敢久居乡里。隆武二年,郑成功在南澳起兵反清,招军买马。甘辉投入郑军帐中,以骁勇善战驰名行伍间。永历二年四月,郑军攻同安,甘辉出头阵,即斩清守备王廷于马下,从此成为郑成功手下得力信用大将,升任中都督一职。

    余新听了万礼的话不服气,叫来一个士兵,命他穿上这铁甲试试。这士兵是余新的亲兵,身材高大,虎背熊腰,武功又好。换上铁甲之后,果然与甘辉大不相同,左冲右刺,如身临战场,全无迟滞的样子。

    “好!好!再搬那块石头试试。”余新高兴地叫道。

    那亲兵脱下盔甲,走过去,吸口气,一把抱起三百来斤的石块,在演武场上绕了一圈。众人见他如此神力,纷纷喝采。又有士兵自忖身手力气不比那亲兵差,眼看着这么多将军在,便纷纷自告奋勇要上前也试上一试。军心可用,甘辉、余新他们自不会拒绝,一时间,大为热闹。

    “藩主到!”

    延平郡王郑成功领着一众文武过来,看到士兵们在那搬石头,不由大是好奇。

    “见过藩主!”

    甘辉等人上前向郑成功行礼。

    “都免了,大军在外,弄什么虚礼。”

    郑成功笑着示意诸将起身,问了甘辉何事,但听说铁甲之事后,不由大是高兴,命人赏银。尔后走到高台,环顾已经停下训练集结的铁甲兵,再远眺海上扬帆的战船,心下当真是豪气大发,对夺取南都,恢复江南更是有万分信心。

    “将士们,我们马上就要进长江,本藩问你们,你们遇见鞑子怕不怕!”

    “不怕!”

    铁甲兵们回答的声音响彻云霄。

    郑成功微一点头,又道:“我们辛苦征战十多年,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报国救民!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富贵,而是要让后代子孙享福,不要让他们受到贼鞑子的荼毒。将士们,过去在闽、浙征粮,是为了壮大自立,如今,我们已有足够的力量,我们马上要夺取南都,恢复大业!。。。。但在进军之前,本藩向你们提出十条禁令,敢有奸。淫、掳掠、杀牛,或是擅动百姓一草一木者,一定枭首示众,同班同队的弟兄连罪不贷!。。。。将士们,我们要成为仁义之师,要让百姓们壶浆相迎,本藩问你们,你们做得到吗?”

    “做得到!”

    数千铁甲将将士再次齐声高呼,声势真是惊人。

    与郑成功同来的兵部左侍郎张煌言见了这数千铁甲精兵风范,大为兴奋,不禁作诗一首:“瓯越江声动鼓鼙,霸图南北尚鸡栖。谁为揖客称司马,独将游兵是水犀。”

    “鸡栖”就是鸡舍,文天祥正气歌有“鸡栖凤凰食”,指鸡与凤凰混居同食。张煌言感慨他仍未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以鲁王当年监国时授于的兵部侍郎的身份领军,故而对待郑成功只能是长揖不拜的“揖客”。不过张煌言虽知自己军力远逊郑军,但他却期许自己的“游兵”能成为水犀劲旅,在入江夺取南都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

    “我随定西侯三入长江,证明鞑子没有江海作战的能力,而国姓水师的战力又远胜之,故由海道入江,直抵南京,绝非难事。更重要的是,南京为高皇帝孝陵之所在,其号召四方的意义,绝非二岛、滇、黔、粤、桂可比,而且攻下南京,便可控制漕运水系,漕粮为我所有,更足以为抗清之张本。漕粮一断,京师必乱!”张煌言如此对身边的延平藩下参军陈永华道。

    走下高台的郑成功听到了这番话,笑着问张煌言:“侍郎以为我们多久能拿下南京?”

    张煌言想也不想,脱口便道:“最多一月!我估计顺风顺水的话,20天便可在秦淮河畔共饮美酒,右手杀鞑子,左手揽佳人,快意人生不过如此!”

    张煌言风趣的谈话,顿时让气氛轻松起来,也在不知不觉中鼓舞了众人的士气。

    “张侍郎所言,亦是珍惜我得之不易的局面。但以保全之道而言,我亦认为取江南则厦金安,正如诸葛武侯六出祁山,就是以攻为守,若欲坐待良机,恐良机未至,而时不我与。如张侍郎所言,取江南,除截断漕运外,更足以号召天下豪杰。我方即使退居厦、金两地,清朝岂能忘我哉!且我悬挂招讨大旗,便是要招仁义豪杰讨残暴鞑虏。我军沿江恢复,直指南京,则天下英雄必跂足相从!”

    说完,郑成功转向陈永华,吩咐他道:“你派人回报宗伯钱大人,就说本藩会谨遵教诲,请吾师放心!另外你派人知会广东方面,太平军若由陆路北进江西,与本藩共同会师南京,即能扩大战果,底定江南半壁。”

    钱宗伯钱谦益是郑成功的老师,他的字大木还是钱宗伯所起,这十多年来钱宗伯与他金厦联系从未中断,这次郑成功大举发军入江,钱宗伯在联络江南士绅这块可是出了大力的。

    在到达崇明的第二天,郑成功就派人知会清朝的吴松常镇提督马逢知起义反清,还特别叮嘱使者态度要得体,不刚不柔,不卑不亢,要劝马逢知尽速决定,毋需怀疑延平的决心与实力,若是等到郑军攻下南京后再表态,功劳就打了折扣。

    马逢知已得钱谦益书信相劝,又见郑军势大,反复考虑之后回赠了一把扇子给郑成功,未拒绝,也未答应,也没有对郑军发起攻击,更没有将郑军大举云集崇明岛这一消息向江宁报告,而是采取观望的态度。

    马逢知如此,钱谦益多年的心血算是没有白费。(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条约

    “强盗,这完全是一帮强盗、土匪!不谈了,绝对不能再谈了,真要答应了明人的条件,咱们就是国家民族的罪人,是要被打在历史耻辱柱上永不能翻身的,是要被万千国人唾骂至死的!”

    “范某虽一介儒生,可也知礼仪廉耻,明人欺我太甚,威逼要胁我竭国力讨他欢心,是可忍孰不可忍!黎大人,请回禀主公,谈判破裂,明人要求我们满足不了,请主公点齐都城优兵禁旅,请皇上颁旨,谕令天下子民,与明人拼了!”

    “国破山河在!我安南大黎千万人民,便是尽数死绝了,也不能让明人欺辱得逞!”

    “皇上啊,主公啊!臣无能啊,这条约真不能签啊,臣万死也不能签啊!”

    “。。。。。。”

    南定府城,安南谈判使团驻地内,副使范永锦悲愤欲绝,在他看来,和他们谈判的这帮大明官员哪有个天朝上国大臣的气度,完全就是一群无赖和强盗的组合体。

    悲愤之余,范永锦请求正使黎珠立即停止与明人谈判,使团撤回,请都城备城!

    范永锦的强硬行为得到了使团大部分安南随员的支持,一致跪求黎珠速速回返。

    望着跪了一地的随从和官员们,黎珠哀声叹气。他何尝要留在这里受明人的欺压,然而形势比人强。根据现在的局面来看,如果不能尽早与明军签定议和条约,对于大黎朝和郑主来说无疑都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

    相对贪婪无度的明军,高平的莫氏和南方的阮氏才是大黎朝真正的大敌。明军贪婪不假,索求无度也是真,可他们终究要的不过是钱财和粮食,而那莫家和阮家却是要大黎朝的命,要郑家的命啊!

    黎珠不担心明军真的能打到升龙府去,也不担心各地起事的汉人能翻了大黎朝的天。但是这条约一日不达成,明军就一日牵制着郑军,而在明军的援应下,各地起事的汉人掐断了都城和各省联系,阻断汛道和粮道,到处袭击郑军,使得大黎朝除了都城和北方寥寥两省,处处告急。这等于掐住了升龙的脖子,令整个都城呼吸不得,也让大黎中央对地方的指挥调度失灵。

    眼下高平的莫氏军队被挡在北干,南方的阮氏军队也被郑根拼命拦截在香山县一带,可明眼人都知道,南边也好,北边也好,都是在苦苦支撑,毕竟因为和明朝的战争已使大黎伤筋动骨,明军一日不退,都城的优兵禁旅就一日不敢远调,各省又都糜烂,战事久拖下去,大黎很可能就此垮台。

    想到郑主接连发来的催促签约密函,黎珠苦笑一声,他知道郑主是要自己背下这个黑锅,顶下这个千古骂名。因为如果不能赶在阮氏和莫氏军队兵临升龙府前签约,那就什么都迟了。郑主真要倒了台,他如何有脸见死去的先主!

    罢了,我之名声与国家相比不值一提,今日便让我黎珠做回大越军民的罪人吧!

    签约,必须马上签约,明人要银子,给他们!要粮食,给他们!要人,也给他们!只要大黎不倒,只要郑主还在,这些总归还能回来!

    打定主意后,黎珠再也不与范永锦解释什么,以总统大臣的名义下令立即重启与明军的谈判。

    在黎珠的强压下,升龙的郑主又不置一词,范永锦与一些主战的官员只好无奈的服从。

    明黎谈判在中断一天后重启。经过数天的无休止争吵和老套的武力威胁后,黎珠代表安南黎朝与赵自强签订《明黎南定条约》,条约全文内容如下:

    兹因大明监国殿下、黎朝君主,欲以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明监国殿下特派钦差大臣、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赵自强,远征军副都督卢光祖;黎朝君主特派全权大臣黎珠;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嗣后大明、大黎永存平和,所属明黎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自今以后,大黎朝君主恩准大明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黎沿海之南定、海阳二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明监国殿下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二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

    因黎朝将大明大长公主一行强留境内,吓以死罪,今大明监国殿下准以白银四百万两赎罪,并立即将公主一行护送交还大明,如有怠慢,大明天兵必将再讨还伸理。

    凡大明商民在黎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黎君主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明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因大明为索还公主及朝臣,兴发大军伸求讨理,劳师顿众,死伤颇多,今酌定水陆军费白银一千二百万两,黎朝君主、副王郑氏准为偿补。念黎朝百姓不易,大明监国殿下准以先期交付三百万两,余下五年分期交纳。年例定额不足者,由黎朝备以稻米代偿。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两加息十两。双方议定,安南稻米价格为每石(120斤)一两银,条约期内,此价格永久不变。条约期满,再行议定。

    又议,凡系大明汉人,无论本国、属**民等,今在黎朝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黎朝当即释放。凡系大明汉人,前在黎朝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明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俟候明人者,均由黎朝君主俯降御旨,誊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黎朝境内汉人,为大明伸求讨理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死难者,由黎方给予丧葬抚恤银两。凡往海阳、南定投明之在黎汉人,黎方一律不得刁难阻拦。原在安南汉人武装,如社兵、保安队等,黎方可以解散,命汉人归家自养,但地方需保留一定规模汉人社兵,以免有滋事寻仇者。

    另黎方自条约签订日起即向大明提供工矿人力,计每年十万人。所输人力皆以16岁以上,40岁以下青壮充任,不得以老弱充任,一经发现,一人罚以百人。大明允诺保证这些工人人身安全,工满三年,即放还回籍,并酬以银钱。黎方输送工矿人力,为期十年。十年期满,由明方在安南自行招募,黎方不得阻挠。

    议定大明住黎朝之总管大员,与黎朝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明朝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