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4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和户房打交道,所以得让县里的人过来一下。本县王县令和崔主薄都是知道我叶家的,这件事免不得也要请他二位主持一下。。。”

    叶老爷眼见挡不住,只得委婉提醒这几个不知好歹的军汉,他叶家在县里的关系。岂料,那小旗却道:“昆山知县王道灵和主薄崔友九清欠不利,已被革去官职,锁拿京师问罪,怕是没法来你叶家了。”

    “啊?!”

    叶老爷吓得呆了,王知县和崔主薄被罢官问罪了?这是何时的事,怎么他一点都不知情的?他看了眼大管事,大管事微一摇头,显是也不知。

    知县和主薄只因清欠不利就要被革官锁拿,这未免太过于惊世骇俗了吧?

    叶老爷脑子有些乱,他知道打南京城又插上了明朝旗帜后,江南有了翻天之变,可却从未想过这翻天之变和他叶家有什么关系。就是前不久听说苏州那边出了什么“哭庙案”,他也只道是一帮穷秀才闹事,叫新朝给当了典型法办,亦未往深处想过。可现在,大兵到了家门口,张口就要他叶家补三十多年的税,县里的父母官也被革官罢职,这就让他有些无从适应,不知所措了。

    半响,叶老爷突然灵机一动,对那小旗道:“我儿叶方蔼乃探花郎,曾在扬州城为齐王殿下牵马入城,不知各位可否行个方便,容我叶家准备几天,毕竟这账薄上应缴钱粮赋税实在太多,仓促间我叶家也是难以凑齐。”他这是打的先拖几天,派人给儿子送信,找人活动的念头了。

    那小旗初听探花郎,神情根本不为所动,不过一听这探花郎曾为他家大帅牵马入城,不由迟疑了一下。想了想,点头答应了叶天成所请,给他叶家三天时间筹备。

    。。。。。。。。。

    今天更新第一天,情节各方面要调整一下,所以更新不多。

    另外,有关清欠的事,实际就是清初三大案“奏销案”的翻版,一些置疑此情节动摇统治、乃作者信手胡写的读者不妨多了解这方面的史。满清搞的清欠,秀才亦能搞得。江南士绅肯定有好人,但隔一个杀一个,却绝不会杀错。仅从史来说,九成的好士绅都在十六年前抗清死了,余下的所谓“抗清士绅”本质上是想继续明朝时不纳税的好时光而矣。(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却是许多

    叶老爷这边好不容易哄得所谓清欠司的军汉通融几日,那边便连夜派人出了叶家庄。一拨是往县城方向的,一拨则是往江北扬州方向的。

    往县城这拨是二管事宋三领的头,往扬州那边的则是叶老爷的嫡侄叶方明。前者是往县城打探消息,后者则是往扬州让探花郎赶紧活动的。

    叶家庄地处花桥,此地离昆山县治玉山有数十里地远,虽说江南道路修得结实,也宽绰,道上跑起马车来十分的便当,可毕竟是晚上,快不到哪去。宋三带着两个家丁直到东方放白方才进了县城。

    一入城,宋三就直奔县衙。到了县衙,却是傻了眼,原本热闹的昆山县衙除了一个看门的老头,竟是一个人影都没有。从那半聋的老头口中,宋三得知就在三天前,知县王道灵和主薄崔友九等人便因清欠不利被府城来的清欠大员给革职罢官,如今身在解往京城的囚车上,械送刑部议罪去了。除知县和主薄以外,昆山县的三班六房大小吏员、差役是一个没跑,都被清欠司派来的大兵给捉走了,如今这昆山县衙已是瘫痪,县里大小事务都被那设在城南的清欠司给接管了。

    “这朝廷可是动了真格的?!”

    宋三被这消息骇得不清,古往今来,改朝换代有,造反当大王的有,胡人打过来的有,可就没听说过县衙都叫人给废了的。

    回过神来的宋三没敢在县衙外停留,更不敢奔城南的清欠司,而是往城东和叶家素来交好,结有姻亲的陆家去。

    陆家论家底,不比叶家差,其祖上在弘治年间出过尚书,万年间更是父子两侍郎,如今的家主也是天启年间的同进士出身,比起叶家那是强得太多。当年陆叶两家结亲,哪个不说是叶家高攀了,要不是叶家出了个探花郎,陆家也压根没把叶家这门姻亲放在眼里。

    论起官场上的关系,陆家也是深远的很,别的不说,就如今的定武朝廷里,就有陆家的一个学士在。大儒黄宗曦早年也得陆家恩惠颇多,便是太傅钱谦益这些年也从陆家得了不少“抗清”秘捐,所以陆家要是有事,朝廷里肯定有人为他家活动。当然,宋三对这些是不知情的,就是他家老爷叶天成也是知之甚少,毕竟这等谋反之事,仅凭姻亲关系,陆家如何敢透给他家知道。何况叶家那位还是大清朝的探花郎,新朝新贵,陆家能不防着一手?

    宋三只知道临走时,老爷再三叮嘱,要是县里真的出了事,无论如何也要到陆家一趟,把叶家的遭遇对陆家说。叶天成如此交待,当然也不是指着陆家能看在姻亲的份上对叶家伸出援手,而是想借着陆家将消息透出去。往大了说,江南官绅同气连枝,互相援应,名为各家,实则一体;往小了说,大家都是昆山的士绅,叶家陡遭横难,其余各家没道理能独善其身,这会不出来一块跟朝廷对着干,还等什么时候?

    然而宋三还没到陆家,就在半路看到一队大兵押着一帮人奔了城南清欠司。跟着宋三一块来的一个家丁眼尖,一眼就瞅着那帮人里有陆家的家主陆万元,当时就惊得叫了起来。

    陆万元什么人?

    那可是天启年间的同进士,崇祯朝的户部员外郎,弘光朝的通政司少卿,当年可是随着魏国公徐久爵、保国公朱成弼、忻城伯赵之龙一块开城投降的大人物。虽说降了大清后,陆万元忽的良心悔悟,不原仕清,辞了清廷的官职回乡,可这些年来,论起影响来,昆山又哪个能比得了他陆万元?便是大清朝也不因陆万元不肯出仕而对他轻慢半分,前年江宁布政使朱国治还亲自到昆山拜访了陆万元,两江总督郎廷佐更是手书“积善之家”四字送于陆家。

    宋三想不明白,怎的陆万元也叫大兵给拿了。要知道顺治变定武后,陆家可是率先倡议昆山士绅迎奉定武帝的,为此,南京那边还专门派人到昆山表彰陆家,听说皇帝都提起过陆万元的名字。这是何等的荣耀,又是何等的功劳,可怎的这定武朝廷说翻脸就翻脸了?

    宋三再三找人打听,这才弄明白陆万元怎的被大兵给拿了。原来和他叶家一样,陆家也是因为拒不肯缴纳什么欠税被新设的清欠司给拿了。

    这清欠司的人端的是厉害,听说都是从外地调来的,没一个苏州本地人,除了主持的人外,下面的都是帮大字不识的军汉。这帮人很是蛮不讲理,一到昆山就将县里户房的黄册和存档全收了去,然后买了许多本地的无赖子,叫他们去探大户的底,把各家的田亩弄得清清楚楚,尔后便是派兵上门,要人交税。不交的话,便破门拿人,俨然抄家,将个昆山弄得鸡犬不宁。

    在城中打探半天,宋三越发心惊,只觉有大事要发生,因为各家大户的人都道这大明朝还不如大清朝,要说大清是条狗,这大明就是条狼。狗能给根骨头打发,这狼不咬块肉下来那是不肯罢休的。且这大明朝真正是胡作非为,想江南自弘光年间就叫大清给占了,整整十五年,这大明的官兵就没来过,现在倒好,江南士绅千盼万盼盼来了大明的兵,可这帮兵一到却叫他们缴纳崇祯元年开始的欠税,把清朝统治的十五年都给算了下去,这算的什么事,又算的什么账?

    宋三又打听到苏州府共设了两个清欠分司,一为昆山,另一则为太仓。松江那边出也设了两个清欠分司,一为嘉定、一为青浦。听说苏州这两个清欠分司都属设在苏州的清欠衙门统管,负责这衙门的是个叫汪士荣的不第举人。此人很是心狠手辣,上任不过半旬,竟是捕拿了苏州士绅三百多人,甚至扬言他清欠衙门旁的没有,牢房却是许多。苏州士绅大户一日不将欠税缴纳完毕,他汪士荣就一日不走。(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八章 太后家也要清

    松江府华亭县,徐家汇外,大兵密布。

    说起这华亭县,必提嘉靖朝的首辅大学士徐阶,而提起徐家汇,则得提崇祯朝的内阁次辅、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

    徐家汇这地原叫徐家厍,当年徐光启曾在此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着书立说,逝世后即安葬于此,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处肇嘉浜与法华泾两水会合处,故得名“徐家汇”。只不过非是松江本地人,对这“徐家汇”的得名都有些煳涂,外地人来此只道此地得名乃缘自徐阶,而非徐光启。毕竟相较知名度,嘉靖朝智斗严阁老的徐阶要知名的多。

    主持嘉定清欠司的汤效先就不知道徐家汇的得名由来,只道这地乃是徐阶后人汇聚于此。

    汤效先此人,祖上是洪武年间入川的武将,后迁居贵州,传至汤效先这一代,已是第九代。汤原在贵州明军做把总官,曾随孙可望降清,后见明军势大,复明有望,便领了亲信数人逃出长沙,向衡阳的太平军投降。因其所献地图于战事有功,故便破格委为百户,此后一直在湖广援剿军团效力,曾随十三镇参与扬州大战,阵斩绿旗兵二、蒙兵一,得了镇部嘉奖。

    原清湖广总督张长庚受齐王命主持江苏清欠衙门后,因本地大小吏员不可用,便请了齐王令从军中大量抽调得力人手组建各地清欠分司。汤效先因粗通文墨被选中,派往嘉定主持清欠事项。

    人都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实则苏南一地非苏州一府,而是苏州和松江两府。且论起来,松江一地比苏州更为精华,所以军中同僚得知汤效先竟能到松江主持清欠,都是羡慕不已。汤效先也对上头的重用十分感激,发誓定要将治下那些刁绅一清到底。哪曾想,刚上任,就遇上了棘手事。

    华亭为松江最为精华之地,有明一代光是华亭就出了进士48人,首辅、次辅各一,大学士、学士、六部堂官侍郎也有十多个。两百年下来,此地的士绅关系是错综复杂得很,可以说动一人则动全部,牵一发动全身。

    清欠是什么?那是要士绅大户放血,将自家费尽心思逃了几十年的钱粮再往外掏。世上之人,任你再如何大贤,能做到甘愿倾资以助朝廷北伐的总是少数。想这江南这些年不少士绅倒是偷偷出资联络金厦郑军,图谋反清,听着倒是大义,可这出的银子毕竟少,且他们反清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向清廷交税。现如今,明朝不但不还给他们当年的特权,反而逼着他们放血,是可忍孰不可忍。

    清欠风声一到,松江的士绅就自发的组成了抗欠同盟。私下议定一家有事,各家都要援助。便是掉了脑袋,也要将清欠这风潮顶回去。

    暗地里组成抗欠同盟,明面也是八仙过海,各使神通。汤效先上任不过三天,衙门里就接到了十多张打招唿的条子,大小官员的名札收了二十多片,其中不乏南京朝堂上的。这些招唿条子和官员名札,无非一个目的,那就是请汤效先给个面子,对这些家意思一下就行。倘若汤效先不识抬举,那自会有人对付他。

    嘉定县、华亭县、吴江县三县对清欠一事也不积极,各官吏抱着能拖就拖、能挡就挡的念头将省、府交办的清欠当作耳边风。汤效先以清欠司的名义给各县发去的协查公文都是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官府如此,士绅大户更是不将清欠司放在眼里,人人都道这清欠乃是恶政,朝廷主持之人必将摄于舆论,罢此恶政。官绅除了集体抵制清欠,更是煽动百姓聚众闹事,说这帮清欠的不但是来清欠大户,更是来清欠普通百姓的。只待将大户家抄了,便要动手清欠平民。

    百姓们受此欺骗煽动,哪知内中真实情况,加上自古以来士绅才是真正的“民心”,他们不但控制着社会资源,更控制着舆论,所以这么一来,嘉定清欠司面对的就不是单纯的大户,而是松江三县百姓。

    连着六日清欠毫无进展,派出去的吏员和兵丁还被百姓驱赶殴打,甚至连收买一些知根知底的佃户和无赖子探底都不得,汤效先急眼了,竟是未经请示直接行文松江驻军,调来七百大兵武力清欠。

    杀鸡给猴看,华亭县哪里最繁华?徐家汇!华亭县哪里富户最多,徐家汇!

    十四日上午,大兵就从四面八方将徐家汇进出的几条大道给封了,镇子里的士绅富户们倒是精明,一看架势不对,立即组织百姓到路口和官兵对峙。又偷偷派家人出镇求救,可是大兵将进出道路围得水泄不通,水路上还有乘船的官兵巡守,这徐家汇竟是成了一处绝地,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百姓聚众冲顶官府办差,先抓起来,若有反抗者,视为谋反!”

    又过了半个时辰,和前来协助的驻军百户蒋仕杰商量几句后,汤效先便令大兵入镇,先将百姓都看押起来,然后挨册到各大户家挨一清册。愿缴纳欠税的责令筹备钱粮,不愿缴纳的就将人带走,什么时候其家人将欠税补足,什么时候放人。至于若有不开眼的百姓敢于反抗,那后果自是不须多言。

    百姓毕竟是乌合之众,哪里经得起如狼似虎,在战场上和满鞑子以命相搏的大兵对手。大兵一冲,百姓立时惊吓一片,然后便轰然而散,随后徐家汇就是鸡飞狗跳。逃回家的百姓以为能躲过大兵,岂料大兵竟是一户户的清,将百姓不问老少俱是赶出家门,然后统一押到一处看管。

    “柱子爹,你说我是不是用锅灰将脸涂上?”

    “为啥?”

    “人家不是有点姿色嘛…”

    “拉到吧,不吓着人官差就不错了还姿色?也就煳弄煳弄我这瞎子。”

    “。。。。。。”

    “铁柱,门栓上紧了吗?”

    “上紧了!”

    “老头子,家里银子呢?”

    “藏好了!”

    “藏哪了?”

    “搁媳妇那了。”

    “啥!搁她那了,哎哟,亲爹哎,这还哪收得回来!”

    “。。。。。。”

    “掌柜的,快点,官兵要来了!”

    “我知道,哎,你们慢点,慢点,慢慢推,再这么使力,我这老骨头都要散了!”

    “。。。。。。”

    平日繁华无比的徐家汇几乎是眨眼间就不见一人,清欠司的人所到之处,人畜不宁,鬼哭狼嚎到处都是惊叫声。

    汤效先骑在马上,看着一队队被从家中押出来的百姓,毫无同情之色,只扬手大唿:“给我搜,狠狠搜!宁可抓错千人,不可放过一个!”

    大兵们听到上官的大唿,更加卖命,恨不得将地也翻了过来,搜查大户固然卖力,盘查百姓也是不落人后。临近傍晚时,只剩下三处地方没有搜查,一处是徐家,一处是王家。

    徐家,自是崇祯朝次辅徐光启后人,也是这徐家汇最大的一户;王家,则是太上王皇后的母家。王皇后祖籍是苏州,不过其父王略在做广东知府前将家小搬到了华亭。从前王家在华亭倒也没有多少名望,哪怕王家出了个皇后,可毕竟这大明都要完蛋了,一个末代皇后又有什么可依仗的。可现在南京光复,大明东山再起了,虽说皇帝换了人,可定武朝廷仍尊永为太上皇,那王皇后自然成了太后。搜徐家倒也罢了,他家那位次辅都死了二十多年,可王太后家也要搜,可就有点吓人了。

    前来协助清欠司的太平军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