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5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句“脑袋上的辫子虽不在,可心中的辫子却在!”,说的是那么的豪迈,也是那么的激昂,听到这话的满州将领们对赵良栋都是刮目相看。

    赶到的安珠瑚更是连连点头:脑袋上的辫子可以没有,但心中的辫子一定要有!

    赵良栋自己都有些感慨,因为他觉得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他的所作所为。

    因为他赵良栋绝对不是小人,更不是狗贼!

    他的忠义是烙在骨子里的!

    他不是在背叛谁,而是在履行自己忠义使命从军的第一天,赵良栋就是大清的兵。

    大清,是他唯一效忠的对象,也是大清,给了他现在的一切。如果不是大清,他赵良栋不过是陕西的穷汉子,哪里会成为带兵的官。即便吴三桂这么信重他,让他做陕西提督,可归根结底不还是大清给的吗?如果不是大清,他赵良栋又怎会从一众穷军汉中脱颖而出,有今日的造化。

    是,他当初是得罪过满州将领,导致到手的贵州提督泡了汤;他是和同僚不对付,以致被一个无名之辈排挤,一气之下弃官回乡。但这些事情从来就没有让赵良栋对大清失望,乃至绝望,生出厌恶之情。

    没有人比赵良栋更了解自己,忠义二字是他做人的底线。

    矛盾的是,以忠义为做人底线的赵良栋却成了陕甘第一个响应吴三桂的将领。他违背了做人底线,背叛了他发誓效忠的大清。

    这就如做了窑姐还要立牌坊一样,可赵良栋却不这么认为,他响应吴三桂只是单纯的为报恩,报洪承畴的恩。

    大清给了他从伍的机会,真正让他扬名立万的机会却是洪承畴给的。如果不是洪承畴将他调到湖南,他赵良栋或许这辈子也只是个小小游击,哪里会在西南之役那么威风。

    不过现在洪承畴已经死了,赵良栋不认为自己欠吴三桂的,所以他没有理由继续替吴三桂卖命。只是,他却也没有马上反叛,重投大清的“怀抱”,因为他虽然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是忠于大清的,可他毕竟造了大清的反,故而他担心大清不会理解他,不会再接纳他。

    并且,他一心忠诚的大清似乎形势越来越坏,他不想卖命的吴三桂势头却越来越好。

    为人耿直,不意味着赵良栋为人单板迂腐。

    在这种矛盾心态下,赵良栋违心的在吴军之中效命。但他却收到了清朝河南巡抚贾汉复的招揽信,赵良栋“不为所动”,因为他不可能自己往火坑跳。

    没想到的是,正旦之后,吴军的军事行动接连不顺,更被鳌拜指挥的清军伏击,折损近两万人。虽然吴三桂闻讯之后从潼关亲自赶来指挥,并且重新组织进攻,赵良栋却老是眼皮子跳,担心吴军还会吃败仗,甚至有可能被清军彻底击败。

    白天的大战,最终的结果让赵良栋既高兴又恐惧。

    高兴的是大清还有救,恐惧的却是大清真有救的话,恐怕他赵良栋的脑袋就要不保。

    这时,一个从包围圈逃出来的军官却为赵良栋带来了鳌拜的亲笔信。

    得到鳌拜的保证后,赵良栋咬牙做出了决定。

    事情进展之顺,让赵良栋松了口气,现在只要把前面挡着的王屏藩解决掉,他在大清那边就算真正洗涮了自己“投贼”的罪过了。

    “王屏藩,你有什么资格骂我!你杀的汉人难道比我还要少吗!要说背叛,也是你们关宁军先背叛的明朝!”

    赵良栋冷冷的看着王屏藩,目光中满是鄙夷。说他赵良栋是背信弃义小人,那他王屏藩更不是什么好东西。当年一片石大战,可是吴三桂引来的大清兵。而他王屏藩更是比他早两年替大清征战,死在他刀下的明军和百姓绝不会比死在他赵良栋刀下的少!

    王屏藩的身子颤了一下,沉默在那,突然,他用劲叫喊道:“赵良栋!我王屏藩当年是做过汉奸,是替鞑子卖过命,是杀过很多明军和百姓,可不论我曾经做过多少错事,我王屏藩现在都是抗清的英雄!哪怕我死了,也是杀鞑的好汉!对得起祖宗!。。。而你赵良栋,却永远是个汉奸,辱没祖宗的汉奸,你终会像狗一样死去!”

    赵良栋笑了起来,将他的大刀扬起:“我会不会像条狗死去,不劳你王屏藩操心。你还是想想自己吧,马上,你就会像条狗一样死去!”

    王屏藩没有再回话,而是将佩刀抽了出来。他的部下们也拿起手中的武器。

    废话不必再说,刀枪见真章。

    “杀!”

    赵良栋猛勒马肚,战马像离弦箭般冲了上去。

    明定武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大将王屏藩战死于三官庙镇,时年39岁。定武六年追封忠勇侯。

    。。。。。。

    今天更新有点少,主要是一直在查找当年三藩起事反清将领的事迹。

    这些人,他们全部被遗忘了,也全部被打上了反派的形象。但我知道,我的读者朋友们也知道,这些人其实是英雄,我们汉人的英雄民族英雄。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篡明自立

    河南中牟三官镇,吴三桂部大将王屏藩战死之际,千里之外的江南却是杀的人头滚滚。

    拥清士绅和教民的暴乱仅仅持续了不到二十天,便被迅速反应过来的太平军一一平定。

    和组织严密,又久经沙场的太平军相比,匆匆组织且缺少武器和训练的乱民甚至连土匪都不如。事实证明,如果不是受限于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以致没能提前镇压,恐怕在一开始,参与起事的士绅和教民首领就会被全部擒杀。

    镇压最残酷,受损也最严重的就是松江。周士相在松江呆了七天,直到最后一个教民被乱刀砍死,为首的教首脑袋都被砍下呛上石灰,快马送往各地传首后,周士相才从被大火焚毁的教寺离开,前往苏州。

    抵达苏州的当日,周士相即召江苏巡抚蒋国柱,痛骂后者一番后,发起镇反运动的命令从江苏巡抚衙门发出。

    镇反运动严酷打击参与叛乱的江南士绅,将好不容易从三大案中苟喘下来的士绅势力几乎连根拔起。以致江南百姓竟是不敢再送子弟进学,唯恐读了书后会被太平军绑去砍头。而那些散居在江南各地的教民,也被官兵一一包围,进行甄别。教寺纷纷被拆除,面对太平军的屠刀,教民选择顺从。他们无力也无胆再敢反抗,因为传首而来的教匪首级不是假的。

    甄别过程,同样充满血腥。一些被教匪祸害严重的地方甚至发生了没有官府组织的报复性行动,仇杀过后,江南的教民人数直线下降,已不足原先的三成。甄别过后,则是新教寺法令的出台,大量经师被剥夺了传教资格,解往南都大教寺学习,此生永世不得还俗。

    镇反运动虽以张长庚为主,但实际指挥的却是在广东有过镇反经验的汪士荣。

    汪士荣守卫昆山有功,这回直接被周士相破格提用,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实际负责江南镇反。

    汪士荣再得重用,自是一展胸中抱负和本事,短短半月,经他之手签杀的士绅读书人高达千余人。北逃不果的探花郎叶方蔼及其父叶天成被定为“叛国罪”,先于昆山老家游街示众,后于苏州府城公审。公审之后,当众处斩。一些迷信的百姓在得知探花郎被处斩后,竟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能够得到一点探花郎的血回家给亲人治病。

    因为这一次的暴乱严重影响了周士相的北上计划,并且致使各府损失严重,周士相严令镇反必须要重典,彻底除患。这使得许多原本只当判刑或徒放安南的士绅都被处死,并且汪士荣又大搞株连,如父谋逆子处死,子谋逆父处死。一家但有一人参与谋逆,则举家尽诛。并鼓励百姓揭发,一时之间,江南无数人头落地,血腥恐怖。

    然而,弥漫在江南上空的血腥味和南京正在发生的“留都议国公揭”比起来,却远不足以让南都的官绅为之震憾和恐惧。

    在南都城的官绅眼里,江南被杀的人再多,也不及顾炎武这一张大字报来得更狠。

    南京城,现在被顾炎武的一道公揭给搅得天翻地覆。

    松江一会后,顾炎武被周士相保举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只是顾炎武赴南都后,却是没有奔都察院而去,而是在南京的大明门亲自张贴了一张大字报《留都议国公揭》。

    在这张大字报上,顾炎武公然提出皇帝当为圣天子,学轩辕黄帝垂拱而治,天下事不当再由皇帝决夺,而当托于贤臣勋贵公议。他大胆提出天下为公,无一事不可以为天下人道。并且在公揭中直言天下并不是朝廷,朝廷也不是天下。所谓“天下”乃民族,乃千万汉人,而非一姓一君。

    换言之,顾炎武这个当世大儒脑后长了反骨,他竟然认为皇帝可以不要了。

    同时,顾炎武认为,现在的官绅都当反思大明为何走到今日,为何会有甲申之难,为何会有险些亡国之大祸。除此之外,他提出当废除废除胥吏、建立学校,并且全面推进建村设乡。同时大力培养专业人材取代原来的科举官吏。而科举应当进行彻底的改革,以算术、经史(语文)、律令(法律)、格物(科学)、武备(军事)、政务(组织机构和流程常识)、工商等诸科取士,而不是再用从前的八股。

    顾炎武提出的种种措施中,有一半是周士相正在推行的,只是这一次由他这位大儒全面性的总结并提出,并以“拨乱反正”定性。

    《留都议国公揭》的核心理念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国家有今日之难,全是制度和官绅的错,所以制度必须要改,官绅也必须要改。既然从前是没有本事的人导致国家之难,那自此以后,这国家便谁有本事谁来干。

    议国公揭一出,南京全城被惊动,甚至于已经很久没有上朝的定武帝也被震动。

    。。。。。。。。

    最先知道顾炎武贴出《留都议国公揭》的是当初还是太傅的钱谦益亲自向定武帝推荐的大儒黄宗羲,定武帝在宫中听取了黄宗羲的一番国事意见后,委任其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而顾炎武,却是周士相保举的右都御史。现在,这个右都御史连衙门都不来,连他这左都御史都不拜访,就在大明门外贴了一张耸人听闻的大字报,黄宗羲自是无比气愤。并且公揭内容在他看来,是那么的狂妄,那么的放肆。

    常言道“天无三日晴”,彤云阴风不会自行消失,不会自行放弃广阔的天空。

    顾炎武大字报一贴,周党的内阁大学士丁之相和袁廓宇立即便组织人手为其造势,并前后组织三场参与者过百的议国事大讨论。

    首辅郭之奇虽非周党,但对周士相的施政也算支持,只是这一次顾炎武却公然提出虚君,并且要彻底改革朝政,隐指当朝诸公都是无本事的人,显然让郭之奇也难以接受。并且,郭之奇对顾炎武公揭的有深深的疑惑,那就是谁是有本事的人?

    顾炎武所宣称的有本事的人,是不是就是指齐王周士相。他提出虚君的目的又是不是替周士相试探朝廷,试探人心。一旦皇帝被虚君了,那么这个有本事的齐王是不是就能取而代之了?

    如果虚君只是为了换君,那么顾炎武贴出这张公揭的背后,定然是得到了周士相的授意,这是不是表明,这位齐王殿下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野心,想要篡明自立了?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锦衣卫上门

    对于王屏藩、高得捷等吴军将领,骨头用了极度褒扬的言辞描写他们,这使得很多书友愤怒,认为不当洗白他们,以致订阅猛降。

    骨头想说的是,吴三桂的作为,几乎可以盖棺定论,他肯定不是民族英雄。但我们要公正客观的看待他部下那些将领和死在反清战场上的士兵们。说他们是汉奸,是败类,是走狗,永不翻案,断然是不妥的。当然,站在大清统一,民族团结这个高层次看,这些人倒也是败类,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一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他们死的时候,是留的汉家衣冠。

    伪清咒骂他们,难道我们也要如此?

    如重庆之役叛变降清的谭洪,十多年后举族抗清而亡,子孙尽皆战死。这似乎不单单是所谓的利益被剥夺从而才如此壮烈的吧。要知道,三藩起事后,也有很多吴军将领再次降清,成为满清的走狗。骨头尊重的是,那些战斗到最后一刻,誓死也要恢复汉家衣冠的汉家儿郎。

    我相信,这些人,生命的最后除了悔悟外,更多的是有赎罪之心。

    本书写到的近三百万字,作为长篇小说,一般书的后面,主角的出现次数必然会因为剧情和身居高位而减少。读者们如果真的不满意经常不见主角的写法,骨头会进行调整。接下来,视角将集中在秀才身上,将最后的灭族之战写到极致。

    你们骂我水了很久,最后,总要给你们一个满意。

    最后委屈话一句,我也不想这样写,真按前面的写法,这本书写不到这里。原因嘛,不多说了,反正有一段时间,我是被吓到了。

    以上免费,正文会增加内容。

    。。。。。。。。。

    郭之奇无从探知周士相是否要篡位,也无法肯定顾炎武的这张《留都议国公揭》是在替周士相造势,他只知道他是大明的臣子,是大明朝的首辅。周士相要篡明自立可以,但绝不能是在他当首辅时期发生,他更不能充任周士相篡位的帮凶,故而郭之奇决意打压顾炎武搅起的“虚君”风潮,绝不能让事态继续恶化下去。否则,一旦风潮形成,周士相再进京的话,只怕便是改朝换代的一幕。

    只是,顾炎武提出的“拨乱反正”,郭之奇也不能尽数否定,毕竟,内中一些措施还是很符合朝廷利益和当下局事发展需要的,很多还以定武帝的名义颁旨府县实施,如建村设乡,开办学校,科举增科等。要是全盘否定这些,无疑就是公开指责周士相乱政,这对于完全由周士相一手拥立组建的定武朝廷而言,是极不明智之举。

    另外,郭之奇身为内阁首辅,眼下是定武帝和周士相构通的唯一桥梁,也是稳定朝堂的定海神针,他若公开出面打压顾炎武,势必会引起周士相不满,甚至会让事态向着不可挽回的一面发展。故郭之奇通过翰林学士冒襄递话给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黄宗羲,让黄宗羲发动科道言官弹劾顾炎武,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同样组织士子讨论顾炎武的那道公揭,从“理论”上驳斥顾的荒唐言。

    郭之奇知道周士相手下能打仗的大将极多,可士人却少,有声名有影响的大儒除了从北方回来的顾炎武外,一个也没有。所以只要压制住顾炎武,将他公揭所言批倒批臭,那周士相便短了一臂,不可能得到士绅拥护。除非他敢带兵逼宫,直接撕下虚伪的脸面弑君,否则,只能将野心按下。

    冒襄是辞官归乡的太傅钱谦益门生,十多年来一直替钱奔走联络。钱谦益到南都就任太傅后,冒襄被定武帝看中,任翰林院学士。去年五月的时候,定武帝更是让冒襄做了长公主的老师,若无意外,历练个几年,冒襄很有可能入阁。

    黄宗羲则是收到钱谦益书信后从浙江来投的,也正是钱谦益的大力举荐,定武帝才下旨任其为左都御史。钱谦益在南都时,黄宗羲与其来往紧密。三大案发生时,黄宗羲更和钱谦益一起上疏定武帝,反对三案,所以在钱谦益一气归乡后,黄宗羲便成了江浙士绅在京首领。虽然没有入阁,不过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又是大儒,黄宗羲的威望要比内阁的丁之丁和袁廓宇强得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