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今天血样检查,明天应该能出院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子

    粤省之地相较西南数省,邻省福建都堪称上省,不仅人口资源远甚周遭,更难得的是前明以来广东就有海贸之易,而海贸之易利润丰厚得叫人乍舌,如此一来,粤省自然就成了尚家父子眼中的世镇宝地。父子二人早就将广东视为他们的禁脔之地,要不然也不会在李定国大军两攻广东时如此卖命抵抗,换作别的省份,只怕早就撒腿跑了。

    同样,靖南王耿继茂也对广东这块宝地眼热得紧,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尚可喜这个父辈“老虎”面前,牛犊耿继茂可是一点也不怯,靖南王府这两年可是摆明了也要广东的,至少也是要分广东这宝地一杯羹的,要不然耿继茂也不会硬赖在广州不走。尚可喜为了撵走耿继茂,前后向北京上了数份奏疏,不过都是石沉大海,紫禁城里那位年轻的皇帝似乎对广东现在的局面很满意,并不着急就此定下广东到底归哪家藩王。

    粥就一碗,僧却两人,庙里的主持又不管,二藩在广东的关系自然而然就变得十分微妙起来。大敌当前,二藩倒是能够携手,大敌一去,二藩可就不那么铁板一块了。这些情形,李率泰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年轻的天子对他肯定也有所交待,要不然也不会一上任就急不可遏的给两位藩王上眼药的。

    身为平南王世子,未来的平南王爷,尚之信要比弟弟尚之孝懂事得多,这个懂事倒不是说李率泰冤枉了他。论为人,尚之信确是狂妄自大,很是目中无人。除了他爹尚可喜及平南王府有数几人,其他人还真不被他放在眼里,就是亲弟弟尚之孝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不过对于广东归属及平南王府和北京的关系,这位世子还是颇为懂事的,这两年尚可喜往北京递的奏疏大半都是他掇使的,其中有关移藩靖南的奏疏更是他一力操刀所为。当然,世子殿下笔墨是不怎么精通的,具体操刀人自有他人。

    年初李定国自新会解围后。尚可喜和耿继茂同时向北京发去急递,内容都是一样——报功。

    尚可喜为他平南王府的旗兵报功,耿继茂则是为他靖南王府的旗兵报功,一个汉军正黄旗。一个汉军镶蓝旗。争功争得不亦乐乎,谁都说守新会是他家的兵出的大力,闹得清廷也不知道到底应该定谁的功大,还是李率泰实在看不下去上了封直疏,最后清廷才据实定功,认定新会一战出力最大的是平南王麾下的兵马。

    可惜得是,新会一战的主将由云龙竟然叫城中一个秀才给剌杀了,这事让尚可喜大大的没面子。他和耿继茂争功的最大原因就是想保由云龙出任广东提督,从而彻底掌控广东军政大权。哪曾想功劳争过来了,人却没了。

    不得已,尚可喜只好退一步保另一员爱将——大顺军流贼出身的右翼总兵官吴进忠为广东提督,奏疏也已递上去了,只要朝中没人发难,宫中八成也能通过。

    自家兵马本就比耿继茂那小子强,南下以来又相继收纳了不少降兵降将,借着平定潮州和守住新会的功劳又能把广东提督一职抢到麾下,怎么算平南王府在广东都是占尽优势,现在就看耿继茂那小子能熬到什么时候灰溜溜走人了,真要不走,没钱没兵的,你靖南王真能挨?

    自家亲弟弟尚之孝都看不上,况且比自己小一岁因为死了爹而袭封王爵的耿继茂,打小,因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三人关系近,又都被纳在汉军旗,家挨得特近,所以尚之信和耿继茂便常在一块玩。

    那时,耿继茂充其量也就是“哥哥”尚之信的跟屁虫,尚之信对他的态度也就是个小玩伴,稍大一些,也就不大乐意带着耿继茂玩,倒是成天一门心思的往孔有德的宝贝千金孔四贞那里钻,成天姐姐的叫着,眼巴巴的指着父亲能够给自己说下亲事,把孔四贞带回屋中好生弄弄。

    哪曾想定南王孔有德在桂林被李定国所败,孔有德死后,孔四贞孤身一人逃到了北京,被宫里那位太后给收作了养女,封了个“和硕格格”,听说年轻的天子对这个格格也很眼热,二人成天粘着,保不准这两人之间有什么龌龊事。一想到自幼就想骑的女人叫别的男人给骑了,尚之信就气不打一处来,憋屈不已,若这个男人不是皇帝,他早就将他大卸八块了,奈何那人身份太高,不是他这个平南王世子能够得罪的,这口气也就只能按在心中。

    都他娘的是人,凭什么你小子就是皇帝,老子我就是个世子!凭什么我老子要听你的,我也要听你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丈夫当如是!

    感觉被戴了绿帽子的尚之信前年就突然有了这种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念头不知怎的就越来越强烈了。

    。。。。。。。。

    尚可喜和孔有德、耿仲明他们当年都是大明朝的辽军出身,父亲尚学礼在明朝时任东江游击,后战死于楼子山,哥哥尚可进也是辽东名将,崇祯四年在与后金军作战中阵亡。父死、兄死,论理,这是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可是尚可喜却依旧降了杀父杀兄的仇人,父、兄泉下有知,只怕死不瞑目。

    三代都是军伍,尚家也算是将门,到尚之信这一代,弓马武艺也未落下,尚之信本人射术极准,骑术也佳,弟弟尚之孝则是擅使长刀,兄弟二人论武艺倒也不如李率泰所说纨绔子弟。兄弟二人于武事极勤,倒也不是天性喜好,而是受时局所制,如今明清相争,天下皆是武人天下,尚家又受封平南王,要替清廷平定西南,这家中子弟不会武如何得了?

    不过接到父亲命令要他领兵出援新会,尚之信却是极度的不愿,他不是不愿领兵打仗,本身就是个年轻人,又习武多年,哪有不爱打仗的理,况且来得又不是李定国那只老虎,不必担心受怕。所不愿的是点名要他领军的并不是父亲尚可喜,而是靖南王耿继茂那小子。(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统

    前文有误,尚可喜隶汉军镶蓝旗,耿继茂隶汉军正黄旗(前文错误不作更改,读者知道即可)

    。。。。。。。。

    耿继茂那小子安得什么心思!他凭什么骑在我头上!他靖南王府又凭什么指挥我平南王府!

    父王是老糊涂了吗,他怎么就答应耿继茂那小子了!这要传出去,说他耿继茂随便一提,平南王就巴巴的让世子领军出征,外边人怎么看,平南王府还要脸不要,我这世子还要不要脸了!

    出广州的这一路上,尚之信就铁青着脸,胸口憋着一团邪火,满脑门心思想着耿继茂那小人得志的嘴脸,越想越气,随手就是一鞭子甩在跨下的座骑白云追身上。

    白云追是蒙古科尔沁部进贡给多尔衮的骏马,因全身雪白,速度疾快,故多尔衮赐名白云追。顺治五年尚可喜和孔有德、耿仲明南下时,多尔衮分赐三王上等蒙古马数匹,其中就包括这匹白云追。

    与白云追一起赐给尚可喜的还有一匹大青马,后被尚可喜赐给了麾下爱将由云龙,随后又落在周士相之手。尚可喜因年事已大,又贵为藩王,平日出行多是乘轿,已经不大骑马,故将白云追给了儿子尚之信,尚之信得到此马后甚是喜爱,专门让四人照顾此马,每日嚼用都是上等粮食,平日不管是外出还是行军都是乘骑白云追,很少如此用力抽打爱马。

    白云追陡然吃痛,顿时一声哀嘶。不明白主人为何要打它。随侍的平南王府众人都是知道世子殿下的脾气,眼看着殿下这会正在气头上,谁也不敢上前劝解。唯恐引火烧身。

    尚之信气无处发,瞥见自己这一鞭子抽得着实太过用力,爱马身上显出一道清晰的红印,顿时也有些心疼,随手将马鞭扔给边上的戈什哈,闷着头不发一语。

    世子殿下不说话,旁人哪个敢说话。就这么一路无语向前前行。此次出援新会城的兵马共计3000,平南王府麾下汉军镶蓝旗精兵800,另有2200名广州绿营兵相随。

    统领800汉军镶蓝旗精兵的是平南王府麾下汉军都统班志富。此人已经年过五旬,早年在东江时就是尚可喜的亲兵,当年孔有德在登莱造反时,班志富就劝尚可喜引兵呼应孔有德。不过尚可喜因为不看好孔有德会成事。故一直犹豫着不肯答应。但背地里却是让部下不少东江兵渡海投奔孔有德,此事叫新任皮岛总兵沈世奎侦知,便想除掉尚可喜,不想此事却被尚可喜的部下许尔显探得,尚可喜闻知之后知已无退路,便率部降金。当时尚可喜派往沈阳和后金政权联系投降事谊的就是许尔显和班志富二人。

    尚可喜降金后,后金洪太闻之兴奋至极,大呼“天助我也”。赐尚可喜部名“天助兵”,封尚可喜为总兵官。其部隶汉军镶蓝旗,许尔显、班志富等人也相继获封参将、游击职。

    如今,十多年过去,当年局限于辽东一隅的后金已经入关占了汉家江山,改元叫大清了,而当年的天助兵总兵官尚可喜已贵为藩王,许尔显也已贵为肇庆总兵,班志富虽没外镇,但也升功至汉军镶蓝旗都统,论品级,他和许尔显都是一品大官,也都是平南藩下的大将。

    不过论在尚可喜面前的亲信程度,班志富这都统犹在许尔显这总兵官之上,总兵官虽位官权镇,独镇一方,但却是个外官,都统虽然没有实镇之地,也没有单独领军之权,不过却是内官,和一年见不着见次面的许尔显相比,班志富这天天都能见得着的都统显然更得尚可喜的信重。最重要得是,许尔显这肇庆总兵官并非尚可喜为他向清廷求来,而是清廷越过平南王府直接委任的,虽说平南藩下出一个总兵官对于平南王府的势力有大大提高,但尚可喜心中对于许尔显这个肇庆总兵是不是还一如从前般信任,恐怕只有他自己心中有数。

    内外有别,班志富对自己眼下的地位很满意,虽说论起权势和威风,他及不上外镇的许尔显,但论起在平南王面前的说话份量,他却是自感要比许尔显高得多的。别的不说,由云龙、吴进忠这帮人每次来广州除了给平南王爷送上厚礼外,都要给他班都统备上一份,由此可风,他这都统大人的份量有多足。

    作为当年的东江老人,又是跟随平南王近三十年的老人,放眼广州城,除了平南王本人,论资排辈这第二怎么也是班都统大人了,就是那位皇亲总督大人都不及他资历老,至于那个乳臭未干的靖南王爷,说句不中听的,班都统压根就没将他当回事,这一点和世子尚之信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了,故而尚之信很多不方便在外人面前说得话都会和班志富直言,一来班志富是跟随父亲的老人,也是父亲尚可喜为自己选定的继藩护卫大将;二来班志富年纪虽大,但在平南藩下诸将中除了许尔显外就数他资历最老,能够镇得住场,在自己还没有成为平南王爷前,尚之信必须借助这等元老重臣压压那些悍将,免得这帮人小窥了自己。

    新会郑国栋发来告急公文时,尚可喜起初并未在意,等听说吴进忠身死圭峰山后,平南王一下惊慌起来。新会乃是广州的南大门,新会一失,广州南面就再无抵挡险要,若来攻明军如去年李定国大军一般,这广州城肯定守不住。好在随后又有消息传来,吴进忠虽身死圭峰山,但新会守军探得的消息来攻明军并非李定国大军,而是一支叫太平军的明军。这太平军乃明军杂牌,不知为何窜到了新会附近,因其一路裹挟,所部青壮丁口甚多,又有悍匪与之合流,结果吴进忠不查中了埋伏,虽拼死抵抗,但终于敌众我寡身死圭峰山。

    吴进忠怎么中的埋伏,怎么死的并不是郑国栋公文提及,而是佐领苏献亭快马加急送来的急递。虽不知道郑国栋和苏献亭为何一人发来一封急递,但所说内容却大致不差,也都明确来攻新会的并非李定国大军,这让尚可喜安下心来,在平南王看来,只要来的不是李定国这只老虎,任他哪部明军都拿不下新会城,更休想威胁广州城。不过援军肯定是要派的,没办法,李定国年初退走之后,平南和靖南二藩就相继从城中撤走了旗兵精锐,如今的新会城只两三千守军,现在又被吴进忠葬送了一千多人,仅凭城中现有的千余兵马要想守住新会恐怕危险。

    同时得到消息的靖南王耿继茂是下午匆匆来得平南王府,不过却不是和上次李定国大军来攻一样主动提出抽调靖南藩下兵马出援,而是告诉尚可喜,他靖南王手下暂时无法抽调援军,此次出援新会由平南王府一力承担。

    耿继茂为何不肯派兵,尚可喜一清二楚,还不是因为上次争功的事,新会守城一战,功劳大半落在平南王府,他耿继茂心里能舒服?加上平南王府死盯着广东提督一职,让他靖南王府使不上力,再有广东的大半财权都落在平南王府之手,几方面因素一结合,这次耿继茂是铁了心不做这个绿叶来衬尚可喜的红花了。

    若来得真是李定国大军,耿继茂倒也不敢这么做,广州得失关系广东全局,广东得失又关系南方全局,须虞之间他耿继茂可不敢担上坐失广东的罪名,可这回来得不是李定国,只是南明的一支杂牌兵马,虽然这支太平军重创了平南藩下的吴进忠,不过新会传来的消息也确切表明,这支太平军并没有携带攻城器械,所以不必担心太平军会强攻新会城。新会城不丢,广州自然无危,既然如此,他靖南王凭什么又出兵又出钱粮的。你尚可喜不是说守新会是你平南王府出得力吗,那行,这一回你就再出一回力好了!

    耿继茂的小算盘,尚可喜人老成精,哪里会不知晓,不过他也不恼,对于这个如同子侄的晚辈王爷,不看僧面看佛面,冲他老子耿仲明,他尚可喜也不会和真的一般计较,至于儿子尚之信如何做,他就管不着了。晚辈的事情自有晚辈去做,他这老头子瞎掺和什么,总之一点,广东必须是他尚家的,越过这条底细,他老头子也不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耿继茂不出兵就不出兵,左右那太平军也没有攻坚之力,吴进忠吃亏在情报不明,带少了兵,真要明刀明枪见起阵仗来,那太平军能敌得过平南王麾下的精兵强将!

    点将!

    尚可喜毫不犹豫的答应这次由平南王府出兵,领军出征的人选也早有了人,这人便是都统班志富。哪曾想,耿继茂却找出一大堆理由反对班志富领军出援,另提了一个人选——平南王世子尚之信。

    也不知尚可喜是真听了耿继茂劝,还是打着让儿子单独领军好好立回功,在朝廷面前露个大脸的心思,又或是担心班志富年纪大了会有什么闪失,最后竟然真的答应下来让儿子尚之信领兵,不过为防万无一失,班志富仍然出援,却不是作为主帅,而是领800镶蓝旗精兵作为前锋,另由广州总兵林善志领2200兵协守。

    兵,平南王府出了,钱粮这一块,靖南王府却担了一半去,这一点耿继茂倒没有小气,另外广州府还征调了2000民夫青壮随军运送辎重。(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

    新会离广州城极近,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若是骑兵,快马加鞭一日便能赶到,去年李定国大军围困新会时,从北京来的满、汉八旗兵由靖南将军朱马喇率领抵达广州后休整三天即向新会进发,所部骑兵便是一日疾至。此次班志富麾下所领汉军镶蓝旗兵就有400骑兵,且无一不是身经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