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超级兵锋-第7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汉统帅部判断,日军占领马当要塞后,下一步的计划主力与古塘登陆,一部与九江附近,包围九江,夺取瑞昌,北线日军第六师团由潜江想太湖,诉讼,黄梅攻击,策应西进作战的日军,其目标是田家镇要塞……”

    “给方子珊发电报,陇海线攻势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咱们这里不是主战场,主要任务还是牵制华北方面的日军。”冷锋吩咐一声。

    “是!”

    冷锋已经考虑要从鱼台返回新乡了,他出来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虽然家里有谢季元、梁栋等人在,各项工作都有序的开展,但他这个主帅不在位,有些事情处理起来,时效性差了一些。

    加上对外宣布他的伤势好转,已经基本没有危险,这就等于给部队吃了一个定心丸。

    所以,豫北境内相当的平稳,而且,发动陇海线攻势也说明了冷锋对麾下部队的掌控。

    没有冷锋的居中的调度,怎么可能取得陇海线攻势的巨大战果?

    “豫北”王回归了!

    这是日军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件事,而对中国老白姓而言,这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情。

    冷锋的归程和日期都是严格保密的,这一次可不能再出现什么泄密的时间。

    虽然前一次泄密并没有查到什么确切的东西,但给新一军上下敲了一记警钟,冷锋的安全绝对是一件不容易忽视的事情。

    原打算还要去第三集团军一趟,顺便看望一下孙荫亭的,由于袭击的事情,没能去成。

    回程的时候,悄悄的转到济宁城外,与孙荫亭见了一面,冷锋将“青城”计划跟他透露了一下。

    孙荫亭闻言,吃惊不已,但他已经对冷锋非常佩服了,不因为他的年纪小,就不倚老卖老,第三集团军必须要有一个靠山。

    对孙荫亭来说,谁也比不上大难不死的冷锋,而且冷锋的前途远比那些g军的将领,而且他还年轻,正是需要人扶上一马的时候,这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来的强。

    这么一个冉冉升起的将星,而且又有野心,正是靠上去的机会。

    孙荫亭没有考虑多少,就答应会全力配合冷锋接下来的“青城”计划,这让冷锋欣喜不已。

    这样一来,他视察前线的目的基本上是达成了。

    离开济宁,返回豫北,冷锋特意的从那个当初收养的囡囡的那个村子,虽然囡囡已经被他收养,但是他还是希望能找到她可能存活下来的亲人,哪怕是亲戚,弄清楚囡囡的身世,将来好对囡囡说,不要留下任何的遗憾。

    这一次是唐静陪着他一起去的,唐静是囡囡的干娘,她也很想了解一下有关囡囡的身世。

    当初的那个小村庄已经有人住进来了,一问之下,都不是原来这个村子里的人,有外地逃难来的,还有附近的穷苦的村民,见到这里无主的房屋,就鸠占鹊巢,过来把房子占了,住了进去。

    囡囡的家也被一家从豫南逃难的人家给占了,冷锋没有说什么,花园口决堤,多少无辜老百姓无家可归,他们能逃到这里,已经是非常可怜了,再说这个村子的人都被鬼子杀害了,房子没人住,也是浪费。

    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算是了却了一个心愿,冷锋给后来住进来的人留了一笔钱和一个地址,让他帮忙留意打听,若是有人问到这家人和孩子,可以先记下来,或者让他去新乡。

    有些伤感,这种感觉是冷锋多年来没有过的。

    “走吧。”唐静望着在村口似乎不愿意离去的冷锋,忽然感觉到一丝揪心的疼痛。

    原来,这个男人的内心也是如此的细腻,柔软之处,比女人还要多出三分来。

    以前的她真的不懂得这些,也许,之前他只是少不更事,而现在,他已经成熟了。

    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而自己,似乎跟她越来越远。

    “嗯。”冷锋知道,这一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这个村子,也许是永远。

    冷锋命人拍下了照片,就算日后回不来,他也要把真相告诉长大以后的囡囡,因为,她有权知道这一切。

第一千零六十章:冷锋的“生日宴会”

    冷锋返回新乡的第二天,也就是民国二十七年的8月26日,由张发奎驻守的九江失守。

    日军沿着南浔铁路、公路,南下,进逼德安,南昌。

    9月1日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司令薛伯陵奉命指挥九江至南昌以及鄱阳湖周围战事。

    他把7个军的兵力部署在德安、瑞昌、庐山地区,摆下一个“反八字阵”的阵势,迎战冈村宁次指挥的第11军。

    9月6日,日军第106师团沿南浔铁路两侧向德安方向推进,在沙河镇、南昌铺一带与薛伯陵部进行了7天7夜的反复争夺。

    日军伤亡八千人,冈村宁次不得不下令第106师团暂时停止进攻,在沙河镇附近休整并补充兵站部队。

    9月24日,日军第9师团攻陷瑞昌,并由瑞昌向西南推进……

    9月27日零时,在空军及炮兵的火力支援下,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向薛伯陵部第70军、第64军及第4军正面阵地展开猛攻……

    10月1日日军第106师团占领马回岭,因伤亡过大,被迫停止进攻,在马回岭地区进行休整,补充兵源……

    10月8日,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孤军突然深入到了万家岭地区。

    当发现日军第106师团孤军深入之后,薛伯陵认为机会难得,随即给武汉军委会和9战区司令部发电请示,拟抽调大军,歼灭突入该敌,以定后方。

    老蒋迅速回电同意,并表示再调遣部队支援薛伯陵。

    决心已下,薛伯陵乃从德星路、南浔路、瑞武路三个方面抽调第66军、第74军、第187师、第139师的一个旅、第91师、新编第13师、新编第15师的一个旅、第142师、第60师、预备第6师、第19师,会同负责正面阻击106师团的第4军,四面包围,全力出击。

    10多万军队开始在崇山峻岭中运动,一场对日军第106师团的歼灭战正式拉开。

    新乡,豫北行署,冷锋回来休息了一个月后,正式的对外宣布伤情基本恢复,复出工作。

    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警备的训练和整编工作基本上完成了,装备也基本到位,开始磨合和实战演习。

    赣北战况一场激烈,冷锋也保持着关注,并且还跟薛柏陵的第一兵团指挥部建立了直接的热线链接。

    “军座,10月10日至12日间,第74军部第58师向已占领万家岭、哔叽街一带的日军连续攻击。日军在飞机掩护下拼死反击,双方伤亡均重。

    直到13日,双方在小金山、万家岭、张古山、箭炉苏一带连续激战,阵地几度易手。此时,薛伯陵调遣的各部队两万余人已陆续靠拢,对106师团已形成合围之势。”

    身在九江的冈村宁次从空军侦察中发现薛伯陵给他的106师团伏下了一个口袋阵,立即命令106师团向北转进,向第27师团靠拢,同时命令27师团警戒106师团右翼,企图把106师团接出重围。

    日军第106师团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接到冈村命令,急忙行动,但紧要关头,松浦淳六郎和他的参谋发现难于识别地图!

    这次武汉会战中,日军所使用的五万分之一比例的军事地图,正是当年冈村宁次从孙传芳那里窃取来后,由参谋本部印刷发至各部队的,里面多有不准确之处,无法比照参照物予以纠正,他们试图借助指南针标定方向,可当地又有磁铁矿藏,指南针失灵。

    日军如无头苍蝇般在山中冲撞一两日,处处遭到中**队阻击,也未找到一条生路。

    106师团注定了在劫难逃。

    “10月13、14日两日,第1兵团主力第74军等部在长岭、背溪街、张古山、狮子岩等处与日军第106师团激战。”

    “10月15日,薛长官认为歼灭当面日军的时机已到,下达了对敌第106师团展开总攻击的作战命令,当晚8点,总攻击开始打响,第66军以第195师及160师向石堡山攻击前进。”

    “74军第51师在师长王耀吾指挥下,153旅作为主攻,151旅作为预备队,以主力向张古山进攻,并占领张古山主阵地。

    当夜日军反攻,战斗至烈,305团预备队用尽,营长王之干阵亡,连长以下,伤亡惨重。”

    “16日早晨,在日军二十多架飞机轰炸下,日军发动反击攻势,双双激战十几个小时,305团团长唐生海、营长胡雄均负重伤。

    傍晚,51师组织奋勇队攻占张古山主阵地,305团代团长于清祥殉国,官兵伤亡惨重……”

    万家岭战役中,日军伤亡惨重,尤其是第106师团,阵亡人数空前,日军曾经组织对部队进行大规模的空投军官……

    一份份战报从薛柏陵的指挥部传送到豫北行署。

    薛老虎要在万家岭要打一个胜仗,这已经是可以预期了,这一下薛伯陵这只“老虎仔”要彻底的扬名中外了。

    这些天,薛柏陵几乎每天要跟冷锋电报来往,少的时候五六封,多的时候二十多封,薛伯陵的参谋长吴锡祺都戏称,冷锋都快成了薛伯陵的编外参谋长了,他这个正牌的参谋长成了一个专门传递消息的小秘了。

    薛柏陵有什么想法,或者重大决定难以决断的时候,他都会发个电报问一下冷锋,当然,他是个好面子的人,不会直接问。

    但冷锋总能从电报中看出他心里所想,然后给他合理的建议,万家岭能打成这样,薛伯陵的功劳肯定有,但至少有三分之一功劳来自冷锋。

    万家岭一战打的并不轻松,最关键的时候,第74军伤亡过半,老蒋心疼的,想要把74军调回长沙休整,结果让薛伯陵给顶回去了。

    事实上,薛伯陵也是没办法,日军势大,又有空中优势,g军虽然人多,但是在重火力上面完全不占优势,这现代战争并不完全靠人,双方不再一个起跑线上。

    74军是整个战役中的中流砥柱,把他换下去,谁能顶替它的位置呢?

    薛伯陵一时间根本找不到能够替补它的部队,只能不给老蒋面子了,老蒋虽然也知道前方吃紧,也知道薛柏陵这第一兵团司令官做的决定的正确,但是被驳了面子,还是有些不舒服的。

    冷锋在陇海线上搞了一个动作之外,接下来除了巩固陇海线上收复的县城之外,接下来的时间,大多数是整训军队,换装,还有就是整合麾下的各支部队。

    见识过冷锋的惊人的手段之后,第68军军长刘子亮叹服不已,把自己的部队交给副军长李金田暂为统领,本人则去新乡参观学习长达一个月之久。

    除了他自己之外,两个儿子,刘铁山和刘铁军,一个送去了防空营,一个去了预备军官讲习班。

    从新乡回来后,刘子亮开始对第68军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编部队,培训军官,从68军中挑选近六十名军官前往新乡参加新一军开办的基层军官讲习班,也就是“百校”工程。

    第一期赶不上了,第二期总算是赶上了。

    武汉方面讲精力都放在武汉会战上,也管不了冷锋在豫北的小动作,通过提供武器装备和培训等交流手段。

    冷锋手底下的力量得到空前的增加。

    这种遭人嫉恨的事情,冷锋是从来不让宣传的,悄悄的积蓄力量,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豫北…鲁西在冷锋的铁腕治理之下,渐渐的变成了一个整体,废除苛捐杂税,再强力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清剿匪患,境内居然一下子前所未有的繁荣起来。

    冷锋还宣布无条件的接收黄泛区内的难民,分给他们无主的土地或者租种土地大户家的土地。

    鼓励创办工商业,对吸纳黄泛区内难民工作的工矿企业,予以减免税收政策等等。

    虽然,一开始财政运转有些困难,但只要挺过去,一切都会变的好起来。

    冷锋虽然因为“受伤”的缘故,基本上不在公众场合露面,但是他的意志和制定的政策却被不折不扣的推行了下去。

    老百姓都知道豫北自从来了“冷阎王”之后,没有地图恶霸欺负他们了,也没有土匪骚扰他们了,日子虽然过的清苦些,但是有奔头了。

    冷锋在豫北…鲁西的声望渐渐的高了起来。

    新一军暂时不需要补充兵员,因为,新一军的兵力足够多了,加上还有接受新一军领导的四个警备旅和一个补充旅,后背兵力充足。

    但是豫北…鲁西民众参军的热情不断的高涨,冷锋也不能强硬的阻挡百姓“保家卫国”的热情。

    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之下,冷锋还是同意增设一个补充旅,另外有专设了一个教导团。夜叉营一分为二,一部分改编为夜叉特种作战大队,一部分进入教导团,夜叉特别行动队并入夜叉特种作战大队。

    这样一来,新一军的在编制上又增加了七八千人。

    新一军在兵力上完全超过了一个集团军的规模,如果把冷锋能够指挥的部队算上,他麾下的部队,少说也有十五万之多。

    当然,还不算辖区内的其他一些抗日武装力量(豫北只有新一军和警备旅),鲁西境内还有其他部队。

    时间进入十月中旬,长江上游枯水期到来,但是此刻的武汉方面还幻想着能够守住武汉,虽然重大设备和物资不断的转运重庆,但似乎没有一点儿的紧迫感。

    冷锋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从现在的战局看,日军想要快速的占领武汉,似乎并不可能,但从日军进攻的态势看,他们的决心并没有动摇。

    坂垣和东条这两个战争疯子都是意志坚定之辈,轻易的不会改变自己制定的战略的,张鼓峰那边的冲突已经平息,也让日军大本营松了一口气,苏俄看起来并不愿意现在跟日本开战。

    他们的战略重心在欧洲,这一次冲突虽然日本方面失利了,可也试出了苏俄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一来日本就可以放心的专注中国战场了。

    占领武汉,使“蒋政权”屈服自我,还有更为具体的政治,经济意义,武汉是抗战的中枢,把“国民政府”驱逐,使其彻底的沦为一个“地方政权”,即使不屈服,也会丧失两湖地区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地和经济中心,这会给蒋政权的经济自给带来巨大的困难,并且还会削弱现在唯一的武器输入通道,粤汉铁路的经济和军事价值。

    一旦“蒋政权”撑不下去了,也许只有屈从大日本帝国这一条可以走了。

    因为在世界范围内,除了苏俄对华援助,其他西方国家都明哲保身,最多也就是呐喊几句,实质性的援助基本很少。

    这样的机会对日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

    冷锋对士兵待遇要求是很高的,比国j绝大多数部队都要高,比一些穷苦的地方军甚至高出好几倍。

    这么高的投入,短时间还能撑的住,长时间了就难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虽然有豫北…鲁西这一块地盘儿,但现在还不足以支撑冷锋现在庞大的开支,至少现在还做不到收支平衡。

    经过冷锋努力的做加减法,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也只能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只能是吃老本,当然,偶尔打了胜仗,从老蒋那里也能要一点儿。

    “卫权,副官处下发一个通知,我也在新乡大饭店请客。”

    “军座要请客,什么名义?”郭卫权在豫北锻炼了一把,但没有立刻下部队挂职,毕竟还没有找到一个适合替代他的人。

    当然,人选当中有几个,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