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小王妃-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忠勇王妃双腿一软便跪了下去。

    在这样铁证面前,她是再也没办法狡辩了。

    福安郡主脸色红得异常,她紧紧的闭着嘴,听着周围四起的闲言闲语:

    “真是惊了,忠勇王府竟然这般,这般厚颜无耻”

    “头一次见当贼的掉头捉苦主的”

    “厉害了,虽然福安郡主平时嚣张了些,但京里头纨绔不都那样嘛谁曾想,她竟然做出这般下作的事”

    福安郡主再也忍耐不住喉头的腥甜,一口鲜血喷洒出来,染红了胸前的衣衫,人像断了线的纸鸢倒了下去。

    忠勇王妃脸色煞白,嘴唇微微翕动,像是在喊些什么,然而她却双眼一翻,也晕了过去。

    涉事的母女俩都出了事故,场面一片混乱,好在这是在宫里头,喊御医也方便。

    虽说忠勇王妃跟福安郡主可恶的很,但皇后还是板着脸,命人将这对母女俩都抬进了屋里,找了御医诊治。

    徐公公看了一场好戏,甩了甩拂尘,同皇后道:“娘娘,这边的事情,奴才得跟皇上一一回禀”

    皇后沉重的点了点头。

    她看着四下里还在小声议论的女眷们,一脸沉痛:“这慈善拍卖,本是太子妃为灾民着相,而举行的一场善事。而后忠勇王妃主动提出要操办,皇上念先忠勇王为国捐躯可歌可泣,不愿薄待了先忠勇王的遗孀跟女儿,便应了忠勇王妃的这请求哪曾想,忠勇王妃竟伙同福安郡主干出这等让人齿冷不屑的事来!”

    女眷们纷纷点头。

    往轻里说,这是忠勇王府的一对母女俩眼皮子浅,昧下了看中的好东西往深里头说,这举办慈善拍卖,皇上跟各位王爷都送来了东西,这慈善拍卖其实就是为国为民的公事了。这忠勇王府的一对母女,这就是借着公事之便,中饱私囊,昧下了整整十万两白银的东西,跟tan wu又有什么区别?!

    要知道,在大荣朝,tan wu十万两,够判个主犯斩立决,从犯全家流放了。

    也有不少人在心里头嘀咕,这福安郡主跟忠勇王妃晕的也太是时候了,这一晕倒是正好免去了面对这种千夫所指的境地了。

    徐公公也是很沉痛的点了点头:“忠勇王妃跟福安郡主,辜负了圣上的信任啊!”

    徐公公很快领着人回去了。

    忠勇王妃这事算是个小插曲,宴席不可能因着这两个人就中断,很快就有宫女过来清理了场地。

    皇后看着宫女手里头拿着的那顶珠冠,洁白莹润的珠子上,“愿君安好”四个大字还清晰可见。

    皇后微微沉吟了一下:“这珠子乃是方姑娘十万两拍得的,被忠勇王府昧下,如今倒是得以昭彰,这珠子也算是物归原主了。”皇后示意宫女将珠冠递给方菡娘。

    姬谨行却从中拦住了。

    皇后微微扬眉,似是在问姬谨行作甚。

    姬谨行一言不发,手上微微发了巧劲,举重若轻的将那颗南海天珠从那顶繁复华丽的珠冠上取了下来。

    “这等俗物,实在配不上。”

    姬谨行没有明说,到底是珠冠配不上南海天珠,还是配不上方菡娘。

    然后,姬谨行随手便将那顶用足了赤金打造的珠冠给扔了。

    他亲手将那颗南海天珠递到了方菡娘手上。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倒也不能算是私相授受。

    然而,方菡娘看着对面姬谨行那意味深长的眼神,脸情不自禁微微红了红。

    他那眼神,分明就是在揶揄这个光明正大的私相授受吧?!

    皇后笑道:“这也算是一场佳话了。方姑娘花十万两白银为灾区百姓捐款,总不能让这等好姑娘受了委屈。”

    这话,皇后也说得算是意味深长了。

    到底是南海天珠不让方菡娘委屈呢,还是姬谨行不让方菡娘委屈呢?

    不过,在场的那些心慕姬谨行的小姑娘们,自然是相信皇后娘娘说得是那颗南海天珠。

    待宴席结束了,忠勇王妃跟福安郡主那边的消息没有传来。

    然而,皇上那边却是来了旨意。

    圣旨中写道,因着福安郡主身体有碍,特许福安郡主由忠勇王妃陪同,去江南某个小城镇疗养,待痊愈后再归京。

    表面上这道圣旨充满了对忠勇王府的恩宠。

    要知道,忠勇王府的那对母女俩,闹出这么大的事,圣上竟然没有将她们俩问罪,甚至还特特下旨让她们俩去江南小镇疗养!

    这是何等的礼遇!

    毕竟忠勇王妃跟福安郡主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个晕倒,一个吐血,这是大家都见到的。

    皇上让福安郡主去江南疗养,也自然是为了福安郡主的身体。

    因着福安郡主年龄尚由忠勇王妃陪同前去,自然也是个极为妥帖的法子。

    然而,方菡娘却是从姬谨行那儿听了些内情。

    “待痊愈后归京”?

    那要看看上头愿不愿意让福安郡主“痊愈”了。

    方菡娘得知这事之后,双眼亮晶晶的看了姬谨行半晌。

    她觉得,这事肯定是姬谨行插手了。

    她一直想让福安郡主远离她们的生活。

    但在这种皇权社会,对方是郡主,且,这个郡主还不是一般的郡主,这是她为国捐躯的父亲换来的爵位。

    如今这样明面上说是去“江南疗养”,其实就等于是逐出京城了。

    方菡娘满意的很。

    尤其是私底下,皇上皇后那边又赏下来不少东西,说是给方菡娘“压惊”。

    方菡娘差点被这等举动给惊着了。

    这件事就算是这样过去了。

    待到后头大朝会,还有件更为惊喜的事等着方菡娘。

    这次大朝会,雪灾赈灾的事,各地都反应了成果上来。

    皇上在上头的龙椅里,听着各地的灾情,脸色一直紧绷绷的,并不算多好看。

    户部侍郎瞅着皇上的脸色,不着痕迹的看了姬谨行一眼。

    姬谨行仿佛没看见,却是几不可见的微微点了点头。

    户部侍郎仿佛吃了个定心丸,大步迈出,喊道:“启禀圣上,臣有事请奏。”

    皇上听了那么多灾情,心里头正是烦躁的时候,见户部侍郎出来,也没有什么好脸色。

    户部侍郎却是不管不顾的一心想要上奏般,待到上头皇上开了口,他便带着笑意道:“回皇上的话,这是一件大好事。”

    底下的官员们都在那想,户部侍郎莫不是冻坏了脑子吧?

    这雪灾冻死了数万百姓呢,你这跑出来说有件大好事启奏,这不是直戳皇上的心窝子吗?

    平日里同户部侍郎有些仇怨的官员,就在心里头暗搓搓的算计,一会儿是不是要好好的落井下石一番?

    户部侍郎并不理会那些人的眼光,他一脸喜色,大声道:“回禀皇上,去年年末大雪致灾,不少地方的百姓们都居无定所,食不果腹”

    众人听着户部侍郎上奏的内容,心里头都是一个念头。

    这个户部侍郎果然是疯了。

    一边上奏着这种内容,前头还在那说是大喜事

    这是等着被罢官呢?

    户部侍郎的对头更是高兴了,已经纷纷开始打起了腹稿,等着一会儿皇帝雷霆震怒之后,就马上踩上一脚,势必要将这户部侍郎打击的不能翻身。

    果然,皇上脸上就有了几分薄怒。

    他重重的拍了下龙椅把手:“这就是爱卿说的大好事?”

    户部侍郎低下头,拱手道:“皇上,请听微臣说完据微臣所知,此等大雪灾,乃百年难遇,民间不少奸商纷纷坐地起价,粮油柴米,价钱纷纷比往年翻了数倍之高,有些地方最为夸张,竟然翻了足足十三倍!”

    疯了疯了,果然是疯了!

    不少人心里头都在那喊。

    皇帝不爱听什么你就说什么是吧!

    眼看皇帝脸上乌云一片,马上就要发怒了,户部侍郎话音一转,大声道:“然而就在这样的境地下,微臣偶然得闻,竟然有一伙人,在无偿的给京城周边百姓施衣赠粮!那棉衣微臣见过,布料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保暖的那粮食,也是实打实的抵饿的,不掺一点假!因着这伙人的乐善好施,大约有数万百姓,得以在这个寒冬活下去,以待春耕!”

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

    第473章

    这户部侍郎说话先抑后扬的,虽说有些小小的心机,但在数万百姓得以活命的大好消息之下,这点小小的心机也无伤大雅了。

    皇上本来都有些乌云压顶了,谁知道一下子峰回路转,这么一个好消息砸到了脸上。

    皇帝龙颜大悦:“好!”

    上头发了话,下头自然一群在那附和的,一些文臣恨不得就这个乐善好施的行为编出几首诗来歌颂。

    姬谨行身为领着差事可以听政的皇子,垂着眼站在殿前,听着周围一群人在那儿歌功颂德他心上的那个小姑娘以及小姑娘的家人,终于忍不住,向来没什么表情的脸上,也现了一丝淡淡的笑意,一纵即逝。

    姬谨行:我就静静的听你们吹。

    早已熟知内情的太子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姬谨行,正好见着弟弟脸上那稍纵即逝的笑意,先是一怔,继而也是挺高兴。

    他家这个小十一打小就跟常人不太一样,一副没什么感情的冷漠模样。他曾经跟太子妃忧心忡忡,总担心他们这十一弟一直这样冷漠冷清下去,最后落得个孤独终老的下场。

    好在总算有个小姑娘横空出世,拯救了他十一弟的冷情。

    对于方菡娘,太子心情是有点复杂的。

    这么好看的一个小姑娘,就这么“慧眼识珠”的看上了他们家十一。

    太子颇有种自己养的猪终于会拱别人家白菜的感慨。

    基于这个思想,太子对方菡娘一方面很欣赏,一方面有觉得有些微妙的对不住人家小姑娘

    这个说话有点意思的户部侍郎,太子是有些印象的。

    他隐约记得,他的十一弟,似乎曾在某件事上帮过那户部侍郎一点小忙。

    太子听了旁边的人夸了好一通那伙乐善好施的人,听得他都有些牙酸。

    已经知道那伙人真面目的太子难得的主动在朝堂上表了态,他上奏道:“启奏父皇,儿臣认为,救万民于冰寒,乃是大功德,大善事,当赏,大赏!”

    皇帝正龙颜大悦着,听太子这般说时,不由得笑着问道:“太子说说看,朕该如何赏。”

    太子一句“就把她赏给十一弟做王妃”,差点在嗓子里直接说出来。

    好在太子还是很理智的,他克制了一下,知道不能这样直接,他含蓄道:“父皇乃万民之主,父皇说该如何赏,就如何赏。”

    皇帝听了太子的话又好气又好笑。

    呦,前头刚说人家救了万民于冰寒,后头就夸他老子一句“万民之主”,意思倒是挺明白:人家救了你的子民,你总不能小气吧!

    其实方菡娘那边施衣施粮的事,年前他就听底下探子报过了,但是当时倒是没想到这小姑娘竟然搞得这么大,竟然福佑了数万百姓!

    皇帝越想越觉得心里舒坦。

    方菡娘生得那般美,最初皇帝还有点担心他那小儿子是看上了人家的皮囊,才这般坚定不移的要娶那方菡娘。

    自古红颜多祸水,这个小儿子长到这么大,有多不容易他是知道的,他是挺不愿意清冷的小儿子终于开次窍,就遇上那种仗着自己长得美,行事飞扬跋扈的那种。

    皇帝觉得这样简直太糟心了。

    好在,这个方菡娘是经得住他调查的。

    早在姬谨行闯入御书房,同他说非方菡娘不娶的时候,他就暗暗派了一队人马出去,把方菡娘的祖宗十八代都调查了个底朝天。

    虽说家里头的老老小小有些不太省事的,但总体来说,算得上是家世清白,家里头没有说是有那种图谋不轨的。最好的是,那些不省事的,方菡娘完全能凭一己之力镇得住。

    从方菡娘跟那一家子斗智斗勇这些年,还护得一对弟妹好好长大的事上就能看出,这个小姑娘不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花**,是个有手段的。

    有手段的才好啊,他这小儿子,既不能娶个飞扬跋扈整天惹是生非的女人回来,也不能娶个面团似的菩萨人回来。

    还是这种又美又有手段心地还挺善良的姑娘,是个良配。

    唯一的问题就是,出身实在低了些。

    皇帝看了一眼还在下头各种夸的大臣们,有些糟心。

    你们夸了这么半天,倒是点出人名啊!非得让朕说出来吗!

    不过听说数万百姓免于冻死的皇帝今天心情很好,倒是没有因为这个生气。他看着下头的户部侍郎,笑道:“爱卿上奏了这么一桩大好事,倒是说说看,行此大功德的人,是哪一家的啊?”

    这时候,朝堂上那些大臣的耳朵都纷纷竖了起来。

    其实这些日子,他们各家,多多少少的,都有在路口设置粥棚,他们最初还觉得自个儿挺好的。不过跟人家这一下子庇佑了数万百姓的善举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这庇佑数万百姓的善举听上去特别让人羡慕嫉妒,但是你也得有办那个事的魄力,还得有办那个事的银钱啊

    所以打皇帝开口之后,他们就努力静下来去听户部侍郎上奏,看看到底是哪家这么大手笔。

    最重要的是,这个大手笔上达了天听,还正好在这么一个节骨眼上,这家人,这是要发达了啊!

    户部侍郎一脸的与有荣焉:“回禀皇上,经过微臣查探,这一伙为灾区百姓施了数万件棉衣,数十万斤粮食的人,乃是平国公府后宅的女眷们自发而行!”

    这话一出,朝堂上震惊一片,纷纷向某处看去。

    平国公府的男人们很低调很平静的站在人群里,接受众人眼光的洗礼。

    “哎呀,竟然是平国公府的女眷们!实在是大善!诸位阮大人,请受在下一拜!”

    “想到之前京城里竟然还有人往贵府女眷身上泼脏水,下官实在义愤填膺!”

    朝堂上一时间议论纷纷的很。

    自然,有褒奖的,就有质疑的。

    “莫不是沽名钓誉吧”有人就这般嘀咕。

    有人开了口,后头就也有人在那附和:“数万件棉衣,数十万斤粮食,这可不是小数目。怕是年前好长一段时间就在备着了。然而平国公府却从未有半分消息流出,还施惠万民,这其中的居心怕是不良啊”

    那户部侍郎听了,反而有些着急上火,直接点了那人的名:“周大人你这怎么说话呢。不怕跟各位大人说,京城附近村落有人施衣施粮的消息下官早就知道了,但查探了好久,一直查不到到底是谁所为,做了这么一桩大功德,竟然一直隐姓埋名,丝毫不居功,不以此博取人们的好感,下官就对这伙人的操行品德十分佩服!”

    他一口气说了一长串话,见不少人都在用心的听他讲着,户部侍郎心里头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

    平国公府的女眷们个个都是善心的女菩萨,之前却遭遇了那般的污水污蔑,他有责任有义务为这些善良的女菩萨们正名!

    户部侍郎顿了顿,用更清朗的声音大声道:“于是下官就千方百计各种盘查,谁知道,问了许多灾民,灾民们都纷纷说那些来施衣施粮的xiao 激e并一个小公子,从来不肯透露半分身份的讯息。下官最初也以为是那伙人为了博取百姓间的美名,可这样一想,不对劲啊,若是博取美名的话,那怎么不肯让旁人知道她们是平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