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小王妃-第5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秋二奶奶一下子喊了个五百两,本来打算把其余那些加价的都吓跑,这也是她观摩了半天这个拍卖会悟出来的一点。

    只是她千算万算,倒是没有料到,身后还有一人报了个价。

    “一千两。”

    秋二奶奶乍一听,双眉便微微的蹙起。

    她不着痕迹的往声音处看了一眼,发现那边席面上坐着的却是个眉眼俱是异族风情的少女。

    秋二奶奶也是京城人,自然是知道这少女乃是打小就被送来大荣的胡人贵女拓跋燕。

    拓跋燕是同东都侯夫人一块儿坐的,东都侯夫人笑呵呵的,似是对大家的眼神有些视若无睹,同拓跋燕唠着嗑:“想不到拓跋小姐对兵书也感兴趣。”

    拓跋燕笑吟吟道:“我自小生活在大荣,对大荣的兵法相当好奇。”她不避闪的迎向秋二奶奶的眼神,眉眼如月,笑道,“秋二奶奶,得罪了。”

    秋二奶奶脸上的笑意淡了一分。

    “一千五百两。”

    秋二奶奶神色淡淡的加价。

    虽然他们只是三房,却也有不少自己的产业,秋二奶奶性格泼辣,打理产业也是一把好手,手头上的余钱自然也是不少。

    有钱腰杆子就硬。

    拓跋燕笑颜不变,樱口微启:“两千两。”

    这下大家都有些侧目了。

    要知道,在座的不少都是京城高门大户圈子里头的,平日里来往做客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喊价时彼此都会留一两分情面。

    毕竟又不是什么仇家,没必要把价格这样一层层给抬上去。

    然而这个胡人贵女拓跋燕就是这么办了。

    这些贵夫人心里头难免就要嘀咕几句,真真是蛮荒之地来的人,尽管在京里头生活久了,还是不怎么懂她们大荣的人情世故。

    然而也没有人多说什么,只是用看好戏的眼神来回看着秋二奶奶跟拓跋燕。

    莫三夫人也有些恼了。

    这拓跋燕分明就是在与自家作对。

    莫三夫人不着痕迹的自桌子下头,抓住了秋二奶奶的手,从袖子里头递了张银票过去。

    秋二奶奶眼中一下子光芒大盛。

    她虽然不知道婆婆递过来的银票面额是多少,但她知道的是,婆婆这是在表态,让她放心叫价。

    再说,秋二奶奶为了保险起见,今儿怀里头揣着的银票也不少,她根本不惧拓跋燕。

    “三千两。”

    秋二奶奶声音淡淡的。

    众人哗然!

    太子妃跟平国公府很有些渊源,她见状不由得微微蹙眉。

    早知道秋二奶奶这么喜欢这本兵书,她就不拿出来拍卖,直接转送于她了。

    拓跋燕面上带着一丝丝惊讶之情,那双曼妙的大眼睛里却蕴着笑:“我倒不知,原来秋二奶奶对这本古兵书这么势在必得……可惜……”

    拓跋燕微微摇了摇头,“我也很想看看这本古兵书呢。”

    她笑吟吟的又喊了个价:“五千两。”

    这个价钱一出,场上都寂静了。

    倒不是说大家拿不出五千两银子,实在是,这是本场拍卖会出现的最高价了。

    前头再怎么抬价格,最终也不过止于四千两白银。

    虽说五千两银子实在不是个小数目,但在场的大多都是高门大户,怀里头有钱。

    但拿五千两来买一本古兵书,还是残本的,相信在场的人都不愿意。

    秋二奶奶眼皮抬也未抬:“八千两。”

    直接生生抬高了三千两!

    算是小小的还了一下方才拓跋燕一下子抬高两千两的仇。

第四百四十九章 拍卖会(下)

    八千两这个高价一出,让原本有些嘈杂的场上都静了静。

    不少人家心下暗暗生惊,都在想着,不过是一本古兵书,这平国公府的女眷就能做到如此,看来平国公府底蕴却是非凡。

    连拓跋燕也被秋二奶奶这不眨眼的势头给惊了惊。

    她不动声色的望向平国公府那一席,却见平国公府的女眷们似是对这个价格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莫三夫人身为秋二奶奶的婆婆,对于儿媳妇这等败家的行径,非但没有说半个“不”字,仔细看去,嘴角还有隐隐的笑意。

    再看向拓跋燕最为不爽的方菡娘,方菡娘一派从容镇定,似乎并没有被那个“八千两”的报价给惊到。

    呵,装什么淡定,在座的谁不知道你是个出身低贱的!好似进了平国公府,连八千两都不放在眼里了似的!

    拓跋燕心里头不屑道。

    她微微抽了抽嘴角,又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一旁的太子妃。

    “一万两!”

    拓跋燕没有在加价幅度上跟秋二奶奶较劲,却也直接喊了个一万两。

    这一万两一出,可以说是满场俱静,落针可闻了。

    拓跋燕看着秋二奶奶脸上的微愕,只觉得心里头一阵痛快。

    她知道,秋二奶奶还会再加价的。

    毕竟,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拍卖。

    这可是在给太子妃做面子!给太子妃做面子,那不就是给太子做面子吗?

    拓跋燕嘴角挂上了一如既往的甜甜笑意,声音清脆爽朗:“按理说,看秋二奶奶这般喜欢这本古兵书,我本不该同秋二奶奶这般争抢的。但秋二奶奶着实对不住,我打小就喜欢收集这些……真是得罪了。”

    拓跋燕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的窥着秋二奶奶的神色。

    她知道,秋二奶奶还会加价的。

    毕竟,平国公府是领兵起家的,对兵书的执着比任何人都更甚。

    再说了,到了这一步,已经不单单是兵书之间的争夺了,此事更是跟平国公府的体面相挂钩的。

    拓跋燕心里隐隐都有些期待,等着秋二奶奶的再次开价。

    谁料,秋二奶奶那微微蹙起的眉,突然抚平了般,甚至还露出了几分笑意,带着惋惜的神情摇了摇头:“我倒不知,原来拓跋小姐这般喜欢这本兵书。我们大荣有句古话,叫‘君子不夺人所好’。既然拓跋小姐这般喜欢这部兵书,不惜以万两白银购入,那我自然要有成人之美。”

    说完,秋二奶奶向前头的太子妃微微点头示意。

    太子妃嘴角的笑意几乎都掩不住了。

    一时间,场上静了静。

    不多时,这才有人反映过来,或真心或假意的在那儿祝贺拓跋燕拍得心头好。

    “想不到拓跋姑娘如此喜爱这兵书,说起来,我那儿也有一本已失传的兵书残卷……”

    更有头脑的,已经在那借着恭喜的由头向拓跋燕开始推销了。

    拓跋燕脸上的笑都快裂了。

    她看向秋二奶奶,目欲喷火。

    这个妇人,怎么不加价了!

    之前那势头不是很猛吗,她不过抬了两千两,她就再加个三千两还回来!怎么现在就不加价了?!

    白银一万两啊!

    拓跋燕的心都快疼死了。

    这一万两她不是出不起,穷尽府里头所有的现银,一万两还是能拿出来的。纵然她性子不羁于这些外物,也要看看一万两白银买什么东西啊!

    买一本破书……

    拓跋燕都快吐血了。

    这边方菡娘也是有些意外的看向秋二奶奶。

    她以为,以秋二奶奶的性子,还要再把价格加上去呢。

    本来方菡娘都打算秋二奶奶若是银子不够,她就代为垫上。

    反正方菡娘也不是没钱。

    她摸了摸自己的袖袋,那里头除了她放进去的几张银票,姬谨行也给她塞了不少。

    方菡娘不由得想起早上出门前俞七偷着给自己送银票的事,她本不收,俞七便苦着脸:“方姑娘行行好,可怜可怜这些银子,我们家主子说了,若是您不收,就让我直接撕了算了。”

    方菡娘这才无语的把那一沓银票都收了下来。

    她有这个底气收这些银票,是因为她知道,她有底气去给姬谨行创造比这些银票还要多得多的财富。

    ……

    只是方菡娘没想到的是,向来性子火辣的秋二奶奶,面对拓跋燕这等近乎于挑衅的抬价行为,还能及时收手。

    秋二奶奶似是感受到了方菡娘的眼神,她有些不太好意思的低声道:“出门前,菡娘你不是跟我们讲了下什么叫恶意抬价嘛。我又不是个傻的,那拓跋燕在那儿摆明就是想让我大出血一场,我才不上当呢。”

    说话间,秋二奶奶还带着几分得意。

    这几日,因着阮芷兰的事,秋二奶奶已经很久没这般展颜过了。

    莫三夫人听了秋二奶奶这话,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

    ……

    打从这一万两白银的“古兵书”一出,后面的几项拍卖都没有再像这般疯狂过。

    一来大家都是京里头有头有脸的大家族,平时盘根错节的交往关系都不少,没必要因着些银子撕破了脸;二来,这些豪门贵族的目标都很明显,只要有一样拍着了,让自己家里头在太子妃娘娘那挂个号就行。

    因此,后头的拍卖倒是和谐的很,京里头顶尖的几大家族,都差不多拍了一件或两件拍品。

    平国公府最后是花了六万两银子,拍了柄有上古神剑之称的古剑。

    据说这剑杀人杀多了,自带煞气,百邪不近,特别适合他们这等行伍家庭。

    最后几乎是皆大欢喜的收场。

    除了拓跋燕。

    因着拍卖结束后,是由管事去太子妃娘娘那边的账房那领了她们拍得的东西的,到时候或当场付清,或后头遣人把银子送来。

    拓跋燕迟迟没有去领那兵书。

    鲁怀晴都有些忐忑了,拉了拉拓跋燕的衣袖。

    拓跋燕这才回过神来。

    太子妃那边已经派了个嬷嬷过来,面上含笑的站在拓跋燕跟前,手里头捧着一个锦盒。

    “太子妃娘娘怕拓跋姑娘忘了这桩事,特特命老奴给拓跋姑娘送过来。”

    这话说得,就跟打脸没什么两样了。

    这等大事,除了不想去领的,谁还会忘了?——拓跋燕还就是真真不想去领的。

    拓跋燕脸上的表情差点都要裂了。

    她深深的吸了口气。

    嬷嬷没有问拓跋燕什么时候把银款交了,因着她知道,普天之下,大概还没有人敢欠东宫银子的,这东西是给你送到了,银子不送过来?

    也无妨,人家东宫也不缺你这一万两银子。就是到时候,你这人,也别想再在京城上层圈子里头混了。

    丢不起那人啊!

    所以,尽管嬷嬷没有提,拓跋燕还是僵着脸笑道:“嬷嬷见谅,因着身上银票带的不够,正欲遣了家奴回府去取银子呢。”

    嬷嬷笑得很是意味深长:“无妨,拓跋姑娘何时方便,将银子送过来便可。老奴还有事在身,先告退了。”

    说完,规规矩矩的一行礼,潇洒的转身走了。

    拓跋燕差点把那薄薄的锦盒给捏碎了。

    ……

    太子妃娘娘举办的这场慈善拍卖一下子就在京里头名声大噪。

    因着这场拍卖,太子妃娘娘为灾民筹得了四十三万两白银的善款,最后太子妃娘娘又从自己的私房里拿出了七万两,凑了个整数五十万两,交到了户部。

    不仅下头的百姓交手称赞,连皇帝也惊动了。

    据说皇帝对此事大为赞赏,很是夸赞了一番太子妃娘娘,甚至跟太子说了一句“有妇如此,是汝之福气”。

    喜得太子回东宫的时候脚步都是飘的。

    东宫上下一扫之前被流言困扰时的低沉压抑。

    这厢有人欢欢喜喜,那边某些人就暗自咬碎了牙齿,愤恨不已。

    太子妃娘娘的这场慈善拍卖在张榜贴出了各府捐献的银两后,声势达到了顶点。

    而这时,一直被禁足在府里头的福安郡主坐不住了。

    她特特求了忠勇王妃,由忠勇王妃上旨恳求陛下,也给他们府上一个机会,来办这样一场慈善拍卖。

    一来是为了百姓们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二来,也是因着福安郡主对于自身犯下的错误无比懊悔,想要一个机会来弥补。

    为了不越过太子妃娘娘举办的那场宴会,忠勇王妃提出的这场慈善拍卖倒是换了个模式。

    拍品由出席者提供,到时候所筹善款有一半算作是提供者捐献出的。

    皇帝原本还有些犹豫,但忠勇王妃声泪俱下在御前一哭,皇帝不由得又想起了先忠勇王曾经在战场上立下的汗马功劳,一时又心软了,算是准了这事。

    这样一来,也算是给下头的人一个信号:

    忠勇王府,在皇上面前还未失宠。

    不少错过了太子妃娘娘那场慈善拍卖的人家,更是争破了头去抢忠勇王府的请帖。

    姬谨行看了一眼送到府上的那张请帖,面上没什么表情,甚至半句交代都没有,径自越过那张请帖去书房处理事宜了。

    青夏便从姬谨行的态度中有些了然,吩咐下头:“且先收起来吧。”

    平国公府作为京里头数一数二的豪门,甭管之前同忠勇王府之间有过什么龃龉,但忠勇王府大面上是不敢这么直接下平国公府面子的,自然也是收到了请帖。

第四百五十章 忠勇王府

    此时此刻,那张请帖正在安平翁主手里头。

    安平翁主虽然有些看不上忠勇王府从前的作派,但这份请帖却是不能不慎重待之。

    毕竟,这请帖是打着祈福的名头呢。

    万一到时候再传出去什么话,说人家忠勇王府摒弃前嫌给平国公府下了帖子,平国公府却不愿意参加慈善拍卖所以没有去……这样的流言,安平翁主想想就头大。

    因着这些日子平国公府深受流言困扰,安平翁主自然也知道这些流言蜚语的威力。

    也因着有这层忌惮,安平翁主也有些苦恼,这次慈善拍卖到底谁去更好些。

    方菡娘原本不怎么愿意去的,毕竟眼下临近年关,她们已经开始悄悄的在一些贫街陋巷赠衣施粮,每天都忙的很。

    从前没有在京城,而是选择周边地区,一来是因着周边那些郊区乡下的小村子都亟待衣食来活命,二来,在上头下了明旨以前,他们若是高调在京城施衣施粮,那属于挑战上层统治者;而眼下皇帝的旨意已经过了明路,且先有太子妃忧国忧民慈善拍卖在前,他们此时再出来赠衣施粮,只要行为低调些,也并不会招惹来什么祸事。

    “我同那福安不太对付。”方菡娘微微皱了皱秀气的鼻梁,安平翁主也不是外人,她也不跟她说那些场面上的客套话,“本就相看两厌的,也不知道她特特点了名邀我去做什么?”

    安平翁主知道那个福安郡主是个跋扈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找她们菡娘的茬,菡娘这么好的心性儿都被惹毛了……再说了,她可不信那福安郡主被皇上禁足这并不算长的日子就能“改邪归正”,眼下特特邀请菡娘过去,定然是没什么好事。

    当然,这些话是不能直说的。安平翁主安慰道:“……不愿意去就算了。到时候我让你二表嫂帮你带话过去,就说你偶染风寒。”

    方菡娘抿了抿唇,摇了摇头:“算了,大嫂,不就是一个宴会吗,我到时候过去便是了。”

    既然方菡娘已经有了决定,安平翁主便也不打算再多说什么了,她看了一眼方菡娘,有些劝慰她,便岔开了话题,跟她说起了别的事:

    “打从妙妙那事发生后,也不怕你笑话,我是生怕香香也被人那般拐骗了去。她们这般年龄的小姑娘,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要是遇到什么人蓄意拐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