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三帝国-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希瑞克同行的,还有戈林,虽然戈林和希瑞克有矛盾,但是,在增强帝国的军事力量方面,两人的立场还是一致的,而现在,这种可以探测到天空中的飞行器的装备,当然会极大地影响到未来的空战!

    车子停在了一个巨大的天线旁边,这是一个环形的天线,直径有7。4米!看起来无比巨大,而天线的底座是可以转动的,巨大的粗粗的电缆,连接到了天线后面不远处的一个房间里,远处,发电车的声音在隆隆作响。

    “这是我们吸取了各种经验,研制出来的最新的对空雷达。” hollmann博士兴致勃勃地向来视察的希瑞克等人讲解。

    “我们这款雷达,叫做wuerzburg…riese,它进一步提高了磁控管的发射功率,达到了80公里的探测距离,同时,分辨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地平经度准确性小于0。2 deg。高度误差小于0。1 deg,完全可以对敌机进行预警,同时对我们的飞机进行引导。”

    提起二战来,很多人都知道伦敦上空的战斗,而英国人的雷达,也似乎是威风凛凛,其实,德国也是有相同的雷达的,这款代号wuerzburg…riese的雷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只不过当时已经到了二战后期了。

    而现在,提前几年,这款性能先进的雷达,就已经研制出来了!最关键的磁控管,现在也能够稳定工作。

    先看完了天线,一行人进入到机房内,里面,有一个大型的显像管,此时,里面正在跳跃着一个个的尖波。

    “现在,有一架飞机,正在向我们飞来,距离六十公里,按照对方的速度判断,会在八分钟之后,经过我们上空。”

    戈林看了看自己的手表,没有说话,他再次来到了外面,用他的飞行员的视力,望着天空。

    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当八分钟之后,一架ju52运输机,从戈林的头上飞过。

    “如果这东西部署开,我们飞行的乐趣都会被剥夺!”戈林不由得说道。

    这种东西,可以准确地探测到飞机,那意味着什么?在天空中飞行,已经毫无秘密可言!作为空军司令,戈林当然知道这种雷达的巨大价值!

    “我们空军,会订购一批这种雷达。”戈林立刻就表态了,在白天,飞行员的目视,可以达到六十公里,但是,到了夜间呢?

    这种雷达,首先的优势,就是可以引导飞机夜战!

    hollmann博士一阵欣喜,虽然有国家的不断拨款,但是,军队的装备,才能够说明他们的研制价值,现在,戈林立刻拍板要装备,就是他们的价值的体现!

    “这款雷达,通过了耐久性的测试之后,就可以定型装备了。”希瑞克说道:“同时,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都是需要进一步的发展的。”

    现在,仅仅有了简单的对空和对海雷达,当然是不够的,雷达,在很多方面都有用处!

第二百九十一章 电子管小型化和晶体管

    “比如,现阶段,要展开高炮雷达和机载雷达的研究。”希瑞克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提供意见:“我们的高炮,如果能够加上雷达,就可以更加准确地打击敌机,而我们的战机,加装了雷达,也可以在夜间准确捕捉到目标。”

    对希瑞克提出的意见,戈林没有任何的反对,把这种雷达搬上天空,这个想法真的很不错!

    “希瑞克将军,我们现有的雷达设备,都是比较笨重的。” hollmann博士迟疑了一下,还是说出来了自己的顾虑:“如果提供给高炮,或者是战机,体积都会很大,重量也太多,而且,耗电量是相当大的,恐怕不合适啊。”

    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是无比的笨重的,其中最本质的,就是因为那玻璃泡的电子管!

    电子管,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从外面看,是一个大玻璃泡,而里面则有灯丝,用来发射电子,还有控制栅极、加速栅极、阳极。这种装置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控制栅极注入电子调制信号,并在阳极获得对信号放大或反馈振荡后的不同参数信号数据。

    电子管的发现,是有跨时代的意义的,代表了电子时代的到来,一直到了后世,一些音乐发烧友都爱使用胆机,就是电子管组成的。

    电子管,打开了电子时代的大门,这个时代的所有电子设备,收音机,广播站,扩音器,无线电等等,都是用电子管来制造的。

    但是,这东西还是有缺点的,就是个头太大!刚开始的时候,一个电子管,那就是一个大灯泡,到了后来,经过不断地进化,一个普通的电子管,大概就和一枚雪茄一样粗,长度大概是雪茄的一半。

    而且,灯丝要加热,这都需要时间来工作。

    听到了德意志著名的电子工程师的抱怨,希瑞克的脑子里,顿时就想起了很多的东西。

    在后世,东西方走了不同的道路,面对着巨大的电子管的体积,苏联走的是电子管小型化的道路,而西方走的是晶体管,集成电路的道路。事实已经证明了西方道路的正确性,但是,晶体管是需要技术的。

    在后世,晶体管是在47年的时候在贝尔实验室里面制造出来的。现在,还有近十年的时间。

    所以,两条腿都要走,找一部分电子专家,研究晶体管,与此同时,现在立刻就着手搞电子管小型化!

    相比新理论的晶体管,电子管的小型化,那就在希瑞克的所知之内了。

    这就是罗德真空管,以前的电子管,都是从灯泡过来的,所以,电极都在一端,而苏联人瓦伦丁,改变了想法,把竖着的玻璃管,变成了横着放置的一个小的细玻璃管,体积缩小了十几倍!

    这种电子管,已经和最初的晶体管体积差不多了,而且,虽然体积小了,性能却不差,这种平行排列的细棒栅极的电子管,效率更高,频率范围更高,更大的”机械性能“和”耐辐射性“。

    希瑞克将自己的这个想法,详细地说了出来,而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这的确是一个天才一般的想法,如果这种电子管能够制造出来的话,体积肯定能缩小很多倍,同时,耗电量也会下来!

    比如,现在这个一房间的设备,可能会压缩成一个箱子那么多!

    在场的都是电子专家,他们立刻就有人开始设想怎么具体地设计这种电子管了。

    希瑞克的穿越,没有带金手指,他的大脑里的后世的那些知识储备,就是他最大的宝贝!而一旁的戈林,早就见怪不怪了,希瑞克的脑袋里,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希瑞克将军,元首要您立刻回柏林。”就在这时,格拉夫急匆匆地向希瑞克说道:“戈林将军,请立刻一同回柏林。”

    回柏林?瞬间希瑞克就是脸色一变,出了什么事,这么着急?

    能够急匆匆地叫他回去,那肯定是国际上的大事,难道是苏联方面?

    上次,和苏联人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当时希瑞克阴了对方一把,双方共同瓜分波兰,但是是苏联人先动手。

    该不会是斯大林迫不及待,现在就对波兰下手了吧?要是他们现在下手,己方还真不能立刻动手啊,这什么都还没有准备好呢,二战就要开打了?

    要说老毛子和波兰,还真是死仇,斯大林一定是迫不及待了。

    英法是那么好惹的吗?现在占领了捷克,英法已经到了战争的边缘了,就等着最后一下子呢。

    带着复杂的心理,希瑞克回到了柏林,刚刚见到了希特勒,希特勒就愤怒地扔给了希瑞克一张报纸:“这些记者,真是该死!”

    记者?希瑞克拿起报纸来,顿时也是楞了一下。

    德国欺骗了全世界,神秘的利比亚,蕴含大量的石油!

    看到了这个标题,希瑞克顿时就感觉到脑子里轰隆了一下,自己并不是救世主,不可能事事都预料到,而古老的华夏有一句话,没有不透风的墙,想要完美地保持一个秘密,是不可能的,而利比亚的秘密,已经保持了十几年,已经相当的不容易了。

    事情,要从两天前说起。

    “喂,厄尼,你是怎么想的,非得来到这种地方!”一名美国男子,向着另一名男子说道。

    “为了寻找题材。”叫做厄尼的男人,前胸挎着一个相机,他从汽车上下来,问到:“乔治,怎么,这辆车修不好了吗?”

    这里,是利比亚一望无际的沙漠,荒无人烟,两人开着一辆破旧的老爷车,从附近的城市里出发,来到了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结果,汽车抛锚了。

    厄尼…派尔,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1900年出生于印地安那州的达纳附近,在印第安纳大学学习新闻专业,之后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曾在几家报社工作。

    1935年他成为斯科里普斯……霍华德报系之后的专栏作家。不过直至现在,他还是默默无名。

    他的出名,在于二战中,成为了最著名的战地记者,他从英国、北非、西西里、法国及太平洋地区发回报道由310种报纸同时转载,这些报纸总发行量达1250万份,他也因此被誉为“大兵记者”和“建立丰功伟业的美国普通士兵的代言人”。

第二百九十二章 利比亚的秘密暴露

    现在,他和自己的好友乔治,一起来到了利比亚,自然也是为了挖掘新闻,可惜,对他的老友乔治来说,这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一望无际的沙漠,有什么好报道的?是可以拍摄几幅美丽的照片,可是,那又有什么用?

    这辆该死的破车!已经是附近城市能够租到的最好的一辆车了,可惜,还是在这里抛锚了!

    打开发动机盖,乔治看着里面冒烟的发动机,不由得摇头,这辆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漏水了,现在,发动机彻底地过热了。

    “必须要找到水,加到发动机里面。”乔治说道。

    水!两人在出发前,是带着水的,但是,一路上太热了,很快两人就将水全部喝光了!

    连人喝的水都没有,哪里还有水来给发动机使用?

    “看来,我们必须要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在沙漠里的生存知识了。”厄尼倒是很乐观:“我们就从沙漠里面,找到水吧!”

    不远处,就可以看到一株绿色的植物,而按照厄尼的判断,有植物的地方,下面一定有水!

    挖!

    在出发的时候,考虑到汽车可能在沙漠里陷住,两人是携带着铁锹的,看着乔治没有动弹,厄尼倒是手脚麻利地开始挖沙子了。

    其实,厄尼也没有经验,在沙漠里,最好什么都不要动,只能让体内的水分蒸发得更快,想要动的话,那也得晚上再说!

    而现在,他的铁锹,向着下面挖了过去,仅仅向下挖了半米,他就看到了一个奇特的东西。

    一个铁制的管子!这个管子很粗,很粗,而厄尼也知道,这种管子只用来干一件事,就是输油!

    “乔治,我们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厄尼无比地兴奋。

    这里,居然有输油管道,那说明了什么?这里肯定有石油,而且储量无比的丰富!要不为何还要建石油管道?

    他立刻想起了十几年前,德国人从意大利人手上,获得了利比亚的石油开采权,而之后,就没有了动静,一些三流小报嘲笑了德国人一通,接着就没有了消息。

    谁能想到,德国人居然这般地深沉!他们早就在这里发掘出石油来了,连输油管道都铺设好了,却一直都不声张,他们宁可高价从罗马尼亚进口石油,也不暴露这里的秘密!

    出于记者的觉悟,厄尼当然知道自己发现了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大消息,而自己,也将因为这个消息而轰动全球!

    于是,扔掉了汽车,两人在沙漠里走了一个晚上,结果顺利地出来了!而厄尼,在返回报社之前,就通过电报,把这个消息发布出去。

    跟着,报社就把消息给公布出来了。

    就是这样。

    消息泄露了。

    利比亚里面的人员有错吗?没有,他们不可能沿途看守所有的输油管道,现在,他们只能是将几个大油田的油井地区看管好,以及己方的秘密基地,都看管好。

    如果连所有的输油管道都看管上,那需要的人员,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以德国的实力,根本就办不到!

    所以,他们没有错,要说错,那就说上帝错了吧。

    总之,利比亚有石油这个消息,已经被捅出来了,就看德国如何接招了!而现在,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如果德国要否认,那就得把所有的输油管道拆除,把所有的油井埋起来,让后续跟进的那些记者们,什么都找不到,然后斥责厄尼这个记者完全是造谣,无中生有。

    但是,那样的话,代价太大了,德国秘密地在利比亚投入了多少,才算是将利比亚的油田和输油管道都捣鼓好,随时处于可以生产的状态?

    仅仅这条输油管道,德国就前后建设了六年!现在,将这些全部拆除?那损失太大了,根本就不划算。

    “看来,我们不用从苏联大批地进口石油了。”希瑞克苦笑着说道:“利比亚石油的秘密,保持不住了,我们只能大大方方地开采。”

    既然秘密泄露了,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开采吧!

    反正现在二战还没有开始打呢!输油管道只剩下最后一段,就能接到利比亚的海岸线上,到时候,这边的油田投产,那边直接就输送到油轮上去了,就可以运回到德国来,德国也不需要花费资金进口了,有利比亚的石油,足够德国使用!

    但是,这个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这里本来是德意志的一个大秘密,是等到以后战争起来的时候,作为原油储备来使用的,现在就曝光了,就没有秘密可言了。

    而另一方面,这里大规模地开采原油,肯定会引来墨索里尼的不满。当初,墨索里尼接受了己方的贿赂,将利比亚的石油开采权转让给了己方,但是现在呢?看到汩汩的石油,他能不动心吗?

    他肯定是需要好处的,而喂饱墨索里尼,可不容易啊!

    现在,已经是38年,德意志的战争机器,已经强大起来,可以说,像以前意大利出动军队,维护奥地利,德**队赶紧就收手的情况,已经不可能出现了。

    在西班牙内战中,德意志军队就显示出来了远远超过意大利的战斗力,如果两国闹僵,德国倒是不怕意大利的战争威胁,但是,现在毕竟意大利和己方是盟友啊!而且,墨索里尼还是希特勒的革命导师。

    希特勒一生,对墨索里尼都是非常尊重的。

    只能大规模地开采,反正也已经不是秘密了!听到了希瑞克的话,希特勒无奈地点点头:“是的,我们只能开采利比亚的石油了,只是,意大利那边,如何交代?”

    希特勒当然也知道,当时墨索里尼很便宜地把石油开采权交给己方,现在,绝对会反悔的。

    “那就分给他们一部分好了。”希瑞克的脑子里也是很乱:“能在谈判上解决的,我们用谈判的方式,就能解决了,最多分给意大利三成的石油利润,这就足够意大利用了。如果墨索里尼不答应,那我们也有其他的方法。开采权,我们是不会让出来的,这毕竟是我们开采出来的。”

第二百九十三章 钢铁条约

    “利比亚的石油,到底是什么时候发掘出来的?”果然,众人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就在一天之后,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