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变天-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薛福成走进亭子,李鸿章淡定的笑问:“书耘,如何?” 
  薛福成将行辕门口发生的一幕都说了,李鸿章听了沉默了一刻,站起看着亭子外的景致,一手不停的在胡须上捋着。 
  远处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一眼望不到边,几朵炊烟袅袅升起,在天空中扭着着腰肢。薛福成晓得李鸿章心里在想事情,没有说话,很有耐心的等着。 
  “书耘,你怎么看沈子归这个人?”李鸿章头也不回,语气里透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薛福成想了一想,上前一步低声道:“以在下观之,沈子归看似狂妄不忌,实则行事颇有分寸。最主要的是,此人行事风格,透着一股邪气。” 
  “邪气?这说法有趣,细细道来。”李鸿章回过头来坐下,身后长随立刻上前倒茶。 
  “此人行事,完全不按照官场上的规矩来。比如,他既然是中堂大人的人,又暗地里给张之洞和左宗棠去电。你要说他就此倒向这两位吧,偏生在潘琴轩的事情上,他又大力帮助,这等于又是得罪了张和左两位。今日之事,要不是在下拦着,他还真的敢开枪。所以,此人邪的让人有时候还真的看不透。” 
  李鸿章听着听着,不由的突然笑道:“今日之事,你觉得他能否猜到,是老夫在背后所为?” 
  薛福成笑了笑道:“这恐怕他猜不出来,在下一直将这事往翁同和的身上扯。” 
  “哎!此人确实能文能武,是个干才。眼下中法谈判在即,老夫还真的离不开他。只是这谈判结束后,你说老夫该怎么安置他才是?让他回越南继续带兵是不予考虑的,留在身边看一看再说吧。眼下,张之洞、左宗棠联合东南百官,建议朝廷编练新军,此事还有翁同和在朝廷里为呼应,还真的不好对付啊。” 
  ……………… 
  盛府 
  盛宣怀拉着沈从云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喝茶聊天,聊了一会自离别后的种种境遇,盛宣怀突然问道:“子归老弟,明天就要进京了,翁同和这个人,你怎么看?”
第五章 牛人聚会
        翁同和此人,一贯的以清流领袖自居,在慈禧利用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案子打击汉人官员的时候,很是出了一把子力气,想了个主意。让杨乃武和小白菜在狱中单独相处,然后偷听二人谈话的内容,最后案子是破了,一百多名汉人官员受了牵连。这件是,算是在慈禧面前立了一个大功劳。   后来翁同和是户部尚书,还当了光绪的老师,光绪皇帝每每有事,都会征求他的意见。“翁同龢之兄翁同书因在太平天国战争中“颂贼”等事,遭到曾国藩、李鸿章弹劾,翁同龢由此终身与李鸿章为仇,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张的变科举、重西法、练海军、开铁道诸事,处处遭到主持户部的翁同龢掣肘,“故李公困疆畿二十年,疑谤纷纷,终不获行其志。”(引号内转自百度) 
  从翁同和与李鸿章的关系上来看,此人气量狭窄,对付自己人应该是一把好手。从相关的历史资料上来看,甲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一直在谋求国际调停,翁同和则强烈主张大打一番。看起来似乎翁同和挺像那么一回事的,不过,这其中不排除一个问题,那就是光绪皇帝手上没有兵权,兵权都在李鸿章手上,翁同和想借此机会谋求兵权,也未可知。 
  沈从云最反感翁同和的地方,在于“戊戌变法”前后此人的态度。康有为是翁同和引见给光绪后,康有为收到光绪的赏识而连连的被提拔后,翁同和害怕地位动摇,暗地里搞了很多花样,扯了N多后腿。可见,此人的功利之心。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翁同和作为变法前的旗手一类的人物,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上书光绪、慈禧,痛斥维新党人乱国,急于撇清关系。从这件事情上来看,这个老先生的人品,呵呵,不敢恭维啊。 
  值得一提的是,翁同和与荣禄,还是拜把子的兄弟。 
  总得来说,翁同和这个人,真要说优点的话,拿的出手的也就是清廉了,据说被光绪弄回老家养老后,生活拮据,靠门生故吏接济。(注:老断个人认为,翁同和的清廉,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人生在世,不是为名,就是为利。翁同和为的是名,只好付出一点利的代价吧。) 
  “翁同和?以前没接触过,据说官声还可以。不过听说在李中堂洋务种种举动上,此君没少扯后腿。感觉此人因为私仇而忘国事,挺不是东西的。”沈从云犹豫了一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哈哈,子归啊,要是翁同和能听到你说的这话,估计能气的吐血。”盛宣怀笑了起来。 
  “在说什么呢?笑的那么开心?”突然,院子外头传来一个人的声音,口音听起来有点别扭,好象是20世纪80年代电影中的港客一般。 
  盛宣怀听见这个声音,站了起来朝门口来人拱手笑道:“你这个洋买办,来的倒也准时。” 
  来人生的一副精瘦样子,一顶小瓜皮帽,戴着眼镜,八字胡,身后还领着一个挺帅气的小伙子,同样戴着眼镜,一副斯文有礼的模样。 
  “来子归,介绍一下,郑观应,字正翔。要说子归,你能在越南立功,要好好感谢一番正翔老弟才是。”盛宣怀笑着给沈从云介绍,可惜这介绍的其实完全没必要。郑观应,《盛世危言》的作者,对沈从云来说,真的是如雷贯耳。 
  “沈从云,见过郑兄!多谢郑兄为国所献之越南地图。”沈从云笑着上全,拱手行礼道,盛宣怀听了不由一阵惊讶道:“怎么,这事情你知道啊?” 
  “呵呵,军中何人不知?”沈从云淡然的笑道。这话不假,中法之战前,郑观应受彭玉磷的委托,潜入越南西贡侦察敌情,绘制了法军多处水路炮台的地图。两个月的世间里,往返数千里,由此可见此君的爱国之情。郑观应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地方,还在英国太古公司做经理的时候,年薪就已经高达七千两白银,这还不算利润分红在内,可谓开了中国高级白领的先河。即便是这样,郑观应于1880年,还是离开了英国人的公司,为李鸿章主持招商局的业务去了。 
  “在下受李中堂所托,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为沈大人此番进京及日后和谈的助手。呵呵,在下有点死心,想提携一下我的小老乡,便带着人过来了,沈大人不满意的话,可以提出更换就是。”说着,郑观应回头对身后的年轻帅哥点头笑道:“少川,过来拜见沈大人。” 
  没办法,年轻都是崇拜英雄的。 
  乍见这些日子享誉国内外的抗法英雄,后面的帅哥便没有郑观应表现的那么镇定了,有点激动的走到沈从云面前,深深的鞠躬道:“后进唐绍仪,拜见沈大人。” 
  唐绍仪?著名的外交家?不会吧?为什么穿越后,名人一个一个的出现在面前?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穿越牌金手指?又或者是王八之气在起作用?总之,应该和南美洲的小蝴蝶,没啥关系。 
  连续的出现历史名人,沈从云受的冲击有点大了,深呼吸一下,稳住情绪,笑道:“客气了,大家年龄也差不了几岁,兄弟相称吧。看的起我,叫我一声沈兄。” 
  这时候的唐绍仪22岁,沈从云27了,从狭隘的意义上,沈从云确实比唐绍仪大。 
  享受到如此之高的待遇,唐绍仪有点不知所措的看看郑观应,又看看盛宣怀,表情局促,不好意思的笑道:“不妥啊,盛大人,郑大人,都是在下的长辈啊。再说,沈大人建功越南,此番进京朝廷必有提升,在下末流小吏,怎么好和大人称兄道弟。” 
  沈从云看看盛、郑这两位,不由的哈哈大笑道:“不管他们,我们各交各的,辈份身份这些东西,不去管他了。” 
  历史上的唐绍仪,可是了不得的人物,在西藏、东北的外交纠风中,都曾经为国家出过大力气的,虽然曾经在袁世凯的手下干活,不过也无损于唐绍仪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的美名。 
  郑观应见沈从云如此,笑道:“看来,子归和少川,倒是投缘的很,一见面就看上了。” 
  沈从云可不敢说,唐绍仪是历史上外交界的大boss,后来曾经担任北洋政府第一届国务总理,响当当的人物。看见唐绍仪,沈从云脑子里就想起了第一批管办留学员中里面的牛人来,詹天佑、吴仰曾、邝荣光,后面两位,是中国第一批矿冶工程师,日后要是能把越南变成殖民地,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些人都拐走。詹天佑是修铁路的高手,另外两个搞矿。 
  “子归?怎么了?”盛宣怀见沈从云想的入神,伸手捅了捅沈从云,沈从云这才从浮想联翩中回来,感觉到下巴一阵凉凉的,赶紧伸手擦一把流下来的口水。中国从来都不缺人才啊,可惜在清朝的时代,怀才不遇,有才不好好用,似乎都成了中国人才的宿命的悲剧。 
  “呵呵,刚才想起了一点别的事情,想的入神了。”沈从云赶紧打个哈哈。 
  “哈哈,是想起青弦和玉瓶这两个小妮子了吧?看把你馋的,昨天在紫玉姑娘那里,还装正经。”盛宣怀总算是找到打击沈从云的机会了。 
  有心搞活气氛,沈从云也不解释,只是笑着对郑观应和唐绍仪笑道:“盛大哥不厚道,当众揭我的短,不行,要罚酒。” 
  郑观应笑而不语,拿审视的目光注视着沈从云,怎么看这都不是一位能够在越南战场上,立下不世功勋的人,偏偏他就做到了。唐绍仪想的不多,只是日后要跟着全国都知道的大英雄后面跑腿,有点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而已。 
  这天下午,沈从云的心情非常之不错,四人一番攀谈,都是见过世面的人,谈的倒也投机。尤其是郑观应,和沈从云谈起经营买卖之道来,那叫一个棋逢对手。盛宣怀也不时的插上了两句,唐绍仪则恭敬的在一边认真的听着,一个下午的世间很快就过去了。 
  当夜! 
  解情斋里的客人一个个都散去了,这些自命风流的读书人,虽然都很想留下来,可惜紫玉姑娘客气的都送走了。堂前一片狼藉,几个小丫鬟忙前忙后的一番收拾,紫玉瞧瞧的回到自己的房间内。 
  “沈从云今天没来么?” 
  炕上跪坐了一个男人,紫玉看见他,恭敬的跪坐到对面。 
  “没来!” 
  “会长对沈从云,很感兴趣。希望我们能弄清楚他的一切情况。这就要看你的了。”男子道。 
  “请回去转告会长,我想我已经引起他的注意了,接下来找个机会接近他,应该不难。” 
第六章 紧箍咒
        象征着清政府权利中枢的军机处内已经不是去年的景象,越南战场山西北宁战役失败后。慈禧趁机把战败的责任推到和她有矛盾的首席军机大臣恭亲王奕诉身上,更换全部军机大臣,命礼亲王世铎管理军机处,并让她的妹夫、光绪帝(载湉,谥德宗)的生父醇亲王会同商办军机处要政,又任命贝勒奕劻(后封为庆亲王)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外交方面,李凤苞接替了曾纪泽为驻法国大使,一切的安排都是为了求和,可惜突然冒出一个沈从云来,就在慈禧下令停战的前夕,直接把越南全境都那下来了,造成了一个既成事实的局面。 
  恭亲王奕诉主持军机处以来,清朝曾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这和恭亲王奕诉主张兴办洋务向西方学习有分不开的关系。 
  如今的军机处,没人有能力和威望与慈禧抗衡,基本上是慈禧手上的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 
  眼下,军机处的几位大老爷们,正为一件事情犯愁,什么事情呢?那就是16岁的光绪皇帝,要见沈从云。 
  越南战事后,沈从云突然变的低调了起来,一切事情都丢给冯子材等人去处理。沈从云只是每天带着手下,在西贡找那些和法国人合作的“越奸”还有法国人开的公司的麻烦,抄家抓人,清算总帐。 
  冯子材也对沈从云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安排人上奏将战果上奏朝廷,同时派人将波里也和列莫波约押送到广州,交给张之洞处理。 
  沈从云到底捞了多少,没人清楚,反正捞的少不了。一直等到朝廷的圣喻下来,让沈从云孤身进京,沈从云这才遗憾的离开越南,迤逦北上。 
  这期间,张之洞派人将法军的一干被俘高级将领都送到了北京城,以两广总督的身份显示一下自己的功绩,同时上奏大大的夸奖了一番沈从云。 
  光绪皇帝见了那些法军高级将领后,对沈从云这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才下了圣旨要接见沈从云。 
  慈禧也下了一道懿旨,让军机处在如何“奖赏”沈从云这件事情上,好好的拿出一个方案来。怎么奖赏,慈禧不明说,让军机处的人去猜,这可真要了世铎等人的老命了。 
  “这个沈从云,一帮子清流,参他妄开战端,大肆勒索越南王,其心不轨。岑毓英也上了折子,参沈从云私分勒索来的银子,收买人心。冯子材通过张之洞,上了折子称,沈从云在越南战事中居功至伟,还上缴了一百万两越南王孝敬太后劳佛爷的孝敬银子。要说这带兵的打了胜仗,哪有不大大的捞上一笔的,然后挑点不值钱的上缴。这沈从云好大手笔,上缴就是一百万。当年曾国藩、李鸿章灭了太平军,也没见他们上缴朝廷几个大子。你们都说说,这事该怎么办?”领衔军机处的世铎说罢,眉头皱的厉害,在中间来回的走动,丢下这个问题让大家一起头疼。 
  “阿讫!”醇亲王往鼻子里塞了点鼻烟,打了个喷嚏,舒坦的喝了一口茶,身为光绪的老子,一贯的韬光养晦,在军机处里基本不作主。 
  翁同和一直在一边斜着眼睛审视着这些位皇亲贵胄,光绪要召见沈从云,是出自翁同和的谋划,这是一个比较阴险的谋划。 
  首先,让一帮子没啥实权的清流,去参沈从云。搞的声势浩大,压一压沈从云最近一时无两的风头,同时也算打击一下李鸿章,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接下来,自然是由光绪出面接见,之后由光绪去找慈禧,保下沈从云,让沈从云心生感激之心,目的自然是要拉拢沈从云,为光绪日后亲政,打下一个兵权的基础。之所以翁同和觉得这样做能成功,只要是因为沈从云虽然头上顶着一个“李”字,又和张之洞、左宗棠保持着来往,看起来有点不太像死心塌地的“李党”之人。巧的是,慈禧扶持起来对抗李鸿章的张之洞和左宗棠,都上折子说沈从云是干才,要重赏重用,似乎也起到了分化沈从云和李鸿章的作用。 
  “醇王爷,您有说要说?”翁同和沉着脸问了一声,醇亲王奕譞连忙摇手道:“大家说,大家说。” 
  屋子里接下来一阵死气沉沉的,没人肯在这个问题上多说话。这里头牵涉的事情太多了,乱说话绝对是要引火烧身的。 
  慈禧对李鸿章的态度,一贯是即要用,又要防。沈从云看起来是李鸿章的人,如果再好好的提拔重用一番,李鸿章的声势不是更大了么?可眼下沈从云算是名动天下的英雄人物了,多少年轻人的偶像,不表示表示,岂不是寒了天下人的心?今后谁还肯为朝廷卖命? 
  既不能重用,又不能不赏,这里头就大有文章了。 
  “诸位,时候不早了,皇上让我去城门口接一下沈从云,表示一下朝廷的重视,我这就动身去了。”翁同和见大家都不说哈,站起神来拱手,要开溜,让他们头疼去。 
  翁同和闪了,世铎望着翁同和的背影,冷笑道:“光说不练的天桥把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