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7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良点头,他也认为放弃欧洲是个明智选择,摊子不能铺的太大。

    就在此时,杜如晦站出来说道:“微臣以为,对外扩张固然重要,可也不能因此放弃本土防御。不管怎么变,中原都该是帝国中枢之地,不可松懈。”

    欧阳朔点了点头,总结说道:“中原、南亚、西亚、北亚、非洲以及美洲,六大战略方向,每一个都无法忽视,都有强劲对手。由此可见,帝国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正如子房所言,此番大裁军该好好谋划一番,如何在缩减绝对兵员数量的基础上,保障甚至是提升全军战斗力,是重中之重。”

    “下来之后,军机处、枢密院以及资政阁,应该细细谋划,尽早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裁军方案出来,争取年前完成此**裁军。”欧阳朔下令。

    “诺!”三位大臣齐齐领命。

    眼下已经是七月中旬,到年底也只剩五个月时间。

    按常理推测,此轮裁军涉及全军,最起码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此也就意味着,留给三大机构制定裁军方案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此之前,还得解决两百万大军的安置问题。对于此事,贾诩倒是有一个计划,正想呈报陛下。

    只是此计甚毒,未必就能通过。

第一千两百五十四章 绞肉机计划

    “陛下,微臣以为,在大裁军之前,应该先将吐蕃跟爪哇两国解决,如此才能不留后患,安心裁军。”贾诩说道。

    “臣附议!”

    杜如晦跟着点头赞同,说道:“眼下非洲战事停歇,中原一统,美洲暂无动静,正是抽出精力,彻底解决两国的最佳时机。”

    张良也参和进来,进谏说道:“天竺阿育王朝是帝国称霸亚洲的最大障碍之一,此番更是悍然吞并吐蕃王朝,损我华夏之威。当此之时,帝国绝不能妥协,必须以铁腕兵锋,给予坚决回击,将阿育王朝赶出华夏领土,捍卫华夏荣耀。”

    欧阳朔默然,还是看向贾诩,“爱卿可是已有良计?”

    “正是。”

    贾诩按捺住心中忐忑,将他命名的“绞肉机计划”和盘托出。贾诩说完,整个御书房的空气都为之一寒,直接降了十几度。

    “这……”

    欧阳朔眉头紧锁,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走动。

    张良跟杜如晦两人,则是用既敬畏又惊疑不定的眼神,死死看着贾诩,谁也没想到,贾诩竟如此之疯狂。

    阿育王朝强,强在其四百五十万禁军。

    贾诩的“绞肉机计划”,就是针锋相对,建议将两百万四**队悉数派往吐蕃战场,在西北战区的统一指挥来,来一场惊天消耗战。

    让整个吐蕃王朝,变成一个巨大无边的绞肉机。

    “如此一来,既消耗了阿育王朝的禁军,又解决了两百万大军的安置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只有战场上的幸存者,才有资格被编入大夏军。”

    贾诩如是说。

    欧阳朔重新坐下,看向杜如晦,“克明,你怎么看?”

    “蜀地到吐蕃,道路艰难,需翻山越岭。将大军运往前线,已经是非常困难之事,更遑论提供两百余万大军所耗之粮草物资,更是难如登天。”

    杜如晦这是变相地不同意此计划。

    确实,如果要提供两百万大军之消耗,仅凭蜀地行省是支撑不起来的。蜀地往吐蕃运输物资是一难,其他行省向蜀地运输物资又是一难。

    就算是从临近的荆楚行省将粮食运往吐蕃,路上的消耗也将非常之惊人。

    “得不偿失。”杜如晦说道。

    贾诩却有不同看法,“我们难,阿育王朝一样难。这种时候,比拼的就是双方的意志跟决心,谁更狠,谁就能赢。”

    杜如晦还是有些不同意,转而说道:“能不能从河套行省出兵?有南疆都护府做后盾,从河套出兵的话,后勤保障能更顺畅一些。”

    贾诩摇头,“从河套出兵,只能攻打孔雀王朝。”

    “那也没什么不好啊。”

    两人这是杠上了,欧阳朔全程一言不发,任凭两人辩论。

    贾诩道:“阿育王朝始终是帝国最大隐患。如果攻打孔雀王朝,就算得胜,占领之后,还是要面临全盛时期的阿育王朝的威胁,说不定笈多王朝也会参与进来。一个不好,没有守住,就是白白为阿育王朝做嫁衣。”

    “再者攻打孔雀王朝,也无法解决吐蕃问题。打蛇就要打七寸,既然认定阿育王朝是最大威胁,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其消耗掉。”

    杜如晦反驳说道:“我们耗费巨资,不惜跟阿育王朝打消耗战,不是同样也在为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做嫁衣吗?”

    贾诩就是一笑,“眼下的天竺区格局,是一强两弱。在阿育王朝表现出极大的攻击性之后,想必孔雀王跟笈多王都坐立难安。”

    “如果阿育王朝陷入吐蕃之战,依我看,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不仅不会相助,反而还会趁火打劫,在天竺本土对阿育王朝实施围剿。”

    “因此,不管哪一方最终获胜,削弱的都是天竺区的整体实力,为帝国将来攻打天竺,奠定坚实基础。”

    杜如晦哑然,他没想到,贾诩思虑竟如此周全。

    显然,“绞肉机计划”不是贾诩的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推演,才拿出来的成熟方案,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诡异的是,两人在辩论中,丝毫没提,将两百万大军送到前线消耗,是否妥当与公平的问题。显然在这一点上,两人取得了默契,并不点破。

    贾诩补充说道:“而且运送粮草物资,也不是真有看起来这般困难。除了从蜀地行省运输,西海行省、云南行省以及南疆的河套行省,都跟吐蕃接壤,完全可以从四路挺进,源源不断地向吐蕃运输物资。”

    “在这一点上,我们其实比阿育王朝更具优势。而且第一季粮食已经收割完毕,正是难得的丰收季,正好可支撑起这一场消耗战。”

    “此天佑帝国,必一战而定之。”贾诩总结说道。

    杜如晦再无话可说,转身向欧阳朔行了一礼,“陛下,臣再无异议。”

    欧阳朔默默点了点头,最后看向张良,后者起身,同样行了一礼,道:“陛下,千秋功业,在此一举。有的险,是必须要冒的。”

    “既如此,那就照此办理吧!”

    这一刻,欧阳朔语气中不带一丝感情,理智的让人心寒。

    此话一出,将影响两百余万大军的命运,影响周围十余个行省的劳役调配,影响帝国大半年的粮草物资储备。

    重若千钧,欧阳朔却已学会轻拿轻放。

    “诺!”

    张良、杜如晦以及贾诩三位大臣齐齐行了一礼,告辞离开。

    …………

    七月下旬,在阿育王朝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大夏掀起了一场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后勤大作战。

    在枢密院的统一调配下,在南疆都护府以及诸行省衙门的配合下,数以千万计的粮草物资,如潮水一般,涌向西海、蜀地、云南以及河套四行省。

    按朝廷统一要求,关西行省跟河东行省,对接西海行省,也是最北的一条运粮路线;荆楚行省跟湘南行省,对接蜀地行省。

    川北行省跟川南行省,对接云南行省。

    河内行省对接河套行省,也是最南面的一条运粮路线。

    也就是说,为了筹划吐蕃之战,大夏足足动员了十一个行省的资源,这不仅在大夏绝无仅有,就是放眼全球,也是绝无仅有。

    为了这一战,大夏真是拼了!

第一千两百五十五章 都输不起

    (ps:补一更。)

    七月二十五日,大夏发布一项将领任免。

    西北战区统帅、上将军李靖,卸下兼任的飞熊军统领一职,由河东军统领左宗棠接任。大唐降将侯君集,接任河东军统领一职。

    即将开打的吐蕃之战,由西北战区统一指挥调度,为了减轻李靖负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场大战之中,朝廷适时解除了李靖的飞熊军统领一职。

    战区统帅不再兼任集团军统领,本就是大势所趋。

    左宗棠熟悉西疆,本身又是第一流的名将,兼且擅长火器作战,凡是种种,使其在角逐飞熊军统领一职时,脱颖而出。

    大夏军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如果野战军统领序列出现空缺,大抵从边防军统领中升任。新投将领除非才能不凡,无可取代,否则只能先担任边防军统领,就像此番接任河东军统领的侯君集。

    侯君集乃唐朝名将,官至兵部尚书。

    早期不学无术,而以勇武自称,后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

    唐统一后,侯君集官位越来越高,开始学习,参与选拔人才,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

    贞观年间,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

    功勋卓著的侯君集,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心生怨恨,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

    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

    由此可见,侯君集带兵打仗的能力是有的,就是个人秉性有缺,兼且私德有亏,不算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将领。

    欧阳朔只希望,有历史教训在前,侯君集能收敛一点。

    …………

    一直到了八月中旬,大夏的异常终于被阿育王朝察觉。

    作为一个npc王朝,吞并吐蕃是阿育王朝第一次涉足国外战场,也是在那时,才借助吐蕃本土百姓,组建对华夏的情报机构,开始对大夏的渗透。

    可以想见,这样的情报机构是何等的稚嫩。

    尤其是在山海卫的围剿下,在华夏基本上是寸步难行,大夏如此大阵仗的粮草运输,阿育王朝的密探时隔近一个月,才打探到消息,实在是失败至极。

    到了此时,大夏第一批粮草物资已经运送就位。如此也就意味着,大夏已经具备了开战的条件,后续粮草物资大可在战争期间持续运输。

    天竺区,阿育王朝,德里城。

    阿育王是古代天竺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他的统治时期,是古天竺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也是天竺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如果非要有一个不太准确的对比的话,阿育王在天竺的地位,基本类似于华夏区的秦皇汉武。

    十八岁时,阿育王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

    约公元前二七三年,宾头娑罗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为了夺取王位,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加入了争夺王位的斗争。

    传说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九十九人,最终,阿育王获得了胜利,约公元前二六九年,举行了正式登基典礼。

    阿育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称为“无忧王”。

    现身荒野的阿育王,刚过四十,兼具壮年时期的好战嗜杀以及晚年的睿智,实在是一位不可轻视的帝王。

    也就难怪,像孔雀王跟笈多王这样的天竺娇子,都要对其礼让三分。

    这样的阿育王,字典里自然是没有“不战而退”一词的。

    因此在得知大夏正在积极备战的消息,阿育王没有一丝犹豫,直接下达战争动员令,势要守住刚拿下的吐蕃王朝。

    要知道,在拿下吐蕃,踏上华夏土地的那一刻,阿育王在天竺的威望上升到一个全新高度,风光无限,连一向活跃的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都暂时失声。

    因为这是两大王朝曾经想做,却没有做成之事。

    仅凭此一点,阿育王也要不惜一切代价,誓死捍卫住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耀,否则的话,他此番重生荒野的意义何在?!

    随着阿育王一声令下,又是五十万禁军向吐蕃边境集结。

    再算上已经驻扎在吐蕃的百万禁军,以及被吞噬转化的三十万吐蕃大军,阿育王压上足足一百八十万大军,魄力非凡。

    有此大军,阿育王甚至有信心,转守为攻,进攻大夏蜀地行省。

    毕竟根据前线密探传来的情报,大夏此时只是在往前线运输粮草物资,并不见大军调动迹象。就连探查到的运粮消息,也仅限于蜀地行省。

    两者之间的情报能力,实在是不在一个量级之上。

    相比阿育王朝密探的迟钝,活跃在天竺区的黑蛇卫密探可就厉害了,阿育王刚发布战争动员令,相关情报就被第一时间侦察到,报送朝廷。

    …………

    八月十八日,京师。

    秘文阁学士绝代风华不施粉黛,身穿一袭黑色劲装,显得沉稳干练,刻意隐去其绝世容颜,拿着黑蛇卫刚呈上来的情报,送到御书房案前。

    刚进入秘文阁,又掌情报机要,绝代风华自然是低调又低调。

    她深知,夏宫装饰虽然跟前大周王宫相差无几,两者却实在是完全不等量的存在,这座宫殿不仅是大夏中心,更是全球中心。

    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关注。

    陛下也不可能像帝尘那般信任她,她能做的,就是少说多做,根本不敢有任何出格的言行,更不敢衣着艳丽,以免落下勾引陛下之名。

    日久见人心。

    欧阳朔自然无暇理会绝代风华的心思,顺手接过情报文案。因为筹备吐蕃之战,劳民伤财,朝野上下,欧阳朔面临的无形压力可不小。

    虽然没人敢站出来反对,可一旦此战遇挫,欧阳朔在朝野的威信势必要受到一定影响。

    如果按历史桥段,始作俑者的贾诩更是要丢官去职,成为替罪羊。

    因此,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看罢情报,欧阳朔放心一笑,他就担心阿育王不敢压上,那样的话,只消耗百万阿育王朝大军,还远达不到削弱阿育王朝的目的。

    阿育王,没让欧阳朔失望。

    “将此情报抄送军机处、枢密院、西北战区以及西南战区,就说,可以动了。”欧阳朔放下情报,吩咐说道。

    “诺!”

    绝代风华点头应下,心中不无感慨,跟帝尘每次或是心急如焚,或是急眼耍狠相比,眼前的男子实在是举重若轻。

    这风度,却是怎么也学不来的。

第一千两百五十六章 大战起兮云飞扬

    (ps:呃,再补一更。)

    八月十九日,大夏军开始按计划调动起来。

    上午九时起,安置在城外军营的六十五万周军,从邯郸城,分批传送至河套行省治所内比都城,准备从河套行省杀进吐蕃,是为全军左翼。

    指挥这支大军的,正是前丹阳军统领田单。

    于此同时,三十八万宋军分批从襄阳城传送至大理城,计划从云南行省杀进吐蕃,是为全军中护军。

    鉴于大宋无良将,朝廷特意指派北疆军统领岳飞,暂时赶来指挥这支宋军。鉴于北疆军还有一位副统领陈玉成,岳飞暂且离开,是无恙的。

    五十万唐军在名将李的指挥下,由长安城,分批传送至成都,从蜀地行省杀进吐蕃,是为全军中军主力。

    同样,五十万秦军在神将王翦指挥下,由咸阳城出发,一路西行,进入西海行省,继而杀进吐蕃,是为全军右翼。

    李靖指挥的西北战区两大野战集团军,是为全军预备队。

    为了让这两百万大军心甘情愿地奔赴前线,欧阳朔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