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家养小首辅-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予我保管,并声称赵氏若是再犯,就用此休书休妻,不用再与他言说……

    “我那大兄弟就是这么被赵氏给气死的,当时适逢有丧,又是这等见不得人的丑事,我薛氏便没对外告知,而是经由几个族老出面见证,就把赵氏的名字从族谱上划了去。本想撵了她走,可她娘家无处可去,就让她一直住在祠堂里,算是侍奉在亡夫灵前,为自己赎罪。

    “这次庭儴回乡祭祖,只因妇人闲言,这赵氏竟是想不开悬梁自尽,其意欲如何,世人皆知。不管朝廷如何定论,反正我薛氏子孙没有这般恶性难改的长辈,自然不存在守孝之说。”

    因为总不能站在日头下面说话,一众人便移步至族长家里。

    王知县和钦差,以及薛庭儴一众重要人物,皆坐于堂中,而一些村民和薛氏的族人则站在门外。

    老族长的述说,所有人都听在耳里,场面一片寂静。

    经过之前的一幕,余庆村的村民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赵氏死不死的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薛大人会不会因此事辞官。

    因为村里出了个高官,余庆村如今俨然是方圆百里最大的村子,走出去谁人不高看一眼,更不用说因此带来的种种便利。

    官在朝中才是官,辞官了就不是官了,所以大家自然不希望薛庭儴丁忧回家。

    只可惜他们插不了言,只能听着。

    “老人家,本官虽尊老爱幼,可这事却不是任你空口无凭的。虽本官也替薛大人惋惜,可丁忧不过一年,实在犯不上如此。”钦差脸上虽带着笑,但明显有些不满了。

    &n

第231章 第231章

    ==第二百三十一章==

    谁都没有想到会是郑老头杀了赵氏。

    郑老头已经病了好几年了,都说他要死,可偏偏没听见什么动静。这样一个糟老头能出来作恶,着实让很多人都吃了一惊。

    可证据俱在,老仵作的判断恰恰应在他的身上,可能因为他老迈也没什么力气,勒死赵氏的时候,赵氏挣扎着把他胳膊和手上挠得稀烂,遮都遮不住。

    且郑老头也承认了。

    至于为何原因,他却不说。

    只是经过这一场事,尘封了十年的仇怨再度呈现在众人面前,在余庆村当家做主了十年的薛家人,这才想起十年前村里可不是薛家说了算,还有郑家。

    只因薛家出了个薛庭儴,所以郑家没落了。

    郑老头目的显而易见,不过是隐忍不发,不过是为了报复。

    能把薛庭儴报复了,等于一下子敲断了薛家的脊梁骨,不可谓不狠。

    按理说,事情真相算是弄清楚了,薛庭儴却提出了疑问,让人去看看郑高峰的手。

    薛家人去抓郑高峰的时候,他似乎有些吃惊,可再吃惊也没掩住他手上的挠痕。

    不过这挠痕比郑老头手上的轻多了,只有浅浅的几道挠痕,估计再过段时间,这血挠痕就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薛家人逼问郑高峰挠痕从何而来,他推说是和婆娘打架。薛庭儴得到消息,让人带郑高峰去看赵氏的手。

    被压着去看完赵氏的手后,郑高峰面色一片死寂,再也说不出任何辩驳之词。

    其实薛庭儴开始也以为是郑老头存心报复,可一来他已年迈,别看赵氏是个妇人,他是个男人,可赵氏被荣养多年,体态比早先年胖了许多,以郑老头的体力,根本不可能将郑氏吊死。

    再来就是郑老头大抵想给儿子遮掩,却用力过猛。他手上被挠成那样,少掉的肉自然会在另一处呈现出来,可赵氏的指甲中并没有太多残存的碎肉。

    所以结果显而易见。

    只是郑高峰真是因为十年前的仇恨,所以才心存报复的?

    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郑高峰比他爹更嘴硬,什么也不说,只是冷笑说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

    郑高峰被拉出去在村里示众,无数的烂菜叶子和喂猪的潲水向他迎面扑来。

    郑姓人没一个出头露面,是不敢,也是不能。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郑姓人在村里过得也不错,除了说话不算数。

    可对于一个普通的村民来说,说话算不算数似乎没那么重要。

    薛家人恨郑高峰,郑姓人何尝不恨。经此一遭,郑姓人在村里的处境又将会艰难许多。

    最后还是薛庭儴让人出面制止了这一切,说是有朝廷,有律法,村子里还是不要动用私刑,交给官府。

    郑高峰被拉走的那一日,村民们又是放鞭炮,又是撒盐巴,似乎进入了什么庆典。

    人群之后的路旁,站着薛俊才,还有个十几岁的少女。

    “大哥。”

    “走吧,妞妞。”薛俊才叹了口气,拍了拍少女的肩膀。

    “恩。”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下午的时候县衙有人来报信。

    说郑高峰走在半路逃跑,却不小心掉到悬崖下摔死了。

    听了这件事,余庆村所有人都非常吃惊,却又骂郑高峰该死,是老天爷收他的命了。

    郑家没有人愿意出面给郑高峰收尸,事实上郑高峰和他媳妇这些年一直过得不好,下面几个孩子对这个爹也不太待见。当年几个孩子都记事了,可没忘记自家会成这样,都是因为他爹偷寡妇。

    不光偷寡妇还杀了寡妇,害得爷爷里正的位置没了,害得这些年他们走在外面,头上顶着个杀人犯的儿女的名声,如今又闹了这么一场。

    田氏早就倒下了,最后是郑老头去给郑高峰收的尸。

    郑高峰的尸体就像当年薛寡妇刚被找到时那样,孤零零地躺在那儿,满身狼藉。县衙的人在将郑老头带到此地后,就满脸不耐烦地走了,丝毫没有打算给他帮个忙什么的。

    郑老头跪在那里,看着地上的儿子,心中满是疲惫,连眼泪都流不出了。

    “你说你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受那些人的摆布,这种事能是你搀和

第232章 第232章

    ==第二百三十二章==

    招儿正在家中收拾,就接到薛庭儴奉旨出京赈灾的消息。

    她根本来不及说什么,就赶紧给他收拾了行囊,从衣物到药材,应有尽有。

    其实早在路上时,招儿就知道薛庭儴会忍不住,果然他没有忍住。可惜她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带着孩子在家中等他。

    薛庭儴入京又出京的动作,让京里关注着他的许多人都非常吃惊。

    随之下来的是上面发下的圣旨,封薛庭儴为赈灾钦差,统筹河南等地赈灾事宜,有临时决断权,可不上奏朝廷。

    随之一同的还有五百锦衣卫,以及京营的三千兵力。

    如此大的阵势,明摆着陛下要大动干戈,一时间朝野震动,无数信函飞往各地。

    事实上薛庭儴确实在大动干戈,刚出京人马还没到通州,就命太仓准备一万石粮食。

    大昌朝全国各地八百多处粮仓,又分京仓、水次仓,以及地方常平仓等。而通州早在金代就是漕粮汇聚之地,大运河从南到北,通州便是终点。且从明代迁都北京后,为了存储的漕粮,京城和通州更是陆续建了很多粮仓,统称为京通二仓,又称太仓。

    若说全天下哪里没粮都可能,但唯独太仓不可能没粮。

    这也是为何外面粮价连连攀升,可京城受到的波及却不大的主要原因,因为有太仓撑着。

    太仓的粮官收到消息后,简直怀疑自己的眼睛。

    若要动太仓的粮,朝廷早就下命了。

    可文书上有赈灾钦差的大印,也容不得他不信,且随着文书而来的,还有锦衣卫的人。他只能一面命下面人去调粮,同时快马加鞭往京里送信。

    可惜赶得时间不凑巧,等到京城时,城门已经关了,只能在外苦守一夜。

    另一头粮官被压着连夜筹粮装车,等到次日清晨,薛庭儴一行人带着粮车离开,京城那边的命令还没到,粮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批粮食被押着离开。

    消息在早朝时被披露,满朝哗然。

    太仓之重,毋庸置疑。

    这京城几百万百姓,还有这么多官员、勋贵王公,每天消耗掉的粮食是个惊人的数目。

    湖广以及江南一带俱是欠收,自顾尚且不暇,怎可能有粮往京中运,还要管着附近几地赈灾一事。没有这两处供给,京城坐吃山空,要不了多少日子就没粮了。

    薛庭儴好大的胆子,竟敢擅自动了太仓之粮。

    一时间,弹劾他的官员如过江之鲫。

    群情激奋,义愤填膺,恨不得当场把他拽回来最好。

    等下面说完了,龙椅上的嘉成帝才冷笑道:“就算被他带走了一万石,太仓之中还有几百万石,难道诸位爱卿是怕京中无粮可用,也像那些灾民一样挨饿?须知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饿一饿也好,也免得你们还要花银子,买那劳什子人参养荣丸吃。”

    说完,嘉成帝就拂袖走了,管着朝仪的太监高呼退朝。

    下面一片鸦雀无声,之后各自散去。

    散虽散了,却没有消停,许多大臣都上了折子,这次口气全都变了,不再抓着怕京城无粮说,而是怕以后有人效仿,朝廷难安。

    这些折子俱被嘉成帝留中不发。

    另一头,薛庭儴的艰难行程刚正开始。

    灾民们彼此也是通着信的,这大队人马一看就是朝廷派下去赈灾的。那一车车的粮食,在灾民们眼里比那金山还贵重,都是眼冒绿光蜂拥而至。

    这趟和薛庭儴一同下去赈灾的,除了锦衣卫的一个镇抚使,还有京大营的一个副将,两人分别叫纪春德和汪良华。

    汪良华见此情形,忙让兵卒们驱散灾民,甚至不惜动武。

    谁曾想却被薛庭儴给拦下了。

    “此次赈灾,以抚民为主,让人放粮。”

    “大人。”

    “就地施粥,让人告诉他们,我们这次去就是赈灾,只要守规矩,不惹事是非,跟着我们走,不会有人饿死。”

    谁都闹不明白薛庭儴到底想做什么,可出京之前上面发了话,一切以薛大人的意见为主,汪良华只能下去安排。

    &n

第233章 第233章

    ==第二百三十三章==

    两个大户如丧考妣下去安排,还故意佯装十分艰难,恨不得把自家粮仓底儿都刮干净了,才找来两万石粮食。

    外面已经在装车了,薛庭儴让人拿来纸笔,大笔一挥写下一份笔墨。

    “本官知道是占你们便宜了,可事从紧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若是你们不愿要这银两,可在保定府收上税粮后,凭此笔墨与陈大人换取同等粮食,银两则押解上京,陛下那里,本官会去说明。”

    这是干什么呢,干什么?想证明你钦差大人没有强买强卖?

    可不管怎样,薛庭儴心满意足拿到粮食,而这两个大户不光收了银子,还收到一份钦差大人的墨宝。

    薛庭儴带着粮食,和一众欢呼的灾民,继续往前行。

    ……

    就这么走一路,强买强卖一路,薛庭儴一行人终于入了河南境内。

    他们这一路上宛如蝗虫过境,逢府过县皆不放过,当地大户们俱是叫苦不迭。若是府城能搬走,恨不得赶紧搬离了,也好远离这群人的行径路线。

    当然,这都是奢望。

    因为薛庭儴要的粮并不多,又是拿着命做威胁,很多大户和地方官基于送瘟神的心态,都是拿出粮食将之打发了。

    幸好薛庭儴也算信守承诺,倒是没有干出拿了粮还赖着不走的事。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底线,薛庭儴很聪明地没有越过那道底线,他说出的数目都是让人肉疼,但不至于泼了命都不要也不给的。

    这一路上其实早就不缺粮了,不过这事外人不知道。每次拿到粮食后,薛庭儴都会留下一半,另一半命人偷偷往前方送粮,等没粮了再带着灾民们去找大户。

    因为队伍太过庞大,足够掩人耳目,一时还没人发现这件事。

    至于京城那边,早就有人收到薛庭儴强买强卖的消息,却没人敢说,都是佯装不知。

    说什么呢?弹劾什么呢?

    赈灾在前,强买强卖你又如何,人家不是没给你银子!真说急了,毒舌的嘉成帝一句你行你上啊,就足够将话堵死。

    都知道这是个得罪的人的差事,谁脑子抽了才会给自己找事。不然换做平时,这赈灾钦差的位置,早就让人抢疯了。

    入了河南后,薛庭儴这一行人便进行了分批,汪良华和纪春德都被派了出去。

    不光带了兵卒和粮食,还带了不少灾民。

    如今这些灾民日子过得可是不差,虽是依旧吃不饱,但最起码不用担心饿死和病死,每天要干的事就是跟着大队伍走,没粮了就往城门前一坐,自然有粮食从天而降。

    简直过得不要太美。

    其实到了现在,差不多所有人都知道钦差大人在做什么了。

    出于一种同病相怜之感,也是出于救己救人,更是乐于看见那些大户和贪官们吃瘪,这些灾民都愿意干这活,哪怕这一路并不是回家乡的路。

    他们愿意跟着大人,就这么打贪官劫大户。其实也不算劫,他们给了银子,他们是奉、旨、赈、灾。

    灾民们活了一辈子,才发现那些贪官和大户可以这么对付,自是对钦差大人敬仰不已。

    尤其钦差大人爱护民众,平易近人,一直和灾民们同吃同住,关于他的名声也在灾民们之间流传,又经过灾民之口,流传向更多的人。

    钦差大人姓薛,当年可是轰动天下六元及第的状元爷,这些年在沿海一带,造福了许多老百姓,沿海一带的百姓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如今又回来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这些话灾民们并不会说,他们大字

第234章 第234章

    ==第二百三十四章==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杀人难免露了踪迹,可若是放火,那相对就要简单许多。

    事后,完全可以推说是走水,谁也没有证据。

    已是深夜,院外却响起阵阵急促的脚步声。

    院中虽亮着灯,却是一片死寂,哪怕是这些脚步声,都没能引来里面人的惊醒。

    魏大勇亲自带着人进了院中。

    “薛大人?”

    他先在外面试探地叫了两声,见里面没有动静,才做了手势

    一堆又一堆木材被堆放在墙角处,还有人不停地往里面搬着木柴。同时又有人搬来一桶桶油,泼在木柴上,和门前和窗户上,竟是一条生路都不打算给对方留。

    “下去做了冤死鬼,千万不要怨我,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谁让你要问那些账册。也怪你不直接去府城,偏偏来了广济仓,聪明反被聪明误,大抵说的就是你这种人。六元及第?真是可惜了。”

    有人递来火把,魏大勇接过便扔在那堆木柴上。

    火势一下子蹿了几人高,而后变成熊熊大火烧了起来。魏大勇驻步看了一会儿,直到浓烟弥漫开来,才带着人匆匆离开。

    暗夜之中,橘黄色的冲天火光格外醒目。

    又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发现,一面喊着走水了,一面喊着人来扑火。

    大家拿着水桶前来扑火,可惜火势只是控制不再蔓延,里面却是根本进不去人,只能任它烧着。

    魏大勇得到消息,匆匆赶来,硬是要往里面闯,口中一口一声钦差大人。还是旁边的差役死死拉住他,才没让他冲进去。

    “你松开,钦差大人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