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徐军一群苦哈哈的普通士卒,进了长子县和卧虎城之后,就像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老妪,头一次进了洛阳城,一双眼睛都顾不过来四处观看。
由于有人暗中布置,这些青徐兵被人特意引到了专营兵器铠甲的店铺街面上,这里展示和出售的并非镇北军使用的制式装备,而是一些成色和质地比外州好上一些的杂牌武器和护具,真正制作精良的武器和铠甲,是严禁在市面之上贩售的。
作为战士,最能吸引他们眼球的自然是武器和铠甲。于是前来观光的青徐兵们,开始一个店铺接一个店铺地欣赏起并州的锻造工艺,兜里揣着几个大钱的,便开口询问店家武器和铠甲的卖价,结果被人告知这些东西不出售,只凭一种东西换取。大家十分好奇,便问什么东西可以换取武器和铠甲,店主便告诉青徐兵,并州的功勋可以用来换取上好的武器和铠甲。
青徐兵头一次听说功勋还可以用来换取东西,于是好奇之下便仔细打听起来。这些店主暗中都受了嘱托,自然是详细地介绍起并州的功勋制度来,到了最后还撺掇这些青徐兵们积累功勋,说是店里还有更高档的兵器和铠甲,只要大家能够积累到足够的功勋,都可以置换给大家。
青徐兵更是好奇,都说自己不是镇北军的士卒,难道也可以在并州积累功勋。店主于是肯定地告诉众人,只要参与了保卫并州的战斗,不管哪个州的士卒还是百姓,不管什么族的人,都可以换取功勋。
青徐兵听明白了之后,心里头泛着想法,然后又被人领到了各种好吃好玩的地方。这些士卒随身多少也带着一些财物,便在一番游逛之后,彻底装进了肚皮,变成了买给家人的小礼品。一些手头不宽裕的,自然觉得没有面子。等到大伙闻着酒香进了醉仙楼,一问之下,发现令人垂涎欲滴的长河大曲竟然贵的离谱,顿时一个个如同霜打后的茄子,彻底蔫了。
前些时日,这帮士卒被人好酒好肉地招待了几顿,已经喝惯了长河大曲,一时之间断了顿,大家心里的难受可想而知。酒楼里的老板说的也是明白,只要功勋足够,长河大曲打五折,不限量供应,能喝多少喝多少。唉,又是功勋,还真是让人眼红的东西啊!
青徐兵们兴高采烈地前去观光,然后一肚子郁闷地返回。经过私下里相互打听和议论之后,大家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并州想吃香的、喝辣的,那就得靠本事,实实在在地挣到功勋才行。
正在士卒们开始动了心思,想在并州待着的时间里搞点副业的时候,忽然传来了几条令人惊讶的传闻,于是大家再也没有了顾忌,纷纷要求统领们允许自己前去报名,参加并州“志愿军”。
到底是些什么传闻呢?我们下章细说。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四二章 报名参加志愿军
话说驻扎在潞县的两万青徐士兵,自从去长子县城和卧虎城里转悠了几圈之后,人人都为并州士卒令人羡慕的待遇眼红不已,更为大家呆在富得流油地上党毫无作为而着急,于是纷纷开起了小差,央求着统领带大军一起捞点外快,等返回青州和徐州时,也好向家人有个交待。
这些小统领们自己也有这种想法,只是慑于几员主将的威势,有些左右为难,想说又不敢说。正在大家犹豫的时候,忽然传出青州军主将太史慈收了镇北将军的长子为徒弟,徐州军军师糜竺原来是赵兴的大舅哥的惊人消息来,于是大家投靠并州赚钱赚功勋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
消息传到这里还不算完,更加惊人的事情陆续被人爆料出来。前些时日神秘失踪的武安国竟然在卧虎城内做客,有人亲眼看到他出入镇北将军府;谋士王修前往太行书院旁听,结果一去之后舍不得回来,如今竟然被太行书院聘请为客座教习;武将孙观和曹豹私下里参观卧虎讲武堂,各得了一套趁手的上等兵刃,还有一把削铁如泥的匕首……
这下士卒们群情沸腾了,感情最上边的文武将领早就跟并州暗中有勾搭,个个忙着为自己捞好处呢!既然有这些将领带头,青徐兵中许多家境贫寒的士卒,大着胆子前往最近才设在潞县的募兵处,表示愿意暂时加入并州,为守卫并州北方的城池出力。特意为青徐兵设立的“志愿军募兵处”自然来者不拒,天天敞开大门接受青徐士卒的报名,两三天内便招收了近千人。
这个情况传到太史慈耳朵里之后,他似乎一点也不惊讶,竟然对传话的卫兵说:“告诉各营将领,约束好手下士卒。既然大家在潞县无事可做,加入并州志愿军,既可以得到锻炼,又能够赚取财富,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我们就不要恶人,断了兄弟们的财路。愿意参加并州保卫战的,各营不做阻拦和干涉,全凭自愿。”
有了太史慈和糜竺等人的暗中支持,接下来前往募兵处的青徐兵人数剧增,有时候甚至出现了整屯、整曲的士兵集体报名的现象。这股投军并州的热潮直到十天以后才结束,原本两万人的青徐兵,倒是有一万二三的士卒选择暂时受雇于并州,加入镇北军团“北方志愿军”,前往五原和云中等地辅助镇北军团驻守城池。
剩下的七八千人,自然是不愿意给人当炮灰,或者惧怕北方寒冷天气,又或者是生性比较懒惰的,总之这些人选择了继续留在潞县等候大战结束,然后安然返回青州和徐州。对于这些人而言,即使强行将他们送到前线战场之上,也只会起到扰乱军心的负面作用,所以任其老老实实地呆在潞县,也不见得就有多么可惜。
那么被秘密绑架的武安国真得出现在卧虎城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华卫国当初趁夜绑回武安国之后,命人将其直接送回了卧虎城,交由上司李进思来看管。负责看家的李进思正闲的无事可做,听说绑了个想跟并州动手的武将回来,立即来了劲头,学着表哥赵兴,玩起了拐带武安国的把戏。
武安国是个驴脾气的人,被人摸黑从大营里绑走,让他觉得很没面子,直到被人绑回了卧虎城,这才知道遭了并州的算计。他原以为自己会被赵兴杀了头,挂在壶关上吓唬青徐军,结果后来听说整支青徐军都被人拐进了壶关之内,一时之间竟然没了主意。
李进思为了让武安国相信,特意与武安国约法三章,亲自带着武安国暗中去了一趟潞县,正巧看到成队的青徐士卒前往募兵处报名,这下武安国无话可说,只得郁闷地返回了卧虎城。
为了进一步刺激武安国,李进思又带着他暗中观看了太史慈教授赵振邦武艺,糜竺跟赵府的大管家刘继礼和秦谊禄商量事情,王修站在讲台上为太行书院的学生讲学,曹豹和孙观在卧虎讲武堂与里面的并州将领演武等一出更比一出让武安国难以相信的事实。
最后李进思跟武安国摊牌,说已经放出风去了,武安国是并州军藏在青徐军中的内应,如今任务完成,顺利返回了卧虎城。
武安国虽然脾气倔,可不代表脑子傻,他也明白李进思所言并非吓唬人,而是如今形势所迫,暗投并州的黑锅已经背在了自己身上,根本无法洗脱,所以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李进思,从此投效并州。李进思也拍着胸脯保证,会安排人手暗中将武安国的家人接到并州来,以免遭人陷害。
至于曹豹和孙观二人,赵兴特意交待李进思不要对其发动群众攻势,只安排这俩人去卧虎讲武堂培训一段时间,提高一些本领,以后返回徐州继续在陶谦帐下听用。赵兴这么做,也是考虑的长远,他怕手下本来就没有多少将领可用的陶谦,会被曹操快速吞并,所以想暗中帮一把陶谦,也算今后给曹黑子使个绊子。
王修本来就是个文士,不喜欢打打杀杀的事情,以前跟在孔融身后,也就处理一些来往公文和民事,这次跟着队伍北上并州,实在是因为青州军中没有军师,被孔融好语相劝之下这才答应的。自从安全地抵达潞县之后,王修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禁不住糜竺的一番鼓动,早早地便前往太行书院游学,结果一去之后竟然遇到了病院和管宁这样的贤达之人,一番交谈下来,相见恨晚之情顿生,便自愿留在书院里开心地当起了客座教授。
实际上,自从李进思顺利招揽了最难办的武安国之后,参加讨赵行动的青徐军中高层将领已经全部被“赤化”。无论是已经死命投效并州的太史慈和糜竺,还是对并州怀有好感的曹豹和孙观,以及埋头教书的王修,他们在内心深处,对于并州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从个人情感上同情并州的遭遇,今后也不会轻易被其他势力拉拢过去。
唯一例外的是谋士陈登,此人乃徐州世家大族,父亲陈珪也是有远见卓识的智谋之人。他曾专门告诉过陈登,不可交恶并州,但同样也告诫陈登不要投靠并州,对于朝廷和并州的战事,陈家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即可。牢记父亲告诫的陈登,看着青徐兵报名参加并州保卫战,也未加阻拦,但对于镇北将军府向他伸出的橄榄枝也婉言谢绝,他只是每天都前往醉仙楼点几个小菜,美滋滋地喝上几盅小酒,至于其他的事情,则一概不问。
并州招揽将领,一直是收心为上,对于有智谋的文士,向来不会采取下三滥的手段威逼,所以赵兴也就随陈登在上党晃悠。相信以他的智慧,绝对不会做出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的事情。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四三章 防暗算箕关换将
虽然被“赤化”的青徐军连将领带士卒,也就一万三千人,对于兵力稀少的镇北军团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但赵兴却不这么看待。
按照田忌赛马的理论,这一万三千人虽然不会出现在对阵卢植和皇甫嵩大军的正面战场之上,但他们可以替换下两万不善于把守城池的黄轩和南匈奴人,而这两万人在骑马作战的时候,战斗力却是不输给董卓的西凉骑兵。这两万人如果被用得好,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甚至是决定成败的作用。
实际上,并州大战结束许多年以后,人们总结和回顾这场战役的转折点在哪里时,竟然发现正是赵兴用一万三千名志愿军战士,替换了两万黄轩和南匈奴的骑兵南下并州,随后才惊险地实现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先来看看赵兴是如何部署和安置一万三千名青徐志愿军的吧。
作为卧虎城新兵训练团团长,兼职卧虎城“警备司令”的高顺,一直游离于人们的视野之外,踏踏实实地做着分内之事,将镇北军团的正规军操练了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到了回来,发现无兵可练的高顺,竟然将分布在并州各地的五万预备役人员也轮训了一遍。
对于驻守卧虎城这项任务,高顺并未过于操心,有李进思和贾穆两个奸猾似鬼的年轻人忙碌着,就算是从卧虎城外面飞进来的一只麻雀,也会被认真地检查一下是公还是母。
正在高顺觉得日子枯燥无味时,忽然接到了赵兴的密信,顿时一扫慵懒之气,来了十二分的精神。为何?只因为赵兴给高顺下了新任务,让他负责对即将北上的“青徐志愿军”,进行秘密的为期半个月的强化训练。训练的最终要求是,这些“青徐志愿军”要能够熟练使用各类大型防守器械,包括轰天雷在内的热兵器。有射艺基础的士卒,还要能够熟练使用防守用的英格兰长弓。
对于如何练兵,已经吃透了赵兴练兵五字诀精髓的高顺,自然有其独到的一面,他才不会在乎进入训练团的士卒是什么来路。当年兵痞习气严重的太原兵,一团散沙的黄巾兵,苍狼军中不服管理的南匈奴骑兵,都被高顺收拾得服服帖帖,等到出训练团时,都成了嗷嗷叫的精锐。尽管只是一万三千青徐客军,可高顺照样有信心在短时间内提高这些士兵的战斗能力,而且因为这些士兵有一定的基础,说不定还能给赵兴带来一些惊喜。
日益紧张的西线大本营,对于兵力的渴望,高顺心知肚明。所以一接到赵兴的密信之后,他立即前往潞县拜会太史慈,将赵兴的意思转告了包括武安国、曹豹和孙观在内的诸位将领。
几人听说高顺要帮着训练青徐兵,自然大加欢迎,纷纷表示愿意全力配合高顺的工作。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孙观、陈登和糜竺负责留守,看管住七千不愿参加志愿军的散兵;武安国和曹豹则带领一万三千青徐志愿军立即进入卧虎训练团,参加为期十五天的强化训练;至于太史慈,则是接到了一项更加重要的任务,他要前往箕关接替徐晃!
对于赵兴这项临时动议的人事任命,大本营里还是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的,因为防守箕关的任务实在太过重要,容不得出半点疏忽和纰漏。几位军师对于太史慈的能力和忠诚表示了怀疑,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太史慈刚刚投效并州,尚未展示出过人的能力。
但赵兴还是力排众议,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别人不知道太史慈的能力和价值,可作为穿越者的赵兴而言,四十岁便英年早逝的太史慈,留下的那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朗朗豪气,一直留在军人出身的赵兴记忆深处。他坚信让太史慈驻守箕关,绝对可以胜任。
还有一个赵兴不能明言的理由,或者是担忧。尽管箕关当面的联军只剩下了袁术、刘表和刘焉几路,加起来只有七八万人,可这群士兵当中有个不引人注目,但绝对是个狠角色的家伙,神射手黄忠!既然慕容平差点阴了赵云,难保中路军里有心人会学着公孙瓒算计徐晃。徐晃可没有赵云那一手好射术,如果偷袭的人换成了黄忠,结果真的让人不敢想象。
正是出于对太史慈的信心,也是出于对徐晃的保护,赵兴果断给太史慈和徐晃等将领发去密信,将驻守箕关的重任压在了太史慈的肩膀之上。
接到赵兴任命的太史慈,内心一阵激荡。这份任命书的重量,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让他接手镇北军团编制序列第一的卧虎军统帅一职,既体现了赵兴对他的看重和信赖,也暗示着驻守箕关的任务有多么重要。虽然投效并州之后,太史慈还没有立下大功,最多也就是帮着华卫国捉拿了武安国,算不得什么。可这一次,太史慈有决心也有信心立下大功,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骑着赵兴特意送来的好马,太史慈一人一骑只用了不到两日时间,便从潞县迅速赶到箕关之上。
在验明身份之后,太史慈跟随卫兵来到了箕关之上,见到了守关大将徐晃。
“东莱太史慈见过徐军长!”太史慈抢先一步,向年长自己几岁的徐晃见礼。
“太史将军无需多礼,今日能在箕关之上相聚,也算是机缘凑巧,今后你我兄弟同在镇北将军麾下效力,还需相互携持!”沉稳内敛的徐晃,诚恳地和太史慈说话。
两人见面之后,并未过多地闲聊,立即当着陈宫、臧霸等副将的面,进行了交接,徐晃随后便在护卫的护送下,立即前往西线大本营报到。
新官上任的太史慈,并没有任何的得意和跋扈之气,反倒是谦虚谨慎地向军师和几位副将请教,立即进入角色,熟悉起箕关的具体防守部署和关下朝廷联军的情况。这样一来,太史慈与诸人的关系便顺利地熟络起来,这对以后的并肩作战十分有益。
陈宫和臧霸等将领,尽管对于赵兴的临时任命不能完全理解,但并不妨碍他们坚决执行这一决定。众人都是在卧虎讲武堂学习培训过的,深知军令畅通,令出一人的重要性,所以对于新任箕关主将太史慈,大家还是能够做到尽力辅助,避免掣肘和内讧。
大军当前,谁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还算计自己那点私利,那可真是不知道轻重缓急了。
第六卷 各自算计 第三四四章 太史慈怒射陈兰
大军围城,还真有人在节骨眼上,继续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