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喜爱的,杜萱瑾从来没有如此感谢过上苍对自己的眷顾,能再给她一次机会,一次能够拥有一个温暖的家的机会。

    接下来的日子,杜萱瑾完全享受着这种亲情、沉溺在这温暖中。每天吃喝拉撒睡,即使每次父亲亲自己的时候他的胡子都会扎得自己脸疼,哥哥们用手指戳自己屁股时的没轻没重,杜萱瑾仍然会乐得咯咯直笑,这也使得父亲哥哥他们越来越喜欢斗弄她。

    杜萱瑾一天天的长大,也逐渐发现这个家庭好像不是一般的贫穷,看家里的布置象是现代社会,但家里没有任何电器,还点着煤油灯,家人的衣服好像都是粗棉布,还都有补丁,看着家人都面有菜色,一幅营养不良的样子,估计吃的也不好。难道自己家在落后山村,可是看着简直比自己去过最贫穷的山村都穷。自己以后一定要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不知道自己意外得来的空间还在不在。可是现在时刻都有人照顾自己,自己现在也不能试验。即使还在自己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也没法子拿出来给家人。即使不在了,但能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婴儿的日子很好过,转眼一晃,杜萱瑾已经能坐会爬了,小胳膊小腿胖嘟嘟的,特别有劲。父亲和哥哥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让杜萱瑾用白嫩嫩的小脚丫蹬他们。杜萱瑾长得很可爱,乌溜溜的大眼睛,白嫩嫩的小脸,挺而翘的小鼻子,红润润的小嘴,完全继承了父母的优点。父亲每天从地里回来都会亲不够,即使是爷爷这个最严肃的封建大家长,每天也都会抱一会,一点也看不出来他原来是一个重男轻女老爷子。现在家人还没有给杜萱瑾取正式的名字,只知道自己还姓杜,家人每次都是芽儿芽儿的叫她。据说是爷爷讲她出生的时候太好,怕早取名字压不住,先取一个小名,贱名好养活,等大了再取大名。虽然很普通,但杜萱瑾喜欢这个名字,它代表着家人对她的祝福,即便将来芽儿起了大名,家人也一直叫她芽儿,从来不叫她的大名。

    在家人看来,小芽儿绝对是最听话的小宝宝,每次要便便的时候都会嗯嗯两声,很少用到尿布,也很少哭闹,吃饱就玩,玩累就睡。但对小芽儿来讲,最尴尬的时候是实在控制不住便便在尿布上的时候,虽然只是她自己这么觉得。哥哥们最喜欢给她换尿布,每次换尿布的时候妹妹的小脸都红红的,红彤彤的像苹果,看得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小芽儿最害羞的时候是每次洗澡的时候,这个时候哥哥们都回围在盆边,时不时地偷袭妹妹的屁股,然后进行热烈的讨论,例如“哎呀,妹妹好白啊,妹妹好胖啊。”“妹妹为什么没有小啊?”。

    总之对芽儿来讲,婴儿的日子整体来说是愉快的,是无聊的,在吃喝拉撒睡得过程中,日子过得飞快。芽儿开始学说话了,学会叫人了,能站起来了,学会蹒跚走路了。学会走路后,芽儿一刻也不闲着,像小鸭子一般小屁股一扭一扭捣腾着胖乎乎的小短腿整天的走来走去的,对自己家进行大探险,边边角角也不放过。

    陆陆续续的从家人的对话和自己的观察中,芽儿了解到自己重生回到四十多年前,那个特殊的贫穷的红色年代。现在是1966年,那场长达十年的“红色革命”刚刚开始的那一年,自己家位于某省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三面环山,一面是通向外界崎岖山路,距离最近的公社有30多里,全村6;70户人家,不到1000口人。这里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应相当丰富。虽说由于时代的原因,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清贫,在这里普通人家的家里主食经常是地瓜饭,玉米饼子,窝窝头,没有油水的野菜什么的,但自己村子里年成好的时候最起码可以糊弄饱肚子,相对其他地方来说已经是很不错了。就是青黄不接肚子里没有油水的时候杜爹有时会跟村子里的叔叔大爷们一起去山里打些野味回来,每次都能分个野兔子,野鸡,鱼什么的。

    由于交通不便,几乎跟外界隔绝,外面的那场刚刚开始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革命,现在离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比较遥远,乡亲们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唯一的影响是由于□的开始,还在念书的孩子们没有办法继续去镇上念书了。当然也没有跟着去闹革命,都一个个被家里长辈叫了回来,都老老实实在家种地挣工分。用爷爷的话说“闹革命就是扯蛋,对老百姓来讲天大地大,填饱肚子最大”,一句话把小叔叔从学校里叫了回来。

    目前居住在一起的家庭成员有爷爷奶奶、父母、两个哥哥,还有小叔叔。平时芽儿都是被放在床上,奶奶身体不好,没法子干地里的重活,平时都是在家里缝缝补补、洗洗涮涮为家人做饭养养鸡鸭什么的。哥哥们每天也要打猪草,帮助奶奶打扫卫生。杜爹杜妈和爷爷小叔叔则整天的下地干活挣工分,平时杜妈中间会回来喂一次奶。

    芽儿家的院子是典型的农家小院,在村子里的最里面,自家后面不远就是绵绵十万大山群。但芽儿发现自家的堂屋竟然是5间青砖大瓦房,房子很高,里面空间也很大。按照这个时代的生活水平,这绝对是小别墅级别了。后来才知道房子是爷爷的父亲,自己的曾祖父留下来的,解放前做大生意的曾祖父把家产全部捐献给□,带着一家老小回到家乡用剩下的钱盖了这间祖屋。爷爷是老大,其他的几个兄弟出去参加革命了,一直到现在音讯全无,爷爷也就一直呆在老家等他们回来。

    堂屋中间是客厅,墙上挂着那个时代特有的x主席画像,正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桌子正中是一个白瓷的主席像,半尺多高,正在向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挥手。左右两侧各是一明一暗简单隔开的套间。左侧是爷爷奶奶的房间,右侧是芽儿一家住。两边的屋子里都是南北大炕,炕头上都摆着两个小柜,里面装着家人的衣服,柜子比较古老,四角都包着铁,表面的红漆斑斑驳驳,脱落不少。柜子上放了几本书,清一色红颜色的塑料皮。芽儿偷偷的看了几眼,全部都是《语录》,此乃家家必备之物,人称“红宝书”。炕尾是两床叠的整整齐齐,浆洗的干干净净的旧棉被。

    院子很大,用一米多高土墙围了起来。正屋左侧是厨房和水井,右侧是两间土坯墙,茅草顶的土房,小叔叔住靠近正屋的一间,另一间空着,有时候姑姑们回娘家的时候住上一晚。二叔一家住在同村的二婶的娘家,据说是因为二婶的娘家就二婶一个孩子,二叔一家就搬过去跟他们一起住,平时也能照顾他们,据说还是杜爷爷提出来的,一点不怕别人说自家的儿子当了上门女婿。二婶的父母很是感激杜爷爷的明理,两家关系非常好,因此二婶对自家公公婆婆也十分孝顺,有时候做顿好吃的也不忘让堂哥们送过来一碗。

    后院很大,有一亩多地的样子。一面是开垦出来的自留地。小的那块平时种一些家常蔬菜,大的那块用来种地瓜和玉米,现在只剩下白菜还在地里长着了。都用篱笆为了起来,鸡怕家里的鸡鸭祸祸庄稼。另一侧则是猪圈和鸡窝还有厕所。猪圈里养着两头大肥猪,猪肉里面有两个哥哥每天打猪草的功劳。鸡窝里养着7;8只鸡,听奶奶说鸡鸭要按人头养,鸡头鸭头不能超过人头,不能多养,多了的话就成了撬社会主义墙角了,芽儿每天的口粮就是从鸡屁股底下拿来的。院墙边上零落种着几棵枣树,梨树和柿子树,现在天气冷了,枣树和梨树都光秃秃的了,只有柿子树上还挂满了拳头大小火红火红的柿子,柿子上蒙上一层白白的糖霜。

    秋收后,家人也都稍稍闲了下来。农民一年到头也只有秋收后春耕前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从家人的笑脸中可以得知今年的收成不错,芽儿可惜的是看不到秋收的壮阔场面了。

    虽说稍稍清闲了,但杜爹和杜妈他们每天还要继续出工。杜妈跟村子里的婶婶大娘们去后面的山上摘野果,收板栗,打松塔,摘蘑菇,杜爹他们则趁着野猪正肥的时候猎野猪,要不等明年春天这帮家伙找不到吃的就会下山会祸害地里的庄稼。收获的山货野味由村里统一处理,除了一小部分分给各家各户,大部分都由收购站统一收购,清河湾的乡亲们就靠这些收入增收了,这可是占集体收入的一大部分的。当然哥哥们平时也经常上山,摘果子采蘑菇什么的。反正山上的野果子多的是,以往这些半大小子姑娘们采集到的都属于自家的。

    进入11月,杜妈不再上工,整天在家里拾掇。忙着给家人准备冬衣,腌咸菜,泡酸菜,晒野菜,收拾野果子。不知名的野果子样子不好看,个头不大,但是味道意外的好,酸酸甜甜的很是爽口,要是存放好了,可以吃一冬天,芽儿每天都要吃上一个。还有松子,板栗等好多干果,这些都是孩子们最爱的零食。杜爹和杜爷爷则整天的忙着上山下河。村民们准备在封山封河之前多打一些野味,好过个丰盛年。今天去河里面捕鱼,明天去山上打个野味,零零总总,每天傍晚回家的时候都可以分一些东西回来,杜奶奶和杜妈则忙着把打回来的野鸡野兔子什么的收拾出来,挂在锅灶上面烟熏做成腊味,鱼则收拾干净用盐腌好,放在外面晒成鱼干准备过年的时候吃。这个时候,小叔叔和哥哥们最是轻松,叫上一帮小伙伴到处祸祸,斗鸡撵狗的。

    刚进12月,公社收购站的人就来村子里收猪了。可能是家里多了小妹妹,觉得自己长大了懂事了的缘故,今年哥哥们打猪草可是一点都不偷懒,家里的两头老母猪都个顶个的肥。这时候芽儿才知道,两头猪只有一头是属于自己家的,另外一头是属于集体的。最后,自己家的那头180斤的大母猪才卖了不到40块,人民币□啊。

    卖完猪的第二天村长就广播要求每家派人到大队领下半年的口粮和这半年的工钱。第二天等杜爷爷和杜爹爹推着板车回来,芽儿了解到自己家大大小小8口人半年才1800斤玉米,300斤小麦,100斤的大米,剩下的就是一些杂粮各几十斤,平均算下来一个成人一天才两斤多的粮食。在芽儿看来是绝对吃不饱的,怪不得家人都面色不好呢,原来真的是营养不良。但家人都很满足,据爷爷讲今年是这几年最好的年景了。前几年最困难的时候收成连现在的一半都不到,平时都是两顿饭,顿顿吃稀的,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全靠野菜充饥了。现在每天稍稍节省点,至少等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能吃上窝窝头,加上野菜地瓜什么的也可以混个虚饱。

    卸完粮食放到地窖里仔细盖好,杜爷爷笑呵呵的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布兜交给杜奶奶收起来。布兜里面装着今年下半年全家人的收入,一共289块。因为今年有小叔叔也开始挣工分了,加上收成好,总共比前几年多了将近100块呢。

    杜奶奶把其中80块交给杜妈说是存着当他们小家的私房钱,又拿出40块给小叔叔,让小叔叔自己存着将来好娶媳妇。剩下的不到170块钱就是全家人下半年的日常花用了,油盐酱醋茶,人情礼往的什么的都从里面出。杜妈和小叔叔都笑呵呵的收下。芽儿晚上是跟杜爹杜妈一起睡得,晚上经常假装睡觉听他们唠嗑。从杜妈的言语中可以感觉的到杜妈对爷爷奶奶还是很尊重的。杜爷爷虽说是封建大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在家里说一不二,但处事公平,不偏不倚。杜奶奶是一个慈善明理的老太太,对每个孩子都打心里喜欢,尽心尽力的为孩子着想。虽说跟大儿子一起住,家里的经济大权也不全部攥在自己手里,留够家用后剩下的基本上都给了杜爹杜妈,说是他们小家庭私房钱。

    杜奶奶把剩下的170块钱收进床头的箱子里,嘴里还唠叨着快过年了,要买几斤红糖,再扯几尺布给芽儿做身新衣服,小女孩就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现在生活虽然清苦,但一家人将来充满希望,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最美。

杀年猪,杀猪菜() 
转眼到了腊八,杜奶奶和杜妈一大早就起床,用大枣、红豆、大豆、大米、小米、花生、板栗熬腊八粥。芽儿起床时,已经熬了快一个小时了。给芽儿穿好衣服收拾好,杜妈也给她喂了一小碗。喝着熬得滑、濡、香的的腊八粥,芽儿脑中浮现出一句话——原味原味才是王道,喝的芽儿小肚子鼓鼓的。

    俗话说得好“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芽儿知道喝完腊八粥过年前的重头戏快要来了,一定要争取去现场观看。腊月十六这天,小叔叔和哥哥们早早的就起床。据哥哥们讲,今天要在村头的广场前集体杀年猪,听说要10几头猪呢,今天猪肉可以吃个够。为了中午多吃一点肉,小叔叔和哥哥们早饭都不吃了,要早早的带着桌子板凳去等着。杜奶奶和杜妈吃过早饭后也要去帮忙做菜,据杜奶奶讲今天全村人一起吃大锅饭。本来杜妈怕杀猪吓着芽儿,让大哥在家里看着妹妹等吃饭的时候再来接他们。大哥怎么能错过这种热闹,撒泼打滚的不愿意在家看孩子,其实芽儿自己也也想去看看,但是自己人小言轻,只能默默支持大哥一定要坚持住啊。最后还是杜奶奶看着时间快到了,想着农村的孩子都皮实,拍板决定让小叔叔抱着芽儿一起去看热闹。

    到了村口的广场,已经是人声鼎沸,几乎算得上全村老少集体出动了,杀年猪可是全村的一件大事。一溜简易灶台上支十几口乒乓球台大小的大铁锅,这些铁锅是□吃哒锅饭时候的家伙。旁边几个桌子上放着各种调料,油盐酱醋,花椒八角样样齐全,一摞摞各人从家里自带的洋瓷盆洗得干干净净的备用,切菜刀也磨得光光的锋利无比。杀年猪不是一次两次了,个个轻车熟路,该干嘛干嘛,分工明确。壮小伙壮大叔们负责杀猪,婶婶大娘们负责做菜,孩子们则负责看热闹和吃饭。这头还没有开始杀,那头妇女们已经一个个忙得热火朝天。负责烧开水的,负责贴玉米饼子,负责洗菜,负责切菜的,准备掌勺的。总之,芽儿他们到的时候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猪肉这东风了。

    到了9点钟,村长例行的进行开场白,先是夸了全村今年超额完成目标,又对明年提出更高的要求,话音未落,几个十几岁的半大孩子用竹竿撑起几挂长长的鞭炮,一二三,一起点着,噼噼啪啪,响彻天空。虽说芽儿的耳朵被小叔叔用手捂住了,但单单从乡亲们的笑脸中就可以知道乡亲们对丰收的喜悦,对未来的希望。

    鞭炮响罢,村长一声令下,一排10几头大肥猪,一个接一个的被年轻力壮的棒小伙们按倒大木门上。村子里没有专门杀猪匠,郭老大因为经常鼓捣野牲口,所以就兼任村子里的杀猪匠,这个时候一般都是他操刀。只见郭老大拿着专用杀猪刀在圆管子上咔咔咔噌几下,然后对准猪脖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快、准、狠一刀毙命,几个胆子大的大娘负责拿着放着盐水、葱、姜、胡椒粉的盆子接猪血,边接边搅和防止猪血凝固,一会好用来做血肠。这可是是她们的拿手好菜,一会一定要好好地露一手给他们瞧瞧,也给自家老爷们长长脸。每年这个时候如果谁家婆娘做的菜得到大家伙的认可,可是一件十分长面子的事情。

    郭老大一刀一个,十来分钟后10几头大猪全部撂倒,大娘们接了5;6盆子的猪血。负责烧开水的几个婶婶们把烧得滚开滚开的热水浇在猪身上,几个村民一组,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