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末云飞天下-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若水摇头道:“若水不似云飞天资卓越,只能靠着寒窗苦读走常人之路。”

    赵旭话中有话说道:“若水师兄可是天运者,如何能走常人之路?”

    赵若水神情一滞,强颜笑了几下,道:“云飞师弟,真爱开玩笑。”

    赵旭呵呵笑了几声,道:“若水师兄,云飞还得准备明日的书科考试,先行告辞了。”转身叫上陆秀夫、张顺和张贵转身离开。

    待到拐弯之处,赵旭让陆秀夫等人找个地方坐下,自己凝神听辨起来。

    只听见不远处,

    谢玉低声道:“这个云飞真是狗屎运,院长竟然为了他重启了神童应试。”

    赵若水颇为惋惜道:“他的确是人才,只是可惜了,哎,只怕做不成师兄弟了。”

    赵旭心中奇怪:“我已经通过两门礼科和乐科,赵若水怎得如此肯定我书科难以过关?”

    又听到谢玉得意笑道:“明日是书科考试,听说那个赵旭的字可差得很。”

    赵旭恍然道:“哦,书科要考书法,我的字差,怪不得谢玉会如此认为。”

    他本来对书科毫无信心,但听到谢玉之言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暗想:“听闻书科也考行文,若是我行文惊艳,难道不会过关?”

    这时又听到谢玉向赵若水恭喜道:“若水兄,你连续两次甲等,待明日书科甲等,自然就是天运者了。”

    赵若水激动道:“这得多亏了谢兄承让,若水感激不尽。”

    谢玉附耳低声道:“待若水称孤之日,再谢不迟。”

    赵旭听了心中哈哈大笑:“这个谢玉,还想着他日拜相呀,可真会做白日梦。”

    当下不再细听,拉住陆秀夫赶回侠客冢。

第105章 杨辉游说() 
赵旭回到侠客冢,刚坐下来,陆秀夫将文房四宝送到他面前,笑道:“常言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云飞,平日里毛笔字用得不多,先练练手,习惯习惯。”

    原来赵旭与陆秀夫、文云孙等人辩论事宜,到彼此争执不决时候,都会将彼此的观点写下来。但他都不用毛笔,而是拿块石头瓦片在地上或是墙上书写。

    陆秀夫等人一开始觉得奇怪,久而久之也慢慢习惯了他的举动。

    赵旭谢了一声,心中叹气:“陆大哥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用惯了硬笔,这毛笔字可差得很。哎,明日书科考试,毛笔字可重要得很,还是先练练吧。”

    他在面前放好纸张,拿起毛笔,开始执笔书写自己和王应麟即将完成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他一连写了三页,见上面字体虽然工整有余,若是放在21世纪,勉强算是不错的毛笔字;可放在宋代,尤其是书院这种读书人的圣地,就很差了。

    这就如同大学时代踢足球,明明在大学里已经是校队的佼佼者,可是遇到垃圾专业的甲B球队,还是被人踢成狗。

    赵旭看着自己写的毛笔字,苦笑几声,长叹一声,将他们揉成一团,塞进自己衣袖。

    陆秀夫很是奇怪,笑道:“云飞,你担忧书科做啥,虽然院规上写得是考书法,但如今已经和科举考试一般,主要考的是行文。”

    顿了顿,又道:

    “你能跟王应麟先生坐而论道,又能让云孙兄这样的天才心悦诚服,行文论的水平已经极高,就算明日你未必能赢得了赵若水,但要过关却是轻而易举的。”

    赵旭听他一说,觉得颇为有理,立刻放下心来,心道:

    “怎么说,我赵旭也看过许多宋朝的知乎评论。就算我文采不行,但要做到论据充分,论点直针时弊、引人发思,却是不难。”

    当即笑道:“陆大哥,谢谢你提醒,我还担心自己过不了关,被书院除名呢。”

    就在这时,一道爽朗的声音从不远处传了过来,

    “云飞,你可是天下奇才,哪个不识相的敢除名你呀!”

    赵旭一听是数学家杨辉的声音,心中一颤,抬起头来,见他正大笑着朝自己走来,惊道:“杨辉老师,你怎得来了。”

    杨辉先毕恭毕敬得朝侠客冢方向叩拜数下,这才站起来,呵呵笑道:“那吴文英、周密能来,我杨辉就不能来。我可不能让数学天才走了歧路。”

    赵旭心中暗暗得意:“哎,我赵旭前世虽然上了大学,却也算不是优等生,想不到在这里竟然让这些数学家和大文豪竞相折腰。”

    他假装没听懂对方所言,一脸迷茫得问道:“杨辉老师,你说的话学生可不明白。”

    杨辉开门见山道:“云飞,上次我跟你提的事情,你想得如何?可愿意随我追寻数字之道。”

    赵旭见他如此直接,哆嗦了一下,连连摇头道:“谢谢杨辉老师赏识,云飞还没有想好。”

    杨辉见赵旭断然拒绝,脸色着急,瞧了瞧旁边的陆秀夫。

    陆秀夫淡淡一笑,低声道:“杨辉老师,云飞,君实有事离开一下,你们慢慢聊。”呵呵一笑,往山下走去。

    待陆秀夫走远,杨辉对着赵旭盘膝而坐,大声问道:“云飞,你不会是想跟周密、吴文英学诗词音乐吧。”

    赵旭‘啊’了一声,

    杨辉恨恨道:“周、吴两人所教皆是靡靡之音,在汉唐盛世增添盛世光彩倒是不错,在这乱世之道却是毫无无用。”

    赵旭心中暗暗拍手叫好,但嘴里还是质疑道:“杨辉老师,你的话学生不敢苟同。诗乐虽然无用,但这数科似乎也没什么用?”

    杨辉‘啊’的一声,重重说道:“数科乃是万物之本,你若学好,对于提升阵法之道、名将之道、名相之道大为有用。”

    赵旭听得颇为心动,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无数科天赋,只好认真说道:“杨辉老师,云飞如今无心大道,只盼望着弃笔从戎,有朝一日将蒙古人赶出中原。”

    赵旭说到‘将蒙古人赶出中原’之时,整个人精气神与声音凝为一体,让人心声敬畏之心。

    杨辉不由倒退数步,上前抓住赵旭双手,激动道:

    “老师昔日也曾有如此大志,可惜屡受挫折,再也不敢有此念头。想不到云飞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志向,而且心念如此坚定,宛如天授。”

    忽然喊道:“云飞,如果不是有赵若水,我真觉得你才是天运者?”

    赵旭听了,心中怅然若失,低声道:

    “杨辉老师,你可别取笑云飞。云飞如今是戴罪之身,若是过不了眼前这一关,只怕心中抱负都会化作泡沫,谈什么天运者呀?”

    “云飞,你这才是说笑呢,”杨辉肃然道:“你天赋卓绝,立志远大,肯舍弃虚无飘渺的虚名,一心为国,颇有昔日陈同甫的气节。”

    “陈同甫?”赵旭脸上生起敬佩之情,摇头道:“老师莫要开玩笑,同甫先生乃是气吞万里的盖世豪杰,云飞焉能与他老人家相比?”

    想到这个位面陈同甫的结局,不禁愤愤不平道:“可惜,如此人杰最后却是被人刺杀了。”

    杨辉脸色转为凄然,重重道:“是呀,真是可惜。如果同甫先生与稼轩先生最后能相遇,那场北伐也不至于草草收场。”

    赵旭心道:“陈同甫和辛弃疾两人虽然厉害,如何能影响北伐成败?哎,这读书人当真喜欢做白日梦?”嘴上仍是附和道:“是呀,可惜天不遂人愿。”

    转而望着侠客冢的石碑,昂然道:“我辈男儿,当不忘两位前辈心愿,立志北伐。”

    杨辉击掌喊道:“云飞说得好,”忽得停下来,低声问道:

    “云飞,你有如此大志?为何相助长源?他性格温和、懦弱,断然不会有此念头的!”

第106章 游说杨辉() 
赵旭虽然早已经猜到杨辉心中所属乃是赵若水,但听到他如此直接表露出来,心中仍是一沉,呆了一会儿,寻思:

    “看来杨辉老师这次来不仅是想将自己收入门下,而且还想让自己离开赵长源。哦,对了,吴文英是荣王一派,难道杨辉老师是赵长源一派?”

    想到这里,心中不由一慌,着急问道:

    “杨辉老师,我立志追寻数科大道,应当静心寡欲,怎得也对皇储之争有兴趣?”

    杨辉‘咦’了一声,傲然道;“云飞,那你也太小看我杨辉了。我杨辉追求的数科乃是天地大道,可比这政治小道要高许多。”

    忽得停了下来,长叹口气,朝着侠客冢的碑文怆然道:“可我杨辉身为大汉男儿,虽然历经挫折,至今血尤未冷,心有未死,不甘心呀,不甘心呀!”

    赵旭知道这种自然科学的天才都是性情众人,不善伪装,言行皆是出自于心,心中大动,忍不住大声回应:“杨辉老师,原来你与云飞皆是同道中人呀!”

    杨辉抓住赵旭双手,激动道:“我杨辉一看到你的礼科答卷,便看出来你有立志北伐之心,但你比我强,我杨辉只会做白日梦,你却有这个能力。”

    顿了顿,又道:“云飞,你有大才,有大志,若是遇到明君,便有机会一展雄图了。”

    赵旭知他又在暗示自己,应该辅助赵若水这样的明君,淡淡一笑,质疑道:“杨辉老师,难道你觉得那赵若水有北伐之心?”

    杨辉正色道:“赵若水六艺皆通,贤能待人,心中定有大志。”

    “如今大宋积弱久矣,要北伐必然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赵旭叹了口气,冷冷道:“杨辉老师,你熟读经史,可能找到哪个改革之君是以贤能著称的?”

    顿了顿,重重说道:

    “改革意味着打破现有权贵的利益,把东西给老百姓,那可是遭读书人唾骂的事情?”

    杨辉一呆,道:“赵若水是皇室,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

    赵旭冷冷一笑,低声道:“这可由不得赵若水,他能走到今日这一步,先生以为是他自己本事吗?”

    杨辉奇道:“难道不是?”

    赵旭寻思:“不会吧,这搞数字的人真是太傻太天真。”当即重重说道:

    “老师,你精通数学,不妨找一下其中的规律。

    是谁举荐赵若水入书院?

    是谁推波助澜六君子事件,使得赵若水声名鹊起?

    书院中赵若水和哪些人关系最好?

    在赵若水鞍前马后的都是哪些人?”

    杨辉听到赵旭跟他讨论数学,立刻来了兴致,略一思考,‘哦’的一声,喊道:“天哪,我以前怎么没发现。”

    说着眉头微微一皱,低声道:“对呀,这些人都是谢玉和吴凡的跟班小弟,他们都是谢家和吴家的人。”

    赵旭顺水推舟的低声应道:“谢家和吴家乃是商贾,最是反对改革和北伐,赵若水真得上位,就算他有这个心,老师你觉得他有这个胆吗?”

    杨辉默然不语。

    赵旭知道杨辉心中已经承认,只是不愿明说罢了,于是继续添柴火,问道:

    “杨辉老师,你觉得身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品行是什么?”

    杨辉道:“自古明君莫过于太宗皇帝,太宗皇帝认为一国之君,应当善于纳谏,时时反省自己的不足。”

    赵旭摇头道:“太宗皇帝以善于纳谏而成就贞观之治,但若提建议的不是名相魏征而是秦桧,老师觉得还有贞观之治吗?”

    杨辉沉思半响,道:“云飞说得有理,”

    问道:“杨某醉心数学,对于政治之事却是一窍不通,依云飞看来,身为君王,最重要是什么?”

    赵旭想到前世伟人说过的话,重重说道:“身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当然应该具备很多品质,但大敌当前,应当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但战术上重视敌人。”

    杨辉又想了一会儿,拍手道:“对,云飞说得有理。”

    赵旭见杨辉已经进入自己思路,语重心长得说道:“可是若水师兄他那日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说到底,他太好虚名,而且骨子里还是怕极了蒙古人。”

    杨辉脸色瞬间变差许多。

    赵旭知道他还对赵若水的天赋抱有幻想,冷冷道:

    “至于天赋这东西,你看历朝历代,亡国之君中哪个天赋差的?商朝的纣王,隋朝的隋炀帝那可都是六艺皆通的。”

    杨辉无力的垂下头,双手抱住头部,反复说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难道我大宋真得没救了?”

    赵旭见对方内心已经放弃了赵若水,低声问道:“杨辉老师,为什么不考虑一下长源师兄?”

    杨辉连连摇头道:“赵长源?他只怕连守成之主都做不了。”

    赵旭低声道:“他性子弱,如果出一个厉害的权相,未尝不能扭转乾坤,至少不至于连蒙古人都对付不了?”

    杨辉猛地抬起头,见赵旭人畜无害的表情,叹气道:

    “云飞,这可是大宋朝,又不是汉末,哪来什么真正的权相?即使是昔日的秦桧和韩侂胄权力也无法跟汉唐相比。”

    赵旭呵呵笑道:“杨辉老师,适才云飞只是随便说说,你不必在意。”

    又重重说道:“如果若水师兄真是天运者,自然有上天的垂爱,哪需要凡夫俗子相助?杨辉老师,你说对不对?”

    杨辉若有所思,颔首道:“云飞言之有理,杨某受教了,你且好好准备明日的考试,待考试结束,杨某再来拜访。”

    说着朝侠客冢作了一揖,转身离去。

    赵旭起身将杨辉送到外面,临别之际,杨辉忽然道:“云飞,真是可惜,若是你早几年到书院,今日的六艺考试天运者便是你了。”

    赵旭笑道:“杨辉老师想多了,云飞六艺不通,可没有得天运者的天赋。”

    他回到原来位置盘膝而卧,寻思:“游说杨辉似乎成功了,那么至少杨辉负责的数科不会倾向于赵若水了,如此一来,这次受罚也是因祸得福,让赵若水得天运者的道路不会那么顺畅。”

    心中愉悦起来,渐渐进入冥想之境。

第107章 论大宋钱荒() 
第二日,赵旭来到书科考场,见周密、吴文英也在,心中一宽,轻快得来到座位上。

    不一会儿,监考老师发了试卷。

    赵旭打开一看,上面列着一篇文言文,是大宋贤人李觏的文章,文章里写着,李觏问道:“朝家治平日久,泉府之积尝朽贯矣…而今民间又鲜藏镪之家,且旧泉既不毁,新铸复日多,宜增而却损,其故何也?”

    赵旭稍稍一看,便知道了李觏想表达的观点,宋朝每年铸造了那么多铜币,结果却常常闹钱荒。他认为钱荒的主要原因乃是铜币都藏于大富之家缘故。

    赵旭了解过这段历史,知道这只是外因,内因乃是通货膨胀所致。

    宋朝富室为什么热衷于收贮铜钱?因为铜钱能够保值。北宋和南宋都有发行纸币,北宋时叫交子,南宋时叫会子,尤以会子的流通范围更广。

    但纸币作为信用货币,如果国家超发,就会迅速贬值,南宋后期的会子就贬值得厉害,第一界会子可以兑换近800文铜钱,发行到第十八界时,每贯会子只可兑换铜钱不到200文。

    这便导致出现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人们拼命花掉纸币,贮备铜钱。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古代,货币信用体系是通过王朝的更替完成自然重建的。那么,面对如今大宋的货币困局,该如何重新建立其信用体系呢?

    赵旭仿佛一下子忘了自己身在考场之中,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比这个位面的任何人都了解大宋朝面临的困局。

    蒙古人虽然是很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