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雨亦同舟-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章完

第25章 群臣朝会() 
翌日,辰时,早朝。

    皇帝已经换了朝服,端坐在正殿中,两班文武大臣也都穿着严肃巍峨,站立两旁,殿外还候着身着军服,并无朝服可穿的肖南宇,这是皇帝特意下诏传来的,想见见这位替仲将军报仇的年轻军士。

    山呼万岁过后,君臣正式开始议事。

    皇帝:“此次出征,重创河罗,播国威于北疆,几位将军都有大功劳,尤其是老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呀。”皇帝的第一句话就是为这次朝会定了个调子,明确告诉众臣和天下人,这次打仗是打赢了,决策无误,执行更佳,本来朝臣之中就只有出征的三位将帅和王悟承、李嵩、吴崇等少数几人略知内情,其他人都一直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所有人今日见皇帝如此腔调,更是再无异议。

    葛昀出列回到:“上承陛下天威,下赖将士用命,臣下不敢居功。”葛昀自从昨日华英殿回来以后,便将世事看得淡薄了许多,自己也清楚自己会有如何结果,故此也不像昨日那般惊恐,答对起来倒也恢复往日的沉着冷静。

    皇帝把话说回来:“若无吴俊山这样的叛逆,此次武功之盛或可远追武祖。”

    下列的朝臣多有疑惑,大多数人仍不知吴俊山出了什么事。

    葛昀听闻,连忙请罪:“是臣用人失察,迁移失据,乃使吴贼有次可乘之隙,以致未竟全灭之功,有损陛下威名,臣之过也。”

    迟峰抬了抬眼皮,看了眼殿上的皇帝,又看了眼前面站着的葛昀,心里一阵发寒。

    皇帝打断葛昀的话,说道:“要说用人失察,那也是朕失察,与老帅无关。况世上事,何来完满呢。”停了片刻,又点名法部尚书吴崇出列答话:“吴崇,朕昨日责你依法严办吴氏一族,可有结果?”

    只见一个精神矍铄,瘦瘦高高个子的大臣出列,答道:“臣昨日连夜核查华朝律法,以吴俊山通敌卖国罪状、行刺阁臣罪状等等劣迹,数罪并罚,自当处以极刑。”

    朝臣们这才明白,原来吴俊山犯了这么大的罪过,不少人都等着下了朝班,寻那法部尚书吴崇问个究竟。

    皇帝不耐烦地说:“他当然该死,也已经死了,朕不是问他,朕是问他的家人该如何判!”

    吴崇继续答道,但不免有些尴尬:“依律,当诛全族。”话一出口,整个大殿鸦雀无声,臣子们都变得人人低头不语,刚才的好奇之心登时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希望祸事避而远之,而皇帝则仔细观察着殿下朝班里的每个人。

    半晌,皇帝开口:“既然……那就按律法办吧。”

    林允贞心里暗暗松了口气,他望向葛昀,发觉葛昀倒神色一如往常,并无变化,内心不禁感叹老帅城府,其实他哪里知道昨日华英殿发生了什么呢。

    迟峰愈发觉得悲凉,自己心底一阵愧意,勉强给自己心里安慰:总算为吴家留了一个后人。

    皇帝:“仗虽然打赢了,可仲平到底还是没能回来。”这时候皇帝虽然还是紧紧咬住仗打赢了这一点,但是仲平殉国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谈及仲平的死讯,天子的神情真实地流露出一份哀伤。

    林允贞刚刚长舒了一口气,这回总算敢大着胆子谈谈自己的主张了,站出来说道:“仲将军以身殉国,壮勇可嘉,当以旌表。将士们大多以为,以仲将军气节,英灵当入祀华英殿!”

    这时候,刚刚谈完律法的吴崇接着站出来,说道:“臣以为不妥。”

    军方的几位将帅多少有些吃惊,人人心里都不平静。

    葛昀自是知道昨日华英殿里皇上的态度,所以心里十分明了林允贞这是自讨无趣,可是自己都才将将保住,这时候哪里还能再多说一句,便也只有心里替林允贞着急。

    迟峰和仲平的交集本不算多,只是出征时二人相处起来还算投合,但此时此刻,他既不明白林允贞为何要跳出来谈入祀华英殿这样的敏感话题,也不明白吴崇今日在大殿之上为何这么活跃。

    林允贞倒是有自己心里的想法,自从仲平不在,他就负责处理禁晖军的一切事务,对这支京畿军队的许多骨干都有示好,他无疑是有政治诉求的,也当然明白在自己目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统领禁晖军的,也不愿意离开经营多年的南军,之所以为仲平争鸣,也是想给禁晖军全体留一个好名声,将来在仕途上或许需要禁晖军体系的将领出来相助,更何况他还打算要延揽许多禁晖军旗下仲平的死忠,眼下殿外恭候的肖南宇就是其中之一,总之,为仲平入祀华英殿的提议,虽非腹谋良久,但也绝非信口。

    法部尚书吴崇,五十二岁,瘦高个子,北方人,科举正途出身,仪阁阁员,是仪阁中除李嵩外最年轻的阁员,也是文党中首屈一指的大才子,因其为人耿介,过于忠直,得了个“吴呆子”的诨号。也正因其正直为人,故被先帝十分看重,特意长期将他放置在法部当中,从一般的堂部郎官到侍郎,再至尚书,始终掌握朝廷律法,执行刑名大事,至今二十多年,几无过错。不过他在朝中这么多年,几乎可以说是孑然一身,没有朋友,是个真正的孤臣。不过他平素也十分敬佩仲平的为人,毕竟仲平也出身文党,二人虽不熟络,也可以说是相敬如宾了,何况文党与军方自从武祖后期以来就非常忌讳相互攻讦。故此,他对林允贞提议的反驳,可以说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吴崇义正言辞说道:“仲将军殉国,当然壮勇,理应隆重祭祀。但我朝华英殿自建成以来,只入大功之臣,至于今日,不过十六人而已……恕臣直言,以仲将军之功,不足以入祀华英殿。臣不妨再把话说得明白些,仲将军人缘之好,口碑之佳更在其战功之上,如果因为军中将士同意他入祀华英殿的居多,就能享此殊荣,长此以往,岂不是助长结党之风,而轻略有功之臣吗?”

    林允贞遇到这意外的反驳,根本没有准备,但是吴崇的话也有漏洞,他赶紧抓住这个话柄反击道:“吴大人说仲平结党,可吴大人自己不也是文党中人吗?”

    吴崇正色道:“林将军说的是,我吴崇确实身在文党,可文党是明党,武祖朝时奉诏命建立,至今也由陛下钦定文党人选,名籍在册,举朝皆知,可谓无私无谋。但仲平不同,说句不敬之言,他有私结暗党的嫌疑。”吴崇这话显然暗有所指。

    林允贞听完当然不肯罢休,既否认仲平结党,更要否认自己是出于私心才为仲平争鸣,两人你来我往,又争论不少,不再赘述,按下不表。

    本章完

第26章 九五之尊() 
殿内吵得不可开交,殿外的肖南宇倒是听得一清二楚。由此他也记下了吴崇此人,他对仲平的感情是父子之情,与林允贞则算是知遇之恩,可吴崇在朝堂上如此发难,使得这两位于他有恩的高官一时都显狼狈,何况吴崇咄咄逼人,却也有许多不实之词,例如说林允贞与仲平暗结私党,这显系夸大其词,肖南宇又如何受得了恩公受这般厚诬,只听得这年轻的汉子热血上涌,愤恨不已。但现下,他自己也有一桩得罪人的差事要干,心里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如此心情,真是五味杂陈,虽是面无表情站立在殿外,却早已心乱如麻。

    殿上的皇帝倒是很喜欢看臣子们争吵,这位少年天子十分得意这种场面,既是不可开交,又被牢牢掌控,口衔天条,政由己出,人世间其他种种愉悦此刻都不及这朝堂上的争吵来得享受,普天下余外纷纷声乐现下皆弗如这朝堂上的争吵听着悦耳。

    自即位起,这位天子就显示出了超越常人的政治手腕,一方面他重视老臣,没有清洗,甚至还略加擢拔,获得了许多昭帝朝重臣的认可,另一方面他也很注意培植亲信,比如自己居东宫时的文师傅王悟承、武师傅仲平,再加之他能顾大局,识大体,注重声誉,讲求名望,所以对朝局的把控非常得力。如果非要说他有什么缺陷的话,恐怕就是生来多疑的性格,他对自己所倚重的大臣几乎都不放心,而且倚重越深,怀疑越甚,但他坚持自己的用人原则,所谓“可用可疑”,即是:可用之才当然有可疑之处,如果毫不可疑,说明此人并无多少才华,也不必去用。故此,他在即位之初就以自己九五之尊,以种种手段,种种名义,把许多暗探派往这些朝廷重臣身边,他在内廷自己亲自设立了一个机构,可是该机构既没有名字,也没有办公地点,其中的所有暗探都直接向皇帝本人负责,对外他们当然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身份,而在内廷,他们的编制和存在却只有皇帝本人了解,其一概用度开销都以内廷侍卫的名义走账,也只由皇帝亲批,一些猜到其中内情的内廷内监也都不敢多嘴,不敢多问。不过好在这位皇帝对阉人没有半点好感,只将其视作牛马一般的蠢物,所以一应朝廷情事,内监都决不允许染指分毫,这个暗探机构当中也绝无阉竖,这倒也避免了阉宦之祸。

    话说回来,昭帝留下来的几位重臣,也各个都似人精一般,皇帝就是再英明睿智,毕竟年纪尚不足而立,对其权谋手段,即便这些老臣因为君臣之礼而无法拆解,也不可能看不明白其中就里,而这些人当中,最明白的就是先后两任丞相,田慎与王悟承,之前已然说过,皇帝在留亭送别致仕的田慎时,因其酷爱读书又眼神不济而送了两个书童给他,这在不久便被田慎识破,但因为田慎已身处江湖,远离庙堂,所以对自己是否被监视他并无所谓,故此也只有在葛昀特意前来看他的时候,看在多年共事的同僚面上才提点一二。而王悟承的经历则与其异曲同工,在被提拔为丞相之职,仪阁次辅之后,因为公务繁忙,公文书写往来频繁,结果有一次不小心在呈递的奏折里落了个墨点,皇帝当然宽恕了他的不恭,但却抓住这个机会,体现自己关怀老臣的一面,下诏“凡在朝二品以上文官日后不必亲研笔墨,着派宫中小吏代为誊书”,于是名正言顺地在每位文职高官的身边都安插了所谓的“刀笔小吏”。可是这样的手腕也不算十分高明,在皇帝老师王悟承眼中甚至有些班门弄斧,但为人臣者,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岂有二言,而且这些重臣深深明白,皇帝并不希望自己的手段****裸地暴露在他人眼中,所以个个都装不知道,装若无其事,当然,本来这些臣子也就没有私谋,皇帝查与不查,看与不看,并无二致。

    但是,王悟承却猜到了皇帝不可能只对文官集团实行监视控制,对武将肯定更有过之,所以在讨论第一封军报时,与皇帝暖阁答对过程中,出于急迫,他一语双关地表示“再等等”,他既想表达出让皇帝等等葛昀身边暗探的密报,又怕皇帝听懂这层意思而迁怒于他“窥测圣心”,真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他这位天子徒弟到底听出了师傅的言外之意,所以虽然接受了王悟承的建议,但在心里却有了芥蒂。不得不说,王悟承的忠直的确要付出一定代价,当然,以他当时心里的盘算,还是付得起这样的代价。

    殿上,皇帝终于说话:“听说……”皇帝说话拖了长音,但声音洪亮,铿锵有力,朝臣们知道这是“闭嘴”的意思,林允贞与吴崇都不敢再说话,噤声而立,恭聆圣训。

    “光州城守将杜桐也战死了?”皇帝对刚才的争论不置可否,索性谈起了另一个话题,这实际上就是否决了林允贞的提议,但也不支持吴崇的说法,为顾及这些比自己长十几岁,几十岁臣子们的颜面,所以干脆不提。

    葛昀赶紧代表军方出来答话:“回禀陛下,杜桐以一万之兵守城五日,杀伤河罗军四万多人,直至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自刎谢罪了。”

    皇帝哀婉地说道:“他哪有什么罪可谢呢?尽职尽责,救国救家,要是这样的臣子都有罪,那天下就没有功臣了。”

    殿下一片颂圣之声。

    皇帝接着说道:“伯文,听说杜家还有个娃娃?”

    吏部尚书刘伯文站出来讲道:“回陛下,杜家是有个幼子,今年不满三岁。”

    华朝有规制,凡三品以上有独立带兵权的在外武将,其家眷全部都留在京中,以防生变,刘伯文该管吏部,对在朝官员的家庭情况当然一清二楚。

    皇帝叹了口气,讲道:“朕弱冠之年丧父,已是悲不自胜,而今忠臣之后,不到三岁就没了父亲,岂不更悲?”

    殿下站着的臣子们不知何意,都不作声。

    皇帝于是问到:“他家那个娃娃叫什么名字?”

    刘伯文:“回陛下,好像只有个乳名,叫灵儿。”

    皇帝:“当爹的在外守边,来不及照看家里,做娘的操持内务,又不懂世事,这孩子要在人世间走一遭,总得有个名字吧。”

    刘伯文听出了皇帝的意思,赶紧逢迎到:“臣斗胆,请陛下为忠臣之后取名,使其能立人世。”

    皇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然后说道:“朕看,他父亲战死在北边,他以后就不要去北边了,还是留在南方吧。南方多山,就叫他峻岭吧。”

    朝臣们自然又是一片颂圣之声。

    皇帝接着讲到:“朕昨日也喜得一子,等再长大些,把杜家那个小子接进宫里来,让他跟皇子一起读书习字,训练弓马,也算朕没有凉薄功臣之后。”

    朝臣们这次有些人心里有想法了,毕竟取名和接进宫里,那可不能相提并论,杜桐之子就这样得此恩宠,自然让许多人有些不平,尤其那些仲平故旧,觉得陛下厚此薄彼,不过,这些人表面的颂圣仍然是有的。

    本章完

第27章 南宇面圣() 
皇帝停顿了一下,讲到:“据报……仲平的仇有人给他报了,是这样吗?”皇帝把话题扯出去一会儿,等平息了刚才的议论,又把话题给说回来。

    葛昀:“回禀陛下,确有此事。”

    皇帝:“那把这位义士带上来吧,让朕也瞧瞧。”

    殿外的侍卫让进了肖南宇,他小心迈着步子进到殿内,双手捧着仲平的白袍,说话间来到大殿中央,跪下行礼。

    皇上让他站起身来,将其上下打量了一番,许多之前自大军班师入京之日起就耳闻“白袍神将”传说的朝臣们也都在观察着他,时不时还交头接耳,发些议论。

    只见大殿中央此人,身材魁梧,相貌俊伟,声音洪亮,双目有神,真一副钢筋铁骨,好一张威武面庞。

    皇帝将他好生嘉勉了一番,又询问些仲平殉国的旧事,有的肖南宇回答了,比如仲平出而复返,肖南宇五尚原斩杀洛目。有的葛昀替肖南宇回答了,比如阵亡经过,其实有些内容葛昀也已经上报过了,皇帝之所以在朝堂上发问,一来无非是想了解的透彻详细些,二来则是要朝臣们悉知内情,将来功过赏罚也好有个见证,免得落个偏私的名声,正所谓“王道荡荡,不偏不党”。

    等问完了话,肖南宇站立到一边,皇帝斜倚在御座上,给身边的内监使了个眼色,大家都明白,这是要宣读早已写就的圣谕了。

    内监上前几步,站在殿上前侧,喊道:“陛下诏谕:南军副元帅林允贞,杀敌有功,威摄敌虏,五尚原全歼河罗洛目部,今古震烁,着赏十年薪俸,另赐白银一万两。”不出林允贞所料,有赏赐,无进封,其实对于林允贞这般出身,钱财对他而言已经没什么作用了,他更看重的当然是仕途上的进步,但以他的年资,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