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当陈信想到自己综合了军管会、游击支队、潜伏大明人员、潜伏后金人员送来的报告后,计算出的未来几年内辖区人口增长速度,还有辖区能够产出的粮食数量后,觉得军管会的计划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要知道,自己这个即将要成立的华夏联合王国,粮食一直都不够吃。

    辖区的产出在刨除了农民自留的口粮后,使用税收手段收上来的外加各处粮站受够上来的粮食,顶多能够供应现在的那几万工业人口的生活而已。

    不断从外面运来的大明流民所消耗的口粮,还有煊军不断对外征战所使用的军粮,大多都是使用各种手段,从大明的漕运夹带粮食中买来的。

    大明的漕运夹带,已经是靠着大明运河吃饭的漕运人员们补贴家用的最主要手段。

    煊军不断的购买那些夹带的便宜粮食,已经在北方引起了一些动荡。

    为了让这个小冰河时期的大明北方,不至于出现饥荒,煊军在后来,又开辟了通往安南的商队,从气候温暖,产量众多的安南运输一部分粮食,缓解己方造成的大明北方的粮食危机。

    不过,对漕运夹带粮食的购买,虽然减小了一定数量,可是却也从未放手。

    因为安南实在是太远了,这个时代几百吨排水量的海船已经是很大的了,可也装不了多少粮食啊。

    一艘在这个时代算是“很大”的,满载排水量300吨的海船,哪怕是最大程度的利用吨位,装上200吨的粮食,那这么一船的粮食,也才能让一家三口勉强糊口一年而已。

    这样的“大船”煊军有多少?不到200艘。

    往返一趟安南要多久?如果装货、卸货速度快的话要两个月。

    哪怕不算北方海域的封冻期,一年最快速度跑六趟,拼了命的运粮食,一年的运输量,那也才能养活3000多人而已。

    所以,哪怕陈信知道,从大明的漕运上打粮食主意,会对大明的百姓造成一定的伤害,那也必须要去做。

    虽然,在粮食不够的情况下,煊军还要一边从大明收拢流民,一边又不断的从各地征集粮食,显得有些可笑,像是在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但是,哪怕是找麻烦,陈信也不敢丝毫的停止这种状态,对大明流民的收拢和吸收,不能够有丝毫的懈怠,对粮食的收集,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因为,在煊军的北方,鸭绿江的那一边,后金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后金已经征服了蒙古各部,拥有了大量的马匹供应,和大量的蒙古仆从骑兵。

    从去年起,后金还开始从蒙古方向上进攻大明,因为没有海洋的阻隔,他们一次就能够从大明抓到几十万的汉人奴隶,还有海量的物资。

    煊军如果不想办法壮大,就会在这场竞赛中败下阵来。

    煊军失败的后果是什么?陈信都不敢想象。

    所以,虽然看上去,“不断的弄来人口,打破己方脆弱的粮食供应体系,然后再想办法从外部增加粮食进口,填平粮食缺口,然后在一年后,或者更长时间后,想办法使用那些新弄进来的人口,支撑起自给自足的脆弱粮食体系,接着,又从大明收拢流民,打破这个粮食供应体系。”这一个体系很是可笑。

    但是,陈信不能让他停下,只能这么可笑的进行下去,不能停止,至少短时间内,不能停止。

    因为,战争从来就没有远离过这个即将建立的华夏联合王国。

    华夏联合王国和后金之间,必须倒下一个。

    现在,辖区内,因为之前那些文官的不作为,已经聚拢了足足10多万的流民,这既是一个炸弹,又是一个机遇。

    如果,能够尽快的消化掉这十多万的人口,那么自己的势力将会得到一次极大的提升。

    可是,想要消化掉10多万人,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

    首先,自己必须停止从今天起的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以节省粮食。

    其次,就是要加大粮食进口力度,也就是说,不但要想办法让己方的大部分运输船在回航的时候,最大限度的携带粮食,还要想办法雇佣外国船只,帮忙运输粮食。

    再次,那就是要想办法尽快做到这10多万人的自给自足。

    但是如果是直接把这10多万人弄去开荒种田,那么,就凭着新占领的那一片丘陵多山的地形,恐怕这10多万人全部投进去,也只能勉强做到温饱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自己弄来这10多万人干什么?增加纸面数据吗?

    自己需要的是让这些人,能够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还有余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为国家多做贡献就要这些人能够像现在的韩北行政区一样,以一半的农业人口,养活另外一半的工业人口和军队。

    在这个没办法大规模生产化肥、农业的时代,让粮食增产的办法,那就是尽可能多的开垦出水田来。

    虽然,军管会提出的计划非常的浩大,而且,一旦实行的话,就可能会让自己少上很多的农业用地。

    但是,在至少10多年都没办法填满人口的广大土地上,那些多余出来的土地,并不显得那么的重要。

    虽然大计划一旦出岔子,很可能会让自己的势力完蛋,但是,在这个时代,要是止步不前,肯定也会被后金或者其他什么势力给灭掉。

    可一旦要是这个大计划顺利完成,这10多万人中至少能够出现五分之一的工业人口,还很有可能得到一批后备力量,扩充一下军队的数量。

    想到这里,陈信最终还是决定接受那魔鬼的诱惑,同意军管会提出的大计划。

第三百二十五章 草案() 
陈信看着坐在对面的军管会负责人感慨道“难怪,难怪你刚才提出,需要抽调至少5000名忠诚度较高的士兵,前往军管会帮忙。那么,你们有详细的预案吗?”

    “君上,我们确实有详细预案,先期的调查工作也已经完成,否则,我们也不敢提出这么大的计划来。”

    “那就说说看。”

    “是。”对方说着,就起身走到了陈信办公室挂着的最新的“全国地图”前,指着上面开始解说了起来。

    “我们新占领的地区多丘陵和山川,平原稀少,虽然河流众多,可是因为水利灌溉设施的缺失,大部分的水源都白白的流入了大海,并没有对农业提供良好的帮助。

    所以,我们打算在保留几乎全部平原的前提下,封堵大部分河流的入海口,把水量给截留下来。这只是第一步。

    这时个长久的工程,这些沿海的大坝,会随着被截留的水量增加,而逐年的提升高度和宽度。

    在第一年,我们在这里所需要付出的人力和物资并不多。至于以后,这也是逐年提高,最终到达一个峰值后,就不会再有变动了。

    这一步,是在为后续的行动打下基础。

    接下来第二步,几乎是和第一步同时进行的,那就是在数量稀少的平原地区,开挖水利灌溉设施,让所有的平原上的土地。都能够被水利设施覆盖,提高我们的单位粮食产量。

    我们不会对那些直接流经平原的河流进行大的动作,毕竟没有人希望平原上的良田被大水淹没。我们拦截的都是那些大部分地段在丘陵和山区间流淌的河流。

    这就关系到了我们的第三步计划。

    第三步,我们会在尽量少的改变原本地势的基础上,动用人力在一些丘陵之间进行修整,把这些地势连为一体。

    随着入海口大坝逐年的提高,河流水量不断的提升,我们将渐渐的让这些丘陵和山脉作为储水地带,把大河变成大江。

    随着这一步的进行,原本那一片缺水严重的地区,将会变成水乡似的存在,我们可以在大江流经的区域沿途建设村庄、城镇。

    而这些村庄、城镇将拥有充沛的水资源。

    可以通过修建水利设施,不断的扩充水田的规模。

    可以在那些原本缺水的丘陵和山川种植经济类树木。

    甚至因为生产出来的大量物资可以直接使用船只互相交流,减少了陆地运输的损耗和时间,沿途的村落和城镇可以不再进行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种植模式。

    规模化、单一化的合作种植模式,可是依靠着便利的水运模式得以实现。

    例如,甲镇全部种植棉花,因为规模化、单一化的种植模式,就可以在镇子上成立一个棉花加工厂,直接向其他地方出售半成品棉花或者是成品的棉花产品。

    而他们消耗的粮食,可以用卖棉花制品的钱,从上游的一个全部种植粮食,并在镇子上设立了粮食加工厂的乙镇买到。

    甲镇要开庆典活动,需要酒水,又可以从另外一个专门制造酒水的丙镇上买到。

    规模化、集约化、单一化生产,有利于压低成本,并且因为原材料的充足,可以直接在原材料的产地建设工厂,减少了原材料的运输环节,就大大压低了产品的成本,更加方便工厂以最低价格向外倾销产品,增加己方的产品竞争优势。

    我们甚至还可以在沿途建设工业化园区,通过水运实现上下游之间的分工协作。

    例如,在最上游建立一家专业的船壳制造长,制造好了船壳后,船壳顺流而下,在下一间工厂进行船体内部的建造,然后继续顺流而下,在第三间工厂进行甲板的铺设,在第四间工厂进行动力装置的安装,在通往第五间工厂的路上进行调试,并在那里进行传动机械的安装,在第六间工厂进行火炮的安装,第七间工厂就可以刷上涂装。

    最后,通过水量充沛的大河直接行驶到入海口,启航出海。”

    陈信听的热血澎湃,在这个时代像是下饺子一样的制造船只,听上去就很带感啊,大工业才是男人的浪漫啊。

    至于,出海口都堵上了,还怎么出海的问题,陈信丝毫的不在意。

    既然军管会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计划,那么,出海口的大坝建设也肯定是像苏伊士运河,还有巴拿马运河那样分段、可活动的样式。

    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两条运河,但是,陈信相信军管会的成员们还有自己手下的那些研究员们,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的人员去处理就好了,陈信不愿意过多的插手。

    陈信只是静静的听着对方的介绍。

    “接下来就是第四步了。

    前面三步计划,只能给我们建设出几个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小工业集合体。

    想要最终实现这里所有工业力量的整合,实现我们计划中提到的下饺子制造大工业设备的能力,就不需要走第四步。

    第四步,就是使用人力资源比较多的一步,我们会在尽可能不大规模改变原有地貌的前提下,在那些已经完成了初步蓄水的大江之间,挖掘新的航道或者更改原有的航道,把那些大江都给连接到一起。

    这样一来,我们在未来几年,沿江建立的所有村庄、城镇、工业区,就可以使用便捷的航运联通在一起。

    君上,根据我们的初步计算,实际上,沿途大部分地区都不需要改变,我们要做的只是堵上出海口,然后因势利导堵住偶尔出现的一些断层就可以了。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地方那个县志,计算了之前100年内那些规划内大河的大致水量,发现整个工程实际上是可以根据水量的积攒,分成不同的工期。

    第一期工程最是简单,只需要半年时间就可以完成,而且,还不用耽误春播工作,只要在农闲时期,把这些人全部组织起来,抓紧时间干活就成。”

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农村计划() 
陈信点头,这个计划确实是好,在铁路大发展时代之前,世界上的工业国家,所有的工业城市,都是建立在航运线路上的。

    现在,华夏联合王国虽然拥有了小批量制造300马力蒸汽机的能力,可是,想要建设铁路还是力有未逮,毕竟那需要拥有一个很庞大的工业体系。

    在这种条件下,如果真的能够利用原本的地势,改建出联通整个王国北方的航道,那还真的是一件大好事。

    咦,这么好的事情,自己来的哪个世界,这片地方上的统治者没有去实行呢?

    随即,陈信反应了过来,后世占领这里的那个政权,人口数量可是现在己方人口数量的上百倍啊。

    本来田地就不够用,粮食不够吃,需要年年从那个中国进口粮食,想要平白的淹没掉大量的土地,那还真没办法做出来。

    想到这里陈信最终下定决心“你们的计划,我同意了,尽快把你们报告交上来,还有第一期的详细计划,也要尽快做出来,我需要根据你们的计划,来修改未来几年的战略规划。”

    “是。”

    “那么,在新占领区,10万多新移民们的住房、吃饭、饮水等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先不说住房了,就先说说,在秋收前,怎么保证新移民们的粮食供应?那可是足足10几万人啊。”陈信再次问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显然,这个问题,军管会也做过预案“君上,我们准备先从沿海地区开始,一步步的沿着河流,向内陆建立聚居区。

    我们认为,如果未来几年时间,海军不再进行远征的话,是否可以把海军下辖的那就艘大吨位帆船借调过来?”

    陈信直到对方说的是哪几艘船,陈信虽然在前年,把将近200艘海船从海军划分出来,成立了民政部门下辖的运输队,可是,造船厂最近几年自造的那些新锐船只,也全部划给了海军。

    这个时代,大多数海船都是载重200吨左右,个别的能够达到300吨以上,或者是更大。

    而煊军造船厂,对大吨位运输船的追求从来就没有止境。

    在造船厂建立的第二年,就试验性的建成了一艘载重300吨的海船,之后,又不断的创新,实验了载重500吨的海船,还有载重800吨的海船。

    最终,在今年开年的时候,造船厂终于造出了载重1000吨的大海船。

    虽然因为是实验船的缘故,这些船都只建造了一艘,而且或多或少的都有些小毛病。

    但是,因为在造船之前,用水池模型测试,进行过严谨的设计论证工作,所以,全部都能够投入使用。

    这些新锐的运输船,因为远超缴获和购买的其他海船的航速,所以单独编组,交给了海军部门,充当运输舰。

    现在,军管会似乎就是要打这些实验船的主意。

    陈信沉吟了一下,因为这些船只的庞大运载量和远超这个时代船只的航速,这些实验船确实是用来供应新移民们食物的最好途径了。

    海军,现在正在整顿期,也不可能再进行远征了,那么,这些运输船,暂时借调给军管会,是可以接受的。

    当下陈信说道“没问题,一会我就签发命令,把4艘实验船全部暂时借调给你们军管会,那么,现在说说移民们的住房还有饮水问题吧。”

    “是,君上。那臣就先说说住房吧。

    实际上,我们借调那些实验船也是为了住房考虑。在解决了粮食运输问题后,我们会腾出一定的运力,运送水泥和砖石之类的东西。

    现在已经开春了,天气转暖,新移民们可以用原本那些因战乱而死去的本地房屋,虽然因为战争的原因,很多物资都透风漏雨,但我们也只是暂时的借住而已。

    等到我们的测绘队伍,测定好了可以建设新村落的地址,就在哪些地方那个,建设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