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执行义务兵役制度的同时,还执行另外一种志愿兵役制。

    不过,相应的服役年限,还有其他的一些细节东西,还需要开会讨论,所以,兵役制度短时间内是拿不出来了。

    为了赶上这一波的春耕,让老兵们尽快退役,陈信先把兵役制度条令中的退役部分给拿了出来。

    每一个参军多年的老兵,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陈信不可能让他们轻松的离开,失去和王国陆军的牵绊。

    所以,初步的《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开始实行了。

    退役的军人,根据其在部队时候的军衔、职务、服役时间等等条件,可以获得一笔退休金,外加一块退役安置田。

    田地可以由退役军人自己打理,也可以交给军人资产委员会代理,每年等着分红就好。

    军人在退役后,立即转入预备役,需要随时听候总参谋部和预备役相关单位的调遣和命令,如果抗命,授予的退役安置田将会被收回,其本人将会被军事法庭审判。

    随着退役军人安置条例的颁布,第一批长时间没有能够升职成为士官的普通士兵们开始了退役安置工作。

    他们每人带上10户参加“南部大开发计划”的新移民,10户新移民编成一个组,设组长,退役的士兵们就是组长。

    接下来,第二批退役的,就是那些升任士官后,长时间没能再立新功的军人。

    10个组变成一个工作队,设队长,这些士官,就是队长。

    10个工作队编成一个社,设社长。依照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还有交通情况来看,这社长,就是短时间内基层最重要的领导岗位了,所以,陈信从虎贲营中抽调了一部分的虎贲,去充当社长一职。

    基层的情况是最为复杂的,移民们之中鱼龙混杂很容易出事,有了这些虎贲在下面看着,陈信才能稍微的放心一点。

    原本,按照陈信的想法,退役人员应该带着自己的武器一起退役,这样一来,在新的聚居区的民兵组织建立起来之前,也算是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可是,经过了半年的的战斗,在最近的军事总结会议上,很多连队提出,四年式步枪有问题,不好用。

    陈信紧急抽查了一批武器后发现,原来,是因为加工精度的问题,闭锁的栓动结构和滑槽的连接有些不严密,原本这也没什么。

    可是,在长时间的战斗后,因为后方的弹药供应不及时,战士们就临时性的使用民兵的二年式步枪的弹药,直接往枪膛里面装填。

    没有了制式弹药那一层铜壳的保护和约束,膨胀的火药气体不断冲击那层栓动闭锁机构,让它慢慢开始和滑槽脱离,最终出现了严重的漏气情况。

    当然,这里面,陈信是不可能去怪罪那些不按照条例去使用武器的战士。

    因为,当时的战斗实在太激烈了,后方的铜壳但要产能不足,战士们也不可能空着手去和后金搏杀。

    归根到底,还是陈信本人和确定步枪制式的人员的责任。

    想当然的认为,这种射速够快的武器,适合煊军装备使用。

    可是,因为射速太快,后方机械加工的铜壳弹无法及时供应,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情况。

    陈信不禁感叹“超越时代太多,果然会出问题啊。”

    制式武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随身武器跟随退役人员一起走的想法被打破了。

    不过,陈信也不可能让退伍兵们空着手走。

    于是,一声令下,军械厂以二年式火绳枪为蓝本,紧急改装了一批燧发枪出来,配发给了退伍兵们。

    燧发机构在四年式步枪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改进,只要以二年式火绳枪的枪管结构,换上一个稍微改动过的四年式步枪燧发机构,就是一杆二年改式燧发枪了。

    到了这个时候,陈信心中再次升起了一股怨念,在枪管甚至是炮管内,拉膛线的技术,己方早就已经具备了。

    可是,还是那句话,枪好造,子弹难搞啊。

    使用历史上的米涅弹是个好选择,可是,铅块太软了,容易给膛线挂铅,铜太贵了,己方还没奢侈到能把铜当作一次性消耗品的地步。至于使用其他合金,配方难搞啊。

    无奈之下,穿越都5年时间了,自己的手下,居然还只能使用滑膛枪,陈信再次叹气。

    不过,滑膛枪实际上,也不算是太差劲,特别是加工工艺达到一定的水准,可以进行标准化制作后,己方的滑膛枪威力和精度已经有了质的提高。

    很多人都认为,滑膛枪的精度非常的低,只能射击50米以内的目标。

    从历史上的战斗情况来看,这确实没错。

    18世纪,50年代,有两个普鲁士的步兵连被安排去打靶,目标是7米宽,10米高的木板,结果在200米的距离上,只有百分之十二点五的命中率,当距离拉近到100米距离上,命中率也只有百分之四十六。

    法国人的命中率更加糟糕,720名法国士兵射击一个3乘以3米的靶子,在100米距离上只有52个人射中了目标,在200米距离上,只有18个人射中了目标。

    这两场实验似乎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可是,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的多。

第三百三十章 燧发枪和挽马() 
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的多。

    其实,滑膛枪本身的精度的确不高,但是也没有那么历史上各大战役中表现出来的那么差劲。

    曾经在那两场军队实验之前,有过一场更加正式的实验。

    由人在170米远的距离上试射滑膛枪,散布精度大概在76cm左右。

    这种实验,是把滑膛枪安放在一个固定的架子上,彻底排除了射手的影响因素。

    当然,从现代步枪来看,这确实还是个糟糕透顶的精度,别说那些狙击枪以毫米为单位的散步精度了,就算是突击步枪,在半自动模式下,也不可能打出这么大的散布面积出来。

    可是,这个实验中,是滑膛枪使用圆形的铅弹和黑火药进行射击。

    飞出枪口后,就像乒乓球似的不断摆动的弹丸,打出76cm的散布精度,却也证明了滑膛枪在170米的距离上,是能够打中单个人体大小的物体的。

    毕竟,成年人类可都不止76cm高了。

    既然滑膛枪能够在170米远的距离上,射中单个人体大小的物体,那么,为什么后来的英国龙虾兵一定要靠近到距离敌人30米的地方再齐射呢?

    因为,在英国人崛起的初期,也就是17世纪,英国和西班牙人的一场战争中,有人亲眼目睹了,英国人发射了300多发子弹,却只命中了一个目标。

    问题就出在了射手的身上。

    一直到19世纪的上半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士兵,都没有得到过良好的训练。

    各国的士兵,普遍射击训练次数都只有10发左右,最多也不超过60发。

    而且,到了战场上以后,周围又是火炮、火枪的发射,又是乐队的演奏,还不断的有军官在大呼小叫的发布命令。

    最重要的,就是黑火药在射击后,硝烟弥漫整个枪口前方,遮蔽了视线,让人无法进行瞄准。

    这么多的原因共同造就了滑膛枪射击精度极差的传说和事实。

    就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想到了,既然准头不行,那就增加火力输出,彻底的抛弃射击精度。

    很快的,这种思想成为了潮流,为了提高装填速度,军队开始使用游隙更大的弹丸,有些国家的弹丸游隙甚至能够超过弹丸直径的二十分之一,这就导致了滑膛枪射击精度进一步的降低。

    所以,英国的龙虾兵们,最终形成了那种,硬顶着敌人的火力,走近到距离敌人30米的地方,以一轮齐射直接打垮敌人的变态战术。

    不过,煊军内部使用的步枪,无论是二年式火绳枪、二年改式燧发枪还是四年式步枪。

    它们通用的那种圆形铅弹,因为使用了油脂包裹的一体式纸壳弹药,所以弹丸和枪管之间的游隙是非常小的,所以,准头都能够达到200米射中单人大小目标的程度。

    而如果使用新式的尖头弹的话,因为采用了模仿自米涅弹的闭气结构,射击精度进一步的得到了提高,最远精准射程达到了惊人的400米。

    当然了,400米那是军队中的特等射手的水准,军队中数量也很少,不能算是普遍现象。

    不过,300米就可以算是普遍现象了。

    在300米距离上,上等射手都能射中单人大小的目标。

    而上等射手,在煊军每个月都要进行20发的高强度实弹射击训练,外加大量的营养摄入和体能训练,只要是视力没有问题,经过三年的训练,基本上都能够达到这一标准。

    虽然,陈信不可能给退役军人们配备新式的尖头弹,但是哪怕是使用装填了圆形铅弹的一体式的油脂包装纸壳弹,使用的二年改式燧发枪,也能有200米的精准射程。

    在新占领区内,在新移民们的协助下,足够他们自保了。

    毕竟那一片新占领区,已经被陆军野战部队清扫过一遍了,不可能存在什么大规模的敌人。

    按照名册来计算,几乎所有在鸭绿江南岸的女真人,不是被杀、被俘,就是投降、在押,只有极少数人跟随苏克萨哈逃亡上京地区。

    凭着剩下的那些原韩国仆从军的军事素质还有武器装备,也不可能在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对己方的退伍兵造成威胁。

    所以说燧发枪已经够用了。

    陈信定下了退役人员的标准后,也就不需要再管具体的事情了,详细的工作会有相关的单位继续跟进。

    陈信的下一项工作,那就是给新移民们准备足够的牲畜。

    这些牲畜,首要的就是用来耕田的牛。

    陈信手下三个行政区,虽然在近几年来不断增加对牲畜养殖上的投入,但是,毕竟时间还短,牛的生长繁育也是需要周期的,所以,现在可供新移民们使用的牛数量完全不够。

    于是,陈信再次下令,从各地军队经营的马场,抽调挽马、驽马支援“南部大开发计划”。

    几年来,陈信一直没有停下对战马的繁育工作。

    己方最大的敌人就是后金,这一点一直没有变,想要打败后金,那就必须要有充足的骑兵部队。

    毕竟,后金依靠着蒙古草原,优良战马源源不绝,特别是最近几年黄太吉继位后,完全压制了蒙古林丹汗的势力,慑服了蒙古大部分部落后,战马供应更是充足。

    去年后金攻入大明腹地劫掠,几乎所有士兵都携带马匹,不但机动性极强,而且,在野战的时候,突击能力更是强大。

    陈信拥有一万多装备了火枪和火炮的正规野战部队都不敢跨过鸭绿江去,就是因为忌惮敌人那强大的骑兵力量。

    为了能够早日和后金决战,陈信不但在地方上半步奖励政策,鼓励养马,派出技术员,培训大家养马和育马知识。

    而且还在军队中,创立了不少的马场。

    一边为军队中的骑兵和精锐兵种培育优良马种,另一边大力扩张普通马匹的数量,为煊军的后勤运输提供强力的帮助。

    陈信在这几年东征西讨,能够保证自家军队的后勤一直得到充足的供应,出了海上运输船队之外,这些大力培育的马匹可是出了大力了。

    现在,既然牛的数量不够用了,那么,因为全面战略收缩,还有大量退役军人后,闲下来的那些新培育的挽马,还有数量众多的普通驽马,就成了良好的替代品了。

第三百三十一章 军马() 
军方建立的育马场,是这几年陈信主抓的项目,有着金手指的帮助,还有科学的繁育体系,自然成绩斐然。

    陈信对战吗的繁育走的是三种不同的路子。

    第一种,自然就是以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及其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为特点的蒙古马的繁育。

    对于这种马匹,陈信选择了加强其这方面的特点,培育出了一种体重600斤左右,体高130cm左右的,轻型军马。

    这种轻型军马,在只吃草的情况下,能够负重180斤,日行80公里,又能够在适当的添加精料后,进行长时间行军。

    而且经过调训后,在战场上,能够不惊不炸,勇猛无匹。

    军中的后勤部门最喜欢这一种军马了,因为这些轻型军马,能够在不消耗自身携带物资的情况下,把驮运的物资送到前线去,节省了他们大量的运力。

    还有侦察搜索部队也非常喜欢这种军马,因为他们能够骑乘着这种军马,在有限的补给情况下,尽可能的深入敌战区进行侦查。

    第二种,自然就是负重能力远超轻型军马的中型军马了,这种军马,重达1000斤左右,平均体高在150cm左右。

    这种军马被定义为中型通用性军马,也就是说,它们即能够山路乘驼,也能平原役用,还能长途奔袭、冲锋陷阵。

    中型通用性军马,乘驼重量达到了350斤,在平坦道路上挽车重量达到了1000斤以上,在负重200斤以内的情况下,能够在7小时内奔袭130公里。

    这种通用性军马被经常深入敌后作战的游骑兵还有野战部队的几个骑兵连所青睐,之前一直是重点培育对象。

    第三种军马,就是以当初金手指生产出来的“龙马”为蓝本,不断繁衍的重型军马种群了。

    这个种群血统很是繁杂。

    首先,自然是龙马之间生出来的纯种龙马。

    作为体重达到3000斤,体高在2米左右的庞然大物,这些纯种的龙马,挽力惊人,甚至在平坦的路面上,能够拉动5吨重的大车。

    所以,这种重型军马的血统是受到了严格保护的,在每一匹发情期的雌性龙马身边,都不许出现其他血统的雄性马匹或者雄性牲口。

    至于龙马中的公马,那就是享尽了温柔乡,龙马公马的发情期,在和所有的母龙马交配完,并保证能够怀孕后,这些公马会被送到无数的其他血统母马群中,进行新的交配。

    这些用公龙马和其他血统的母马交配而成的混血龙马,重量一般都能保持在2000斤左右,体高也在180cm以上。

    混血龙马挽力根据母本的不同有所差异,但是因为父本基因的强大,让这些混血龙马继承了很多龙马的特性,一般在平坦路面上,也都保持在拉动3吨大车这个档位上。

    当然了,以育马场繁育员的节操,他们是不可能这么轻松的放过龙马血脉的。

    龙马除了分纯血和混血之外,在混血龙马中也还有分支体系。

    纯血公龙马和其他血统母马生出来的,被称为第一代混血龙马。

    第一代混血龙马之间生出来的,依然被称作第一代混血龙马,因为,龙马强大的基因在它们之间不会变的稀薄。只有第一代混血龙马和其他普通马匹交配生出来的军马,才会被叫做第二代混血龙马。

    第二代混血龙马之间通婚,生出来的也同样是第二代混血龙马,它们和普通马匹之间的混血,才是第三代龙马。

    育马场的繁育员们不是种族主意者,但是却按照血统的浓度给龙马划分了等级,这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龙马的基因很稳定,但是母本的基因也不弱啊,可以说能够存活到现在的生物,基因就没有弱小的。

    所以,随着龙马血统的慢慢稀薄,这些混血龙马的挽力也在不断的下降。

    第一代混血龙马,挽力全部都在3吨以上,个别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