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中国缓过了一口气,终于坚持到了后来的经济腾飞,坚持到了后来中国海军能像是下饺子一样建造军舰的时期。

    两国的关系,就这么互相算计、互相依存中纠结无比的走向了新的时代。

    不过,现在,自己可是穿越到了17世纪初期,这个时代就连苏联的前身沙俄,都还没有完全崛起呢。

    现在的沙俄,在欧洲属于是谁都能欺负一下,先试一下存在感的一个弱鸡。

    而且,他们的东部扩张,也还在缓慢的向着西伯利亚前进,离海参崴还早几十年呢。

    未来的路,会向何方发展呢?沙俄还能来到亚洲,占领广阔的西伯利亚吗?”

    正在陈信思想开小差的时候,女仆长再次走了过来,重新给陈信换了一杯热茶。

    这个动作惊醒了陈信。

    长呼了一口气,陈信轻轻摇头,最近怎么总是走神呢?这似乎不太正常啊。

    看来会议结束后,需要做一次全面检查了。

    随即,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内阁会议上来。

    现阶段的农业部,需要一边不断的培育各种优良的种子和适应不同需求、适合规模化养殖的牲畜品种,发展各种农业技术。

    另一边,还要在各乡镇,组建农业技术指导站,帮助农民们学会科学种田、养殖,扶持国民走上正确的农业道路。

    华夏联合王国虽然土地并不宽广,但是人口实在太少,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基本都达到了个人种植、管理能力的上限。

    所以很多空余的土地没有人来耕种,王国只好想办法由国家组织人手,开辟成优良草种的草场,大力发展养殖业。

    有了优良的饲料、科学的管理、良好的相关配套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个年代不敢展开的大农场养殖模式,在华夏联合王国已经没有了阻碍。

    只要十几个人,配套一些机械,再添上一些工作犬,就能够完成对上万头牲畜的养殖。

    这种模式一旦推广开来,那么,无论是从个人副食品供应量上来说,还是皮革加工、毛纺织加工等等方面来说,上对于整个王国的国民们,都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不过,因为原本牲畜母本数量不足,这种大农场,现在只实验性的开设了一处。

    其他的,只能等到国家牲畜存栏量达到一定的数目后,再扩建执行了。

    不过,相比于见效缓慢的牲畜养殖业和林业,渔场和禽类养殖场的发展,那是非常的迅速。

    相比于见效缓慢的牲畜养殖业和林业,渔场和禽类养殖场的发展,那是非常的迅速。

    渔场中的鱼类,在科学养殖法,选定适宜的温度,投送实验室培植的营养合剂,等手段的培养下,鱼卵存活率相比于野外,那是是高出太多了。

    一条鱼,根据品种的不同,产卵数量也不断的浮动,但是至少也能达到上万颗,多的甚至能达到几十万颗鱼卵。

    在近海渔业并不是太景气,远洋渔业有没有发展起来的这种情况下。

    水产养殖的这种爆发式的发展速度,就比牲畜养殖要迅速无数倍了,更加的适合王国现在的情况。

    禽类养殖在农业部的指导下,也发展迅速。

    当推广了养殖的蚯蚓等虫子的方法后,这些虫子就能够被当作饲料喂养王国的禽类。

    有了充足的营养,大约三个月左右,鸡就能开始产蛋。

    再加上使用了孵化箱技术后,禽类的孵化率同样大幅度的提高。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只要医疗卫生防疫措施跟得上,那么,养鸡厂发展的速度,将会快到惊呆这个时代人眼球的程度。

第二十七章 密探() 
之前的会议上,大臣们讲了那么多东西,听上去确实是挺美的。

    但是,实际上这么多的事情,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一切都需要专业的指导和配套的设施建设。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关的医疗防疫工作一定要跟上。

    在后世的时候,陈信可没少听说,一场瘟疫下来,就没觉了多少个农场的事情。

    不过,医疗问题,又涉及到了卫生部的发展。

    这又是各大的议题,需要专门找时间,进行讨论。所以,大家暂时略过这个问题,等待农业部组建完成,或者是下一次卫生部议题时候,再作讨论。

    而农业部门现在报告上来的一些喜人成绩,让陈信对于粮食问题的担忧,稍微的缓解了一点点。

    只要坚持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王国的粮食问题,就能够自己解决了。

    还有什么能比这个还让人高兴的呢?

    有大臣见到陈信舒展的眉头,凑趣的说了一件趣事,算是在会议中,活跃一下气氛。

    “君上,根据下面送上来的各项报告显示,这种超高速度的禽类养殖速度,还有庞大的养殖规模,吓住了很多新移民,对于稳定人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哦?具体说说。”陈信对这种事情是很感兴趣的,为什么几个养殖场还能起到比政工人员还要好的效果。

    “那些在大明因为天灾、人祸导致家破人亡的流民,在通过海运千里迢迢来到王国之后,很多人都因为之前的遭遇,对政府有种不信任感。

    想让他们融入这个国家,是非常费神的一件事情。

    可是,有工作人员发现,在那些实验性的大养殖场工作的新移民,彻底融入王国,发自内心的愿意遵守王国各项规章制度的速度,远远超过那些在其他地方工作的新移民。

    后来,经过一些政工人员实验,发现无论那些人多么的不信任王国和现在的政府,可只要安排他们参观一次王国的几个试验性质的大规模养殖场,情况就会立刻改变。

    在政治工作者们的统计下,发现参观过养殖场的人明显相比于没有参观过养殖场的流民,工作效率要高出好多。

    最终通过走访调查,政工人员们认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给新移民们前所未有的震撼,让他们在脑补中,无限放大了王国的实力。

    而在这种状态下,新移民们对于王国的认同感,自然就高了。”

    陈信有有所思,虽然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么一点“小小”的规模,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效果,但是,既然有事实、有依据,那么,就应该是真的了。

    确实,相比于后世,现在王国的所谓的集约化、规模化,还完全不成体系,也没有真的形成像后世那种规模。

    但是漫山遍野的牛羊、整片大胡中不断翻腾的肥美大鱼、高大厂房内密密麻麻几万只母鸡集体下蛋等等,这个时代从来不可能出现的场景,给这个时代的人所带来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这种在这个年代来说,已经算是很庞大的养殖规模,对小农经济模式下的农民们的震撼,是陈信这个见惯了更大场面的后世穿越者,无论如何也无法体会到的。

    虽然无法切身感受到,但是,陈信明白,这种模式是可以推广的。

    “传令下去,以后的新移民,都要找机会,组织起来到各大养殖场去看看,学习学习。”

    等到大家把下一旬的工作议题讨论的差不多后,看了一眼会议室中摆放的座钟,陈信适时的结束了这次内阁会议。

    政府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关系到几十万的王国国民,所以不能着急,要一步步慢慢来。

    政府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关系到几十万的王国国民,所以不能着急,要一步步慢慢来。

    今天安排下去的工作,已经够多了。

    这些事情,够大家在接下来一旬中忙活的了。

    而10天后,陈信又会召开下一次内阁会议安排下一步工作,同时听取各部门对上一旬工作的总结。

    晚餐时间,陈信没有留下内阁成员们一起吃。

    内阁大臣们,作为王国的高层,自然不住在王宫之中,他们也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家里还有家人在等着他们回去团聚呢。

    陈信可不愿意做那种挽留大臣们一起吃饭的面子工程,却让大臣们的家人们空等的糟心事情。

    想要表示亲近的办法有很多,白天的时间和机会,多的是。

    在晚餐的时候,陈信虽然没有挽留内阁大臣们,但是,他也不是一个人吃饭。

    每隔几天,陈信就会在晚餐时间,召见一名打入商人、底层民众、官吏、军人、工人等等职业中的虎贲,在大家共进晚餐的时候,一聊天的形式询问一些外面发生的事情。

    这些虎贲都是陈信安插在下面的眼线。

    除了军队中大部分的虎贲会公开携带虎贲勋章,曝光自己明面上的“国王亲卫”身份之外,其他一部分虎贲都会以普通人的身份,隐藏在各行各业之中。

    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在民间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例如资本雄厚的商人、技术精湛的工人、“发明”了众多技术的科学家等等。

    这是陈信在遭受了上一次文官集体背叛后,想出来的一种预防性策略。

    他作为王国的掌控者,随时掌握各界势力的动态是非常必要的。

    有着这些混入各行各业的影藏身份的虎贲,陈信就能及时掌握王宫之外的政府、军队、工厂、农村、社区的信息,对一些事情做出迅速有效的应对。

    生化人的制造需要大量的能量,而陈信正式获得稳定能量的时间也不过才不到一个月。

    而且,因为现在王国四面皆敌的状况,大部分被生产出来的虎贲,都需要安排到军队去,充当王国军队的基石,为王国的国防事业添砖加瓦。

    还有剩下的一部分需要填充到政府部门去,替陈信掌控这个国家的政治权力。

    所以,这些配安排到各行各业,充当秘密线人的生化人数量,现在还不是太多。

第二十八章 后金的动员能力() 
秘密线人型的生化人,现在还没有形成数量效应,所以,陈信也并没有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负责管理这些人。

    他只是在某些天的晚餐时间,偶尔以了解外界情况的名义,光明正大的邀请这些生化人出身的各界精英,前来王宫,与他一起用餐而已。

    陈信做的这样明显,也是为了给民间释放一种信号。

    那就是,“大王随时注视着王国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把自己的爪子收一收。”

    在这个官方监察措施还不是很到位,民间舆论监察也根本没有展开的时代,陈信的做法倒是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摄效果。

    因为知道王上随时都可能“随意”召集一名“普通人”到王宫中聊天。

    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哪一个人会成为这个“幸运儿”。

    所以,在民间,所有的拥有一定权力,或者是权力所有者周边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稍微的顾虑一下。

    虽然还是会时不时的有各种贪污、腐败、渎职、不作为甚至是利用手中一点点权力欺压良善,或者是对王国内阁的命令阴奉阳违,之类的事情被发现、惩处。

    但是,相比于大清洗前的旧式文官主政的情况,已经是好了太多太多了。

    陈信认为,只要是能够让那些人做事情前,稍微的思量一下,在他们四周还有人在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陈信这番姿态,还有留出来当工作餐的晚餐时间,就算是没白费。

    在未来,当潜伏在民间的生化人数来那个达到一定规模后,陈信也会组建专门的监察机构,统一对这些人进行管理。

    这,也是陈信独有的优势。毕竟,生化人是绝对忠诚的特殊人类。

    陈信相信,时间越久,他对王国的监察力就会越强。

    在监督机制完善后,哪怕是他本人不再管理这些琐碎的事情,社会也能良好、平稳的运行下去。

    当然,陈信也不是每天都会把晚餐时间腾出来,接见这些秘密线人。

    这种事情,和内阁会议差不多,一旬来上一、两次,也就差不多足够了。

    要是有重要的事情,这些秘密线人,也会通过特殊的方式,联系王宫总管或者是女仆长的。

    为了能够有效的掩护这些生化人的身份,让他们不至于被怀疑,在两次接见秘密线人之间的时间段,陈信还会接见不同的人群。

    比如说,各工厂的负责人、技术员、实验员,等等人群。

    陈信偶尔的,也会抽出些时间,接见一下这些技术和工厂管理人员。

    从他们手中收集数据,并解答一些技术上的疑难问题。

    当然了,作为文科生的陈信,是完全不懂什么技术、什么参数、什么温度、什么成分、什么工艺的。

    这些东西在陈信的眼中,那就是天书,看上十分钟就会睡着。

    但是,陈信有金手指啊,老白作为教学系统附带的超级计算机,在拥有了稳定而大量的能源后,运算速度那是杠杠的。

    很多事情,只要有了一个命题,并且拥有一定量的参数,那么,它就能直接计算出结果来,减小了大量攀科技树时候的难度。

    这能让王国的科学技术快速而稳定的走上了快车道。

    原本历史上,那些科学家们花费了几十年时间才发明、改进出来的东西,在老白这里,几个月就能搞定。速度快的有些吓人。

    而且,其中还有大部分时间,都是老白在等待各工厂进行实际操作,反馈回之前的数据的等待时间。

    这也改变了陈信原本把大部分能量都用来制造生化人的计划,依照现在的发展速度计算,还是把大部分的能力倾斜到计算领域中,才算是合理。

    现在的王国,人口数量不足,在没有形成代差之前,陈信是不会冒险发动对后金的决战的。

    同样的,一旦能够在技术上,对这个时代,形成代差,那时候,才是陈信带领下的王国军队,猛虎出山的时机。

    现在的王国,区区60多万的人口数量,真的是太过稀少了。

    别说和大明的上亿人口相对比,就是后金的人口数来那个,也比王国要多。

    在这个时代,如果没办法做到技术代差,那么人口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一种优势,是无法用其他手段抹灭的。

    就像是后金方面,敌人的弓箭都是强弓,在300米内的抛射,都是有杀伤力的。

    敌人还拥有着大量的火枪、抬枪、小口径的轻便小炮。

    甚至是在今年,也就是公元1630年,后金专门从大明掳掠了大批工匠后,已经拥有了铸造千斤重量的火炮的能力。

    而华夏联合王国的军队呢?步枪用的还是燧发枪,虽然在击发方式上领先了后金至少一代,但是,滑膛的枪管方面,并没有形成代差。

    火炮上,拥有大量的,发射10斤铁弹的海军长管重炮,但是这些火炮都是海军重炮,加上炮架后,重达3000斤左右,陆地上搬运非常不方便。

    还有一些在半年前海战当中崭露头角的105mm;88mm;75mm;40mm等等口径的后装线膛火炮,但是,也还都处于实验状态,还有不少的小毛病需要不断的进行测验,远远达不到正式列装全军的标准。

    并且,这些武器装备,使用的,都是黑火药。

    虽然在经过良好的提纯、加工后,威力巨大,射程和威力都远超后金,但是,毕竟还并没有对后金使用的黑火药形成代差。

    所以,哪怕在几次交手中,陈信的军队,都能够做到以少胜多。

    在防御状态下,王国军队,能够凭借稍微领先的武器和棱堡等设施,打出30:1的战损比,所以,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