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扎克丹的旅部大旗,停在城东南方向上的一个山岗上。

    这一处山上,还有一座“永丰塔”。

    据传,这座永丰塔始建于后周(951……960年),北宋年间(960年—1127年)才建成,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经洪水、地震,仍完好无损。

    据《巨野县志》记载,该塔原“坐落于县治儒学前大佛寺内“。唐宋时期的大佛寺,方圆20余亩,寺西建有塔院,塔内藏有佛经;佛庙雕梁画栋,建造雄伟,佛像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墓鼓晨钟,烟雾缭绕,是古代游览胜地。'

    宋元时期,永丰塔以北是济州城内商业闹市区,有戏楼、酒楼、饭店、旅馆,每天说书的、唱戏的、打拳的、卖艺的,锣鼓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每当古会,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因塔渊源于佛教盛行的古印度等国,古代人们又称它为佛塔或者梵塔。明嘉靖监察御史马文健诗云:“浮屠筑塔自何埤傀压晴川。……“

    《巨野县志》中的“梵塔朝晖“一语,即由此而来,取名“永丰“,意谓“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之意。

    永丰塔系八棱等边四门楼阁式砖塔,现存五层,高31米,下层周长44米,上层周长36米。

    第一层为砖叠挑檐,其它各层则华拱两挑组成上承托檐,交叉错落,坚实牢固。

    每层的东、南、西、北四面各设有券门,明暗有别,或为天井,或直通塔内回廊。

    塔身各层高度及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塔外西侧有后修的石台阶数级,由此台阶可进入塔内。

    底层设有塔心室,室内壁上镶嵌7块佛教石造像碑,门口一块纵40。5厘米,横100厘米,一排5尊佛像,像高28厘米。

    永丰塔四面环水,塔身故有所倾斜,明、清曾多次修缮。

    清晨登塔眺望,东面山色蒙蒙,霞光绚丽,北有文庙大成殿,雄伟壮观。永丰塔附近还有菏塔、石桥与之交相辉映,景色甚美。

    虽然眼前的景色很是漂亮,令人目眩,可此刻的扎克丹却无心去看什么风景。他更关注的是眼前这座缺乏美感的复州城城墙。

    复州于洪武十年设卫,开初的时候为夯土城墙,到了永乐四年的时候外面包上了城砖,周长2200米左右,城墙高8米,宽5米,没有瓮城。

    光就宏伟程度上来说,复州卫城和金州城是有着很大差距的,光是城墙的高度就足足少了3米多。

    相应的,自然在攻击难度上来说,一下子就降低了一个档次。

    复州在明代的时候,也是个通海的地区,曾经的商贸十分的繁盛,但经过努尔哈赤那所谓的“十大功绩”的“照顾”后,现在这里已经是一片荒芜了。

    原本在城外分布着的院落,只有少部分留存了下来,至于其他的,基本上全部都变成了一片断壁残垣。

    在商业上,就只剩下和东江镇、关宁镇的走私贸易,至于其他的,本地完全见不到任何的商铺和正常贸易,甚至就连周围原本肥沃的土地上,也是荒草丛生。

    只有沿着复州河两岸,还有少量的军屯驻守,可也在今年上半年一连串的“拔钉子行动”中,被华夏军的突袭部队、侦查部队,给烧掉了大半。

    至于剩下的小部分还没来得及成熟的粮食,扎克丹打算强行收过来,喂自家军队的战马。

    反正,扎克丹是决定了的,这里的一粒粮食都不会留给驻扎在这片地方上的后金鞑子那些个屠夫。

    侦察营的成员们,这时候已经绕过了复州卫城,直直的往北去了,他们需要烧毁沿途遇到的所有后金军墩堡,还有粮田。

    虽然只有100多人,但侦察营的战士们对这种任务已经是轻车熟路,习惯成自然了。

    而且,为了躲避后金军援军的围捕,侦察营这一次还专门一人配备了双马。

    后金鞑子们如果想要阻止侦察营的袭击,至少要投入几倍于侦察营的骑兵力量,而这显然是现阶段复州城内的后金军们所不具备的。

    侦察营的战士们这次出击,烧的粮田越多,到了今年冬天以后,复州城沿线的后金军,后勤压力也就越大。

    这边各种情报,早就被情报部门和侦查部队的人给查探的一清二楚了。

    这复州城虽然小,可也并不意味着会比金州城要好打。

    因为,复州成为了和华夏军对峙的前线后,后金方面也在这里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现在城里面的守军人数众多,守城的装备,也比金州城战役时候要充裕得多。

    光是被侦查出来的,肉眼可见的就有滚石、檑木、拍杆、撞柱等等工具。

    而且,根据情报部门的文件,明军守城时候常用的那些个灰瓶和火瓶、滚油之类的东西,这后金的汉奸没也没少预备下。

第四百八十章 红衣大炮() 
    现阶段,在复州城的城墙上,最大的威胁还是属于南面和东面的城墙上安置的那几门红衣火炮。

    这种火炮,以在炮身上披上了一层红色绸子著称,但并不是对一种专门火炮的专门称呼,而是一系列大口径火炮的泛称。

    其中既有打6斤炮子的,也就打7斤、八斤炮子的,型号简直是多种多样,繁琐至极。

    后金在天聪5年的时候,用从大明抓来的工匠还有孔有德的天佑军带来的相关铸炮手,一起实验性的制造出了几门红衣大炮。

    后来,虽然黄太吉被干掉了,但是相关工匠们的铸炮工作并没有就此停下,今年后金方面又铸造了几门红衣火炮以增加炮兵力量。

    不过,就算是从大明抓了大批的工匠,还有山东孙元化手下的一批铸炮专家,但后金本身的工业能力确确实实是烂的可以。

    所以,开炉铸造了好几次的火炮,可最终铸造出来的成品在性能上,完全比不少广东、福建地区用上好的闽铁铸造的火器。

    甚至于,后金铸造出来的红衣大炮,就连工部和内廷将作监等单位直属的将作工坊制造出来的产品也差的很远。

    要知道,在大明崇祯元年,也就是后金的天聪二年的时候,明朝的工部就造出了铁体铜心的大口径火炮,这一独特的铸炮技术是领先于世界的。

    还有广东、福建的制炮工坊,得益于从澳门地区的葡萄牙炮厂跑出来的工匠,还有相关的技术传播,再加上当地上好的冶炼技术,在铸炮的某些特殊工艺上已经超越北方的作坊了。

    但明朝整个官僚体系的腐朽,可不是靠着区区一些火炮就能扭转的,技术的进步,使得明军在作战当中不断的充当着运输队的角色。

    光是去年和前年的几场战役下来,后金军就至少从明军的手中缴获了不少于5门的,口径大小不一的红衣火炮。

    而现在的复州城城头上部署的大炮,就是来于去年后金与大明交战的缴获。

    这几门火炮,分别发射七斤和九斤圆形炮弹,配的炮手,也是专门从当年沈阳投降的炮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从这里面就可见到黄太吉对复州城是真的用了心思的。

    哪怕是黄太吉已经没了,但他留下来的布置,因为正好面对着华夏军的进攻,还真没有人敢轻易的裁撤掉。

    现在,后金军在复州城里面,仍有将近3000左右的女真鞑子,另外还有超过3000的汉奸步兵。

    从情报部门递送的报告上可以看出,复州城中应该是还有一些包衣奴才的,以后金的组织力度和作战习惯,这些包衣都是可以参与到守城行动中来的。

    以此为对照来看,第一混成旅不但没有什么兵力优势,还在火力上有点吃亏。现在的华夏军,唯独在军队的气势上是胜过鞑子的。

    昨天的那一战,多铎率领的镶白旗被打的完全破了胆,虽然他们前后逃回复州城的人数,至少有1000多人,但今天他们是完全没有出城和华夏军野战的胆子了。

    岳托的镶红旗昨天因为派出了汉奸部队打头阵,所以他们八旗本部的战士们损失比较小,编制也比较完整,目前岳托所部可以说是复州城最有战斗力的一部分队伍。

    旅部作战科的参谋们已经推演过了一遍了,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在进攻的时候,分兵攻击复州城的三面,那就很容易被后金军的骑兵给牵制住。

    因此,第一混成旅的主力,就集中在了复州城的南门,只把旅部直属营安排在了东门。

    这样一来,就能在分散复州城内的后金鞑子守军的同时,依托复州河阻止后金骑兵从东门和北门出来对南门的主力进行骚扰。

    在南门上,集中了两个步兵营、一个骑马步兵营,还有骑兵营所部,其中,担任主攻任务的,就是步兵一营。

    他们是吕里面的老底子编制成的一个步兵营,在精熟野战训练编制的同时,还经历过几次城市巷战的实战演练,他们在复杂地形上的作战能力,远远强过其他几个营。

    他们主攻的,仍然是以夺取复州南城门为目的,南门即没有瓮城,也没有大明的京城、南直隶等等重要大城市那样的千斤闸。

    再加上复州城的城墙比金州城都要低矮3米以上的缘故,所以,这次进攻的难度并不是太高。

    华夏军第一混成旅的作战主力,就停在南门外1公里左右的位置,步兵二营在那个方位的西面展开了阵形,防备后金鞑子从北门派出骑兵绕过西城,来对己方进行骚扰。

    骑步营则骑着战马,在南门的西南方向上警戒,随时准备和骑兵营一起,策应任何一个方向上的战斗。

    攻城的手段还是和上次进攻金州城的时候一样,近百辆的厚重盾车,在1000名包衣俘虏的推动下,往复州城南门而去。

    盾车依旧分为了前后两排,只是这一次没有背沙袋,而是从上次的攻城作战中吸取教训,找到了一种专门记载于武备志当中,叫做过壕车的东西,安排在了两排盾车的中间区域。

    而且,还有一点和上次攻城不同,那就是没有准备攻克金州城时候的那种简易的登城云梯。

    实际上,这一次扎克丹并不不打算再使用伤亡巨大的蚁附登城了。

    上次在攻克金州城的战役当中,使用蚁附战术,是因为金州城内的后金防守力量薄弱,人数上少于攻城人数,所以才能那么干。

    可这一次不同,这次复州城内,后金鞑子们在墙上的人手是很充足的,通过登城云梯强行闯上去的战士们,真的很难在墙头上站稳脚跟。

    所以这一次攻城战,扎克丹准备用总参作训司专门研究出来的掘进战术。而且,使用这一战术,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用来掘进的人手都是鞑子出的。

    这些在上次战役中,从后金军那边俘虏过来的包衣们,虽然也有很多的苦命人,但是扎克丹现在只是把他们当作战俘,而没有当场斩杀掉,取了他们的人头去卖钱,就算是仁至义尽了。

第四百八十一章 炮击() 
    昨天抓万了包衣俘虏的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了,太阳很快下了山。

    那时候,因为光线不良的缘故,俘虏们砍树伐木之类行动的时候很不方便,也不便于华夏军看守。

    所以,到了今天攻城战的时候,包衣俘虏们就只造出这不到100辆的盾车和少数的几辆过壕车。

    当然扎克丹也没指望着能够一次性攻克复州城,他知道这些攻城装备会有很大的损伤。

    所以,在阵地后方的一片树林子的地带,还有好几百名的包衣俘虏们,正在继续赶制着相关的装备。

    近百辆的盾车,在一阵“吱吱呀呀”的噪音中,对着南城门的正面推进着。

    在这些盾车的周围,有各营的斥候在离城墙上火炮的击范围之外的安全地带不断奔驰游走着。

    盾车在逐渐的靠近城墙的时候,依然是分成了前后两层,主攻的步兵一营派出了两个连400多人,在盾车的掩护下缓缓推进。

    而且,在两层的盾车之间,还有步兵营所属的四门40口径步兵炮,还有旅部直属的一个炮兵连也加入了攻击序列。

    当盾车进入到复州城墙1公里以内区域不久,南面城门上的红衣大炮猛然发出了一声怒吼,一枚八斤重的圆形铁弹划着弧线飞了出。

    弹丸一路高高的飞过了盾车所在阵线的上空,然后又“嘭”的一声。砸在了盾车阵列后面的空地上。

    推盾车的俘虏包衣们顿时被这一枚炮弹给吓的发出了一阵惊慌失措的叫喊声。

    甚至有几名被吓的精神彻底崩溃掉的俘虏包衣,被这一炮给吓的转身就往后面逃去。

    可惜,后金军有督战队,华夏军也是有宪兵队的,这几名俘虏包衣刚跑了几步,就被负责押车和看管俘虏的宪兵们给砍翻在了地上。

    在砍杀了逃跑的俘虏之后,押车的宪兵们携着砍杀逃兵的凶悍气势,举着军刀大声喝骂着,让俘虏包衣们继续前进。

    就在宪兵们忙着镇压驱赶俘虏包衣们重新前进的时候,城楼上的红衣大炮已经重新清理过了炮膛,还没等俘虏们前进多少步,就又发射了一次。

    这一次的火炮打出的弹丸,打的离盾车阵列又近了一些,宪兵们大声的提醒着俘虏包衣们,不断的说着鼓励的话。

    城墙上的大炮是有着固定发射角度的,只要靠近到城墙下面,后金的红衣大炮就会彻底的失去作用。

    俘虏包衣们在惊慌中奋起全身的力气使劲儿的推着,盾车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越推越快。

    在走到了距离城墙大约500米左右地方的时候,他们这一条阵线终于被红衣大炮给击中了。

    侧翼后排位置上的一辆盾车就像是沙滩上被堆砌起来的沙土城堡一样,猛然破碎开来,成了一片碎屑。

    八斤重的圆形铁弹,在压实了的黑火药爆燃推动下,强大的动能,把碗口粗的树木主干给炸裂成了无数的碎块。

    而推车的俘虏包衣更加的凄惨,被铁弹和四散乱飞的盾车碎块给红的血肉横飞,残肢断臂又被弹出到了几米开外。

    倒霉的可不止是俘虏包衣而已,要知道跟随在盾车后面的,还有两个连的步兵。

    这一辆盾车的后面,正好躲着半个班,大约6、7名第一混成旅步兵一营的战士。

    在俘虏包衣们承担了大部分的伤害以后,这半个班的战士也呼啦啦的倒下了一半人。

    等到炮弹落地的同时,凄惨的嚎叫声音,震天般的响了起来。

    盾车阵列里面的俘虏包衣们,在这一枚炮弹的打击成果下,顿时就是一片大乱。

    负责压阵的宪兵带着主攻的两个连的战士们努力的弹压着混乱的局面,可是,这一炮真的吓破了很多俘虏的胆子,他们不顾阻拦的使劲儿往后面逃跑着。

    直到宪兵们真的下黑手,连续砍杀了20多个跑在最前面的逃兵,才让惊慌的包衣们被震慑住,重新开始继续前进。

    好在,城墙上的那门红衣大炮,因为技术手段和冶炼材料的缘故,铸造的不太好,在打了三炮之后,就不得不停止了发射。

    不过,这时候,华夏军的进攻阵列已经更加靠近后金城墙了,所以,城头上那些个小口径火炮,也加入了发射的序列之中。

    在连绵不断的炮响声中,城头上喷出了二十好几股的浓烟,远处的华夏军军官们举着望远镜观察这,最后一合计,大约有十门不到的大将军炮,外加十几门的二将军炮。

    这二十多们口径大小不一的火炮层次不齐的“齐射”,喷出的火光和硝烟甚是壮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