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尔衮实在是不希望从一开始就攻打对面最困难、坚固的山体防线阵地,所以,他准备先试一试山体中间的土墙防御阵地。

    虽然旅顺城正面阵地上的火炮全部都安安静静的没有发言,但华夏方面并不是不愿意开火,也只是想要引蛇出洞,尽可能的引后金军大部队靠前之后再开火而已。

    所以,跟正面阵地没有太大关系,不需要完全联动的西山炮台上的几门火炮,在陆陆续续的向着后金军还击。

    这几门火炮,也是华夏军最近两年来大扩军之后,为了配合大部队作战,才新“发明”出来的一个火炮型号。

    是陈信从以前军迷圈子里面混的时候,看到的一种美军使用过的“12磅山地榴弹炮”的滑膛式火炮仿制品。

    当然,现在这种火炮还没有出现在世界上,所以被“研制”出来之后,以这个时代的命名规则,火炮的名称自然就变成了10斤山地榴弹炮。

    这种山地榴弹炮的故事,很长。

    榴弹炮是一种短身管,大口径的火炮,它的弹道曲线比普通野战炮高得多,高弹道使它能有效杀伤工事或山坡后的敌人。

    而山地榴弹炮则是一种特殊的榴弹炮,尺寸和重量都很小,能分解成几部分由牲口驮载。

    在原本历史之中的1835年,老美的军队首次装备了10斤山地榴,它是法国陆军山地榴的仿制品,称为1835,先后装备了12门。后来,在设计上又做了一些改动,称为1841。

    这种轻巧紧凑的火炮在装备了美军之后,立刻就在1846年到1848年之间的墨西哥战争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后来,从佛罗里达直到西海岸与印第安人的冲突中也没少出现过它的身影。

第五百九十五章 新炮() 
    尽管10斤山地榴弹炮口径为117的炮管(老式的滑膛炮口径向来比线膛炮要大一些)可以发射和普通10斤榴弹炮(倍径比山地榴弹炮要长一些,但还不到加农炮的倍径,属于普通野战炮的一种)相同的炮弹。

    但是,与此同时,一门完整的10斤山地榴-包括炮身、炮架和车轮。这山地榴弹炮炮身加上全体配件的重量,比陈信当年研发的10斤海军炮的陆军减轻版本——10斤榴弹炮的炮身还要轻的多。

    一门10斤普通榴弹炮,至少需要一个6匹马拉着的拖车来进行挽载。

    而一门10斤山地榴弹炮,再加上两个弹药箱,可以全部放在三头骡子的背上翻山越岭、穿林涉水,甚至是完全不受道路的限制。

    10斤山地榴,也就是华夏仿制的美军12磅山地榴弹炮,不但轻便,还有着价格极其便宜的优点。

    在历史上美国南北内战开始的时候,使用黄铜制的炮管价格只有区区的165美元。

    这个价格的火炮确实是不贵,要知道美国内战时装备最多的斯普林菲尔德式前装线膛枪,出厂价大概是15到20美元,斯宾赛连珠枪骑兵型也要25美元,而著名的夏普斯后装线膛卡宾枪在1852年的时候价格是30美元。

    一门炮的造价居然和7、8条枪相等,不单在陈信穿越前的时代不可想象,甚至在现在这个17世纪前叶的时代,也是无法被华夏以外的国家所相信的。

    当然,无法想象的原因,在21世纪是因为火炮所需要的科技太高,而在17世纪则是因为火枪的科技太低,也只有19世纪那段各种武器争相登场的特殊年代,才能出现这种怪事了。

    言归正传,后来美国由于内战双方互相搞贸易封锁、破袭,使得贸易断绝的缘故,美国军工场铜料极度的短缺,所以,他们就改用了铸铁的炮管,铁炮可比铜炮管还要便宜不少。只是,以那时候的铸铁质量容易炸裂不比黄铜炮管耐用而已。

    华夏所仿制的10斤山地榴弹炮,就是铸铁炮管的型号。黄铜制炮管的使用寿命大约是1000发左右,铁炮稍微低上一些,在这个时代也足够用了。

    更何况,华夏军仿制出来的铸铁的质量,绝对比老美内战时期的铸铁要好的多,至少,现在华夏已经有了百吨以上级别的液压机了,冶炼技术很不赖。

    10斤山地榴的所有部件,都是在10斤榴弹炮的基础上,等比例缩小过的。如果想要更明确的了解10斤山地榴弹炮的情况的话,可以把它和美军内战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1857式12磅青铜滑膛炮,也就是拿破仑三世下令设计的,美国于1857年引进,俗称拿破仑炮的那种火炮相比。

    实际上,这种拿破仑炮,也是华夏军当初大量仿制的火炮之一,被称为10斤滑膛炮,是海军早年使用的主力火炮,哪怕现在,也依然是海岸警备队和炮台中的主要火炮。

    10斤滑膛炮的炮身长167c,属于是加农炮的一种,重达557公斤。车轮直径145c,炮身、炮架加上车轮的总重达到1115公斤。

    这种火炮标准发射药重达1公斤左右,如果用实心弹,并采用5度的射角时,其射程为1460米左右,膛口初速能达到432米/秒。

    在历史上,1861年的时候这种炮管价格大约为500美元。当时的线膛炮虽然制造上比滑膛炮复杂,但价格并不贵,原因是线膛炮用的铸或锻铁比滑膛炮用的青铜便宜。

    例如在1861年,铸铁造的10磅线膛炮的炮管价格只有180美元,锻铁造的10磅线膛炮330美元,而青铜造的10斤拿破仑炮要490美元。

    拿破仑炮在美国内战中的精度记录是在1862年12月13日的一场战役当中,南军的一名少校和一名炮兵中尉,用火炮对准了1460米之外的一个北军旗手发射了球形实心弹。

    当发出第一炮的时候,他们打倒了旗手身旁的一个士兵,发射第二炮的时候,直接命中了预定目标旗手。

    滑膛的拿破仑炮比起线膛炮来说,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度,都要逊色不少。通俗地说,拿破仑炮能命中1460米外的谷仓。而10斤的线膛炮能命中1900米外谷仓的大门。

    10斤山地榴的炮身长97c,壁厚4c,重100公斤,车轮直径97c,全重230公斤。可以说是极为轻便了。陈信在仿制出了山地榴弹炮之后,也对炮架进行了改良,减轻了一定的重量,使得这种山地榴弹炮的全重,几乎快要和步兵炮一样轻了。

    但短小、轻便的炮管,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被大大减少了的射程,其用5度的射角发射实心球形弹的时候,射程仅有914米,而发射榴弹的时候,更是只有800米。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野战炮都能够在10斤山地榴弹炮的射程之外,压制住它。

    陈信记得,穿越前看过相关的文章里记载了一个战例,在1862年美国内战的新墨西哥州战役中,南军西布里将军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所依靠的10斤山地榴射程太近。

    当时唯一比山地榴轻便的火炮可能是就是一种发射10斤炮弹的臼炮,也就是1838式24磅臼炮的一种缩小版本。

    那种10斤臼炮的炮管重约34公斤,橡木制成的基座重达32公斤,这种火炮,只要两个人就能快速的抬着移动。

    在美国内战当中,10斤山地榴主要用于骑兵的快速袭击。要知道,对于骑兵来说。要用六匹马来挽载的普通野炮实在是太过笨重了一些。

    如果装备普通的野战炮的话,不但跟不上骑兵的突进速度,还会在路面上暴露出骑兵行军的路线,简直就是灾难,而山地榴弹炮就完全不会这样。

    美国南军的一名准将曾经热情的赞美过10斤山地榴弹炮,他说“没有比它更合适的骑兵炮了,虽然打不远,但在我经历的骑兵战斗中,它的射程完全够用。马匹能到的地方它都能到,而且还可以由徒步的士兵用人力拉上火线。”

第五百九十六章 新炮的故事()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名准将的所指挥下的“肯塔基第二志愿骑兵团”总共装备了两门10斤山地榴,在游击战中这种火炮十分的活跃。

    而士兵们也十分的喜爱这种轻便的火炮,并且还给它取了个“可爱”的外号叫做“小斗牛犬”。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南军著名的游骑兵指挥官莫斯比少校,他曾经多次深入到敌军后方作战。在那些战斗过程中,他使用山地榴轰击北军的火车和运输车队。

    而在一些地形极度复杂、缺少道路的西部旷野之中,和印第安人作战的时候,这种10斤山地榴弹炮,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历史书中记载的很清楚,在1864年11月25日,德克萨斯州的,卡森将军带着400名部下,和1000名印第安科曼奇部落的人交战。

    当时,卡森有两门10斤山地榴,为了躲避科曼奇人的子弹,炮手们在一座小沙丘后面装填弹药,然后推上沙丘顶瞄准发射。

    火炮发射后那巨大的后坐力,会把火炮重新推回沙丘底部去,甚至有的时候,还有可能干脆就是翻着跟斗滚到沙丘脚下面去,但就算是这样摔出去,火炮也没有被损坏,炮兵们把火炮给翻过来之后,发现依然还能使用,卡森就是这样,靠着这两门火炮打退了科曼奇人的进攻。

    这个战例就充分表明了山地榴的轻便耐用。

    这也是陈信仿制这种火炮的根本原因了。在广袤的辽东地区,平原不少,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华夏军线膛150重炮的威力。

    可是,在辽东,可更多的地方还是山丘、山峦、林地。而且,150重炮实在太重,射速太快,以华夏军现在的后勤能力,实在无法把这种昂贵的武器彻底融入到华夏军的战斗模式中去。

    而这些个“老式”的火炮,却很适合现在大规模扩军后的华夏军。

    陈信当初也是专门研究过那些个装备10斤山地榴弹炮同时期的军队编制的,在正规军的编制当中,六门山地榴就会被编成一个炮兵连。

    这个炮兵连,一般配有33头骡子,这些骡子可以运载所有的火炮、一个备用炮架、各种炮兵用具和288枚炮弹。

    但实际上,那时候的军队常常缺额,无法达到纸面上的编制,经常性的,区区四门炮就会被编成一个炮兵连,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把炮兵连给拆分开来,把单门的火炮配给其他部队使用。

    当时的很多山地榴,都是配备给骑兵部队,只有少部分被配发给了步兵部队。一部分的骑兵团甚至还编有专门的骑炮连,而骑炮连的炮手,则是由各个骑兵连里面抽调出来。

    因为这些山地榴总是由骡子运载,装备了山地榴的炮兵连有时会被称为“驴”炮兵。

    如果地形允许,整门山地榴可以挂在拖车后由一头骡子拉走。

    驮载的时候,打头的第一头骡子驮着火炮的炮身,而第二头骡子,则驮着炮架和车轮,最后一头,也就是第三头骡子,则拖着两个弹药箱。

    每两头骡子之间,前后的间隔大约在两米左右,而每头骡子最多可以驮载230斤-270斤重物。

    这些历史当中已经被总结出来的经验,已经被陈信很好的融合到了现在的华夏军炮兵部队当中。

    实际上,炮兵是个非常讲究的兵种,不但是发射火炮的技术,就连牲口的驾驭,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例如,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炮兵用的牲口主要是马、骡和牛。

    在当时,虽然骡子的载重量比马要大上一些,同时也要比马好养一些,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野战炮兵是不会用骡子来拉火炮和弹药车的。

    因为在炮火的轰击下,虽然马和骡子都会惊慌,但是马一般情况下最多也只是撩撩蹄子而已,可骡子,则会尖叫并不断的打滚,根本就无法控制。

    而10斤山地榴弹炮使用骡子驮运的原因,是因为在丘陵、山区之类的地形当中,骡子的通过能力远远比马要强,而且在复杂地形的战场上,山地榴弹炮可以用人力把火炮推上火线,然后把骡子留在后方安全地带。

    但如果炮兵的运气不好的话,就算是把骡子给藏起来了,也没什么用处。

    就像是在历史上的1862年6月,共和港战役当中似的。

    当时南军的一个山地榴弹炮连,正隐蔽在溪谷里面,当时,他们所处的位置非常安全,北军的炮火根本打不到他们所藏身的地方。

    可是,骡子们却不这么认为,仅仅只是炮弹从骡子们的脑袋上呼啸而过的尖锐声音,就让骡子吓疯了,这些隶属于炮兵连的骡子,不断的在藏身的溪谷里面踢啊、跳啊、打滚啊。

    在那种情况下,炮兵连全体出动努力的想要控制局面,最后,直到军官给每头骡子分配了3、4个人,才把局面给制住。

    华夏军给山地榴弹炮所配发的弹药箱,是一个长条白杨木箱,这种弹药箱长84c,宽12c,深24c。

    通常在一个这样的弹药箱里面,装着八枚炮弹,其中有2枚榴弹、6枚榴霰弹和1枚霰弹。箱子的空重18斤,满载的时候则是重100斤。

    华夏虽然早就已经种下了橡胶树,可是,现在还没有成规模,无法供应太多的橡胶,于是,在安南等地10斤山地榴弹炮炮架和车轮都是里栎木,而轮轴则用的是岑木。

    这种弹药箱是为了驮载而专门制造的,普通10斤野炮,也就是快蟹上的主力火炮,所使用的弹药箱要比10斤山地榴要笨重得多,其木板厚达3c,可以装上好几十发炮弹,并且重达450斤,只能装在拖车上被挽马拖运。

    华夏军现在装备的10斤山地榴弹炮,一般配有6名炮手,和其它大型野战炮通常配备的8,9名炮手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些炮手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任务,但每个人都要接受不同位置的训练,在关键时刻,以接替其他炮手的工作。

第五百九十七章 模仿() 
    现在,华夏军中训练有素的老炮手们,甚至能够在1分钟内把火炮的所有部件从骡子身上卸下来组装,并装填完毕,然后维持最高每分钟2—3发的射速。

    每当火炮组装好进入到预设的炮位之后,驮弹药箱的骡子就会被拉到位于炮后15米的地方,至于其它的骡子,则更加的靠后一些。

    关于10斤山地榴弹炮,还有很多比较有意思的故事,例如在美国内战时期,就有几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记载——有炮手把山地榴弹炮装在骡子的背上进行发射,吓得骡子四处狂奔、满地打滚。

    其中较为著名的一次例子,发生在1864年的本顿堡,山地榴弹炮的炮手们向来访的印第安人演示火炮的发射。

    一门还被驮在骡子背上的山地榴弹炮,没有卸下来,就被填入了发射药和炮弹,而且,炮手们在点火的时候,用的是一段火绳作为引信,而不是能够立即发射的拉火索。

    火绳在燃烧的时候所发出的那种“嗤嗤”的声响,把那一头可怜的骡子给吓坏了,它开始不断的转圈子,于是被它驮在身上的炮口,也在不停的指向着各个方向。

    结果,自然是在场的所有的人都迅速散开,并卧倒在地上抱紧了脑袋,甚至还有几个人,一个猛子扎进了一旁的密苏里河当中。

    幸运的是,火炮最终发射的时候,骡子正在拱着背,让炮弹打在了一边的地面上,没有人伤亡。至于那头倒霉的骡子,是否被火炮的后座力给伤到了,则是根本就没有被记载在纸上。

    华夏军装备了10斤的山地榴的炮兵连,还专门配备了一个小型的煅炉,那种煅炉可以装进一个比弹药箱稍微大上一点的板条箱子里面,这样的话,随军的铁匠们就可以在战地当中修理马掌和其他一些铁制的零件了。

    一般这种煅炉和箱子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