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英雄杀-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禁也没怎么觉得,但于圭却觉得还是不行,开口教训关凤到:“怎么是叔父,再容你说一遍,这次可不能叫错了!”

    关凤用凤眼没好气的瞪了于圭一眼,随后这才支支吾吾的叫到:“父……父亲!”

    “欸!”应声的不是于禁,而是于圭,不过于圭是在心里暗爽了一回……

    “什么事情那么开心,瞧把你得意的!”关凤看到于圭嘴角都笑弯了,自己的心里倒是有些不大乐意,因此发问到。

    “没什么,就是想到了父爱如山!”于圭把话说完,这才觉得不妙。

    不过还好,关凤不是穿越者,不知道这个梗,因此反而是误解为于圭跟他父亲于禁父子情深,因此发笑。

    关凤按这方面理解,于圭到也就省去了一番不必要的麻烦。

    于禁见自己儿子跟“儿媳”关凤两人一直窃窃私语,如胶似漆,心中也是一番别样在滋味:“儿子终于是长大了,本事还不小,将来一个比我这个作父亲的能耐!”

    新媳妇上门,都喊了自己为父亲,于禁也不能没有什么表示。

    不过,此时于禁也是尴尬,原本随身物品在襄樊之战时,被关凤的父亲关羽水淹七军打败后,尽数成为了汉军的战利品,此时于禁身边的东西都不怎么值钱,也没什么纪念意义,因此就不好拿出手了。

    于圭有些看出了父亲的尴尬,赶紧将关凤支走,让下人安排自己和关凤的住处去。

    而关凤此前还是个半大孩子,什么都不懂,压根不懂见面礼什么的士气,此外在这里气氛也乖乖的,只有于圭能跟他聊天,而于圭也无法抑制照顾关凤,为此,关凤听从于圭的话,乖乖的跟随下人离开了。

    等到关凤离开书房,此处的氛围骤然一便,顿时变得活跃,热闹起来。

    “糜芳见过公子,公子别来无恙啊!”糜芳上前给于圭行礼,于圭也还以一礼。

    随后于禁拉两人一齐坐下,很快新的酒菜就端了上来,于禁和糜芳两人一边吃着热乎的酒菜,一边听于圭讲述那些在长沙,在豫章惊心动魄,险死还生的战事。

    而得知吕蒙病亡,华容败吴军,这也让于禁、糜芳猛的拍桌,大呼痛快!

    本章完

第111章 内忧外患() 
于禁和糜芳在于圭没来之前还正在讨论平定华容吴军的事情,却没想到让两人苦恼已久的难题被于圭轻易的给解决了。

    如今华容吴军战败,必不敢继续逗留与华容,再来长江边上纠结。如此一来,江陵就成了一座孤城,公安城内的甘宁所率吴军孤掌难鸣,倘若后续没有吴军再来支援,多半是要找机会撤离南郡的。

    到那时候,外患便被彻底清除,于禁等人在南郡内便可安枕无忧了!

    不过,这事情还有些说不准,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静观其变。

    当然,于圭带来的这条消息也并不是没有用,倘若正若真如大家设想的那样,吴军从华容撤走,甘宁得知公安无援,撤军离去,不但省了于禁等人一番心事,还可以在此之前就派些斥候去观察公安的动静,倘若公安城内有调拨粮草兵马的迹象,还可以事先在吴军归途中设下埋伏,好一举歼灭甘宁所率吴军。

    就算不能大获全胜,也可以斩获不少,截留一些吴军带不走的粮草辎重。

    此外,还能趁机削弱吴军的实力,进而削弱东吴都南郡等地的威胁。

    此时,于圭还没有跟于禁通气,因此于禁的固有想法中,还是将自己认作是曹操的手下,为曹操着想。

    因此,在于禁眼里看来,曹操已经拥有了南阳郡,而于禁又拿下了南郡,于圭拿下武陵郡和长沙三郡,只差襄阳郡和江夏郡没有到手。

    而其中襄阳的关羽有曹操大军应付,对于禁来说,最大的威胁来自与南郡相邻的如今是东吴的势力范围的江夏郡。

    倘若甘宁从公安安然撤离,南郡内部的威胁固然消失了,但这部分威胁却去了江夏,重新转化为江夏对南郡的威胁。

    正是如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尽可能的削弱东吴的在荆州境内的兵马。

    借着甘宁撤军较为匆忙,难以面面俱到,照顾周全的时候埋伏甘宁率领的吴军,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不过,这些东西目前来说都只是于禁等人美好的设想。

    甘宁是东吴悍将,当年率领麾下几百水贼就敢在荆州横冲直撞,最终刘表、黄祖等人不得不收服甘宁为自己所用,给甘宁拜了官职,这才算是消灾解难,解决了问题。

    如今甘宁即使知道了藏匿在华容的吴军已经撤走,公安孤立无援,但保不住甘宁头铁,硬着头皮就在公安硬撑不走了,若是如此,那么于禁等人此时的设想就是一番笑话。

    公安的甘宁是外患,到底车不撤离,这还需要过几日才能见分晓。而如今最为紧迫的事情,还是江陵城内的内忧。

    此前糜芳来找于禁说江陵城内炭火用度紧张的事情,并非只是为了告诉于禁一声华容吴军的情况,而是想接着于禁出兵华容,为江陵准备烧柴卖炭的百姓谋福利。

    倘若华容没有吴军的威胁,那么会有更多的穷苦百姓看到烧炭的利益,到华容伐木取材,到时候江陵城内炭火的供应会增加,物价会稍微得到控制,而烧炭的穷苦老百姓也会得到实惠。

    这也算是按照市场规律,缩小贫富差距的一种自然情况。

    如今华容的吴军遭到于圭的迎头痛击,应该会就此撤走,而糜芳也可以着手布置人手,前往华容砍伐木柴。

    此举一来可以用将士保护在华容砍柴的百姓不受吴军袭击,二来也可以让江陵城内的一部分驻军有事情可干,也不用整日因为闲来无事,光是站岗,在城墙上打哈欠,没什么精神劲头,三来也可以增加军队的收入。

    江陵将士早在大半年前关羽挥师北伐开始就是负重满满,平时有油水的事项一应停下,这半年多工夫下来,将士们不但没有油水,人也不精神了。

    如今趁着有闲工夫,江陵军中也需要烧不少柴火来取暖,糜芳就决定趁此机会烧些炭来,到时候卖了钱给军中将士发点赏钱,也好让他们安心过年,而不是在背地里唾骂他糜芳!

    糜芳派将士去华容伐木,此举即可得名又可获利,自然要好好谋划一番才是。

    虽然糜芳心里已经有了计较,但却也没藏着掖着,有好处首先就想到上级的一份,将这等名利双收的好事直接告诉了于禁和于圭两父子。

    于禁闻此露出笑颜,于圭却觉得有些诧异,开口说道:“既然烧炭财资甚费,何不烧炭取暖?”

    “烧炭?”糜芳听到于圭的话,一时间也愣住了。

    “难道是南郡缺少煤炭吗?”于圭看到糜芳这惊愕的表情,继续发问到。

    于圭心里想了想,后世胡北地区好像确实没怎么听说有说明煤矿,煤矿产区主要在北边,且一般都在山区地带,南郡这地方主要是河流,没有煤矿好像也正常。

    “不对!”于圭突然想起以前学过的历史,清朝洋务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时候,历史老师就有提过一嘴。

    当时张之洞就任胡广总督,就在胡北地区采煤炼铁,成果不小。

    由此可见,南郡境内不但有煤矿,还有铁矿,并且储量一个不小才是。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胡北广济兴国煤矿是洋务运动中最早的官办煤矿之一。

    正当于圭有所怀疑,又想向糜芳要些人去探查煤矿的时候,糜芳却是开口。

    “公子应当是只见过贫民小户燃过煤以为烧煤可取,然而公子却不知,煤里有毒,烧煤容易死人。若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没人会烧煤取暖!”糜芳如此解释到。

    于圭闻此,莞尔一笑:“原来是这事啊,你若说其他的,或许我还不知,但解决煤毒的问题,我却尚且知晓。”

    “冬日燃煤,盖因天寒地冻,北风呼啸,世人习惯关窗挡风,由此导致煤毒害人事件的发生。因此,只需开窗通风,使得室内的煤度有个排泄的通道,便可安心燃煤!”

    于圭表现出一副智珠在握的身体,却不想糜芳就此泼了一盆冷水下来。

    本章完

第112章 燃煤危害() 
“糜芳并非是针对公子,只是见公子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故特为公子讲解,拾遗补缺。”糜芳先是向于圭开口解释,表面他并不是找于圭的麻烦,而是于圭所说有不足之处,因此才开口告知。

    见糜芳对自己行礼,于圭自然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迁怒到糜芳,反而摆出一副是洗耳恭听,静观糜芳表现的样子。

    “但说无妨!”等到于圭开口之后,糜芳这才有所意动,准备再次发言,为于圭讲解。

    “公子,事情是这样的。燃煤取暖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烟气重,烟中有毒,而贫民家小,燃煤不易排空毒烟,最终导致毒烟熏瞎人眼,甚至害人性命!”

    糜芳把话说完,于圭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经验主义害人!”于圭心中暗道。于圭认为燃煤的危险之处只在于一氧化碳中毒,其实并不只是如此。

    一氧化碳中毒是最常见的燃煤中毒事件的真凶,也是杀人于无形的致命杀手,但燃煤还有其他危险便是二氧化硫中毒!

    前世于圭所见到的煤炭多是煤饼,也就是蜂窝煤。国内的煤炭资源丰富,但品质各部相同,主要按含硫量来区分,主要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这三大类,无烟煤的品质最好,含硫量最低,而煤饼所用的煤就是无烟煤。

    煤饼燃烧的时候也不是完全没有烟,但大致上烟气比较少,充分燃烧时周围也没什么刺激性气味。相对来说燃烧无烟煤对人的危害是最小的,因此被广泛的运用老百姓的生活中。

    而烟煤和褐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浓烟,其中包含着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也正是因此,烟煤和褐煤被充作是工业用煤,而不是民用煤。

    即时是在工业生产中,工场通风条件不好,排风系统失灵,或者是遇上恶劣的天气,也会发生工人煤炭中毒的情况。

    正是因此,在室内燃烧烟煤和褐煤,对环境和通风条件非常有要求。

    然而,寻常百姓家里却没有这个条件!

    正常情况下平头老百姓的家都很小。

    这主要分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土地,一方面是保暖。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是自井田制废除以后,华夏大地上贫富差距最真实的写照,也是历史上历朝历代发生动乱最根本的原因。

    此外,这话最早出现在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汉书》里,汉书又称《前汉书》和《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史书就是来总结历史,让后人学习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因此,这句话也是用来总结为什么秦朝一统天下,却二世而亡,然而后来者却没有借鉴历史,反倒是不断在犯同样的错误,汉末黄巾之乱正是断送了汉朝的气运,直至此后的百年间的动乱。

    如今正值东汉最后一两个年头,等到曹操死后曹丕继位,那么汉朝正是退出历史舞台,由曹魏代替。

    如今天下大乱的局面已经结束,逐渐形成以三国互相角力的新局势。

    自黄巾之乱到如今,已经过去三十多个年头,而大汉百姓的数量也从原先的数千万到如今只剩下数百万,可以说是十室九空。

    按正常的来说,从汉末人多地少的局面已经彻底转变为地多人少了,老百姓应该有很多土地可以耕种。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战乱的缘故,人口被尽可能的集中在了城市里,而耕田多在城外。

    居住在城里的老百姓始终没收立锥之地,在城里寸进尺退,也就没有太大的地方来建造房屋。

    倘若是居住在城外,则要冒着被敌军偷袭、杀害、俘虏的风险,为了自己的安全,绝大多数百姓都选择跟随主流的居住在城市里的小房子里。只有少部分百姓依附郊外有实力的地主豪强或者是将门世家。

    除了土地金贵而导致百姓建小房子的情况之外,建小房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保暖。

    东汉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冬天特别冷,特别是北方地区,过了重阳节便进入了冬天,要等到来年三四月份才会回暖。

    正是因此,小房子有小房子的好处,小房子更加保暖。

    换种说法,冬天开热空调,越大的房子需要加热的时间就越长。

    同样的道理,越大的房子散热速度越快,房子越小越容易保温。

    此外古人讲究气血,气包括阳气,血指代身体机能,正常人活着就会散发阳气,而在日常生活中,白天阳气会得到补充,而到了晚上,却是阴气比阳气要多,阳气会亏空掉,而人体有陷入了睡眠状态,无法主动吸入阳气,因此只能尽量的减少阳气的散失。

    从这一角度来说,在小房子里睡觉,可以用泥石砖瓦将自己吐出去的阳气更多的锁在屋内,等到白天醒来的时候再将阳气纳入体内,以此方式循环。

    正是因此,连皇帝的寝室一般都不会超过10平方米。

    平民百姓居住的房子比较小,如此情况下燃烧煤炭就会致使整个房子都乌烟瘴气,燃煤的废气不容易被排出屋外,而如果将房门窗户都打开,那么燃煤取暖的效果也就不明显了。

    此外,即使打开窗门,排放废气的效果也并不明显。

    乌黑的烟气往屋顶上冒,光是打开门窗也只能拍走一部分。而老百姓睡觉的时候,即使没有再选择燃煤,其中一部分还攒在了屋内。而冬天睡觉一般情况下为了被冻着,还是会选择闭紧门窗的。如此一来,剩下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毒气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取走屋内百姓的性命。

    并且,一般情况下,一家子里至少有四五口人,倘若燃煤只死一个人问题还不算特别严重,当如果一家老小死个精光,那么就……

    之前出现过不少燃煤丧命的惨痛教训,一家老小整整齐齐,连个给他们收尸的人都没有,最终只有官府出面,帮他们料理后事。

    正是因此,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府,面对燃煤充当炭火的这种问题,绝对是拒绝的。

    本章完

第113章 燃煤和烟囱() 
“哈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是你糜芳才是!”听完糜芳所说,于圭哈哈一笑,看上去有几分笑糜芳不自量力的样子。

    于圭这么做不是自己被人辩驳了,哑口无言,却硬要装出一副逞能的样子,来强颜欢笑,而是确实有反击糜芳的东西。

    正当于圭要开口反击的时候,于禁却先行开口,教训于圭道:“圭儿,不可无礼!糜将军再怎么说也是你的长辈!”

    “将军言重了,公子认识糜芳比将军更早,糜芳待公子如同师长一般,如此称呼糜芳也是理所应当的!此番公子如此说我,必然也是有依据的,将军可以待公子把话说完才是!”糜芳出口回护于圭,表示对于圭直呼自己的名字丝毫不介意。

    此举糜芳虽然讨好了于圭,却让于禁哑口无言,不但多此一举不说,反倒教于禁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如此一来,于禁也就闭嘴了,看自己儿子有什么高见。于禁早年也见识过煤炭,还有挖煤用于军中的想法,煤炭烧起来虽然比木炭要热,但弊端也要比木炭要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