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梦-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宋史》存在不少缺点,但是它卷帙浩繁,仅《列传》就有2000多人,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叙事详尽,就史料的学术价值而言详胜于略。同时《宋史》的主要材料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书,这些史籍现在几乎全部佚失了,而《宋史》是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有系统的一部书。

    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意识便十分强烈,不但有着完善的史学机构记载本朝的历史,而且每一朝一代都为先朝修史。元朝虽然是文化相对落后的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但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这一传统也继承下来了。

    诚如至元十三年(1276年)临安攻克后,负责留守事宜的董文炳对前来招收儒士的李槃、王构所说的“国可败,而史不可灭。”(《元史》卷156)基于这一精神,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年)便建立了翰林国史院,南宋灭亡后,又在已下诏修辽、金二史的基础上,下令纂修《宋史》。

    但因元初局势初定,无暇顾及修史之事,《宋史》也就没有实际着手修撰;世祖以后数朝也曾多次下令纂修三史,也迁延未就。

    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经筵检讨官危素在写给中书右丞贺惟一(太平)的信中说:三史迁延未修,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三史纂修时,究竟以辽、金、宋哪一朝为正统问题的长期争论;二是本朝攻取金朝、宋朝有所避讳;三是经费问题;四是缺乏良好的修史人材。

    从当时实际情况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朝野上下在正统问题上长期争论不决,形成僵局。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统王朝,若以宋为正统,在史书中以宋为本纪,辽金为载记,则失去了少数民族的立场;若以辽金为北史,宋分写宋史和南宋史,则又引起有着传统华夷观念的汉族文官和知识分子的抗争。

    到了元顺帝时,在贺惟一、巙巙等人的一再建议下,才最后下定决心纂修三史。至正三年三月(1343年),顺帝下诏修辽、金、宋三史,以中书右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官、中书平章政事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并遴选了一大批史官正式开局。而这一次之所以成功,除皇帝十分重视之外,也与脱脱裁定,最后解决了正统问题有关系。

    《庚申外史》卷上记载:“先是诸儒议论三国正统不决,至是脱脱独断曰:‘三史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脱脱的这一裁决虽然专制,但是它既为三史的纂修成功创造了条件,而且也彻底打破了以汉族政权为正统的传统修史观念。因而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于是自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正式纂修三史,五年(1345年)十月,《宋史》脱稿,前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因脱脱已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因而《宋史》是由继任的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呈给顺帝的。

    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因素不识汉字,因而所起作用不大;主要撰修者除上述揭傒斯等总裁官外,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

    每朝每代对于历史都非常重视,由于元朝和清朝是两个唯一完成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所以元朝和清朝对于前朝历史的记载的可信程度都不高,所以在中国文化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从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长期战乱,人口数量与分布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南迁。

    三国时期没有具体人口调查数字,今人估计应在3000万左右。

    《晋书》记载,太康元年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

    西晋的统一局面并未持续,全国又爆发了永嘉之乱。

    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

    晋初重行分封,终致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社会不稳,胡人遂乘时入侵。

    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

    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

    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次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馀人。

    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火纷纷南迁,南方因而设置大量侨州。

    《宋书》记载大明八年户口数为90。1769万户,517。4074万口。

    由于当时隐匿人口数量非常严重,这个数字并不真实。今人研究认为刘宋人口数量最多时有1800—2000万,北魏在3000万左右。

    隋唐五代时期西元589年,隋平陈,中国再度统一。

    据《隋书》记载,大业五年全国户数为907万。

    唐初人口数字据记载仅二三百万户。贞观后社会安定,人口增长迅速。

    据《通典》记载,天宝十三年全国人口有891。7409万户,5291。9309万口。今人将隐匿人口估计在内,则唐前期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

    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发生重大变化。北方人口再次大量南移。

    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苏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广州增加7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九国中,只有吴和吴越两国君主为南方本地人,南汉君主是早期移民后裔,其它六国的君主均为北方移民。

    中华民族,早就在多次战乱之中,允许多的少数民族进行过农活。历史上的朝代,分分合合,已经难以算计出次数。

    所谓的大宋正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站住脚。而强权者,永远拥有话语权。梅城此刻就像风雨飘摇中的一株小草,想要崛起,并没有那么容易。

    任何人说的话都不重要,无论他是神还是仙,无论他是鬼还是魔,靠天靠地靠祖宗,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打造一支无坚不摧的队伍,需要锻炼人的意志,首先是主帅的意志,想让将士们坚定信念,当权者必须明确方向。

    在这块土地上,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他们渴望和平,他们痛恨战争,他们不在乎谁是正统,他们只在乎生活是是否安宁。每个人都曾有过梦想,但首先必须是活着。

    也正是由于乱世,才造就了这诸多的英雄好汉,也正是由于乱世,才会有许多人揭竿而起。他们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为了同一个目标和理想,他们勇于牺牲。

    梅笑寒把两只手放在脑袋后面,靠在了床上,他盯着天花板发着呆。他的少年时代就这样匆匆流逝了,由不得他做挣扎,也由不得他作出选择。时间执着地流逝着,光阴不再。

    此刻,他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他走上了一条从没有遇到过的路。这就是人生偶然,没有到最后,谁也不能预料结果是什么样。

    历史不是用来看的,历史也不是用来分析的,先人们的对对错错,也用不着后人来评价,后人们们也没有资格去评价先人的对对错错。

    无论对与错,是与非。那些过往,都在刀光剑影之中黯淡而去。一代枭雄曹操,最终也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那些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最终化作一道道青烟随风消散而去。

    叶子、木昊和张川,与梅笑寒聊了一夜,聊着聊着三人都落下了眼泪,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生命如此神奇,在人生的路走过一段旅程之后,他们想要回头去遥望。却发现,21世纪的今天已经离他们组建的远去。

    古人的生活看起来确实是很乏味,然而现代人的生活却多了一些焦虑。每一个人生活的都不安,为了找工作、为了事业、为了未来。

    交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医疗教育问题、每天都被许许多多的问题所困扰着。

    科技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快节奏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隔着一个屏幕,却远如千里。

    时间与空间是两种不对等的介质,没有人知道时间与空间的确切概念是什么,时间也好空间也罢,都是人类想象和创造出来的。

    这一夜,梅笑寒再也难以入眠,因为他觉得一切的改变来的太快,快的让他无从适应。

    确切的说,他早已迷失了自我,但是此刻他必须坚定信念,他是主政者,他是领导,他是一城之主,他是梅城的精神领袖。

    梅笑寒觉得自己不能垮,更不能倒下,从此刻起他要肩负起梅城几十万父老乡亲的重托和希望。

    他要把梅城打造成一座无坚不摧之城,他把梅城打造成一座铁打的城,这里生活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是他的子民。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必须招募人才,用人之道梅笑寒还很欠缺,排兵布阵,并不是强将的堆积,需要的是策略。

    第二天,梅城。

    商队驻扎梅城以后,便向四处分散开来,就像一颗颗种子插入土地一样。第一座现代化盐场,在多位专家主持下开始修建,盐铁是农耕社会最重要的东西,也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东西,也是古代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梅笑寒觉得必须把盐铁牢牢的把握在手里,盐是老百姓的生命,而铁是这座城市的生命。

第九十七章 建国的理想4() 
    “民以食为天”在丰年囤积粮食,以备不时之需。然而粮食的储备,又不能太单一,这就有点像现代的金融。

    就像是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样,粮食的储备要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类别进行储存,特别是对于军粮的储备。

    一旦梅城遭遇敌人围攻,被困城中,与外界失去联系,运粮之路被切断,就可立刻开启粮仓。

    “国家大本,食足为先”。

    粮食储备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是古今中外皆关注的大事。

    夏朝,仓储制度正式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财政制度,此后的各朝各代也无不把储粮问题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

    储粮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战略思想之一。帝王们都懂得“广积粮”的厉害所在,都明白储粮起着“平抑粮价,调控市场;赈灾备荒,安民固本;供养军队,备战应战”的作用。

    “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就是当年刘邦实力不够强大时的十二字方针。

    “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则是朱元璋的九字方针。

    他们无不懂得“广积粮”的重大意义所在。元末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人人皆在争夺天下,朱元璋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与“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的九字箴言是有一定关系的。锅里没几两米就开几千人的饭,无异于扯张虎皮来做大旗,不过狐假虎威而已。

    古代,不仅只有朱元璋和刘邦这两位君主懂得储粮的重要性,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中央仓储的建设,而且也十分注重地方政府储粮。

    汉代时,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开始营建新都长安,首批重点建设工程就包括了太仓。

    除太仓外,中央直接管理的粮仓还有位于甘泉的甘泉仓、华县的华仓、左缴附近的细柳仓和嘉仓等。

    历代王朝除狠抓皇粮国赋入库外,还积极拓展其它的筹粮渠道。例如宋代,不同类型的仓廪有不同的粮食来源。

    正仓亦称官仓,其粮食来源主要是皇粮国赋;各州、县的义仓,主要是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常平仓的储谷主要是每年夏秋两季以略高于市价收购,其本钱由国家财政统筹拨付;广惠仓的仓米来源是官府对无人耕种的绝户田募人耕种所收的租谷;社仓主要为官府提供谷本,收“息米”,同时也通过劝捐和劝借的方式,面向富民,筹措谷本。

    历代封建王朝的仓储制度中均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仓吏腐败,亏空严重;储备不足,调控乏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加强仓储管理。

    一般说来,中央财政最高行政长官是全国仓储的最高主管,其下另设专门的“仓官”负责仓储事宜。如明代,户部掌管全国钱粮,各省由布政司分理,无论京库钱粮支用还是地方存留与上解,都须遵循户部的细则定例,并接受户部的审核。

    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如常平仓等官仓,主要由各级政府机构管理,而义仓、社仓、预备仓等民间仓储,则在官府的指导下,主要由民间绅士自行管理。主要的管理制度则有两点:

    第一,制定较严密的管理条规。例如,秦代有专门的《仓律》,规定严格;西汉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的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上级官吏也会经常检查;

    第二,加大惩罚的力度。譬如清代雍正元年至三年(1723…1725年)期间,雍正连续发出有关清查钱粮亏空的上谕三十余道,并派朝廷官员协助清查地方钱粮亏空。在清查过程中,雍正皇帝下谕:即便涉及高官与贵族,也决不宽贷。对贪赃的官员,一是抄家,二是罢官,严重者处以极刑。

    然而现在远远都没有达到能够储备很多粮食的条件,老百姓的温饱还是一个大问题。创业者总是艰难的,但是未来的收获是很可观的。

    大面积的农业种植,以及大面积的生产,高效化的生产能够提高粮食产量。

    改革,每朝每代都推行过。在西汉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桑弘羊的人物。

    桑弘羊(公元前152年——公元前80年),西汉法家人物、理财家。出生于洛阳。

    桑弘羊父亲是商人,桑弘羊是洛阳有名的大富豪桑家的公子。桑家是洛阳首富,桑弘羊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少年时代,他就“以心计”,而不用筹码进行运算而享有盛名。

    十三岁就担任了侍中,开始在汉武帝身边工作。

    三十三岁时,与东郭咸阳、孔仅“三人言利析秋毫”,对经济的分析十分深刻,从而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

    公元前115年,孔仅升为大农令,桑弘羊接替他担任大农丞,掌管会计事务。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成为搜粟都尉,同时兼任大农令,掌管全国的租税财政。汉武帝末年任御史大夫,仍兼管财政。

    元狩年间以后,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

    此外,桑弘羊还组织了60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暂时缓解了经济危机,史称当时“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汉朝初年,国家对钱币的铸造采取放任的政策。当时不但钱的大小、轻重不一,钱币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差悬殊,因而盗铸钱的风气盛行,影响了经济的正常流通和通货膨胀。

    到了汉文帝五年(前175年),政府更撤除了禁止私人铸钱的命令,放任大家自由铸钱,因而币制更加混乱。

    一些豪强和大商人,常常在铜内杂入铅、铁,铸大批的劣钱来谋取暴利。

    政府虽然一再禁止和打击,但因为有利可图,而且铸钱者又多是一些有权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