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继妃-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些时候她真的恨不得自己是托生在太太肚子里的,要是这样,自己就能和其他姊妹们一样了。这府中的小姐不少,可是说起来庶出的却只有自己一个。
  苏幼宁的心中这些年来,对此都是耿耿于怀。
  

  ☆、第三章  祖母

  “府中的人都知道,三婶婶做的一手好针线,这件褙子四妹妹穿着果然就好看的紧。”说话的是清姐儿,她也素来知道自己这个庶妹的心思重,怕她心里不痛快又闹起来,因此便笑着打了圆场。
  苏幼贞听了清姐儿的话,浅浅的笑着说道:“别的倒是也罢了,这总是母亲花了心思做的,穿着这衣裳,我便能感觉到母亲的心意。”
  苏幼贞这时候终于放心了下来,原来自己也算是得了这原主的天赋,做起女红倒是有模有样。重要的是,连女红都能做,证明着原主会的东西大概都会做,这就不用担心了!
  因此她才有了心思笑。
  “谁说不是呢,我母亲到了过年的时候,也总会给我亲手做一套衣裳,感觉穿着就是和针线房里做出来的不一样。”苹姐儿也搭腔说道。
  这些话虽然是姊妹们无意间的话,可是听在宁姐儿的耳中,却不怎么舒坦。
  李姨娘是妾室,算不得宁姐儿的正经母亲,可是宁姐儿觉得要是李姨娘做了,大概她也会珍惜。
  可是偏偏李姨娘因为宁姐儿是个女儿,让她和生了儿子的吴姨娘相比硬生生的低了一头。
  就因为这个,李姨娘从来对宁姐儿都不搁在心里,从小到大便是连一方帕子都没有给绣过,更不要说衣服了。
  几个人正说这话,就见廖师傅走了进来,话题自然打住。
  姊妹们收敛了心神开始一心一意的跟着廖师傅学女红。
  廖师傅看着宁姐儿做的帕子,不由的只是眉头紧锁。虽然大小姐和三小姐对女红的天赋比不得四小姐,可是到底也是聪慧之人,一点即通。偏偏只有这位三小姐,不仅没有天赋,手脚更加笨拙。又是个听不进去劝的,以至于自己现在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教导。
  可到底自己不过是受人雇佣来教导小姐们的,何必要自己找不舒坦。因此,廖师傅也不多说什么。
  不过相对于对苏幼宁的放纵,她对苏幼贞却有意无意的多指点一番。
  到了晚上,贞姐儿随着母亲苏三太太到苏老太太的院子里请安。
  苏老太太住在慈晖堂,从苏三太太住的平熙堂出了后房门,就见一条走廊,两个人朝着西面走不多远,便是一个小角门,角门外面是一条夹道,左手边上是倒座三间抱厦厅,右手边上立着一个油粉大影壁,继续朝前走,是一条穿堂,再后面,便到了苏老太太的后院。
  母女两个进入后房门,里面已经有不少人了,苏幼贞略回忆一下,便都想起来这些人的身份了,因此上前落落大方的一一见过。
  又有比苏幼贞小的弟弟妹妹给苏幼贞见礼,一时之间,热热闹闹的。
  苏老太太如今老了,越发喜欢孙子孙女儿围着自己的热闹景象,因此只是坐在临窗的大炕上笑眯眯的看着,一副慈爱祥和的模样儿。
  “贞姐儿倒是比以前更加懂规矩了,到底是三太太教的好。”说话的妇人年纪不过三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白净大概是因为身材略微有些丰腴的缘故,笑起来倒让人觉得颇有几分慈眉善目。
  “二太太谬赞了,我倒是觉得清姐儿年纪大了,才越发让人心疼了。”见二太太称赞自己的女儿,三太太少不得要还礼过去。
  “我这些孙女儿我瞧着就没有不好的。”苏老太太听了两个媳妇的对话,笑着回道。
  因为府中孙子比孙女儿多的缘故,苏老太太心下更喜欢女孩儿多些,尤其是对苏幼贞,因为是老太太嫡出的缘故,比起其他几个孙女儿就更喜欢了些。
  这也是为什么二太太从苏幼贞进门就夸奖苏幼贞的关系,不外就是为了讨好老太太和三太太。
  苏府大老爷过世的早并没有留下孩子,因此妯娌中以二太太年长,可是因为二老爷是庶出的缘故,所以现在苏家当家的是三太太。
  二房中孩子多,二老爷偏偏也是个不怎么争气的,读了多年的书,到了三十多岁还只是一个举人,至今都没有能入仕为官。二太太就少不得要奉承三太太,才好使一大家子人能好过些。
  “这都是老太太有福气,才能有这样的子孙满堂的福气。”苏老太太身边立着的顾妈妈笑着应和道。
  顾妈妈原是苏老太太的陪嫁丫头,当初嫁给了苏家的小厮,就一直留在了苏府。
  如今她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儿子媳妇都在府中当差,自己已经荣养,可是却每日都会来陪着苏老太太说会儿话。
  苏老太太也喜欢让她陪着自己,因此苏府中的人对顾妈妈都会高看两眼。
  “顾妈妈说的是,还是我们家老太太有福气,看看这几位姐儿,一个个水葱似得,满京城也找不到几个。我呀,如今就只盼着我这静姐儿将来能随了她姐姐们。”说话的是六太太赵氏,她怀中抱着的是苏府六小姐苏幼静。
  “六太太说的可不是,咱们家的姐儿,比起别人家里的到底是齐整些,这满京城的谁不知道。”顾妈妈笑着应了一句。
  “咱们家的女孩子比别人家的齐整些,还不是因为咱们家从小就好生教养着。不像是有些人家中,只是养着,却不教,到底就差了些风度气韵。”
  听着夸奖自己的孙女儿,苏老太太也算是与有荣焉,脸上的笑容比起之前更加盛了几分。
  “你们姊妹几个能有这样的机会好好学就别错了机会,虽然不要求你们都精通,可是学了总比不学要好些。”
  苏家教养女儿虽然不像是儿子一般,可是却也不耽误女儿读书识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苏家的女儿虽然不能说是手到擒来,可也是都有涉猎。还有针线女红这些也不能耽误,因此苏家的女孩子可一点都不比男子轻松。
  姊妹几个忙就都站起来应了老太太的话。
  “祖母怎么总是说着几位姐姐的事儿,都不理我们。”软软的声音清晰的传到了众人的耳中,说话的正是六太太的儿子苏幼赟。
  苏幼赟今年只有四岁,这会儿被乳母抱在怀中。
  “瞧瞧,我的赟哥儿有意见了,还不快快把他抱过来让我抱会子。”苏老太太笑盈盈的说道。
  苏幼赟的乳母李妈妈应声把苏幼赟抱到了苏老太太的炕上。
  苏幼赟钻到了苏老太太的怀中,惹的众人少不得又是一番开怀大笑。
  

  ☆、第四章  琐事

  府中还有几个年纪差不多年纪的哥儿,对苏老太太却没有苏幼赟这样亲昵,只是各自在乳母的怀中看着。
  “安哥儿成亲的日子可已经定下来了?”搂着小孙子,苏老太太又提起来大孙子的事。
  “已经定了九月二十六的日子,只是还没有送到张家去,也不知道是不是合适。过大礼的日子定在了九月初三。”二太太忙就笑着回话。
  二老爷苏子槐的长子苏幼安,今年十六岁,已经定了翰林院侍讲学士张大人家的女儿张含雪,这几日两家人正在定日子,也难怪老太太要问这个。
  “既然我们这边订好了日子,大概也就差不多了。”三太太笑道。
  “只盼着能遂顺就好。”二太太顺着三太太的话道:“只是免不了就要让三弟妹帮衬了。”
  “原该如此。”三太太温婉的点头应了。
  三太太现在是管家太太,府中的事情自然少不得她一一出面打点。
  “安哥儿是我们府中的第一个成亲的,你们都该帮衬着你二嫂子些。别说我偏心,只是想让你们都跟着学学,将来轮到自己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老太太眉开眼笑的说道。
  虽然苏子槐不是她亲生的,可是苏幼安却是她看着长大的,总有些情分在。且苏幼安又是孙子辈中第一个成亲的人,苏老太太看着心中自然也多了几分喜悦。
  几个媳妇都笑着应了。
  “现在才是四月底,虽然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可是我们府中从四姑奶奶出嫁以后就没有办过喜事了,如今少不得要好生操办一番才是,我觉得还是应该早些动手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了。”三太太管着府中的事情,少不得就要先做安排。
  妯娌几个都笑着道:“三太太有什么只管吩咐就是。”
  “安哥儿在外求学,什么时候回来?也该早些叫回来准备才是。”
  “已经和二老爷商量过了,等到了八月十五,就让他回来。”见苏老太太问起这话,二太太忙就笑着回话。
  苏家在保定有家学,男丁到了六岁先是在京城启蒙,九岁以后就会送到保定的家学里面读书,如今苏老太太的孙子里二房的苏幼安、苏幼明,三房的苏幼钦、苏幼文兄弟四个都在保定读书。
  “成了亲也就快过年了,今年回来就别让再去了,等明年过完年,和阳哥儿一同去吧。”苏老太太看着一边规规矩矩立着的苏幼阳笑着说道。
  苏幼阳是四房的长子,今年八岁了,明年九岁,就该是去保定的时候了。
  苏幼阳原没有想过祖母会忽然提起自己,这会儿的表情倒是略微有些震惊,不过随即便笑着谢了祖母。
  说完了孙子们,又提起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事情来,妯娌婆媳之间少不得说些闲话。
  一时,丫鬟婆子们已经在西次间安设桌椅摆饭完毕,过来请诸人过去用饭。
  三太太亲自看了,都很妥帖没有什么遗漏,这才亲自捧饭,二太太忙上前安箸,五太太伺候苏老太太在榻上做好,四太太招呼了孙子孙女儿们坐下来。
  老太太年纪大了,就喜欢孙子孙女儿们都围着自己热闹,因此苏府中的孩子差不多都是在老太太这里用晚饭。
  按照年纪大小,清姐儿、宁姐儿、苹姐儿、贞姐儿还有五岁大的五小姐苏幼仪在苏老太太的左手边依次坐下来。
  苏老太太的右手边坐着的是阳哥儿、康哥儿、德哥儿、赟哥儿四个。
  苏老太太看着围得满满的桌子,喜笑颜开,连笑容中都是满足。
  其他乳母抱着的四五个小的都还不过三岁,并不在这里吃。
  旁边的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六太太也把怀中的小女儿静姐儿递给乳母抱着,自己立在苏老太太身边为苏老太太布让。
  仪姐儿、德哥儿、赟哥儿三个年纪小的是乳母在身旁服侍着,其他几个都能自己吃饭。
  外间更是有许多的丫鬟媳妇服侍,只众人都寂静无声,只有不时传来的不小心碰撞出来的瓷器响声。
  苏家是书香世家,讲究的是食不言寝不语。
  苏老太太用了半碗饭,停下了筷子,姊妹兄弟几个也停下来。旁边的小丫鬟小茶盘子捧了茶上前,又有小丫鬟捧着漱盂上前,姊妹们漱口完毕。
  苏老太太又说了几句闲话,便让众人都散了。
  苏幼贞也随着母亲回到了自己家院子里,苏家三老爷苏子栎已经从衙门回府。
  丫鬟们安箸摆饭,两口子简单的吃了饭,双双到了东次间临窗的大炕上坐着说话。
  贞姐儿依在母亲身边正在做一个荷包,是绣着竹子的。
  一家三口就这样坐在一起,倒是也其乐融融的样子。
  “四老爷的事情可有着落了?也不知道能外放在什么地方。”三太太问。
  “左不过是这几日就能有下落了,家中已经花了力气打点,就是他岳家也没少花心思,想必不会是太差的地方。”
  “那就好,只要是不去西北苦寒之地就好,别的倒是也不打紧。”三太太听了三老爷这么说,到底放心了些。
  “就算不能去江南富庶之地,也总是中等地方。算算日子,等任命下来以后,耽误几天,左不过就是端午以后就该启程上任去了。”三老爷说。
  说罢了这话,忽然又想起什么,接着道:“四弟这就要走了,你明日还是先和母亲商量一下,该怎么做,免得到了日子定下来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苏家的规矩是除了长子之外,其他的儿子中了进士以后,就可以带着妻小一同上任,并不需要在长辈面前服侍。
  苏子柏又是庶出的,自然会带着妻子儿女同去任上,这一走虽然不是正式分家,可也差不多了。走的时候有许多的东西就要带走,不提前预备着还真不行。
  苏家六个兄弟,除了早先去了的大老爷,三老爷苏子栎九年前中了探花,在翰林院四年,如今是官居正三品的都察院右都御使,很受皇上的器重。再加上他是嫡子,兄长又早早没了的缘故,要留在府中继承宗祠。
  其他的几个兄弟这些年却连一个考中的都没有,因此兄弟五个如今还在一处生活。
  好在今年苏子柏春闱的时候中了二甲七十六名进士,很快就会放了外任。这也算是兄弟几个里头第一个要出去单过的。
  “我知道了。”
  说罢了这个话,三太太又想起来二房的事情,遂对三老爷说了安哥儿成亲的日子。
  

  ☆、第五章  妾室

  “二哥如今也才是个举人,要入仕也不知道要到哪一年了。”三老爷说话常常叹息了一声。
  安氏懂得三老爷的心思,便劝慰道:“老爷也不必太着急,到了四五十岁才入仕为官的也大有人在。何况我们这样的人家,就算是一辈子不入仕,难道就能缺了吃喝不成?”
  “这个我何尝不懂,只是现今四弟中了进士要分开单过,也不知道二哥心里会怎样难受,难免就有了这样的感慨。”三老爷略带些惆怅的说道。
  当年苏子栎二十二岁中了探花,苏子槐就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这些苏子栎都记在心中。
  且从苏子柏中了进士到现在,苏子槐都不曾出过门,说是在书房闭门苦读。
  只是这样的情况下,读书真的能有效果?可是到底别人又不好多说,哪怕是作为亲兄弟,也只能听着也就罢了,有些事情总还要自己想清楚才好。
  三太太听了这话,也是沉默下来。两口子都不说话,屋子里的气氛立刻沉闷下来。
  “要是四叔走了,是不是苹姐儿也要跟着去?”
  苏幼贞可不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待着,因此便笑着开口问道,面上还带了三分的不舍得。
  果然,在苏幼贞说话以后,气氛立刻好多了。
  “我们贞姐儿这是舍不得苹姐儿呢!”三太太听了笑着对三老爷说道。
  “姊妹们能相亲相爱也好。”三老爷微微颔首,显然对于女儿这样的表现很是满意。
  三太太看着女儿也满意的点头,她统共就生了两个孩子,且这身子伤的太厉害,以后只怕也再不能生。要是儿子女儿都能和堂兄弟姊妹们相亲相爱,将来也彼此只能能有个照顾。
  何况如今长子苏幼钦在保定读书,三太太的身边也就只剩下这个女儿承欢,平日里的教养总是更加严格一些。就算是娇宠,可也不忘记好生教导,让她知书识礼。
  如今看起来,她学的很好,并不是很让人费心。
  “你三姐姐到时候就要随着你四伯父上任去了,你要是当真舍不得你三姐姐,就送些东西给她。”三太太和蔼可亲的笑着对苏幼贞说道,这笑容里比起往日里又多了几分的赞许和满足。
  苏幼贞点头应了,她说这个话,不过是为了缓和气氛罢了,至于送什么却也不是很要紧。
  就听着父亲对母亲道:“安哥儿的婚事是我们府中孩子里头的第一个,轻不得重不得,你虽然主持中馈,可还是该和娘多商量,免得到了最后落下口舌。”
  三太太低声的应了。
  老爷顾虑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二太太虽然也读过书,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