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清-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冲动?我要的是聚歼清兵,而不是一座空城!”
    接着他就看到战报上的数字,整个梧州之战,清兵估计战死一万四千,被俘两万多,算算逃往桂林的杨琳部四五千人,之前在梧州汇聚的五万清兵,几乎是全军覆没。
    李肆还不敢相信,这贾昊也学会了虚报?
    他原本想直去梧州看看,这一路急赶,还把严三娘拉了出来顶缸,就是怕贾昊那边扛不住,人才到广州,事情就圆满了结,让他有一拳抡进棉花里的难受感。
    可他这愿望没能实现,不仅因为广州生出大事,羽林军参军向善轩也先回来了。他跟李肆详细汇报了这一战的情况,李肆听完,一颗还七上八下的心终于落定。
    “清兵这转变委实太快,我们都难以置信,等了好几天才试着进了进梧州城,结果满城清兵全降了。”
    向善轩神思还有些恍惚,这一战,真有一种虎头熊肚猪尾巴的感觉。
    “这也不奇怪,他们的心气,全都埋在了肉浆岭上……”
    李肆感慨万千,贾昊确实成熟了,羽林军,连带龙骧军,也确实长大了。
第二百九十四章 半场休息,攘内为先
    第二百九十四章半场休息,攘内为先
    原本以快蛟船急行,两三天就能到梧州,可李肆这点时间都没有,他刚回广州就遇上了一堆大麻烦,其他书友正常看:。
    第一个大麻烦是天王府的文人们逼宫了,原因自然是东西两面接连大胜,原本文官们心中多少还抱持着一分贼匪之心,如今也随着这两场大胜骤然消散,对新立英朝有了更多期待,毕竟这已经是他们自己的国。
    李肆一回广州,天王府的参议,连带三厅六科的文官,甚至广州府县官员,一个个都穿着或紫或红或绿的官服,乌纱帽的硬翅摇着,聚到昔日的广东巡抚衙门,现在的天王府。一边上贺书,一边催请李肆立正朔。一直在白城贤居的李朱绶也终于挺身而出,剪了辫子,换上一身紫袍,以一副文官首领之姿,在天王府大门前高颂他亲笔而就的《英华开元赋》,要让李肆定元。
    “正朔”有诸多解法,用在具体的国事上,“正朔”说的就是定历法,正为一年的开始,朔为一月的开始,以历法定下正朔,这就是传统王朝顺天命,得天时的象征。
    文官们要李肆立正朔,这里面就含了一整套系统工程,包括立年号,定历法,乃至建立类似钦天监的机构。其中也有文官上书,请李肆就帝位,但大家都觉得还不是时候,这声音也只是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没引起太多人注意。
    “瞧,摘桃子的人来了。”
    天王府里,段宏时指着外面,语带讽刺地说着。外面那上百文官,到底有多少是真心实意,以新朝为华夏正朔的,这问题可回答不了。可很显然,眼见新朝功业一帆风顺,将这新朝变作他们文人之国的期待,自然也越来越浓。
    “年号是要立的,不然老是念着康熙多少年,实在别扭,但是历法么……这正是师傅你的好机会。”
    李肆这么说着,段宏时面带微笑,连连点头,书迷们还喜欢看:。接着李肆就开始动脑筋,国号他顺应“民意”了,年号总该能自己拿主意吧。
    “你要怎么定都行,但是这年号必须走一套章程。”
    段宏时提醒着李肆,这跟草创时起国号的情形可不一样,定年号这件事本身就是一桩政治,文官们群聚请愿,就是因为现在的天王府,政务流程还不完善,借着定年号,调理一下天王府的政务架构,这是搂草打兔子,一举两得。
    说到天王府目前这军政不分家,内外大混杂的结构,李肆也是深有同感。举旗两个多月,天王府就是个变形箩筐,什么都往里装,现在跟青田公司的权责交割很不顺畅,就是因为天王府的政务结构还很凌乱。
    “看来得中场休息了……”
    李肆这么想着,英朝新立,战争机器超负荷运转,东西两面出击,确实取得了丰硕战果。但打到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不仅政务远远没能跟上,这机器也开始出现疲态。贾昊能聚歼广西绿营,连带重创云南湖南客军,已经超出他的期望。
    “贾昊虽还有少年心性,可大局把得稳,梧州一战下来,他已是可独当一面之才。”
    段宏时也称赞着贾昊,李肆也是这么认为的,梧州一战的胜利,意义非常重大。贾昊敢于在雨天发动全军反击,将他们英华将士的战力完完本本显露出来,这场胜利已经不只是一战的胜负,一城的得失,更将三军的军心凝练出来。日后英华一军,不仅再不畏惧雨天,反而会视雨天为制敌的天赐良机。而在清兵看来,雨天也不再是己方的屏障,一旦老天下雨,他们会更恐慌。
    所以李肆把广西放心地教给了贾昊,自己留在广州,一面调理天王府的军政结构,一面跟企图趁势摘桃子的人周旋。
    梧州府衙,贾昊看着李肆的来信,眼角还有泪花,李肆在信里没有直接评断梧州之战,但桩桩布置,却都含着赞许之意,贾昊只觉这一个多月来的苦战,终于是值得了,书迷们还喜欢看:。
    李肆***行赏,羽林军将士衔级各升一级,贾昊也终于升到了合乎他军统制军职的中郎将。而在此战中阵亡的林堂杰,也追赠左都尉衔级。羽林军左营改名为苍梧营,以此彰示这一营在梧州之战立的表现。就为这改名,满营官兵士气大振。
    一营改名,意义绝非一般。目前英华全军十三营里,赤雷营是炮兵营,黄冈营是驻守营,此外就是白城营、连瑶营和青浦营三营“独名”,跟“龙骧军前营”这一类建制营有明显区别。
    独名就意味着高过其他营一等,白城营是李肆的嫡系根底,同时也相当于教导营,各类新战法,类似铁甲掷弹兵的战法,都由白城营承担。连瑶营则出自李肆和连州瑶民的关系,以族群单立一营,现在已经发展到苗瑶皆有。只有青浦营是以战功署名,以此表彰此前青浦一战的胜利。
    如今羽林军左营取梧州古名,同时也是战场所在的县名为苍梧营,营中将士自然欢呼雀跃,这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
    眼见贾昊升上中郎将,羽林军下已有三个独名营,不论是龙骧军张汉皖,还是鹰扬军吴崖,都是心服口服,韶州雨战,不是以老司卫为主体的羽林军扛着,换了他们上阵,还都心里发怵。但服气之余,军下各营也都有各自的期许。就连刚刚成立的伏波军,郑永也咬牙切齿地对部下说,怎么也要在台湾和福建挣出一个独名营来。
    可惜的是,康熙没给他们机会,他给东面殷特布,西面杨琳各下了谕令,展开他自以为绝对奏效的遏阻战略,继续拖延时间。台湾明郑余部也受了郑永安抚,暂时按下了动作。
    “占柳州、平乐、浔州、梧州四府和郁林直隶州,把广西东面尽数握住。之后再打通太平、南宁两府,与广东廉州府拉成一线。与此同时,北防湖南,西防云贵。”
    李肆给贾昊交代得如此细致,自然是不会到梧州了,龙骧军撤回广东,贾昊要带着羽林军独当一面。
    军中诸将有些不解,他们出击广西,目的是为搅乱清廷大军围剿之势,如今只是败了广西一省的兵,顺带小挫云南湖南绿营,李肆却要他们摊开架势,占领州县,当清廷未来的围剿不存在一般。
    部下们都有了看到大局的眼光,贾昊很欣慰,但毕竟他们都是军人,只看到了军事,没看到政治。
    策妄阿拉布坦在***似乎有了动作,尚俊的天地会还没大能到可以实时拿到满清朝堂中枢奏报的程度,并不清楚具体细节。但年羹尧升任四川总督,就能看出这事肯定不小,康熙不得不预作防范,毕竟自噶尔丹以来,准噶尔就是康熙的死敌。只是尚俊乃至李肆都不清楚,把年羹尧从李肆当面弄走,还含着康熙的另一番心思。
    调走了年羹尧,康熙却还没选定统兵大将,这说明他并没把这英朝当作策妄阿拉布坦那个级别的敌人看待。尚俊的天地会通过京城眼线得知,满清朝堂也正在争执,策妄阿拉布坦和李肆之间,到底该选谁为战略重点。以李光地为首的汉臣将李肆这英朝视为生死大敌,可满臣却都认为,广东之乱,怎么也难乱到北方,策妄阿拉布坦却是直接威胁北方的心腹之患。看起来,康熙更倾向于满臣的观点。
    “所以,大围剿即便有,至少也得半年后,咱们可以专心于广西。”
    贾昊如此解说,诸将心怀大慰,说实话,尽管梧州之战大胜,但羽林军死伤接近两千,还不乏有左营指挥使林堂杰这样的将领阵亡,全军已经伤筋动骨,大家都想喘喘气。
    李肆还交代要拿下广西东面四府一州,诸将却不当是什么难事,换个没经历梧州之战的人来,绝对会以为羽林军已是骄狂之军。
    不是他们骄狂,而是广西清兵已经丧胆。广西一省绿营,在梧州已经被打断了脊梁,英华军有枪炮的时候打不过,没枪炮只有刺刀的时候,更是撞得头破血流,那还怎么打?
    原本广西各镇协的绿营在梧州就被灭得七七八八,贾昊接了李肆的命令,散开各营,马不停蹄地卷向桂东这四府一州,几乎是旗号一到,州县就开城纳降,梧州血战的红利,正源源不断向羽林军手里送去,其他书友正常看:。
    这还不止是英华军威的影响,正如段宏时所说的那般,东西两路进击,连场大胜,就有人急不可耐地跳出来摘桃子,因此李肆回广州后,作的第一件事,不是定年号,也不是颁历法,而是发布《英华民谕》。
    “大赦天下!”
    “杂税皆免!”
    “苛刑尽废!”
    最大的桃子,该英华新朝得,该他英华天王李肆得,东西两面打出了声势,那就得借着这声势收买人心。秦末刘邦在汉中约法三章,他李肆就要在广东和广西新得之地,搞利民四条。
    还有一条是什么?
    “摊丁入亩……”
    这不是李肆提的,提案人让李肆很意外,是李朱绶,原本李朱绶也没当是太大回事,只是将其当作政务细节来谈,可关注人心的段宏时马上把握到了这一条的政治意义,建议写进《英华民谕》里,在英华已经控制和准备要控制的地盘上广为宣扬。
    “这其实只是个小细节……”
    李肆当时的想法也跟李朱绶一样,并没太看重这一条的政治意义。
    “此时也该让农人知道,英朝将是他们的国了。”
    段宏时这么说着,李肆沉吟片刻,缓缓点头,虽然他觉得早了一些,但时势推人,他也不得不开始借用农人的力量。
第二百九十五章 咱也要摊丁入亩
    第二百九十五章咱也要摊丁入亩
    李肆此时对农人的想法是“借用力量”,源自他遇到的第二个大麻烦,广东工商也开始逼宫了,书迷们还喜欢看:。
    严格说起来,这还是天王府的军政架构很是混乱,不适应局势飞速发展的原因,他这英华一国连场大胜,东路将清兵赶出了广东,还占了南澳威胁福建,西路败了清廷三省之军,整个广西眼见都是囊中之物。最危险的初生期已经度过,聚在英华大旗下的文人和工商,都急不可耐地伸手要分花红。
    “好!那咱们就兴这摊丁入亩!可咱们不是满清,不仅只说,同时还要做,而且言行合一!”
    李肆心念转动,下了决断,要将“摊丁入亩”一事,当作一个切入点,不仅吸聚农人之心,还要调整天王府政务架构,同时借此而上,砥定他英华一朝的治政根基,兑现他最初立国时许下的承诺:“英华是众人之国”。
    历史上雍正搞“摊丁入亩”,不过是顺应自明朝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以来的发展大势,基本背景是以银代役之后,人头税,也就是丁银的实际征收越来越艰难,越来越跟实际脱节。满清入主华夏,延续明时赋税制度,丁银征收以万历黄册所统计的“丁口数”为根基,已经完全脱离实际,各地州县按都图甲摊派到户,而实际被征收的对象,跟籍册上的户等资产根本对不上。各地州县对“丁银”的征收从来都头疼无比,还要花相当多的时间精力来造假账,让他们的丁银帐目看起来是每年在变动的,毕竟这税是人头税,人变税就得变。
    实际经理政务的地方官员一直都在作各种尝试,比如广东,早在明末,就有州县已经在推行“丁随粮走”的权宜之计,实质上是将丁银摊分到田亩里,只是在账务流程上,还保留着基于黄册的都图甲丁银体系。原本历史上也是广东最先推行摊丁入亩,从康熙五十五年就开始了,因为这里基础最好。
    李肆前世有很多人将“摊丁入亩”粗浅地看作便民利民政策,认为这是均衡贫富,解放了人身束缚的“仁政”,这是绝大的误解,当然也是满清文人刻意渲染出来的结果。这桩政策之所以成型,根本缘由是货币取代劳役和实物税的过程里,传统政府被迫从直接到人头的传统税收体系,退步到基于田地的间接税收体系上,是明代一条鞭法的必然延续。
    “摊丁入亩”是货币深入到最底层的生产生活中的必然趋势,原本的丁银是代役性质,既然是银子,既然是货币,那天生就是要用来交换的。政府要收银子,就不能不放开赋税意义上,对草民框起来的人身束缚,只从草民耕种的田地上去收,这个转换在逻辑上也是必然过程。
    这一策并非雍正即位后才推行,康熙推行丁银定额,“永不加赋”后,广东等地就已经开始推行,雍正不过是推之全国。而论其实质,仅仅只是帐目层级的财务制度调整,却能在后世留下“善政”的大名,传扬颇远,满清文人手笔的力道,由此可见一斑。雍正其实不懂这方面的事,给年羹尧的奏折里就自承过他不了解此事根底,要年羹尧提意见。
    “摊丁入亩”的结果是什么?各地州县不必再假造另一套帐目,而是跟着田产籍册走。实际摊丁的办法,有一省通摊,有州县分摊,将丁银按田亩数量摊分的,有按田银数量或者田产粮食摊分的,实际操作还是各地方自己看着办,书迷们还喜欢看:。而且这行动也非在雍正朝就完成了,大多都延续到乾隆朝才完成,甚至有的省份,比如山西,直到道光年间才完成帐目上的转换。这一桩政策,绝非什么轰轰烈烈的改革,而是顺其历史必然,被迫一步步完成的。
    至于“摊丁入亩”解除了什么人身束缚,这说法仅仅只有纸面上的意义,原本丁银的人身束缚就是空对空,将其混淆为实际的人身束缚,很是可笑。丁银自晚明就跟实际情况脱节,少有谁因为要收丁银就少生儿女的,也少有谁因为丁银限制而不能外徙的。一条鞭法后,人身束缚就很少再跟赋役有关,更多是跟职业和社会管控有关。“摊丁入亩”之后,原本用来造假的都图甲户籍制度渐渐消亡,而实际束缚人身的保甲制度又兴起了。
    “我们做这摊丁入亩,要让农人感觉到实际好处,同时呢,该收的银子又不能少。”
    李肆如此交代天王府的参议和尚书厅户科官员,众人面面相觑,这话里的意思,那就是要劫富济贫了?
    “好处不等于就是少收银子,而是确立一桩清晰可见的规则,以后他种多少田,交多少税,都能心里有数,不必再受乡绅和官府欺凌。”
    李肆话锋一转,说得众人点头又摇头,点头是因为,这可是千百年来农人的理想之一。少收多收都是其次,农人最怕的是对自己的负担心里没底。为何每年青黄不接时,农人会生活困顿,乃至于卖物举债,难以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