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草清-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载琛没话说了,祭天向来都有代祭,亲王代祭,再自然不过。想到或许今日只是祭天,立明帝之事该在后面,他心头也缓过来一口气。
    可再看看这天堂四周攒动的人头,梁载琛对自己的推断又生怀疑,只是单纯的祭天,为何要招来这么多人?祭天之事怎么也得忙乎个大半天,要在今天立帝,怕是没那个时间,而且地方也不对。立帝该在无涯宫大殿举行,那可是更为隆重之事,怎么也不该当着民人的面。
    除开这个疑问,更大的疑问是,李肆呢?李肆怎么没现身?
    梁载琛心头乱成一团麻,其他礼科腐儒们也都面面相觑。但他们都不敢喧哗,乱了祭天之礼,从他们所守的“礼”来说,那是比君前失仪更了不得的大罪。
    此时祭天已进入到第一阶段,就是迎帝神。“始平之章”高响,朱慈允从圜丘中层走向上层,怀中似乎还抱着一个东西。来到昊天上帝神牌主位前,他将这东西高举,左右展示,官员以及孔尚任这些布衣顿时哗然,那是永历牌位。
    乐声中,朱慈允抱着永历牌位,在昊天上帝主位前跪拜,上香,然后三跪九拜,此时站在中层拜位的其余十五位亲王也向神位叩拜。接着朱慈允叩拜四方天帝神位,接着再向供案上的大明历代皇帝牌位叩拜。
    第一礼完,接着是第二礼奠玉帛,奏“景平之章”,第三礼进俎,奏“咸平之章”。
    第四礼行初献礼,是向诸神献爵,奏“奉平之章”。圜丘下层,一身华丽戎服的侍卫亲军舞动“干戚之舞”,之后乐止,司祝唐孙镐跪读祝文。文毕,朱慈允继续抱着永历牌位,行三跪九拜礼,再到神位前献爵。
    第五礼是亚献礼,奏“嘉平之章”,舞“羽龠之舞”。第六礼是行终献礼,奏“永平之章”,再舞“羽龠之舞”。第七礼撤馔,奏“熙平之章”。第八礼送帝神,奏“清平之章”,祭品送燎炉焚烧,朱慈允抱着牌位来到望燎位,奏“太平之章”。
    到第九礼望燎,也就看着祭品烧完,奏“佑平之章”,大典结束。
    整套流程,原本每礼之间都有间歇,可在内外主持者的调度下,却没有一丝停顿,至少要两个时辰以上的大典,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此时午时还没过。
    眼见朱慈允还立在圜丘上,众人都知道,事情还没完。梁载琛等人更是怀着希望,虽然这地点不对,但就此立帝登基,目的还是达到了。
    跪拜得脑袋发晕的朱慈允深吸一口气,拱手举牌,衮服大袖内侧,贴着一篇写得密密麻麻的文章,那是他的发言稿。
    “我大明太祖皇帝,愤***夷狄之治,挥戈而起于草莽,涤荡华夏,砥定帝业,于今已三百四十九年……”
    圜丘四周是圆弧状内沿,声波来回反射,远远扩散开,及于整个天坛。十数万人屏息静音,就听着朱慈允那朗朗话语。
    朱慈允是在总结大明之治,既褒扬大明延续而下的内仁外刚,称颂大明所凝之华夏骨气,也批评大明历代皇帝失政之处,其他书友正常看:。
    接着朱慈允说道,自明中之后,天变时变,大明皇帝未能聆得天听,知时而进,以至于民乱四起,夷狄难平。之后崇祯死国,南明诸帝虽勉力振作,却再难回天。而永历则亡于满清夷狄,更绝华夏道统。
    “大明承天命而立,其亡也乃天命所定,功过自有后人论。我等朱明宗室,奉永历之位,在此为明祭天,将天命奉还上帝!我华夏天命将由何者而续,自有上帝择贤授之。”
    朱慈允这一句话出口,原本寂静的天坛,更被一层沉冷之气紧紧罩住,梁载琛等儒士,连带孔尚任都是脸色灰白,揪着胸口喘着粗气,像是听到了天地崩塌之声。
    他们都没有想到,这场祭天,竟是直接禅位!
    不,不是禅位。历代王朝,都以承天命而自居,禅位是将天命交给继任之君。譬如当年汉室禅让曹魏,曹魏禅让晋,乃至五代时一直延续到宋的禅让之制,那都是转交天命。
    可现在朱慈允以十六位前明亲王之尊,奉永历之牌位,代表朱明正朔,对朱明之治盖棺定论,宣称还回天命。还告诉大家,谁再接这天命,跟我们朱明无关,我们朱明……已经亡了!已经完成历史的使命,彻底成为历史了!
    这是什么事?
    这是绝位……
    没错,绝位,不是禅位。朱慈允这一番话说得很明白,自此之后,再无朱明。
    虽然这听起来像是废话,永历已被杀了五十多年,朱明本就亡了五十多年。但朱明依旧还有人心,这是道统,朱明还有诸多宗室后裔,这是法统。朱明留着诸多的种子,四处散落着,还有复苏而起的可能。
    汤右曾咳嗽不止,那是他在极力压住兴奋的笑意,史贻直也长出了一口气,心中暗道,李天王,真是操弄人心的好手段,其他书友正常看:!
    孔尚任此时脑子一片空白,大明……没了?就这么没了?
    梁载琛更是脑子煮开了一锅粥,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来这么一出?不是立明么?怎么皇帝还没立,就先绝于历史了?史无前例啊,不合礼啊!
    可他没办法叫嚷,这确实没有前例,但却并非不合礼。因为在场这十六位亲王,就代表了朱明的血脉,还以永历牌位代祭上天,这前明的法统就在他们身上,他们有权对朱明法统作出处置。
    原本梁载琛等人就等着他们做出处置,不管是就帝位也好,还是禅让也好,不管什么说法,从法理上都由他们而定。
    可现在,朱慈允代言这一帮宗室,直接将朱明所受的天命还给上天,朱明就此彻底亡国,这是从法理上断绝了日后任何企图复明的可能。
    不仅如此……
    一边的范晋,连带于汉翼,乃至场中负责警戒的方堂恒,甚至远在天坛外的陈举,都露出了释然的笑容。所有黑衣卫、侍卫亲军,黄埔讲武学堂的学员,连带各军官兵们,也都面露微笑。
    咱们英华,也不会从朱明手里去接天命了。现在朱明将天命还给了老天,咱们自己去取!
    “现奉永历牌位入大明祖祠,永历之号,绝于七十一年,自此我朱明皇祠将固位而封……”
    众人还心驰神摇中,朱慈允一声长呼,永历牌位归入书案,与朱明历代皇帝牌位并立,十五位亲王来到上层,与朱慈允一同跪拜。
    满清纪元,康熙五十六年,英华纪元第三年,永历纪元在郑克爽那延续到了三十七年,又在英华治下重续,延长为七十一年,书迷们还喜欢看:。但这一续,仅仅只为划下正式的句号,自此之后,朱明将彻底沦为历史。
    “果然啊,妹妹,你这公主还真是当不成了。”
    严三娘对神色怔忪的朱雨悠这么说着,后者就觉这番处置真是难以理解,事前怎么也难想到,英华诸多人喊着立明,结果得来的是宣称朱明彻底没了。
    “可接下来呢?接下来该怎么做?天王……要怎么接这天命?”
    朱雨悠反而担心起来,如何得天命,这就关系到法统的问题。李肆立国,以英为号,这国是承华夏道统,但李肆的君王法统该从何而来呢?如果是朱明禅位,法统就可从朱明那来,现在径直让朱明称亡,绝位之檄里又不提英华,而是说上天自授,李肆该怎么去拿?
    “四哥哥来了!哎呀,还贴了假胡子!”
    关蒄眼尖,第一时间发现了,严三娘跟安九秀都是噗哧一笑。
    “什么假胡子,那还是我帮着修剪的呢,不过夕夕在一边捣蛋,只好留个光下巴。”
    严三娘唠叨着,关蒄却撅起了嘴,显然是懊恼这段时间没好好缠住自己的四哥哥。
    “可惜……盘姐姐没在这,她应该来看着这一幕的。”
    安九秀另有感慨,朱雨悠神思却又恍惚了。一身素白孝服,头戴纱网巾的李肆,正从大中门奏出。一现身就引来十数万人高声呼喊。
    “天王!”
    “万岁!”
    看着这个素白身影一步步走向圜丘,朱雨悠心说,这称呼,该是很快就要变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第四百三十七章 华夏要何君
    第四百三十七章华夏要何君
    朱明已绝,不仅由朱慈允那一番话道出,也由十六位亲王迎入朱明皇祠的永历牌位,固祠封位而一锤定音,朱明谢位诏书还将传檄天下,将朱明历史永远凝聚在这一天。
    梁载琛等老儒怆然泪下,捶胸俯首,孔尚任等心绪还辗转在朱明和满清之间的旧儒彷徨空虚,两眼迷茫,而屈明洪屈承朔父子等新儒则是喘息难抑,心热不已。
    那素白身影正稳稳行来,所掀起的万岁呼喊之声,不仅在其他人心中激荡着,也卷动着这些三贤派文人的思绪,他们也意识到,随着这身影而来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朱明将天命还回上天了,李天王要怎么去取?
    不要禅让之位,李天王要怎么得位?
    华夏历史,也不是没有这般帝王法统空白之时,其他书友正常看:。例如秦汉之际,汉得天下,也不是从秦手里得来的,例如明得天下,也不是靠元帝禅让的。
    汉高祖刘邦在汜水之阳聚诸侯,虽有诸侯劝进,其实也是自取天命。朱元璋之帝王法统,也不是从明王那禅来的,而是群臣上表,以“明”为号,取了明王所聚道统,当作自己帝王法统。
    现在李肆要怎么得这天命,要怎么立自己的法统,上述两例显然都学不了。儒士们都很迷惑,屈家父子等新儒激动的是,不是禅位,也不是粗暴而直接地自立,还不是如明那般,聚白莲教所挟人心为法统,这就意味着李肆这帝王,将跟以前的帝王大不一样,如他们自为新儒一般。
    李肆行至圜丘,踏上中层,就定拜位。当人们的视线焦点从李肆转向圜丘时,才发现圜丘上层已作了一番清理。一圈牌位环伺而立,五方神位没有了,中间的昊天上帝神位,也变作了一块高耸而立的无字木牌。
    乐声再起,又是“始平之章”,李肆登上圜丘,焚香立定,清亮嗓音一起,乐声减小,就听得他的话语在整个天堂回荡。
    “三皇五帝,夏商周,始皇汉高……”
    他嘴里说着,众人恍悟,这一圈牌位,竟是从上古三代,一直沿袭而下的华夏历代帝王。
    “至明太祖,我华夏何止三千年,乃有五千年之泱泱生息,跻立于寰宇。虽五胡乱华,蒙元肆虐,以至满清入关,华夏仍在!历代君王,续我华夏,功盖千秋,万古追忆……”
    乐声再起,李肆向这一圈君王牌位三跪九拜,这不是在祭天,而是在祭历代帝王。
    “不合礼……不合……”
    梁载琛嘴歪眼斜,抚着胸口,指着台上的李肆,就想喊叫出声。太不合礼!三皇五帝竟然下了神位,跟历代君王在一起,而中央神位竟然不是昊天上帝,而是无名之位,这是什么意思?更过分的是,你李肆凭什么祭历代帝王?
    “拜!”
    他没机会喊出声,仪卫高声呼喊,如涟漪一般,由内圈的禁卫、侍卫传到红衣将士,传到蓝衣内卫,再传到最外层的灰衣巡警。
    官员们都跪下了,一层层的人潮如倒伏麦浪,也跪下了,民人们虽不知究里,但官兵的呼喝却不敢违逆。而拜下之后,李肆那悠悠话语再在心中嚼着,竟也觉出了一丝肃然,这是在拜历代的皇帝呢。
    梁载琛被两个充当仪卫的禁卫压了下去,再难开口,就跟着天堂这十数万人一般,向圜丘上那历代君王牌位跪拜而下。
    再起身时,人们就觉像是整个人也淡淡洗礼过一番,心中已存清灵。
    “上古三代,以圣而王天下,王择贤而治天下……”
    接着李肆说到了三代之治,上古三代,尧舜禹,君圣臣贤,人人安居乐业,万民各取所需,淳淳然而自乐。
    “三代何以大治?不过是人心清灵!人心何以清灵?德自在人心。人德自在,天道既显,道德一体,人人圣贤。”
    “三代之下,秦行郡县,天下脂膏归于一,亿兆之动束于一,天下苦一久矣!”
    接着李肆就说到了秦始皇,他这句话,屈家父子等新儒都下意识地点头,这不仅是三贤的共识,甚至是晚明诸多文人的共识,就连梁载琛等老儒都不由自主地慨叹一声。
    “黄顾王三贤有论,君王乃天下大害,得一之君王,一言决亿民生死,一念定社稷安危,怎能不是大害!?”
    李肆这话激起一片抽气声,屈家父子等新儒更是激动难止,说得对啊!三贤不就是这般认为么?以一治天下之君王,天下也就系于君王于一身,身家国一体,方有华夏这千年来来回回的动荡难安。
    “我华夏自秦而下,虽有强汉盛唐,繁宋朗明,国祚延三百年,可民人相安之时,从不过百年!天命轮转间,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更任夷狄入华夏,毁我衣冠,秽我人心,这得一之君,怎能不是大害!?”
    到此时,以三贤派为核心的读书人,都觉李肆竟然是完全站在他们一边了,但是……
    对华夏历史的总结,在李肆之前,就已有了很多定论。段宏时和李肆所看透的儒法之锢,文人们自己也有所认知,他们将问题归结为郡县制,归结为独揽权柄的君王,从某个层面上看,这两种观点是一致的。
    区别在于,黄顾王为代表的晚明文人,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复封建,废郡县,行井田,同时虚君,靠学校,也就是熟读圣贤书的儒士治政,以德治天下。
    这当然不是李肆要说的,所以下方范晋、刘兴纯、苏文采、彭先仲和李朱绶等心腹***,脸上依旧波澜不惊,他们虽未懂得透彻,可跟着李肆这几年下来,行事种种,都很清楚。
    李肆是不可能走上那条路的,他劈出了一条新路。
    “但我华夏,亿兆之民,万里之疆,又何能无王而治?士农工商,贵贱贫富,又有何人能听得众民言,看得众民生息,为众民谋福?故我华夏,无君不立!”
    这话现在说来,似乎是多此一举,即便是三贤派,也没有激进到不要帝王。但这话已是在为李肆的帝王法统打地基,更是为着日后段宏时所料的形势筑起防波堤,甚至是在为更远的未来,当社会开始剧烈荡动时,留下一道人心和法理上的阻拦索,书迷们还喜欢看:。
    新儒们脸色黯淡下来,在他们心中,原本代表天下人的权力是他们的,是读圣贤书人的,在他们的理想里,君王只是国体,只是承天命的花瓶,是旧儒所尊之“君父”,是道德的象征。该是他们代表天下人治天下,现在李肆竟然径直伸手来拿。他们想要虚君,李肆却是在说“实君”。
    “我华夏再起,这君就不能再是握一之君!不再是受天下人奉养之君,而该如上古三代得道之君!”
    这一句话道出,所有人屏息以待,不仅在期待李肆到底是要将这君王改造成什么样子,也在等待,李肆要怎样以此来接天命。
    “上古三代之君,与内,得天道而福泽万民,与外,挥刀戈而辟疆逐虏。天道时进,君治随进。君视民如手足,视国为公廷。民非君子,无奉养之责,臣非君奴,唯忠国事。君国非一体,天下非一家,社稷非一姓……”
    随着李肆朗朗话语而出,道道无形狂澜在所有人心中激荡着,即便是乡下草民,不是太听得懂,可“君国非一体,天下非一家”这话却是再明白不过,顿时就觉天地混淆,脑子一片糊涂。
    “这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天下……不再跟皇上姓了?”
    “是啊,咱们这英华,是不是也不由天王作主了?”
    “哪跟哪啊,我瞧着吧,天王的意思,好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