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唐-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夫人闻听,大将失色,“夫君,何故说这种不详之语?”
    “夫人,自家事,自家清楚……我生平征战无数,杀人无数,能死于家中暖榻,已足够幸运。然则,我尚有几件事不放心。恒安刚恢,叔德自私,此二人不可靠。
    高俭熟读诗书,然则计算颇多,凡事只求功利,恐怕也难以依靠。
    所以,我死之后,遇事可多与言庆商议。那孩子年纪虽小,然则思绪和心计,不弱于成*人。依我看,陛下如今虽对他多有不屑,未尝没有历练他的心思。他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所以,我想把观音婢托付与他,将来与无忌,也有照应。”
    高夫人一怔,旋即颔首道:“夫君放心,妾身定不忘夫君,今日之言。”
    “烦夫人将言庆唤来。”
    “现在吗?”高夫人轻声道:“已经很晚了,你刚醒来,有什么话,何不天亮再说。”
    “去把他叫来吧,我有重要的事情,与他说。”
    高夫人点点头,“那我这就去唤他过来。”
    自从长孙晟病倒以后,言庆就一直呆在霹雳堂,未曾还家。
    他有一种直觉,长孙晟这一病,恐怕是难以撑过这个冬夭。他担心错过了和长孙晟的最后一面,所以两天来一直呆在这里。
    不仅仅是因为,长孙晟是他的授业恩师。
    事实上,当你了解了长孙晟所建立过的功勋之后,就不可避免的对他生出敬佩之情。
    他的功业,甚至远超过了那位汉代的李广将军。
    只因为他的血统,所以在后世。远不如李广那般响亮。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长孙晨这个名字。而知道的人里面,有半数以上,也是因为他的女儿和儿子。
    甚至,很少人知道,一箭双雕的成语,就出自于长孙晟。
    这个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堪称典范。郑言庆和长孙晟接触的越久,认识的越深,就越发对他怀有敬意。
    本来颇有些疲倦,躲在厢房里打盹儿。听说长孙晟要见他,郑言庆二话不说,就跟着高夫人一同前往。在进屋之前,他停下了脚步。
    庄重的整理衣冠,然后用积雪抹在脸上,以洗去脸上的倦意。
    只这么两个动作下来,让高夫人对他的好感,就增加了许多。她微笑着站在门口,看着言庆收拾妥当,才轻声道:“言庆,你帏父在里面等你,你自己进去吧。”
    郑言庆拉开门,闪集走进卧房。随即又合上了门。
    “言庆,你来了!”
    郑言庆在长孙晟身边坐下。”老师,您感觉如何?”
    “呵呵,挺不错听说你这些天都没有回去,又是招呼客人又是照顾观音婢,辛苦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此乃弟子应尽之事,安敢有辛苦之。”
    长孙晟脸上的笑意更浓。
    他又询问了一下郑言庆的功课,见他并没有拉下。眼中更透着赞赏。
    “言庆,还记的上次,我和你说过的事吗?”
    郑言庆闻听,脸上露出疑惑之色,轻轻摇头,“请老师恕罪,弟子有些记不得了。”
    “上次我病中时,曾托付你好好照顾观音婢。
    如今,我想再问你一次,若是我这一次真的撑不过去,你可愿代我,照顾观音婢一世否?”
    郑言庆激灵灵打了个寒蝉,连忙翻身跪倒:“老师何故说这等不吉言语?”
    “你莫要管这些。我只问你,愿不愿意?”
    郑言庆明白。长孙晟是希望自己,将来娶长孙无垢为妻。
    他嘴巴张了张,在长孙晟那期盼,更带着几分急切之意的目光注视下,实在找不到任何可以推脱的借口。或许,他是不想找,也不忍心找吧……“弟子愿意!”
    长孙晟如释重负般,长出了一口气。
    “观音婢的性子柔弱,日后只怕还要连累你许多。不过,她是个好孩子……我知道,你和裴家小娘子的事情。
    按道理说,世族之间通婚,原本正常。可有一点,裴世矩虽然看重你的才华,却未必肯冒着被陛下猜忌的风险,点头答应。裴家,如今如日中天,裴矩裴蕴皆出自东眷,这风头无两。而你,日后必会得到陛下重用。若裴、郑两家结合,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陛下不愿意看到,甚至连其他家族,也未必能同意。
    如若这样,不仅是对裴家,包括你在内,都会有杀身之祸。”
    郑言庆点头。”弟子,明白。”
    长孙晟是在诉说一个事实。
    帝王之道,最讲究平衡二字。其实不仅仅是帝王,包括家族间,家族内,也要讲求这两个字。
    休看世族之间盘根错节,可谁也不希望,看到一家独大。
    如今最强盛的裴家,和未来有可能最强盛的郑家,如果结合在一起,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谁也说不清……可是,让言庆就这么退开,他又不太同意。
    对裴翠云,他说不上情爱,但却是颇有好感。在他认识的女人中,能够和他说上一些话的,恐怕除了裴淑英之外,也只剩下裴翠云。
    在这一点上,朵朵也比不得。
    长孙晟轻声道:“不过,若是裴家小娘子能断绝了和裴家的关系,却也无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朝着言庆眨了眨眼睛。
    言庆一怔,旋即就明白了长孙晟话中的含义。他知道郑言庆未必能舍弃裴翠云,所以和裴翠云,也并非是没有希望。只不过,能不能做到,要看郑言庆的手段了。
    这年头,三妻四妾再平常不过。
    长孙晟也知道。言庆将来,未必会只有无垢一个妻子。
    无垢那种天真烂漫性子,加之年纪又小,未必能勾住言庆的心。所以,为了能给无垢有个扶持,长孙晟倒是不介意郑言庆和裴翠云。但前提是,裴翠云要脱离裴家。
    裴翠云很疼爱无垢,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子。
    但她若和裴家没了关系,则注定无法成为言庆的正室。
    长孙晟的算计很深,但能不能成功,却要看郑言庆的手段。他现在,要为女儿争取一个名份。
    郑言庆虽然也有心计,却没有想到,长孙晟这时候在算计。
    他正觉得尴尬。想要向长孙晟解释一番。可话到了嘴边,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言庆,去把案上的那份卷轴拿来。”
    郑言庆忙站起身来,走到书案旁,拿起上面的卷轴。
    打开来,却是当初他拜长孙晟为师时,送长孙晟的那首《出塞》。
    长孙、晟着人装猿了一番,时常放在身边,极为珍惜。
    郑言庆把卷轴递到了长孙晟手中。
    长孙晟打开来。默默的看了一遍之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把卷轴贴在胸前,闭目似在回味。片刻之后,他突然问道:
    “言庆,我记得你写三国演义时,曾作有一首《临江仙》?呵呵……但不知能否为我歌上一曲?”
    言庆点点头,看了一下房间一隅摆放的古琴。
    在竹园五载。琴棋书画是不可缺少的娱乐。但对于言庆而言,造诣最深就是书法。画工其次,棋力排在第三,而音律方面,造诣最差,排在最末。不过虽然最差,倒也能抚琴而歌。比之那些大家,自然不成。若只是自娱自乐。却足够。
    他将古琴摆好。坐在琴后,调整了琴弦。
    凝神静气,手指拂过琴弦,发出清雅琴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言庆引颈而歌。声音虽稚嫩,倒也颇有韵味。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长孙晟闭上眼睛,下意识的抱紧了《出塞》。眼角,滚下两颗浑浊的老泪,但脸上,却又带着一丝满足之意。
    “白发渔樵江萍上,看惯秋月春风。”
    屋外,高夫人静静聆听,轻咬红唇,面露悲戚之色。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出塞》,从长孙晟怀中滚落地上,郑言庆的心中一阵绞痛,刹那间,亦忍不住,两行清泪,夺眶而出。
第六三章 裴世矩
    黎明时,下起小雨。
    雨势不大,星星点点,可落在身上,却彻骨的冰寒。霹雳堂门外,挑起十六盏白色的灯笼。按照牛弘在开皇年间整理出来的礼制,二品大臣以上,当悬以十六盏白纸灯笼。这灯笼一挂起来,也就算是告之了世人:右骁卫大将军长孙晟,归天了!
    郑言庆坐在马车里,下意识的紧了紧身上的披风。
    “大海,我们回家。”
    长孙晟归天,其丧葬之事,需先向朝廷禀报,而后转由鸿驴寺安排丧祭事宜。
    在此期间,霹雳堂阖府私忌七日,而后转交由朝廷风光大葬。
    这里面各种各样的手续,各种各样的仪式,非常繁杂。以长孙晟在朝中的地位而言,其丧祭之事绝不会是小打小闹。所以郑言庆也出不上力,加之守候三日,彻夜不眠,他也极其疲惫。所以高夫人就让他先回府休息一下,换好衣装再过去。
    雄大海赶着车,在细如牛毛的冬雨中行进。
    车轱辘碾压着地面,发出吱纽吱纽的声响,在初冬寂静的晨光中,显得格外寂寥。
    言庆杀过人,前世也经历过许多生离死别。
    然而,重生以来,这还是他第一次面对这样的事情。哈士奇死了,他没什么感觉,因为也就是两面之交;亚亚死了,同样没有感觉,不过一面之缘。亲近一点的,可能就是毛旺夫妇两人。但郑言庆也没有那种痛彻肺腑的难过。而今长孙晟走了,他确是感到了痛苦……那种揪心过后,整个人好像失去了灵魂般的痛苦。
    和长孙晟接触,还不到一年。
    其中还要减除言庆在清明时返家,途中遇袭的两个月耽搁。实际和长孙晟在一起的日子,可能只有七八个月而已。可就是这七八个月的时间,长孙晟待他若亲子。
    与李基那种内敛式地关怀不一样,长孙晟从不会隐瞒他对郑言庆的关注。
    所谓师父,亦师亦父。
    这种师生情谊,和后世那种所谓的老师学生,完全不一样。
    长孙晟对他是倾囊相授,甚至连他压箱子底的连珠箭术,也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郑言庆。
    如今,长孙晟走了……言庆不仅仅是失去了一座靠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个关怀他,为他解惑授艺的长者。
    一想到这些,郑言庆的心,又有些绞痛。
    回到正俗坊的时候,郑府大门已经开启。
    几个老仆正在清扫大门台阶,看见马车停下,连忙迎上前来。
    “公子,您回来了?”
    郑言庆从马车里下来,将披风紧紧裹在身子上。
    说实话,以他的身子骨和功底,这样的天气并不会令他感觉多么寒冷。只是心冷,连带着让他整个人,都觉得冷……“立刻传我命令,阖府披麻戴孝。”
    郑言庆吩咐道:“把门头那红色灯笼取下来,换上白纸灯笼。”
    几名老仆不由得一怔:这是谁家有了白事?
    不过又不敢询问,因为平日里总是和蔼的小少爷,此刻一脸阴郁之色,让人看着就有些心惊肉跳。
    郑言庆让雄大海先去休息,自己则回到了书房。
    朵朵和小念这时候都已经起来了,见言庆心情不好,也不敢过多的询问。小念去为言庆准备早餐,而朵朵则走进了书房,见郑言庆呆呆的坐在书案旁边,失魂落魄。
    “小秀才……”
    郑言庆抬起头,“老师走了!”
    “啊?”
    朵朵也吃了一惊。
    对于长孙晟,她好感并不多。哪怕是明知道,长孙晟参与了剿杀哈士奇的行动,是奉旨听命,可潜意识里,还是会把长孙晟当成仇人。
    原以为,听到长孙晟的死讯,会很开心。但真的听到了,朵朵并没有感到轻松多少,心里面有些空空落落,好像失去了什么。
    “朵朵,莫要再记恨老师了,其实老师他……没什么错。”
    “恩!”
    剁朵在他身边坐下,低着头,轻轻答应了一声。
    郑言庆说:“其实,对对错错,哪有那么容易说的清楚?当年你祖父刺杀先帝,是为了夺回基业,没有错误;先帝追杀你父亲,是为了平靖天下,也没有错;乃至于如今的皇帝,设计诛杀哈公公,老师他们奉旨行事,你又能说,谁对谁错吗?
    站的角度不一样,考虑的事情也不一样。
    哈公公想要为你姐弟夺回属于你们的荣耀,没有错;可是站在皇帝的角度,他就是谋逆……唉,这种事情啊,哪能用对错就能解释的清楚。”
    朵朵无语,在言庆身边坐着下意识地握住了郑言庆的手!
    黎明时,长孙晟的死讯,传入宫中。
    杨广得知以后,竟放声大哭,宣布废朝三日,不理政事。
    晌午,萧皇后亲临霹雳堂,代表杨广祭拜了长孙晟。之后洛阳大小官员,包括留驻于洛阳的门阀子弟,纷纷前来祭拜。郑言庆以长孙、晟弟子身份,披麻戴孝,在霹雳堂门前迎来送往。整整一日,前来祭拜的人几乎没有断绝,也让郑言庆疲惫不堪。
    “贤弟,去休息一下吧。”
    与他同样在府门前接待访客的人,是长孙晟的三儿子长孙行操。他比郑言庆大十岁,而且身无官爵。长孙晟四个儿子,除了长子在仁寿四年十一月时,因汉王杨谅起兵作乱,长孙行布坚守太原,城破战死。
    长孙行操,和长孙行布是一母所出,亲兄弟。只是和行布相比,行操略显柔弱。所以朝廷封赏时,长孙晟没有报上行操的名字,而是由妾室所出的次子长孙怛安,接手了鹰扬郎将的封赏。
    长孙行操好诗书,喜音律,是个才子。
    他看郑言庆一脸疲惫状,也忍不住心中感叹,父亲收了一个好弟子。
    郑言庆也确实有些撑不住了。
    早上回去,他小睡了一个时辰之后,就匆匆赶回霹雳堂。
    这一忙,就是一整天。中间也只喝了几口水,几乎没时间吃东西。
    特别是在萧皇后抵达时,郑言庆更是里外奔走。不仅仅是要引领萧皇后前往灵堂祭拜,而后还要赶回来,招呼那些随行侍卫和小黄门。有道是宰相门前七品官,皇后手底下的人,更是一个也不能疏忽。
    长孙行操有些书呆子,让他处理这些事情,的确不太在行。
    本来高夫人和长孙顺德,是要言庆过去帮助长孙行操。结果到后来,成了言庆忙里忙外,行操却成了帮手。好在长孙行操性子柔和,也不在意这些。他知道自己并不适合这个工作,如今言庆能做的好,他索性顺水推舟,当起了言庆的帮手。
    “三哥,那我去门房里歇一下。若是有事情,你再叫我。”
    郑言庆也不客气,转身走进门房。
    终究不是铁打的人儿,言庆坐下来,就不想再动了。有下人端来了食物,不过大都是以冷食为主。点心饼子之类的食物,但对于郑言庆而言,已经是美味佳肴。
    他正长身体的时候,连日操劳,损耗甚大。
    若不是早晨回家,吃了五个包子,喝了两碗豆浆,恐怕现在已经饿趴下了。
    也不客气,拿起一块饼子,细嚼慢咽。哪怕是饿得很了,言庆吃东西也很少狼吞虎咽。除非是特殊情况,他不得不那样做,大多数时候,还是会吃的非常文雅。
    两块饼子入腹,身子好像又有了气力。
    郑言庆正准备休息一下,却听门外一阵车马声传来。
    “这时候,是哪家大人祭拜?”
    天色已晚,言庆不由得有些好奇。
    仆人立刻上前回答:“公子,是河东裴老爷到了!”
    “裴老爷?”
    郑言庆立刻反应过来,恐怕是河东裴氏族长,闻喜县公,金紫光禄大夫裴世矩到了。
    他连忙起身,走出门房。
    这时候,长孙行操还傻傻的站在门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