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唐-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近五旬年纪,可岁月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
    乍看下,俨然如三旬美妇,依旧是风采动人,如同一个熟透的桃子,让人恨不得上前啃上一口。
    萧皇后在二征高句丽时,因病留驻洛阳。
    如今,她病情已经瘙愈,而杨广又不愿返回洛阳,身为皇后的她,自然要前去涿郡与杨广相见。鉴驾车仗之上,还端坐一个少年,大约在十二三岁的样子,却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样貌。
    少年名叫杨侗,是萧皇后长孙。
    其父杨昭,是杨广的长子。不过在大业初年,因病故去”甚至还留下谣传,说是因为杨昭心爱的女人被杨广霸占,心中积郁;故而薨于洛阳。萧皇后也听说过这种谣传,却不放在心上。
    杨广不喜杨昭,这是事实。
    杨广好色,也不假,
    可若说杨广霸占杨昭的女人,却不太可能。别的不说,杨广那西苑十六夫人,各个国色天香,那又缺得女人。即便是他想这么做,萧皇后也不会同意。在这种事情,杨广很听她的主意。
    所以,萧皇后把杨侗从小带在身边,有若己出。
    她看罢了公文,轻声问:“侗儿,到了巩县之后,该怎么说,都记下了吗?”
    虽然杨广并未立储,但在萧皇后的主张下,已椭愕,占杨侗为大子的想侗枚作沉稳,步头道!“川懒…叭下了。
    皇祖母,这个鹅公子,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孙儿听人说,他年纪和孙儿差不多大,居然有那么大的才能?还累得皇祖母亲自前往巩县?”
    萧皇后沉默片刻,“侗儿,你皇爷爷如今一心扑在征伐异族的事情上,无心打理国事。
    河洛虽说表面上安宁,可你也看到了,各家世胄各怀心思。如今大河南北,乱党纷起,你皇爷爷又是心不在此,就需要你来为他分担忧愁。杨倏在长安,有阴世师卫文升他们帮助,关中不至于大乱。你留守洛阳,实际上分治着关东之地,务必要使其保持平稳,才能为你皇爷爷分忧。
    这个鹅公子年纪虽说不大;却有经天纬地之才。最重要的是,他不属各家世胄官宦,却又和各家世胄官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当以友代之,日后定可以成你臂助。你也看到了,他文采惊人,日后必然领袖士林;且又战功赫赫,连那些朝中大臣,也颇为赞赏。他日后定会成为你治理天下的承相,所以本宫才想出这样的方法,来为你招揽他。你可切莫轻视,”
    杨侗,轻轻点头。
    不管他是否听进耳朵里,可是这表面功夫,他却做得十足。
    “娘娘,前面过了首阳山,就是舰县!”
    车外有内侍禀报说:“河池郡守求见娘娘,说是有事情禀报。”
    萧皇后蛾眉轻攒,道了一声,“让他登车奏报。”
    河池郡守,是萧皇后的亲弟弟,名叫萧璃。此人是仁寿年间的名士,从小以孝行而传天下,性情耿直,精通佛理。也是兰陵萧氏一直苦心栽培的继承人。可萧皇后对自家这个兄弟,却是颇为头痛。只因为萧璃太过耿直,有什么话,从来不隐藏。
    本来。以杨广对萧皇后的宠爱,萧璃理应官路亨通。
    可他偏偏没有眼色,在隋畅帝二征高句丽前,就上奏说:当舍高句丽,而防备突厥。
    咄利,射狼也。今日祈首,只为我大隋国力雄厚。去岁初征高句丽,咄利于中土而走,显已生不臣之心。臣知其与鞋鞠族人往来密切,更暗中资助高句丽,其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
    再征高句丽,苦战事不利”突厥必成我朝心腹之患。
    隋烁帝最不喜欢听人说的;就是他去年征讨高句丽的失败。
    可萧璃居然在朝堂上,毫不掩饰的说出。还说再征高句丽会失败”若非看在萧皇后的面子上。杨广当时就可能发飙。然而,萧璃还说中了!不管是什么集因,杨广二征高句丽,无功而返。
    这让杨广非常恼火,于是把萧璃贬黜河池,无圣命不得离开。
    二征高句丽时,兵部尚书解思律叛逃,杨玄感造反。这两件事情对杨广的触动很大,对于昔日近臣,再不信任。杨玄感造反,使得无数官宦子弟人头落地;而解思律叛逃,则使得许多大臣,遭遇贬黜。其中以料思律昔日好友,长孙晨的妻弟高俭高士廉最具名气,被杨广感到了岭南。
    也真是萧璃有个好姐姐,否则的话,结局未必好过高士廉。
    不管怎么说,那也是自己的兄弟。萧皇后虽然对萧璃不满,却也暗中照拂。
    片刻后,萧璃来到车上。不过他只能在外面跪坐,中间隔着一面帘子。
    “时文,这么急看见本宫,可有要事?”
    萧璃出任河池太守,正好与萧皇后同路。
    他轻声道:“启禀娘娘,臣网得到了消息,说今日是李言庆祖父头七下葬之日。此时前往巩县,臣怕惊扰了娘娘和越王千岁。不若在罗口稍势休息,待丧事结束之后,再前往巩县?”
    萧皇后此次路过巩县,召见李言庆,并没有提前安排。
    毕竟跟着一个越王杨侗,这王室成员不得与外臣接触的规矩,她当然清楚,所以没有声张。
    听闻今天是郑世安的下葬日,萧皇后也不免感到晦气。
    不过,她这次是为杨侗寻找未来的宰相,自然需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才行。
    之所以有这种行为,还是因为言庆那部《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情节,让她产生想法。
    杨侗年纪周围的那些臣子幕僚,几乎都是杨广所安排。而他自己,至今还没有一个亲近的幕僚。杨侗生在深宫之中,交往并不多。如果不能培植一些亲信,将来又怎能接掌皇位。
    而各家世胄官宦子弟虽众多,除萧家子弟之外,萧皇后独独看重了李言庆。
    沉吟片刻,萧皇后吩咐道:“郑世安,将葬于何处?”
    “本来豪阳郑氏的新任族长郑仁基,请郑世安回葬于洞林湖畔。
    但李言庆没有同意,而是选择在霍山为郑世安修建陵墓。据说郑世安的墓地。就在霍山天门峰下。”
    “既然如此,鉴驾不入县城。绕巩县而走。
    今天晚上,就留宿慈云寺”时文,你设法安排一下,本宫要在慈云寺,秘密召见那李言庆。”
    萧璃闻听一怔,旋即躬身道:“臣,遵旨!”。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抛,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八九章 凤兮凤兮
    一邢世安的荚建千后世永昌陵的位胃上
    按照堪舆上的说法。永昌陵承嵩岳之灵,聚河洛之气。是一块少有的风水宝地。背靠霍山,两翼腾飞,其势雄奇。若葬于此处,将泽披后世。郑世安没有子孙,其福泽由李言庆所得。
    本来。袁天罡希望在嵩阴山修建坟地。
    但听了李言庆的劝说后,最终把陵墓选择在了永昌陵的位置上。只是袁天罡在勘定地点之后,变得非常沉默。回家后径自返回道观,据赵希诡说,他在房间内推演卦象,足足三日。
    言庆这才想起来。永昌陵,“那可是皇陵!
    永昌陵中安葬的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其陵墓选定,自然要花费心思。所谓龙脉,大致就是说这种东东,言庆看不懂,却不代表袁天罡看不出来。所以。袁天罡生出些想法,似乎也很正常。本就是随口一说。没有想那么多枝节。但在古代。这堪舆之说兴盛。李言庆这时候就算是想要反悔,怕也不太可能。他若是反悔,恐怕会让袁天罡考虑的更多,更生误会。
    陵墓修建,是一件很庄重的事情。
    不过言庆财力雄厚。加之他交友广阔,许多人出手襄助。
    郑世安一介平民,坟冢自然不可能修的过于华美,否则超越了礼制,弄不好会被人参上一本,到时候反而不美。只是比普通人家的坟冢规模大一些。修建的华美一些。从各方面而言,都遵循着郑世安的身份,不逾制。不过,袁天罡则建议,在坟冢东北角,修建一座佛
    李言庆不禁好奇询问其中缘由,袁天罡犹豫一下,轻声道:“有龙自西北来,煞气甚重。”
    这句话其实已经告诉李言庆:你老兄选的这块坟地,是一条龙脉。
    他将抽取自西北而来的龙气,渐渐形成气候。如若不设法压制,随着龙气过来的,还有煞气。
    也就是说。你想当皇帝吗?
    李言庆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那修建佛寺”
    “此穴名为聚龙穴,虽则龙尚未成,却也是一块宝穴。只是龙未成,得煞气将弑主。在东北角修建佛寺后,可将煞气化解。同时以霍山和嵩阴为翼,呈环抱之势。即便是有高人勘察,最多只能点出一块元宝穴。幼龙吞煞,成而弑主。这佛寺就是护主之阵,已聚龙成型。”
    袁天罡把言庆说的是五迷三道。
    但他也听出其中的意思:修建这座佛寺之后,能隐藏住所谓的聚龙穴,不被人觉察。
    这也算是袁天罡对他的维护之意,李言庆深施一礼,未曾再谈及此事。他立刻命人按照袁天罡所选的的位置,并依照五行八卦之方位,修建佛寺。这并不算一件难事,也不会遭人怀疑。修建佛寺。为祖父祈福,也算是李言庆一番孝心。如此一来,反而更增添了他的孝名。
    “西北煞龙凶猛,需有一佛法精深之人,驻守于此。”
    佛法精深?
    言庆倒是知道一个牛人,那就是杜如晦的叔祖。杜法顺,后世将其称之为帝心大师。只是法顺如今在蜀中,主持一个佛会。且他在佛界地位高崇,李言庆还真不敢说,能请他过来。
    “我有一个人选。佛法极其精深,连主持方丈,亦非常赞赏。”
    言虎单手行佛礼于胸前,沉声道:“此人复姓司马,法号道信。开皇十三年时,与吉州符寺受戒。年初时,他云游至少室如今在寺中修行。如若能请出此人,想必符合袁真人所言。”
    司马道信,禅宗四祖?
    李言庆虽说早就听说过司马道信的名字,可却从未想过,把这位四祖大人,请来他家庙修行。
    “可以吗?”
    言庆沉吟许久。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让毛小念取来纸笔,在纸上写下: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
    “舅舅,烦请你把这封书信,交给道信法师。”
    这二十个字,也正是道信后来所提倡的“一行三昧,修持之法。言庆前世读过五灯会元。故而对禅宗的一些往事,还算记忆深刻。言虎显然不是一个有慧根的人,看不出这二十个字中,所蕴含的深意。不过既然是言庆拜托,他也不会拒绝。所以在当天,就赶回少林寺。
    三天后,司马道信。翩翩随言虎而来。
    “何为佛?”
    此时的司马道信。虽则佛法高深,但是似乎还没有达到后世四祖高度。
    故而一见言庆,他合掌相问。
    李言庆一笑:六心净即佛。”
    “何为心?”
    “佛即是心。”
    言庆而后道:“随缘不动心。不动心随缘。阿弥陀佛!”
    司马道信沉吟片刻。抚掌大笑,而后行一佛礼,同诵:“阿弥陀
    !”
    就这样,司马道信就留在了言庆的家庙之中,并为寺庙起名:心缘。这心缘二字,由言庆提笔。而后在大雄宝殿两边各竖一碑。一碑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另一碑则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司马道信。随即安守心缘寺。
    为了保证司马道信的修行,少林寺主持,派出以昙宗(言虎)为首,行操觉远共十三武僧随行。
    待佛寺的问题解决之后。亦即是郑世安下葬之时。
    前来观礼者,无数。
    不仅仅有巩县本地的士绅名流百姓,同样还有来自荣阳的郑氏、管城的崔氏、洛阳的寰氏。
    麦子仲奉父命。亲自登门。
    张仲坚派其族弟,赶赴巩县”
    若看霍山脚下的车仗,还以为是什么权贵家族的丧事。狭石姚义,江陵人蔡允恭”等等,或有名,或无名,纷纷前来。
    而其中更有士材清流颜相时,奉族兄颜师古之名。前来吊唁。
    这颜相时,正是后来李世民为秦王时,设“文学馆。中的十八学士之一。
    他之所以前来。一方面是因为颜师古所托,另一方面,也是仰慕言庆的声名。
    总之,丧礼场面。极其宏大。
    李言庆披麻戴孝。扶棺而行。至棺稽入葬时,他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从郑世安故去后,他都表现的非常平静。所有事情全部参与,并未流露过失态。可这并不代表,他不难过。
    今天是下葬之日。也正是十六年前;李言庆被郑世安抱养之时。
    十六年养育之恩。无需言语论述。言庆想起了重生之日,那血与火交织的夜晚;想起了凛冽风中,藏身于巨石缝隙中的寒冷;想起了郑世安对他的维护,想起了郑世安为保护他,那狂暴的神情。
    一时间,他泪如雨下。
    毛小念一旁轻声劝慰。可是却无法一止鲨泪水流祸
    “取琴来!”
    他突然间一声吩咐。
    毛小念等人手忙脚乱,捧来一部古琴。
    跪坐在坟冢前。言庆手按琴弦。他闭上眼睛,许久之后。突然手指轻轻一动,只听铮的一声,坟前立时鸦雀无声。
    言庆的琴,并不算高明。
    不过作为名士。琴棋书画,却是必修之课。调取《将归操》的韵节,李言庆随着音律。忽而悲,忽而喜,半晌后他仰天悲歌。
    悲来乎,悲来乎,诸君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毕。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们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鹅公子沉寂半载。自《胡马》之后,似又有新诗篇。言庆自顾自唱,思绪信马由缰。恍若进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奇妙境界。在这种时候,没有人敢低声交谈,甚至连呼吸,都变得轻缓。
    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狐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的音律,言庆又唱。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之尔斯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一旁,颜相时、郑仁基、徐世绩、房玄龄一个个不禁色变。如果说前面的悲来乎,还只能说是言庆对于生死的看法,那么如今这几句笑矣乎,不免有抨击时政的味道。巧言金色,阿谀奉承可至青云之上,这世上的人,只怕更愿意效仿苏秦张仪之流,而不愿守那孔孟之道。
    清流名士,多为儒生,不免心生感怀。
    琴声又复归《将归操》,歌声又显悲枪。
    悲来乎,悲来乎!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言庆似乎在感怀。他运道凄苦。然则古琴韵节一转。有变成《幽居弄》,歌声苍苍冷冷。如回鸣在崇陵深谷,震得梁尘欲飞。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是人读。
    颜相时房玄龄神情顿时凝重:莫非言庆就此,生出遁世之心?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猛虎不看机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言庆似已看破了尘世,唱罢之后,陡然大笑。那笑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