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唐-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太多。
    分化,操纵……等等手段层出不穷,将突厥四分五裂。咄吉若想要夺取中原,决定采取同样的手段。刘武周的归附,无疑给始毕可汗以充足的借口。
    他只需牵制住李渊即可!至于刘武周能不能椁隋军击溃,那就要看他的本事。
    一无所长的人,始毕可汗也不需要。事实上,刘武周也确有本领,将隋军大将王智辨斩杀于马邑。
    李渊对此,却无动于衷。
    他倒是想去征伐刘武周…,但襟肘着实太多。
    突厥人固然是一方面,不过真正的襟肘,还是来自于他的身边。
    隋炀帝命他出馈北疆,同时又派王威和高君雅节制监视。李渊即便是想要出手,也非常困难。同时,李渊也在韬光养晦。
    至于原因,更加简单。
    窦夫人在去年入秋后过世,李渊肝肠寸断,一病不起。
    消息传到了江都,杨广竟对身边的人说:“这老儿怎么还不死?”
    幸好杨广身边有一个妃子,是李渊的外甥女,一方面劝慰杨广,另一方面派人秘密通知了李渊。
    从那以后,李渊变得更加低调,整日醉生梦死……
    不过,他真的害怕了吗?
    太原,曾是北朝霸府所在论其历史,也许不会逊色于洛阳长安等任何一座都城。
    时仲春,万物萌发之际。位于渭水河畔的一座庄园里,李渊正坐在渭水河畔垂钓。和煦春风拂过,令人生出困倦之意。他一动不动,静静坐在河边,那双眸子里,透出几分浑浊色彩。
    若李言庆在此处,定会发出‘岁月不饶人&的感慨。
    如今的李测,已没有了八年前那种风姿飒飒的状态,给人以一种垂垂老矣的迟暮感受。
    不过在他身后,尚站立着许多人。
    全都是垂手肃立,甚至不敢大工喘息。而为首之人,却是李孝在李孝基的身边,分别肃立有李渊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
    除此之外,全都是李渊的心腹。
    一袭青衣,相貌清癯者,名叫裴寂,是河东裴兵东眷旁支,晋阳宫“国公,上钩了!”
    裴寂突然开口,却见河面上鱼鳔一动。
    李渊连忙拉杆,却不想那鱼儿太狡猾,竞脱钩而去。
    “玄真1你心燥了……”
    李渊浑不在意那脱钩而去的鱼儿,收起鱼竿,笑呵呵的责怪了裴寂一句。
    不过看得出来,他和裴寂的关系非常密切,裴寂丝毫没有在意。
    “二郎,太原王氏果然派人与你说起亍那件事情?”
    李世民连忙上前一步,拱手道:
    「絮,太原王荣通过王通王先生,把他们的意思传给孩儿门希望通过孩儿,劝说父亲支持王世充。还说若能成功,他王家愿增送战马,一千匹。”
    李孝基,脸色顿咚一沉。
    李渊懒洋洋站起身来,把鱼竿随手递给裴寂。
    他看了一眼李孝基,又看了看李世民,“那你意下如何?
    “王世充,豺狼也……此人如果掌控了荥阳,势必会令中原局势更加混乱。不过父亲也正可浑水摸鱼,可谓一举两得。”
    “如何一举两得?”
    “让王世充搅乱局面,父亲正可浑水摸鱼,此乃其一;乘势结好王氏,正有助于我们站稳…脚跟,此乃其二。
    “摸什么鱼?
    “这个十一一十一一”
    李世民没有想到,李渊rl…突然对他装糊涂。
    其实他自己心里很清楚,李戕表面上看去迟暮老迈,可这心里,始终保持着清醒。
    “老九,我昨日收到一封从荥阳送来的密报。
    似乎看出李孝基脸色不渝,李渊不再理睬李世民,笑呵呵的看着李孝基,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
    荥阳密报?
    李孝基脸色一喜,连忙上前接过了信件。
    其他人,则一脸茫然之色。
    李世民疑惑的看着李孝基和李渊二人,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竟让李渊露出开怀之色。
    “你们且先下去吧!玄真和老九,你二人留下,我有事情交代。
    李世民心里一咯噔,立刻意识到,自己刚才那一石二鸟之计,似乎并没有获得李渊的认可。
    可他又实在是想不明白,这分明是一件好事,为何李渊却不认可呢?
    自母亲窦夫人过世后,李世民就觉察到了李渊的心思。他甚至父亲不是那种会轻易低头的人,之所以如今装作昏庸好色,迟暮糊涂的样子,却是为了更大的图谋。这一点,从李世民暗中结交英雄豪杰,李渊明明知道,却装做不知道。并且暗中资助他大量钱帛,助他行事。
    父亲所谋,非小!李世民几次探听李渊的口风,都被李渊喝斥。
    不过根据他新结识的一位朋友分析,李渊之所以这样,恐怕是早就有了安排。李世民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尽力为李渊制造声势。一俟时机成熟,李渊肯定会有所行动。李世民在筹谋许久之后,借太原王氏请求援助,再次试探李渊。出乎他预料之外,李渊好像无动于衷。
    这不免让李世民,生出几分疑惑。
    “三郎,你说耶耶这心里,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李世民和李玄栾…的关系非常好。
    本来,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李玄霸如今早已一命呜呼。却不成想李言庆的出现,挽回了李玄霸的性命。如今李玄霸已年满十七岁,生的单薄而瘦弱,但同时,身怀绝技,神力天成。
    他挠挠头,憨憨一笑“二哥想不明白的事情,我…又如何能够想得出来?
    不过二哥也不必太在意。你去年不是认识了那个王白牛王先生吗?他足智多谋,想必能为二哥解惑吧。”
    王白牛,不就是那个在十几年前,被李言庆击败,遁入龙门山白牛溪畔闭关的王通吗?
    王通闭关之后,世人戏称他为王白牛。
    待到王通听闻之后,非但不怒,反笑而纳之。
    李言庆绝对不会想到,他那次对王通的打击,给王通带来了何等巨大的影响。此后十载闭门苦读,更在大业十年时,得王氏族人之力,被誉为太原户曹参军之职,与李世民结交。
    而在原有历史上,王通此时,业已病故。
    李世民闻听展露笑颜“如此甚好,我异欲寻他。”
    被林海听涛那厮抓壮丁,抱歉!
第卌四章 王白牛(下)
    李孝基已看完书信,深吸一口气,脸上洋溢着隐隐骄傲之色。他看着李渊,拴声问道:“国公意欲如何?”
    李渊笑了笑“说实话,我确未想到,玉娃竟已成长如斯。
    这件事我已有决断,既然太原王氏要我出面说项,二郎说的不错,我可顺水推舟,成全玉娃这一遭。只是王世充背后有王氏族人撑腰,即便此次争夺失败,也会给中原带来巨大变数。
    老九,玉娃儿在荥阳苦苦支撑,我实不忍心。虽则我无法给予他太大帮助,但也需有所表示才是。”
    整个李家,知道李言庆和李孝基关系的人并不多。
    除了李之外,也只有寥寥数人而已。而在这数人当中,窦夫人和李绘都已经过世了,其余人,也就是知晓一个端倪。包括李渊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也只是知道李测在荥阳埋伏着一招暗棋。可究竟是哪一招?李渊从未向他们吐露过。这种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李孝基揉了揉鼻子“国公意欲如何擘他?”
    “我思忖良久……二哥病逝之后,道玄一直留在朔方。虽说有老窦哥照拂,可终究是寄人。下,不是长久之事。道玄如今也十二岁了,正可出来历练一番。我听说玉娃儿请了徐文远徐公出馈麒麟馆,所以我考虑着,让道玄前往荥阳,一方面可作为联络,二可在麒麟馆就学我现如今的情况非常尴尬,玉娃儿若是和我联系过多,只恐被人看出破绽。
    但如果没有联系,我们就无法及时了解荥阳的状况,更无法给予玉娃儿足够的帮助和支持。
    道玄年纪小,又是以求学名义前往巩县,不会引人关注。老九,你觉得这安排,如何?”
    这安排,当然妥当!
    李孝基表面上虽然还是一派波澜不惊之色,可心里面却乐开了李渊这样安排,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就等同于认可了李言庆在李家的地位。这大家族里,归宗认祖是一回事,认可不认可是另一回事。
    同样姓李,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否则礼物七个儿子,为何独李渊这一支可以继承爵位?李渊兄弟不少,但能被李渊重用者,又有几人?
    李道玄在李家的地位不低,虽然年铝,不大,可是很得李渊看重。
    如今,这样一个人被派往巩县充当联络使者,也正说明了,李渊对李言庆的看重和关注。
    从某种程度而言,李言庆从这一刻起,算是进入到李家的核心阶李孝基说:“道玄聪慧,举止都雅,且有应变之能,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不过道玄的年纪毕竟还小,担当如此重任,恐力有不逮。如今荥阳情况复杂,言庆虽说聪颖,但尚未掌控住大局。万一有所偏差,坏了道玄的性命,岂不是对不起二哥一家?所以派道玄前往荥阳我没有意见,不过最好有一老成持重,且善于察言观色之人从一旁协助,也许会有妙用。”
    李渊听罢,也不禁连连点头,认为李孝基所言,颇有道理。
    可是派什么人去呢?
    李渊不免有些犹豫。他手下能人无数,可是这李阀烙印着实太深。
    如温大雅三兄弟,都有经纬之才,但派他们出马,定然会引发他人的怀疑。毕竟这温家兄弟的名气,着实不算小。
    抬起头,李测问道:“老九以为,何人适合?
    “这个,我一时也想不出来。”
    “国公,九郎,茶已好,正可引用。”
    凉亭里,裴寂大声呼唤。
    李渊和李孝基相视一笑,迈步走进了亭子。
    裴寂把茶盏推倒二人面前“怎么,有什么为难事吗?”
    李渊喝了一口茶,沉声道:“我欲命道玄前往巩县麒麟馆中求学,只是不知该派何人相随。”
    裴寂既然能留在这里,自然是李测心腹之人。
    李渊虽然没有说出李言庆的存在,可裴寂还是可以猜测出,李道玄前往荥阳,定有重要使命。
    他沉吟片刻“若是随从之人,我倒有两个人选。
    四娘之夫柴绍,乃太原望族。他有一个兄弟,名叫柴青,拳脚高明,剑术无双。而且为人非常机灵,值得信赖。有…他相随,想必能令道玄贤侄安全无虞。国公以为,此人如何呢?”
    柴绍是李渊的女婿,自然能信任。
    柴青此人,李测也见过,的确是像裴寂所说的那样,武艺高强,为人机敏。更重要的是,杂家和李氏已成为一体,当年李孝基还冒充过柴氏族人,在李道玄祖父麾下藏身。这种种关系,非比寻常。蕻寂提出的这个人选,不仅是李渊同意,包括李孝基,也感觉着非常满意。
    “但不知,另一人是谁?”
    “安全保证了,还需要一个见多识广,且能察言观色,八面玲珑之人。
    我记得国公帐下有一司铠参军,文水人武士!!”曾经做过商人,后因开凿通济渠时得罪了杨素,而逃回家中。此人走南闯北,对中原地区更是万分熟愿。有才器,更有谋略。好读三国,每见扶主立忠之事「必浮一大白,乃忠贞之士……文有武士!!”武有柴青,道玄必当无忧。
    武士!!?
    李渊乍闻之下,也不禁笑逐颜开。
    “武士!!”的确是合适人选。”
    武士!!虽官拜司铠参军,但并非吏部报备的官吏。准确的说,他其任免大权,李渊可以自行决断。加上他并非什么风流名士,虽当过兵,但也只是个队正出身,在卫府同样没有任何娃「录。这样一个人,绝不会引他人关注。
    李渊想到这里,心里已有了主张。
    “要不然就由你辛苦一趟,送道玄前往巩县?”
    李孝基自然是万分愿意,一晃又有四年时间未见过自家孩儿,他思念言庆之心,难以用言语形容。李渊也看得出李孝基的心事,所以就让他送李道玄去巩县,也为了他父子能够相聚。
    “那我何时起身?”
    “我这就命武士翡「和柴青过来,你今晚就动身,前往朔方。
    “喏…!”
    李孝基唱了一个肥喏,兴冲冲的走了。
    裴寂颇有深意的望着李孝基的背影,突然间似有所明悟。他看了一眼李渊,嘴角浮现出一抹,奇异的笑容。
    傍晚,李世民正坐在家中,手里拿着一部洛浦书馆刊印发行的孤本《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品读。
    一袭白衫,衬托出李世民卓尔不群的风姿。
    在读到隆中对一节时,李世民忍不住拍案叫绝,而后发出一声感一旁正在缝补衣衫的温氏,忍不住好奇问道:“夫君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感慨万千呢?”
    “我感慨,当年与半缘君相遇,竟未能多做盘桓。
    少时读《三国》,只觉热血***,壮怀激烈。而今再读三国,才知半缘君,实乃当世大贤。四姐曾说,半缘君少了几分英气,不如我的气概。可我现在才知道,半缘君乃大丈夫行径。”
    一句话,令温氏也不禁生出几分好奇。
    她正要开口询问,却听门外有人侩报:“三公子和王先生求温氏连忙起身,从李世民手中拿过邝本三国演义,轻声道:“三叔和王先生来了,二郎还需留意自家的风度。你们谈事情吧,我且下去让人为你们准备酒菜。不过,可莫要贪杯哦。
    温氏,也是书香门第出身,性情温婉贤淑。
    李世民和她,也算是青梅竹马,两人的盛情非常好。
    听温氏叮咛,李世民非但没有不耐烦,反而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会记在心里。不一会儿的功夫,李玄霸和王通就走进了大厅。李世民连忙起身相迎,和王通见过之后,分别落座下来。
    十四载光阴过去,王通相貌并未有太大改变。
    只是脸色略显苍白,目光也不似当年那般锐利,如同纳入鞘中的宝剑。十四载苦读,他承受了多少屈辱,忍受了多少人的白眼。这其中的苦楚,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而造成他‘王白牛&之名的罪魁祸首,正是李言庆。不过王通倒不记恨李言庆,反而从内心里感激他。
    若非李言庆,他如今怕还是那井底之蛙吧。
    十四载光阴,让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四旬男子。
    王通沉稳的端坐在一旁,也不开口询问李世民唤他前来,究竟是若是连这点养气的功夫都没有,他又如何能成就功名?王通知道,李世民找他,定有要事。
    果然,李世民和王通寒暄片刻之后,话锋一转,谈论到7日间的事“刚才刘文静派人告诉我,说不久之前,九叔带着柴青和武士疆离父亲意欲送道玄弟去巩县读书……我就觉得奇怪,这种时候,父亲送道玄弟去巩县读个什么书啊。”
    “去巩县就学?麒麟馆吗?”
    “正是!”李世民回答道:“据说李言庆请了徐文远徐公坐镇麒麟馆。但即便如此,也不需要让道玄去巩县就学嘛。那边的情况同样复杂,战事频发,未必是一个就学的好地方吧。”
    “只怕,国公别有深意。”
    王通沉吟许久,抬头道:“公子刚才说■,国公昨日接到了一封桀“正是!
    “我族叔在这个时候,请国公齿…面,为王世充说项……”
    王通的脑海中,浮现出一条条脉络,将看似毫无关联的种种线索,渐渐联系起来。
    他突然道:“公子,国公想来已经做出决断,只怕不久,就会有所行动。”
    “你是说……”李世民眼睛一亮,绽放出灼灼神采。
    王通点点头“二公子只需要关注一下,国公近期是否会招大公子返回太原。若是大公子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