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唐-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这落差一曰产生,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就只有李言庆自己
        一路上,他想了很多,也考虑了很多。
        在长安站稳脚跟,只是他的第一步;而后,他要做的事情,似乎还有很多,很多!
        坐起身来,看了一会儿书后。感觉有些疲乏。
        李言庆准备回去休息,却在这时候。梁老实耷拉着一只胳膊在门外轻声道:“王爷。长安派来使者,有要事求见。”
        言庆一怔,迈步走出房间。
        “速速带他来见我。”
        梁老实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他带着一个身着千牛卫打扮的人,来到门廊下。
        “末将左监门都尉王明伟”见河南王千岁。”
        “王将军!”
        李言庆一眼认出,这风尘仆仆的千牛卫,居然是熟人。当初寰威前去巩县传旨,就是这王明伟随行保护。
        “起来吧王将军这么急匆匆前来。可是有什么紧要的事情?”
        “王爷,陛下口诏,令王爷即刻进京。”
        “这么急,让我进京?”
        王明伟说:“王爷有所不知。苏州萧隋派来使者,于昨日秘密抵达长安。
        陛下说,那萧隋使者是王爷的故友。所以要王爷出面接待。明日卯时前,请王爷务必抵达。”
        这会儿,已经快到戌时!
        李言庆一蹙眉,问道:“萧隋使者何人?”
        “乃萧隋黄门侍郎,内史令房乔,”
        “房乔?”
        李言庆心里一动,暗道一声:萧隋这时候派使者前来,而且还要房玄龄出使,又会有什么事情呢?
        不过,时间紧迫,已经容不得他多做考虑。
        言庆立刻下令,命阁棱和柳亨两人,率三百万胜军,即刻随同他前往长安。
        沈光、郑大彪则与长孙无忌,领余下兵马,在天亮后动身。
        “小妖,是不是长安出事了?”
        无垢为言庆换好衣装,朵朵一旁忍不住,低声问道。
        “房乔来了”恐怕江南战局,出现了变化。陛下连夜招我进宫。就是商议此事。你们莫担心。没什么事情。
        我估计让我过去。是因为我和房乔比较熟悉,所以要询问一番。
        你们安心休息,天亮之后启程。估计明天午后,就可以抵达长安,咱们一家团圆。”
        见李言庆神色轻松,无垢和朵朵脸上的忧虑之色,多多少少有了一些缓解。
        “哥哥,你要多小心!”
        无垢温柔的为他整理好衣裳。轻声叮咛,“陛下问你什么,你回答什么,千万不要逞强。”
        昔日的天真小丫头,如今也已经成熟了!
        无垢虽然平时话语不多。但也知道,言庆现在的情况,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好。
        李言庆伸出手,揉了揉无垢的小脑袋瓜子,转身走出房间。
        驿馆外,万胜军整装待发。
        李言庆翻身跨上象龙,导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而后催马离去。
        房玄龄这时候出使长安,究竟是什么用意?
        还有,李世民和李靖在长安。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态度?他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究竟达到什么样的地步?
        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象龙马铁蹄声震震,撕破了黑夜的寂静。
        那燥热的风迎面扑来,令李言庆的心里,徒然有些不安!
第三章 所谓划江而治
        在武德二年,名之“京城”并废去了洛阳东都之名。
        不过,此时的长安,并非后世所说的长安。或者说,武德三年时的长安,尚未竣工。
        这座历史名都的修建,足足历时七十年之久。
        从开皇二年开始,到永徽二年外廓竣工,才算是整体结束。
        不过,此时的长安,已经初具规模。整座城郭分为三个部分,最北部为宫城,宫城以南是皇城,也是各属衙所在之地。皇城意外,防卫外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
        城市大体为方形,城墙环绕。周围长约七十里。
        外城仍在修建,但轮廓已然成型。东西长十八里又百十余步,南北广十五里有一百七十余步。城墙高一长八尺,大约有四米左右。城内纵横是一条南北大街,十四条东西大街,交错纵横,共设立有一百零八坊,并有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
        长安外城前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在黎明的曙光中,透出磅礴之气。
        李言庆立马于渭水之畔,不由得心中万分感叹。
        所谓大唐气象,此时,已初具峥嵘!
        “王爷,请随我入城吧。”
        王明伟催马上前,落后象龙半个身子,轻声道:“已过寅时,陛下定等的焦虑。”
        抬头看看天色,李言庆点点头。
        “柳亨率部直接前往河南王府,阁楼带一队兵马,随我前往皇宫魏见。”
        早在三年前,李渊就在长安为言庆准备好了一座府邸。不过当时李孝基尚在,所以王府就挂在李孝基名下,为笆王府,坐落外城的隆庆坊。  邻春明门以北。
        王府占居一个坊市,其规模丝毫不弱于秦王府等几座府邸。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李渊对李孝基父子,是何等的看重。不过,李孝基福薄,在这邑王府里住了没多久,就战死于陕州。李孝基死,后,笆王府也就随之荒废下来。
        据宫中传闻,当时很多人看重了集王府的位置。
        这其中,就包括李渊如今最为宠爱的嫔妃,尹德妃。据说,尹德妃曾向李渊讨要隆庆坊,赐予她的父亲。但李渊却严厉斥责。说这隆庆坊乃宗室所有,任何人不得染指。后来尹德妃还专门向宗室打听,隆庆坊究竟被赏赐给了哪位宗室。
        而宗正寺回答却是,不知道。!
        也难怪宗正寺这样回答,因为李言庆当时还未归附,其身份不过寥寥数人知晓。
        后来随着李言庆宣布易帜,归附李唐,笆王府随之变更为河南王府。
        这座王府,自武德二年中就空置下来,等待着李言庆的接受。本来。按照规矩,还会有一个仪式。不过考虑到李言庆提前抵达,李渊也就不再讲那些排场,早在昨晚就开始清理,并派工部侍郎武士裴和太子左春坊博士郑宏毅在府中等候。
        言庆吩咐完毕后,与王明伟直入明德门。
        此时,城门已经开放,守城的门卒正在清理走道。
        远远见一队骑军风驰电掣般奔来,也不禁吓了一跳。
        “左监门都尉王明伟,奉旨迎河南王进宫面圣。闲杂人等立刻散开,让出通路。”
        冲在最前面的千牛卫,大声高呼。
        一听是奉旨行事,门卒哪敢上前阻拦。连忙让开道路,只觉一股风呼啸着掠过,不由得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骑军入城之后,迅速分成两队。
        一支往隆庆坊行去,另一支则直奔朱雀门。
        “河南王是哪一个?”
        门卒尤未弄清楚,疑惑的向门伯看去。
        “连河南王是谁都不知道,你这家伙,以后别想有什么出息了你忘记了,年初朝廷不是颁布旨意。封鹅公子为河南王吗?鹅公子是谁……你真是没救了!
        亏你还天天听那三国演义,鹅公子就是编写三国演义的人!
        他是集王之子,早先一直在豪阳征伐。圣上前些日子不是下旨。命河南王返京吗?”
        “三国演义?我到是听过”不过那好像是半缘君所著吧。”
        一群人用鄙视的眼神看了那门卒一眼,有好心人道:“鹅公子,就是半缘君,也就是河南王千岁。”
        “听说河南王在洛阳和秦王有些不对付。
        这次他前来长安,只怕这京城之中。要有热闹看喽!”
        “休得胡言乱语,赶快清理通路。别耽搁了时辰。”
        门伯连声呵斥,门卒们三三两两的散开。他返回城门卷洞,叫过来一个门卒。
        “立刻通知燕掌柜,就说河南王已然返京。”
        朱雀门外,一名内侍,正翘首而待。
        王明伟带着李言庆来到朱雀门前下马,那内侍连忙走上前来,“可是河南王千岁?”
        “正是本王!”
        “奴婢田丰。恭为内常侍,奉陛下旨意。恭候王驾千岁多时,请王爷立刻随奴婢进宫吧。”
        武德二年时,李渊定下宫中宦官的品级。
        在这个时代里,内侍是太监的统称。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太监。可以被称作内侍。
        整座宫城。不过四名内侍,算是太监头子。
        而内侍之下,尚有内常侍六人,内偈者、内给事十人。又有偈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和寺人各六人。这七十二个人,组成了整个宫城官宦的核心权力圈。之下有设立五局。各局官宦头领,基本上就是由这七十二人担任。
        内侍统五局,内常侍协助内侍。
        李言庆不禁一怔,脱口道:“你叫田丰?”
        田丰愕然道:“奴婢是叫田丰,王爷认得奴婢?”
        “这个,不认得,不认得!”
        不过这田丰能为六常侍之一,想来也是个很得李渊看重的角色。对于这些宦官,言庆说不上有恶感。但也谈不上什么好感。毕竟,史书中记载的宦官,大都是反派角色。历史上宦官之祸最严重的几个时代中。唐朝绝对算得上是一个。
        李言庆道:“请大人带路!”
        “王爷却风一六了。汝是奴婢的本份。怎劳的王爷个“请,字        说着话,田丰在前,李言庆在后,走进皇城。
        从朱雀门进皇城,左右两边分别是鸿驴寺和太常寺。在往内走,就是尚书省所在。
        阁棱带着一队万胜军,在朱雀门外等候。
        王明伟则前去交旨,亦不随李言庆前往。一路上,田丰就和言庆。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其大致内容,无外是关于萧隋遣使的事情。
        李言庆知道,田丰和他说这些。定然是受了李前的意思。
        让他先了解个大概,一会儿见到了。李渊还会详细的向他说明。
        萧太后遣房玄龄入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她准备和李渊,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
        如果李渊同意。萧太后愿意让出淮河以北的地区。
        但李渊必须保证,五年之内。不得与萧猜开战。否则的话,萧杨联合。定与李渊死拼。
        发  江而治?
        李渊绝对不可能同意这件事情吧!
        言庆不免感到疑惑:萧太后求和的意图,非常明显,无非是想要借五年时间,平定江南的局势,而后与李唐形成对抗之势。
        五年,以萧太后手中的势力。加上张仲坚,房玄龄这些人协助。绝对能扫荡江南。羊竟,在言庆看来,后梁的萧锐如今看似具萧太后强大。但实际上,却相差甚远。
        而萧杨相争的话,也不可能出现不死不休的局面。
        无非是东风压倒西风。亦或者西风压倒东风。只要萧锐露出败相。江南就会立刻平定。毕竟,萧太后和萧铣都是兰陵萧氏族人,同时也是南梁萧氏的后人,不太可能死拼。
        如果江南统一,势必会出现第二次南北对峙的局面。
        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那么所谓的大唐盛世,就可能随之烟消云散
        李渊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的厉害,但他却在犹豫,这说明,萧太后手中。还有一张底牌。
        就因为这张底牌。所以萧太后的气很足,更令李渊犹豫不决。
        越往宫中走。这守卫就越是森严。
        田丰带着言庆承天门外,就止住了脚步。
        一名黑衣内侍,在承天门外等候。田丰急匆匆走上前去,恭敬道:“安大将军,河南王到了!”
        按照宫中的规矩。官拜内侍者。有大将军衔。
        这位安大将军,是李阀老奴。早在李渊父亲的时候,就已经追随,对李家忠心耿耿。
        他本名安士则,年近七十,同时也是宫中四大内侍之首。
        田丰这心里暗自震惊!        陛下让自己在朱雀门外等候李言庆,已经说明了他对李言庆的看重。此前,长安流传着陛下对河南王不满,把他调至长安。是为了教他的谣言。不过,李渊让田丰守在朱雀门,说明这谣言,并不真切。若只是教的话,何需派他等候?
        可现在看来,陛下应该没有要惩罚河南王的意思,甚至对他很看重。
        自李渊登基以来,何时见过安大将军亲自出面迎接?这种程度的看重,就连秦王也未必能够享受。自李渊武德登基以来。似乎只有在确立太子后,招李建成进宫的时候。安大将军出面过一次。而这一次,河南王觐见,安大将军竟然等候在承天门外?
        “王爷,陛下在大兴宫,已等候多时!”
        李言庆看得出,这安大将军的气派。不比寻常内侍。
        连忙道:“请大将军通禀。”
        “通禀就不必了,陛下有旨,河南王到来之后,即刻孰见”请王爷随老奴来。”
        田丰就这样,止步于大兴宫外。
        而卓言庆和安士则。一同步入承天门。
        这大兴宫,应该就是后世的太极宫吧!走进承天门,就看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在阳光下闪烁光芒。
        长安,是所有汉人心中的梦!
        后世常言西安就是长安,可实际上呢?后世的西安,不过是长安的一隅而已”,
        深吸一口气,李言庆突然想着大兴宫,拜了三拜!
        而这其中的意义,也许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
        对言庆这古怪的举动,安士则也不太理解。不过他愿意认为,这是李言庆对李渊的尊敬。
        “王爷,陛下在立政殿,已侯了一晚,请随老奴前往。”
        大兴宫实际上包括了大兴宫,掖庭宫和东宫。武德三年初,李渊将武德殿赐予李元吉,而后将承乾殿赐居给李世民,把万春殿赐居给了李玄霸之后,大部分时间,是在立政殿中和朝臣商议事情。
        言庆点点头,随着安士则往里走。
        安士则突然道:“两年前,也是老奴领着琶王千岁往西苑面圣,却不想,从此天人永隔。”
        “大将军认得我爹?”
        “如何不认得!”安士则笑道:“当年琶王在世时,与老奴闲聊时,还提过你呢。
        只是后来老奴入了宫,与邑王的接触就少了些”邑王是个好男儿。也是个痴情的男人。早年间。皇后还张罗着想要给琶王介绍一门亲事,结果笆王却拒绝了!”
        言庆心里一动,敏锐的觉察到,眼前这个老太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似乎很好。
        “以后,还请大将军多关照。”
        “王爷啊,您这话可就说错了”应该是老奴拜托您多关照才是!
        不过老奴有一句话,也不知王爷能否听得进去。王爷身边有不少能人,想必这次来长安,也给王爷出了不少主意”呵呵,长安比不的洛阳,但王爷心中坦荡,又何必在意其他?陛下对王爷是看重的,如若王爷畏首畏尾,想来陛下心里,一定会非常难过”
        老太监这一番话,令言庆心里一咯噔。
        来长安之前,杜如晦也好,薛收也罢。或是当面,或是来信,都有过一些叮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