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唐-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言庆接过信筒,并没有急于拆看。
    “家里的情况怎样?”
    “一切正常,高老大人曾派人来过一次,说是邀请王爷主持开荒祭奠……王爷当时正好出海,所以就有朵王妃出面主持……老大人还说,要王爷回来后速速前往,有要事商议。“
    高老大人,就是长孙无忌的舅舅,前交趾郡司马,现任交州刺史的高俭高士廉。
    勿论从前高士廉对李言庆有什么看法,如今却巳经是实实在在的一家人。加上这两年高夫人时常书信来往,也使得高俭对李言庆,变得亲热许多。本来,李言庆准备让高士廉出任交州总管,兼任刺史一职。可高士廉说自己不通军务,加之安南都督府就设立交趾,无需再设立交州总管,只担当了刺史一职。其子高履行,如今是钦州司马……
    这几年来,李言庆一方面大力推行商业活动,另一方面也没有忽视农业。
    交州雨水丰沛,也适合耕钟。于是李言庆下令开垦荒地,并由官府负责耕牛农具。每开垦十亩荒地,官府得四戍公田,而百姓得六亩永业田。许多藏匿于深山之中的俚僚,对此兴趣极大。两年时间里,交州共开发出数十万亩的荒地,逐渐从依靠援助,而自给自足。
    武德七年初,李言庆再次颁发开荒令。
    将赋税转化为崭帛,而后进一步推动商业,使得交州逐渐戍为比远胜于番禹的商业城市。
    当然了,这其中也少不了一些强硬而铁血的手段。
    为增加交州人口,李言庆命龙骑军出征天些,掠夺天些人口,贩卖至交州为奴隶。
    如果不是交通不方便,李言庆甚至想要前往非州、欧洲掠夺人。……既然当年欧州人可以贩卖人口,那今日他李言庆,为何就做不得这种事特?
    高士廉这么匆忙派人过来,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商议。
    李言庆想了想,“李长史,咱们立刻启程,返回交趾。”
    李端巳经唯备好了车仗,李言庆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辇车。
    在辇车里,他打开了信筒,一目十行的阅读柴孝和的来信,脸上不知不觉,浮现出一抹凝重。
    竟然会有这种事情?
    如果不是柴孝和送来书信,李言庆几乎猜想不到这样的结果。
    历史,早巳经变得面目全非……原以为这太子之争是李建戍和李世民之间的游戏,却没有想到,居然多出了一个人!
    也真幸亏了自己当初多了一份小心……
    想到这里,李言庆禁不住笑了。
    这个游戏似乎变得越来越有意思,只是不知道,这最后的胜家,又会是哪一个呢?
第五章 魏征的决断(一)
        三月  暮春,断雨零星。粤西的气候很湿润,放眼看去,一派郁郁盎然……
        过了九嶷山,就算正式进入安南都督府的治下。一行车队沿着平坦的官道行进,浩浩荡荡,颇有声势。
        车上的大盍,书一个斗大的‘裴,字。
        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河东裴氏的车队!
        李言庆与河东裴氏的关系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亲密可言。谁都知道,河南王王妃裴翠云,就出身于河东裴氏家庭。而此前出任并州总管,如今官拜左骁卫将军,都畿道护军的裴行俨,更与河南王是总角之交,说穿了就是发小……所以,早在武德六年,李言庆开始加快对岭南的开发治理时,河东裴氏就着手于粤西地区的布局,置办产业,推进商事。
        特别是随着俚王罗窦被诛杀,裴家也从单纯的在交州发展,逐渐转移向钦州、皂厂州和桂州  三地。
        可以说,裴氏在李言庆的就许之下,已隐隐成就了气候。
        相比之下,荥阳郑氏与李言庆的关系同样密切,但在进取心方面,就显得有些不足。哪怕郑宕孜出任了  桂州刺史,郑家也不是非常支持。
        也许在郑家人眼中,李言庆始终是一个藩王,不值得他们像支持李建成一样的,在粤西投入太多的金钱和人力。与裴氏相比,郑家更在意政治上的投机,而不如裴氏一样灵活。郑仁基虽然很想借机扩展家族的力量,但是却受到了诸多牵制。
        在这一点上,郑仁基显然无法和裴氏家族的族长裴世矩那样一言九鼎。
        他当年接手郑家,本就是一个偶然;如果不是郑元寿主动退让,郑仁基也不可能顺利接手。如今,郑元寿身为太子李建成的岳父,自然希望郑家能全力配合李建成平稳过渡。
        所以,有郑元寿兄弟的襟肘,郑仁基做起事情来,自然是缩手缩脚。
        不过随着李言庆对粤西地区的掌控力  度越来越强,而郑宕毅更借助冯家的势力,成功的在粤西站秸脚跟,郑氏家族即便是不太看重粤西地区,也不得不开始加大对粤西的投入。毕竟在诸多郑氏子弟当中,郑宏毅的成就最大。
        即便郑元寿曾在私下里表示:郑宕毅是被发配去了桂州,日后怕也就是止步于一州之长的地步,很难进入中枢……但他也必须承认,从目前来看,郑宏毅的官位最高。郑宏毅的年纪才多大?不过二十七八而已,就已经戍卫一方。
        而郑元寿呢?  五十多岁了,也不过比郑宏毅高出一个品秩来。大家都是一州刺史,郑元寿出任豫州刺史,算是个中郡,而郑宕毅则是下郡刺史,秩比正四品,比郑元寿低了那么一品而已。“弘大兄,原以为这南方地处蛮荒,道路难行。
        可未曾想到,这一路走过来,竟然如此顺畅……从洪州过来,可算得上是一路坦途,比关中的道路,也不廷多让啊。”一相大型马千上,长孙顺德捻须称赞。的确,这岭南的道路的确是非常平坦,一路走过来,通畅无比。
        而坐在一旁的裴世矩,则轻轻点头。清癯的面庞,露出…一抹赞赏之色,但却一言不发。
        这马车里,坐着三个人。
        正是奉诏巡查岭南的裴世矩和长孙顺德。
        而一脸严肃的魏征,在裴世矩和长孙顺德面前,显然还差了些级别。
        他是奉李建成的命令,前往交州私合李言庆,查探李言庆的态度。不过在明面上,他也是这钦差队伍中的一个成员。抿着唱,魏征沉就不语。一双浓眉紧蹙,似是若有所思。说起来,魏征对李言庆并不陌生。早在天下尚未动荡的时候,魏征就听说过李言庆的名号。
        而后他投奔瓦岗,更领教了李言庆的种种手段。从内心里而言,魏征对李言庆,极为敬佩,甚至可以用尊敬二字来形容。身为寒门士子,他对李言庆在巩县兴办麒麟馆的行为,格外感激。而且,当天下英豪都在逐鹿江山的时候,也唯有李言庆,一直坚持兴学。
        只可惜,当时的李言庆虽则声名响亮,但无论是资历、年纪和出身方面,都不足以逐鹿江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魏征最终选择了李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李言庆居然也是李闷子弟,令魏征也吃惊不';  1  o
        李言庆在长安的时候,虽然李建成刻意想要拉拢李言庆,可魏征却不太赞成。在魏征看来,李言庆是一头猛虎,而李建成却不是那个可以驯服猛虎的人……纵观整  个李唐皇族,除非李言庆的生父李孝基重生,其他人都不足以令李言庆真正的  臣服和归心……所以,当李言庆被发配粤西的时候,魏征是极力赞成。
        可现在看来,当初的发配,却好像变成了纵虎归山……李言庆在粤西的发展,显然出乎了魏征的预料之外。不但穑定了粤西的局势,妥善处理了当地山民与汉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更趁着李世民平定后梁的机会,一举吞下荆襄重地。在洪州的时候,骁征与房玄龄接触过几次,已发现这房玄龄,非比寻常人。可这样一个人,却对李言庆是推崇倍至。魏征不免担心,是否真的要请李言庆返回长安?“玄成,这一路上,你怎么不说话裴世矩突然开口,令魏征立刻清醒过来。
        他芙了笑“卑职正在想,河南王在这蛮荒之地大兴土木,可真算得上是气魄恢宏啊。”“若说气魄,养真的确不差。
        我听人说,养真意欲在整个岭南地区,兴建十条同等程度的道路,彻底打通岭南与中原的联络……当年始皇帝定鼎关中,也不过修了八条驰道,养真这气魄,甚至比……”“薛国公,慎言!”裴世矩突然睁开了眼睛,打断了长孙顺德的话语。
        长孙顺德也是有些得意忘形了……李言庆娶了长孙无垢,同时又是长孙晟的学生,和长孙家族,自然是密不可分。见李言庆在短短数年之中,便有了如此成就,不免心中开怀。
        只是这言语显然不太合适。
        始皇帝那是个什么样格人物?
        把李言庆拿出来和始皇帝相提并论,如果传扬出去的话……
        长孙顺德不由得心里一咯噔,吓出了一身冷汗。
        “两位大人,今晨至今,咱  们已赶路许久。
        不若在前方驿馆中稍事休息,然后再上路……估计天黑之前「咱们就可以抵达古县了。”裴世矩说:“也好,顺便领略一下,这桂州风土。”魏征连忙从车上下来,隐隐就听见身后裴世矩在轻声责怪长孙顺自己,莫不是真的选择错了?李言庆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大的力量?裴世矩自归附李唐之后,一直都表现的非常沉就。他从不在朝堂上表示什么意见,也没有投靠向任何一派势力。但魏征不会天真的以为,裴世矩真的是萎了  !他背后还有庞大的河东裴氏家族,裴仁基父子更是朝中重臣……在这样的情况下,裴世矩却低调的有些过分。原因呢?  在此之前,魏征以为裴世矩这样,是为了讨好李渊。可现在看来,裴世矩真正的目的,恐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谁都知道,李测已经老了  !这些年来更沉迷于酒色之中,渐渐疏于朝政。
        朝廷里分为两派,李建成和李世民。日后主掌天下的,必然是这两个人。
        可裴世矩为什么不做出选择呢?
        骁征觉得自己,似乎触摸到了一些真相。
        但他现在,还无法肯定……
        “魏大人,过去前面的河水,就是白石驿,听本地人说,那里专供过往车辆行人歇脚,距离古县也就是三四个时辰的路程,非常安全……不如,咱们就在白石驿歇脚休息?“白石驿?”“就在白石水畔,据说风景也不差。“那么,就在白石驿休息片刻……裴世矩和长孙顺德身为钦差,自然不可能亲自处理这些事情。
        魏征作为两人的副手,实际  上就承担孓各种杂事……他安排妥当之后,回复了裴世矩二人,自回车中休息。不一会儿的功夫,车队就抵达白石驿站门  外。这白石驿,与其说是一个驿站,倒不…如说是一个酒店。
        毗邻白石水,坐落在一排绿柳之畔。一个占地大约三十亩的院落中,三层  高楼拔地而起。院落门口,有驿卒打扮的人接送客人。
        只是看他们的样子,不像是朝廷任职的胥吏,倒更像是一帮子酒店的伙计。魏征这一路走过来,对这样的状况,倒也是见怪不怪。
        他知道,这些所谓的驿站,实际上都已经被李言庆分包下去。挂着驿站的名,实际上和普通的商户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这些驿卒,其实都是由本地土著担任。名义上是为朝廷做事,实际上李言庆根本就不负责他们的薪  !  0
        驿站的一应开销,都是自负盈亏。你做的好,不但可以顾着本哉,甚至还能赚取真金白银。
        对外一说,是为朝廷做事。
        在乡人跟前,似乎也高人一等,颇有面子。
        这样的驿站从洪州境内,就开始出现。一开始,勿论是魏征也好,裴世矩等人也罢,对此颇有微词。可后来他们细一打听,这驿站里的驿卒,不仅仅是负责接来送往,更承担着许多  责任……因为这些驿年,沿途下来,平妥无事。即便是达不到路不拾遗的程度,也可算得上是太平无事。驿站的租赁,不禁是给商人们开启了一个途径,还解决了大批流民,以及土著的衣食住行。
        魏征发现,这些驿站,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
        不但覆盖在整个岭南地区,同时为各地府衙,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设立这许多驿站,有必要吗?”
        魏征曾私下里询问当地人。
        可得来的回答,却让魏征非常吃惊……随着李言庆对粤西地区的开发,过往的商户增加,这岭南地区的货物流动,似乎已隐隐比肩关中。在中原地区,行商不过是末流的职业。但对于岭南地区而言,行商并无什么不妥。甚至于,在粤西地区,行商已成为一种潮流,带动了整个岭南地区的发展……不管魏征是否认可,也不得不承认,岭南的确变得繁华许多。
        车辆缓缓驶入了白  石驿站。
        魏征却站在驿站门口,久久不语,半天不见动作  !
        此次岭南之行,的确是令他大开眼界……
第六章 魏征的决断二
        在古县休息了一夜之后,裴世矩和长孙顺德等人再次上路。只是这一次,车队的规模变得更大了……除了原有的车辆人  马之外,更增添了三百多名军车开路随行。桂州刺史郑宕毅早早等候在古县县城里,并且和钦差车队一起前往
        郑宏毅解释说:“开春以后,桂州人口剧增,许多事情都需要向安南都督府请示、更正,以便于日后行事。”“什么事情需要更改?”魏征不禁有些好奇,疑惑的看着郑宏毅问道。郑宏毅说:“自大业五年始,大都督府颁布垦荒令,至今已有三年
        三年前,桂州人口不过二十余万。所以垦荒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流民,发动百姓,许多律令,包括奖励、税赋以及种种章程,全都是围绕这个目的来操作和执行。
        然则三年过去,从去岁末开始整理户籍,桂州人口已激增超过五十万,逼近六十万之多。所以,许多律令和奖励措施,都不再适合如今的情况。去年时,就有人提出想要做出变更,但由于  当时王爷忙于平定俚乱,所以没有顾及此事……今年,再不做调整,只怕会有许多麻烦。所谓俚乱,也就是李言庆诛杀罗篓的借口。
        魏征对俚乱没有太大的兴趣,反倒是对桂州人口三年里激增三倍,感到无比吃惊。不仅仅是魏征吃惊,就连裴世矩和长孙顺德也吓  了一跳……“三年,桂州人口竟增加这许多吗?”
        “何止桂州,还有邕州、钦州等地的人口,皆有大规模增长。武德四年,王爷初定安南,整个安南人口不过一百四十万而已。而现在,安南人口已增至五百万……特别是交州,因为是都督府治所,人口增加更多。据去岁俭公造册,交州人口已接近百万……俭公,就是高俭高士廉。裴世矩三人不由得面面枫觑。
        这几年来,朝廷也一直在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以期能够尽快恢复元气,达到大业十年以前的规模。然则各种法令推行下去,效果也不是没有,但和岭南想必,显然差距甚大。中原人口基数本来就大,所  以这人口增长的速度快,倒也算不得
        可岭南不同,这里原本只是蛮荒地区,人口  基数也不算太大。从郑宏毅所说的数据对比,就可以看出当时岭南的状况。李言庆在短短三年时间,就使得粤西人口发展到这种程度,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奇迹。魏征忍不住问道:“大都督行何法,以至于有如此效果?”
        “其  实也没什么……”
        郑宕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