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警中剑-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银质却光亮,肯定是加了合金的。

    尽管如此,价值也不菲。放在包里,显得沉甸甸的。

    麦克安排晚饭,就靠近姜山居住的酒店,乘坐出租车只需要五公里车程就到了。

    他还找了自己的好朋友陪餐,一位作家,一位誓志到中国旅游,学马可波罗,写下自己的中国游记的作家。

    麦克如此安排,一下子拉近了与姜山距离。

    他是个认真的人,让自己的好朋友陪餐,请教一些中国的问题,也介绍他们互相认识。

    为姜山介绍一位在美国有思想的朋友,也为自己的朋友介绍一位中国朋友。

    至少,麦克是位热心肠,还非常关心体贴朋友。

    一见面,互相介绍认识后,麦克就把外衣脱了下来,然后动员姜山和马凯、王大朋都脱下外衣。

    “让我们开心地喝一杯,聊着高兴,结束后,走着就回酒店了。”

    他的爽朗洒脱,此时完全看不出是位严肃、铁面无私的警察。

    他与一位痴迷中国的作家交朋友,看来也是一位性情中人,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多彩。

    做警察,是麦克的职业。

    他的精神世界,还是自由自在的。

    姜山不由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勾起了他的青春文学梦。

    在美国,麦克可以公开明确地表示自己的爱好。而在中中国,爱好是不可以公开示人的,更不能超过职责。

    否则,就是不务正业。而且,在特定的时候,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面前,爱好会是罪过。

    姜山由此,与麦克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平台。

    点菜时,麦克让姜山先来,姜山爽快地表示,“还是你来点,我喜欢中国菜,也喜欢尝试新事物,对西方的菜点也不排斥。”

    麦克闻听,咧着大嘴,孩子一样吃惊地看着姜山,傻傻地笑着,一时忘记了点菜。

    他过于激动的表情,引得服务生和周边桌子上的客人,都十分好奇地观看。

第211章 酒逢知己() 
第七十六章酒逢知已

    姜山在众人的注视下,内心里略有些不自在,老感觉别人在关注自己,生怕自己有什么不得体的地方。

    然而,麦克却不这样,他把别人的关注当成自己请客的成功,有些炫耀地向旁边的一位老人介绍自己的客人。

    “这三位是我的中国朋友,这一位是我的作家朋友。”

    他非常认真地伸手指向姜山三人,然后又把手伸向他的作家朋友,“何伟,曾经写过《边城》,最近还想着再去中国定居呢!”

    “何伟是他的中国名字,美国名字是彼尔。汉斯。”

    麦克介绍着他的作家朋友,眼睛里显现着神彩,很为朋友的成绩感到骄傲。

    姜山也很高兴认识何伟,这位曾经去过中国,又写出过有关中国的书籍的美国人。

    凡是写作的人,无不怀着敬畏的心情,或爱或恨,总之是爱之深责之切,爱恨交集才会思考,写出令人心灵相通的作品来。

    写作的人都有着一颗纯洁的心灵,至少不会过于市侩。

    基于这种好感,姜山当着何伟的面,很爽快地拿出随身携带的警徽礼品,递给刚点好菜的麦克。

    “不好意思,出国时行李限制,只带了些小礼物,这次还剩下这一份了,先送给你好了。”

    姜山看见何伟非常好奇地盯着自己,就转口向何伟表示自己的好意,“何伟先生,下次你去中国时,我再送给你一份。”

    “我不太理解,姜先生,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送人礼物还要先说不好意思,或者是不成敬意呢?”

    何伟毫不客气,直言不讳地发问起来,脸上写满了不理解和疑问。

    “是这样的,我们中国呢,老祖宗信奉恪守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学说,凡事讲究谦和,话不说满。”

    姜山理解何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透,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他才对中国的事情观察得视角独特,写出来更有可读性。

    “希望你下次去中国,多居住些时间,多与学者们交流一下,体会就会更加深切了。”

    姜山把手里的礼物递给麦克后,双手接过了何伟递过来的书,上面龙飞凤舞的签着何伟的名字。

    一个美国人的签名,用英文线条写汉字,倒是别有韵味,龙飞凤舞中透着稚气,返朴归真的情趣。

    姜山简单翻看了数页,全是英文,能够读明白意思,却是体会不到何伟语言的优美与节奏的韵律。

    他认真地看着书中的插页,何伟所到的地方,全是中国的边境小城,名不见经卷,却是古朴中透出历史的久远。

    这种味道太熟悉了,一阵阵家乡的气息扑面而来,夹带着书籍的油墨香气,令人有些陶醉。

    姜山从小就爱闻新课本的油墨香气,一般新发下课本来,就急不可待地,小心翼翼地逐页翻过,把内容似懂非懂的内容认真看过。

    然后,在老师讲课时,就可以专心致志的听讲,做课堂笔记了。

    每学期学完课程,姜山的课本都是整洁如新的。

    实际上,只有他自己知道,里面的油墨香气,早就被他小心翼翼的嗅走了,也把其中的精华吸收到大脑里去了。

    与他相反的,是自己的一位堂弟,却不做课堂笔记,每学完一堂课,就把那堂课的书页撕掉,不知做什么去。

    然而,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经常是不相上下,级部第一名争来抢去的。

    此时,面对着何伟,姜山有些想起自己的那位堂弟。

    他们的面貌上有些相似之处,当时的堂弟外号就叫“小新疆”,除了头发是黑色的,与何伟的面孔太相似了。

    就连说话的神态,也透出一样的调皮样来。

    何伟有着一头棕色的头发,穿着灯芯绒的上衣,一条牛仔裤上破洞不少,不修边幅。

    当年,印象中自己的堂弟,也是常年穿着一件晒得发白的条绒上衣,下身穿一条磨得发白的劳动布裤子。

    还有一双哥哥姐姐穿不上的布鞋,一般鞋前头用细密的麻线补着补丁。

    如果堂弟的一身行头,放在现在的美国来看,是非常酷的作派,也会如何伟一般的文艺范儿。

    何伟的鞋子是登山鞋,堂弟的鞋叫做踢倒山。

    时代变迁,不同的情形,竟然有如此之大的文化差异。

    堂弟纯是被逼无奈,他撕下的课本书页,全部当成手纸用了。

    堂弟凭着过人的聪明,考上山大,若读四年,顺利考入美国奖学金最高的乔治华盛顿大学,一直读到博士,一头钻入导师的实验室。

    他彻底摆脱了贫困,也彻底抛弃了祖国。

    姜山打量着何伟,内心思考着他的书里对中国边城的喜爱与赞美,需要一种多么博大的胸怀。

    何伟能够看到中国边城古朴陈旧之中的文化静美,而自己的堂弟却是逃避了那一切,躲进现代文明的钢筋混凝土里,享受着现代带来的一切。

    两种绝然不同的人生追求,也来自两种绝然不同的文化背景。

    更为可叹的,是本该珍惜的没有珍惜,本该漠视的却在关注,错位得有些离谱。

    玩味着何伟书的扉页上的签名,他特意写的寥寥数语,“我静静地望着,唯恐惊动了城墙上的历史尘土。”

    “来,我敬你们一杯,姜先生!”

    麦克举起早就斟满白酒的酒杯来,与姜山等人一一碰过,仰脖饮下。

    “这是你们中国人的习惯,我敬酒,我干了。你们随意好了!”

    麦克倒是豪爽了一下,说完话,就被浓烈的白酒呛得直咳嗽,脸色马上变得通红。

    “你没有去过中国,没有在中国和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喝过酒,这样不行的。”

    何伟汉语颇为流利地复述了自己对麦克说的话,他是怕姜山等人听不明白。

    他学着中国大陆喝酒的爽快样子,把一杯酒也一口干掉,然后举杯示意。

    他一语不发,憋着进肚的酒气,怕犯麦克一样的错误。

    “这样的杯子,不可以一口干掉的。”

    姜山举着杯子,用英语对两位美国人说话,并示范给他们看。

    “喝白酒,需要细品慢饮,即便是表示敬意,也需要慢饮,一次一杯,也要憋足气,慢慢饮下。饮急了,就会被呛到。”

    姜山边说边示范,把一杯白酒分成三次,慢慢饮了下去。

    肠胃在白酒的刺激下,马上火辣辣地热了起来。

    从面前的沙拉蔬菜盘子里,用叉子插了块西红柿吞进嘴里,略一咀嚼就下肚了。

    肠胃稍稍舒服些,姜山才顾得上细看喝得什么酒。

    他从麦克的手里要过酒瓶来,一看才知道喝得是北京红星二锅头,酒精度标明是五十六度。

    这种喝法,一杯标准的三两三,三杯就近一斤。

    五十六度的高度白酒,再好的酒量,喝进去三杯就醉了。

    何伟抢过酒瓶,非常热情地给姜山酙满杯,嘴里念叨着,“轮到我敬酒了,下次我去中国,一定先去拜访姜先生。”

    “彼尔,你去中国时再拜访姜先生,不如现在就跟着姜先生,写写他们惊心动魄的猎狐行动。”

    麦克打断了何伟的话,主动把自己的杯子举到了何伟的眼前,并靠近了姜山坐。

    “那就一言为定,先敬酒。”

    何伟闻听此言,更加来了情绪,迅速地给麦克满上杯,又倒满自己的杯子。

    然后,非常熟练地举杯与姜山、麦克碰过后,学着姜山刚才示范的样子。

    杯子到嘴里,一口气慢慢喘匀了,把杯中的酒也喝下去了。

    直接用手捏了些沙拉,填进嘴巴里,用力地咀嚼下咽。

    “噢,真爽。姜,还是老的辣!”

    何伟成功地把一杯酒喝下肚去,没有被呛到,也没有被辣到,非常得意,夸张地引用了一句中国谚语。

    姜山在他的激发下,有些聊发少年狂,把一杯酒一饮而尽,不动声色。

    他不信两位美国人能够拼过他的酒量,在酒量上征服他们,会更好地赢得他们的尊重和配合。

    早打定了主意,抱着必胜的信心,下定了不怕醉酒的决心,姜山安排了马凯配合,王大朋保守。

    只需要在酒量上拿下麦克与何伟,在感情上融洽起来,就可以更多地争取麦克支持帮助。

    他没有想到麦克会介绍认识何伟这么位作家朋友,内心里的感情融洽与惺惺相惜,已经有些未饮足先陶醉的意味。

    当姜山清醒认识到自己已经陶醉于这场感情酒局时,发现周边喝酒的客人早走了不少。

    自己这桌的桌子边上,已经喝出了三瓶红星二锅头,还有一瓶已经打开,喝掉大半了。

    意识到喝下不少酒了,酒意马上就凶猛地袭上头来。

    何伟还摇晃着身体,举着杯子,学中国古人的样子,舌头打着卷,嘴里用汉语嚷嚷着“酒…逢…知己…千杯…少……”

第212章 机缘巧合() 
第七十七章机缘巧合

    何伟纯粹的中国通,背诵出很多的中国诗词,让自诩文学爱好者的姜山自愧弗如。

    “麦克,你来作证。我与姜先生比比中国美文的背诵,如何?”

    何伟酒意浓烈,却是背诵过一些古体诗词后,要与与姜山比试背诵中国美文。

    中国美文,那不就是自己从小学到大学列入教科书的经典范文吗?

    这样比试,何伟怎么会取胜?

    面对何伟,不,应该是比尔汉斯先生,一个美国佬的挑衅,姜山酒后也是热血贲张,岂甘落后!

    “比就比,你还能比过我这位曾经的语文课代表!”

    姜山说完,一点也不感到大言不惭,他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语文课代表,作文属于范文。

    不过,他怕何伟听不懂,就补充了一句。

    “语文课代表,就是班里汉语最好的学生!”

    “是的,我知道。我曾经在中国的学校里援教过。我也自己的语文课代表。”

    坏了,没有想到何伟这位中国通还当过中国学校的语文教师。

    尽管有些酒壮英雄胆,姜山还是有着自知之明的。

    何伟去中国当援教志愿者,肯定对语文课程全部熟悉得非常透彻,能够默讲出来。

    自己呢?这么多年,极有可能被忘得支离破碎了。

    姜山情急之下,记起了大学语文里涉及到地《易经》系辞内容。

    近几天,与何磊讨论,与斯顿博士交流,全是《易经》内容,自己记得熟不说,还能讲解一番。

    如果何伟对此不熟悉,岂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姜山大段地背诵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他看着何伟听得非常认真,嘴巴却在跟着变化口型,难道他对《易经》也熟悉到如此地步?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姜山心思一动,背诵稍一停顿,何伟居然摇头晃脑地接续上了。

    他背诵至此处,居然紧接着进行了翻译。

    “变化就显现了,所以刚柔相互切摩,八卦互相推移。以雷霆鼓动,以风雨滋润,日月运行,寒暑交替。乾道成就男性,坤道成就女性。”

    他熟练地背诵至此,得意洋洋地望着姜山。

    他本来喝多了的脸上,居然汗水淋漓,白里通红,变得神采奕奕。

    “姜先生,不知道我背诵与理解得怎么样?真是千古美妙文章,让人背诵了,有酣畅淋漓之快意哉!”

    好家伙,这位中国通,几乎成了全能型的。

    姜山好斗之心被何伟激发起来,酒意醒了大半,马上挖空心思,寻找能够降服住何伟的文章。

    他脑海里冒出了中国的古文,马上背了出一小段。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吧?”

    何伟的蓝眼睛里终于有了迟疑,不自信地问了一句,还不好意思地挠了挠棕色的头发。

    他的脸上红色更浓厚了些,好似酒意才上来,显得极不好意思,两只揉搓着说话。

    “姜先生,对不起。我班门弄斧了,刚才您所选的易经内容,正是最近我跟斯顿博士学习的,最熟悉不过了。”

    事情有这么巧吗?

    何伟认识斯顿博士?

    洛杉矶虽然大,毕竟围绕着华人圈子转的美国人不多,热衷于研究中国文化的美国人更不多。

    姜山转念一想,还真是这样。

    自己把他们分离开来看了,联系起来看,对中国文化喜爱,并进行研究的美国人,在洛杉矶肯定有个圈子。

    于是,他打定主意,与何伟更加认真地交谈起来。

    很快,从周易切入,姜山与何伟谈论着中国语言的瑰丽多彩,丰富内涵,博大精深,感情交融,如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麦克在旁边,为自己的朋友互相有了更深的交情,不停地王大朋、马凯碰杯。

    酒店里虽然客人很多,但是各自喝上酒了,互相与自己的朋友交谈着,声音控制恰到好处。

    美国人就这样,既互相尽量不打扰,又互相不管对方的事情,即便敬酒,只是表示一下,不管对方喝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