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四姐大闹温阳县-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在下心中有个疑处?”花春英道:“有何疑问?老叔请讲。”那老头领道:“王进将军、郝都头被拿可以相信,但就凭几个捕快轻易拿了张四姐和廷芳小玉他们这似乎并不可能,还请寨主三思。”众马步军头领听了也纷纷赞同。花春英问花廷琼道:“妹妹以为如何?”花廷琼道:“姐姐,我也觉得老叔的话有些道理,莫说四姐,就是廷芳小玉二人也绝不可能束手就擒。一旦动起手来,那些衙役捕快岂是他们的对手?”花春英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我们先按兵不动,请众头领先分头作好下山准备,待将情况查明,再行定夺。”众头领领令散去。花廷琼起身走出厅外,忽然心里有些不安,她立即返回聚义厅对花春英道:“姐姐,小妹亲自下山打探一番如何?”花春英道:“东路探事快马也快回来了,妹妹不必着急,且等等再作道理。”花廷琼道:“姐姐,我且下山,如路遇探事军士可以问明情况,妹妹即刻回如何?”花春英道:“好吧,不过县城妹妹就不必去了,只要妹妹回一趟崔家庄即可。”廷琼得令,立即带数十名女兵上马下山去了。

    只见:银盔银甲花廷琼,提枪上马出山门;四姐被拿心纳闷,更有小弟挂在心;围猎征尘还未洗,再回故里探究竟;加一鞭,银鬃马儿如飞箭;喊一声,随行女兵似流星。

    花廷琼带着数十名红衣女兵风儿一般,霎时走出四五里远近。当她们翻过一道山梁,果然看见两匹山寨探事快马迎面回来。探事军士一见是二寨主亲自下山,便下马拜见。花廷琼问二人道:“你们可是从崔家庄方向回来?”二人道:“正是,今日午后,我们还在崔家庄村外见到张四姐,张四姐还让我们告诉二位头领,这次对付石州府官兵,一应变故有她一人安排应付,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山寨千万不可插手。她要山寨务必暂时装聋作哑。”崔廷琼道:“你们知不知道张四姐、崔文岁、廷芳小玉他们四人现已被捕快衙役捉去?”二人道:“我们听说了,但张四姐再三叮嘱我们暂时装聋作哑,千万不可插手,这可如何是好?”“你们刚才返回时,崔家庄村有何动静?”花廷琼又问道。“有张四姐的一再嘱托,我们未敢贸然进村相问,只是在村外听了听,看了看,村里倒是一切如故,好像并未发生什么事一样。”二军士道。“这就有些奇了,我该如何是好?”花廷琼踌躇片刻,决定还是尊重四姐嘱咐先和这两位探事军士一起返回山寨告诉姐姐花春英和众位头领再说。

    却说八月初六日巳时三刻许,石州贺知府贺天章正在大堂与几位幕僚议事,忽听禀报:武提搳派人押送温阳县人犯回来。贺知府大喜,立即下令:“带上堂来。”只听大堂之前一声高喊:“带人犯!”早有那两名偏将令刘横、卫霸等捕快给王进、郝宝、张四姐、崔文岁、崔小玉、崔廷芳六人去了枷锁,带上大堂来。令王进郝宝师徒纳闷的是这张四姐,崔文岁,崔廷芳,崔小玉四人竟然不认识他们?更令他们师徒奇怪的是这四人虽然模样与张四姐等四人分毫不差,但言谈举止却与他们大相径庭……知府大堂上那东西两班衙役大声喝斥,要六人跪下。王进、郝宝跪了下来,可其余四人看着王进和郝宝笑嘻嘻立着不跪。贺知府大怒,“啪——”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狂徒,来到府堂还不跪下!”四人一惊,回过头来,那张四姐道:“跪下?你要谁跪下?”“威武——”众衙役又喊起堂威来。“啪——”贺知府惊堂木又一拍喝斥道:“放肆,本官就是说你们四个刁民,还不跪下?”那张四姐指指自己的鼻子又问贺知府道:“你是说让我们也跪下?”“当然!”贺天章道。那张四姐摇摇头道:“跪不得,我们四人只能跪如来、玉帝、王母,还有观音菩萨和我们的三位姐姐,其他人是万万不能跪的哩。”贺知府那能听得明白话中玄机,她以为这女子是个胆大包天的泼妇。只见他两眼瞪圆,气不打一处来,喝令两班衙役道:“你们看什么?还不给我乱杖打死!”那两班如狼似虎的衙役听了立即包围上来,朝着四人挥动粗大的堂杖劈头盖脸噼里啪啦打将起来。郝都头有些着急,想起身去救,被王进拉住。霎时,四人俱已被打倒在堂前,只见:

    人人头破血流,个个皮开肉绽;头破血流,天使一样男子,霎时成了倒地关公;皮开肉绽,仙姬一般女子,顿时变作堂前桃花。

    众衙役停下手来,低头看时四人都已断气。他们得意地大叫道:“老爷,四个狂徒已都杖毙!”贺知府一听“已都杖毙!”却又一惊,这一惊非同小可!只见他慌张离座,走下来,一个一个细细查看,一个一个抱起拍打,呼唤,哪里还有半丝活气。只见:

    一个个血已凝结,一个个瞳已无神;一个个口鼻无气,一个个四肢不动;看那俩女子,她们慢慢变冷,秀目狰狞,分明俩个丰都厉鬼;看那俩男子,他们随即僵硬,血口骇人,仿佛俩个地府冤魂。

    贺知府看着、看着,自己先害了怕,头上冒出冷汗。他猛地躲开,头上官帽掉了下来。他大叫一声,仰面倒下。这才是:石州天高皇帝远,乐得逍遥贺家郎;今天怒火三千丈,打死钦囚着了慌。 

(十四至十五回)() 
十四、王进郝宝双下狱陈廉李俊齐上任

    府衙众幕僚见知府倒下,都吃惊不小。他们和那两班衙役、刘横、卫霸都围了上去,将贺知府扶起,有的拍胸口,有的呼唤。可那贺知府浑身冰凉,一头冷汗,口中虽有气息,可就是醒不过来。一位姓赵的通判叫刘横、卫霸先将王进和郝宝关进狱中令人严加看守。刘横、卫霸答应一声,带人押下王、郝二人。赵通判又令众衙役取来凉席盖了堂上四具死尸,才和两位偏将背起贺知府直奔后堂去。

    贺夫人见老爷人事不醒早慌了神,哭叫着没有一点主意。赵通判说“快快去请冯大夫来!”两位偏将立即喊来众衙役,让他们快点去请冯大夫。众衙役应了一声,一窝蜂去了。

    在这石州城中,一提冯大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六十多岁的一位老郎中,姓冯,名瑾,字佩之。是针灸高手,常可起死回生,人送牌匾“华佗再世”、“扁鹊重生”。没过三盏茶的工夫,冯大夫赶来。冯大夫见状,立即从针匣中取出一根寸许银针。他让贺夫人除去知府大人的头冠,将银针从贺知府的头顶百会穴慢慢捻入。只见冯大夫用右手将针捻紧,伸出左手拇指指甲,在针柄上向上一刮,就听那贺知府咳嗽一声,睁开眼睛,醒了过来。贺夫人见老爷醒来,忙亲自端来一杯热茶,扶起他,让他饮下。一会儿,贺知府的神志已完全恢复过来。冯大夫说:“大人是平日气血已虚,今天动了肝火,肝阳上亢,生了内风已致卒然倒地,下针后,还需中药慢慢调理,然后方可无忧。”贺知府点点头说:“多谢先生费心。”贺夫人在一旁忙说:“那就请先生将中药也开好吧!”丫鬟端上文房四宝,那冯瑾老大夫提笔开了中药,也就是柴胡、黄芩、ju花、勾藤、蝉蜕、防风之类。冯大夫开好药方,右手拇食指捻针,令贺知府咳嗽数声,针已取下,他向知府夫人嘱咐几句便要告辞。贺夫人忙令管家贺富取十两银子赏给了冯大夫。

    冯瑾老大夫走后,赵通判禀告了已将王进、郝宝暂且收监的事。贺知府点头说:“我愁的是今天大堂之上杖毙四条人命,如何向朝廷交待?”一位偏将听了,放下手中茶,站起来说:“就说四人畏罪自杀而死,我们不说,谁能知道?”贺知府说:“大堂之上,人多口杂,况且还有王、郝二人在场,我们如何瞒得过去?”赵通判说:“干脆!我们将那王进、郝宝也一起收拾了吧!死体都扔进这府衙后园枯井中去。”贺知府看看两位偏将,一偏将接话道:“人在狱中,事情好办。大人放心,我们绝不说出去的!”贺知府道:“我看先将大堂四具死尸处理了,再议王郝二人的事吧!”赵通判说:“我去办!”说着出去了。二位偏将也向知府告辞要回温阳县交令,贺知府让管家贺富取出些银两赏了二人,二人告谢而去。

    赵通判来到大堂,喊来众位衙役,将盖那些死尸的凉席揭去,正要拉那些死尸时,只见那些死尸一个个睁开眼睛站了起来,那张四姐指着赵通判大骂:“奸贼!你们草菅人命,乱用杖刑,还妄图毁尸灭迹,我们这就上东京告你们的御状去!你们等着充军发配吧!”说完,只见四人腾空而去。赵通判和众衙役都吓得倒在地上,瞪着眼,张着嘴,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天夜里丑时三刻,大宋仁宗天子忽然大叫一声醒来,可吓坏了侍寝的杨氏德贵妃。杨贵妃问万岁爷说:“万岁,那里不舒服?用不用传御医进宫?”仁宗天子坐起来,杨贵妃忙给万岁爷披了件衣服。万岁爷说:“爱妃不要惊慌,朕只是作了个奇怪的梦。”杨贵妃说:“什么样的梦惊了圣驾?”万岁爷说:“朕一点睡意也没有了,先穿了衣服,朕再告诉你吧!”杨贵妃听说,立即亲自给万岁爷穿好衣服,早有宫女沏茶进来。万岁爷喝了一口茶说:“朕梦到四人,两男两女,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来告御状,。。。。。。。”万岁爷将怪梦对王贵妃说了一遍,那杨贵妃也觉得万岁爷这梦不同寻常。她说:“万岁龙体要紧,依小妃之见,万岁爷先不要往心里去,侍一会儿早朝后,留下包大人在殿,让包大人给万岁爷解解这梦吧!”仁宗万岁点头赞许。

    到了五更三点,仁宗天子驾坐紫宸殿,受文武百官朝贺,有那殿头太监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只见班部丛中;宰相文彦博出班奏道:“昨夜收到石州府及温阳县急奏说:‘温阳县张四姐造反,勾结当地花花寨反贼,打破县城,杀了费知县一家,放走三百囚犯,火烧了温阳县监狱,禁军知寨马彪战死,付知寨王进和该县都头郝宝有通匪嫌疑已派人去拿。’这是奏章,呈上请万岁定夺。”那殿头太监接过奏章,呈给皇上。

    仁宗天子,看了奏章,心中狐疑。让太监将奏章交给群臣传看。参知政事富弼看了奏章,上前奏道:“万岁,依微臣看来,这温阳知县费一芳实属奸佞,那王进、郝宝才是忠义之臣,为臣奏请万岁,让包大人处里这件事。”仁宗天子一听,龙颜大悦,说:“爱卿所奏,正合孤意。”包大人这时正在仔细看那奏章,并没有注意皇上和富大人的对话。这时,只听皇上问道:“众位爱卿还有见解的不妨奏来。”众大臣都不言语。在皇上的示意下,殿头太监喊道:“皇上有旨,包卿家留下,众人退朝!”这时,包大人才听到喊声,知道这个和他的师傅范仲淹一样的老滑头富弼又把一颗烫手的山芋推给了自己。

    说起这个老滑头富弼大人,他可不是什么“滑头”,“滑头”是包拯对他和范仲淹的“爱称”,因为他师徒二人老点他的将,使得自己不得安宁。他不但不是滑头,他可是大宋的又一栋梁。这富弼是洛阳人,字彦国。天圣八年,他以秀才异等科及第,受到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名垂千古的大文豪晏殊的青睐,并由范仲淹做媒成了晏殊的乘龙快婿。富弼从知县一直做到参知政事。宋辽关系紧张之时,是他两次出使辽国。和辽主谈判时,富弼从各方面陈述利害,不卑不亢,仁威并用,终使辽主感到理亏,得以息兵宁事,宋辽边境随数十年不见战事。在朝堂之上,富弼往往敢说出一些不同于一般大臣的见解,而事后,又往往证明富弼是对的。今天;仁宗心中对于石州府的奏章心中疑惑,他怀疑地方上有奸臣,又不好直说,正郁闷无门。现在,经富弼这么一说,仁宗皇上觉得心中豁然开朗,自己胸中憋气,又无法说出的话,终于有人说出,真是知朕心者富弼啊!知朕者心富弼啊!难怪范仲淹在世时称赞他有“王佐之才”。

    紫宸殿就留下包拯和皇上等几人,仁宗要包大人亲往温阳县一趟,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包大人说:“要紧的是先派县令和兵寨正职去上任,顺便增加一些兵力。”仁宗问道:“将新科进士陈廉派去如何?”包拯回道:“再好不过。”仁宗道:“县令就这样定了。温阳兵寨正职抽禁军教头去吧。”包拯举荐了年轻教头李俊,仁宗皇上同意了。仁宗让一太监拟旨,霎时拟就,用了玉玺,要二人立即动身,并带禁军一千去温阳县上任。殿头太监立即传旨去了。

    殿头太监走后,仁宗天子把夜里的梦,向包拯讲说了一遍,要包拯说说看法。包大人听了说:“万岁这梦不通寻常,看来温阳县一带确有奸佞横行,是有良善受冤,一切等老臣去到温阳县就会明白。”仁宗天子听了大喜,立即封包拯为钦差大臣,持上方宝剑,带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五百卫士明日吉时也动身赴温阳县去。

    这包拯,已五十九岁,是当朝有名的清天大老爷。他是庐州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姓包,名拯,字希仁。是天圣五年进士。作过知县、知州等许多官职,仁宗嘉佑元年十二月,任权知开封府,嘉佑二年三月才正式上任,自嘉佑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在开封府只有一年有余。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开封府的贵戚、宦官也很怕他,以前难以治理的开封府,如今到处流传着“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谚语,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现在,包拯任权御使中丞。他在金殿受封、领旨、拿着上方宝剑回到御使府,立即传令王朝等人准备起来。并派快马立即动身,赶赴石州府,要贺知府释放并亲自护送王进、郝宝二人回县。

    这才是:阎王好见鬼难缠,歪脖念经国法偏;遇到金龙青变白,都头知寨得安全。

    十五、石州府张真人游说后衙内贺天章生疑

    那温阳县张道士自那日与四姐斗法失败借土遁逃走,还没回温阳县城。这天,已是嘉佑三年八月七日,他来到石州府闲游,快到未时三刻,他觉得腹中有些饥饿,就走进一家挂着“羊肉莜面”幌子的饭铺。张道士在西窗角一张空桌子旁坐了下来。饭铺伙计过来招呼道:“老神仙您吃点莜面?”张道士道:“上一份中阳柏子羊肉汤,一斤柳林莜面扣楼。”伙计应道:“好哩!”立即端了上来。

    这张道士可还是个食客,你看他深谙当地土特产的风味!那中阳县正东的石山上不长草,只长二三尺高的小柏树,中阳县关上一代的羊是吃这种小柏树长大的,那柏子羊肉味香不腻,营养丰富,是羊肉中的上品。用这种羊肉切成指甲大的小块,放花椒、姜末、葱、盐等调料再加点油、水,上笼蒸出来,蘸着吃莜面扣楼,那可真是令神仙垂涎三尺的啊!这莜面扣楼又叫作“莜面考姥姥”等,莜面数柳林县的好,柳林的黄土高坡,立陡向阳,不生杂草,农人的莜麦是在种子里伴了酒的,不怕风,长势特好。莜麦收割脱粒之后,晒干、收藏。磨面时,再用水将莜麦捞湿,放入一大铁锅用柴火炒干至稍稍爆裂。这样制做的莜面色白质爽,鲜香的莜面味儿十足。

    这张道士正在津津有味儿的吃着,铺里又进来四个人,看样子是府里的公人,他们围着一张正对门的桌子坐了下来。饭铺小伙计忙笑着招呼道:“四位爷,今天吃点什么?”其中一人道:“上一大盘黄菜水凉拌莜面条,一大盘熟牛肉,一坛上好的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