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唐传奇-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李兄真是医皇上的那个李月,看来我父亲真要失望了。”
    “为何?”
    “父亲一直对李兄念念不忘,想收至麾下为将。”
    “请安将军替我多谢安帅知遇,但我想安帅麾下猛将如云,谋士众多,象史将军、蔡将军还有田乾真、崔佑乾、田承嗣及谋士高尚、严庄等哪个不是人杰。再说河北多壮士,天下俊杰胜李月者不计其数,李月空有一副皮囊,其实胸无点墨,让安帅如此挂念,实在惭愧!”
    安庆绪点点头说道:“英雄莫问出生,李兄虽贵为皇族,但倘若哪天李兄名动天下,我必不奇怪!”
第十六章 武举
    接下的几天里,李月又找荔非兄弟喝了两回酒,荔非兄弟还特地介绍李国臣给李月认识,那李国臣三十余岁,面严肃、寡言语,颇具大将风度,两人虽话语不多,但离别时已有惺惺相惜之意。
    天宝十二年春,安庆绪献俘于京(注一),帝引见于禁中,赏赐巨万。加安禄山尚书左仆射,赐实封千户,奴婢十房,庄、宅各一区;又加封为闲厩、五坊、宫苑、陇右等群牧都使。
    二月初一,天宝十二年的武举正式开始,近万名各地的武者齐聚京城,以博功名。
    李月以箭试第一名,马术一百六十五名(未骑赤血魔),通过了初试。通过初试者为五千名,约占总报考人数一半,由于武举是乡试和省试的合并,所以对中举放得较开,约有一千个名额,通过初试的五千人分成一千组举行复试,每组的第一名即取为举人。当第一轮复试结束后,一千名本届武举的举人皆产生了,由于本届武举,各军方都异常重视,所以基本上八成的武举人名额都被军方占据。从初试到复试的第一轮都是封闭进行,但从复试的第二轮淘汰赛开始,就在长安城内的各个校场公开进行,这是开元初期唐玄宗规定的,用以激励国人的尚武之心。于是每逢武举,各个校场总是人头涌动,广大的市民皆来观战,和长安武林大会一样,也是长安城的一个盛大活动。从第三轮淘汰赛开始李月骑上了赤血魔,他不敢小看大唐的英雄们,一个疏忽就可能落败而被淘汰,虽然李月非常慎重,但由于他超群的实力,还是不费劲淘汰了所有的对手,轻松进入了八强,进入八强后,只剩他一人不是军人了,其余都是各军中赫赫有名的悍将,分别是西北军中的李国臣、荔非元礼、李抱玉、范阳李弘义和李归仁、京师杜乾运、剑南花敬定。
    二月初十,武举八强赛正式开始,八强赛在皇城内的南衙大校场内进行,由兵部侍郎李麟主持,在这一天内,将决出最后的胜者,由唐玄宗亲点为武状元,唐玄宗李隆基携杨氏三姐妹带领文武百官们也来观战,各地节度使也遣派副使来作为代表,由于皇帝来观战,校场周围戒备森严,买到券的百姓也须先到兵部备案,验明身份后方可入场观战。南衙大校场可容纳观者一万余人,均已坐满。在校场北面是唐玄宗和文武百官及家属的座位,东面和西面是禁、卫、府三系的座位,只有南面才是平民百姓的位子,票价已卖到一百五十两银子,且有价无市。根据抽签结果,李月遇到的是杜乾运,荔非元礼对李国臣,李抱玉对李弘义,李归仁对花敬定。
    盛大的歌舞表演结束后,军士便在校场中央用长绳围出四块空地,四对选手将同时进行比赛,随着三通鼓响,八名选手缓缓入场,顿时助威呐喊声响彻天空,连杨氏三姐妹也被气氛所染,支持各自心仪的选手,杨贵妃支持杜乾运,因为这是他族兄杨国忠的心腹爱将,她姐姐虢国夫人却支持李月,两人便打起赌来,旁边的大唐皇帝面色平静,毫无表情,他何尝不知道这其实是西北军和东北军的一次对垒。
    李月单手举起天魔戟,静静地指向对手杜乾运,李月的这支天魔戟一亮相,顿时引起了全场的一阵惊叹,而杜乾运使的是一把大刀,据说是得到了苏定芳的家传刀法,刀法精奇,为京师第一猛将,他本身已官至左骁卫大将军,参加武举不过是想镀层金,再就是为其主子杨国忠脸上争点光。
    杜乾运约四十余岁,长着一张国字脸,身穿亮银铠甲,倒也威严。而李月则穿着一身黑色铁甲、头戴黑色铁盔,这就是他的铁骑军军服,但穿在身材高大的李月身上却显得异常冷峻,再加上瘦长的赤血魔,一人一马一戟站在那里顿时气势如山,所有有点眼力的军人们都暗暗点头称赞,好一名霸气无匹的少年郎,众人议论纷纷,均在打听李月的来历。
    一声钟响,比赛正式开始,只见六匹马纷纷冲上去各自战成一团,而西北场地上的李月却静静地站着,并没有动,杜乾运一挥长刀,一道银光闪过,催**马直取李月。就在接近李月时,杜乾运一声大喝,声如巨雷,挥刀拦腰向李月劈去,引得场外观众响起一片惊呼,与此同时,李月的天魔戟动了,他并不封挡刀势,而是直接一戟向杜乾运心窝刺去,快若闪电,杜乾运的刀还没劈上李月,而李月的戟已经到了,杜乾运无奈只好抽刀,用刀杆向上一架,试图把李月的戟抬起,不料杜乾运一抬之下,那长戟纹丝不动,依旧向自己的肋下刺来,杜乾运大骇,他根本没想到李月的天魔戟这样沉重,变招已经来不及了,他急中生智,顺势一躺,人平躺在马背上,这时李月左手持戟,在两马交错的刹那,右手抽出心魔剑,轻轻向杜乾运的刀杆上砍去,只听“喀嚓”一声,杜乾运的大刀竟被砍成两截,两马跑开,杜乾运怔怔的拿着断成两截的大刀发呆,他心里明白,李月刚才有一百个机会把自己挑下马,但却手下留情,只以断刃的方式给自己留了一点面子。
    杜乾运也是一员名将,他抛下断刀,下马认输。场外的观众见李月仅用一个照面就打败了京师第一猛将,无不吃惊,继而呼声大起,纷纷鼓掌喝彩。虢国夫人赢了,脸上笑吟吟地看着妹妹,杨贵妃只装作没看见。又过了一刻钟,其他的几场比赛也均分出了胜负,李国臣胜荔非元礼,李抱玉胜李弘义,李归仁胜花敬定,和杨国忠有关系的两员大将杜乾运和花敬定都败下阵来,杨国忠脸色阴沉如水,极为难看。
    中间穿插的是歌舞表演,在休息半个时辰后,四强赛再战,根据新的抽签,李月对李抱玉、李国臣对李归仁,其中李国臣对李归仁一战最引人注目,因为这是代表朔方军的李国臣对代表范阳军的李归仁,也隐含着两个军方势力的较量。李月对李抱玉也是轻松获胜,只用了一个回合就把李抱玉的长枪震飞了。而李国臣对李归仁之战却异常惨烈,两人交手五十余回合后,双方同时中招(每人的兵器都用细布包裹,沾上白灰,以防误伤),但因李国臣是刺中对方的要害部位而被判胜。
    至此,天宝十二年的武状元将最后在默默无闻的李月和西北名将李国臣之间进行,决赛将在下午申时正(即15时)进行。
    因李月的出色表现,在各赌场中他和李国臣的**已是五五开,几乎长安城所有的人都在议论李月,包括他的背景、马、兵器,各种传闻的版本满天飞,却没有一个是完全正确的。
    申时正,决赛在肃然的气氛中开始,一万余人的校场内鸦雀无声,只听两阵激烈的马蹄声,一黑一白两匹雄健的马由东西入口同时奔入,待两人相距两百步时,李国臣张弓搭箭,三支箭如流星般向李月射去,李国臣在西北号称第一神箭,两百步外可射垂柳,但去年开始郭子仪却称他为第二箭了,众人问及原因,郭子仪只是笑而不答。
    李月见三箭来势凶猛,不禁暗赞李国臣了得,待箭要及身,李月轻舒猿臂,把三支箭轻轻捉住,抛到地上,顿时全场掌声如雷。李月微微一笑,摘下黑龙弓,取出三支铁箭,纵马往回跑,离李国臣约五百步远,正当所有的人都在诧异时,李月突然在马上扭身,一回头,三支铁箭如黑色闪电般向李国臣射去,一箭取马、一箭取腹、一箭取头。李国臣见三支箭被李月抓住,他摘下了长枪,正要催马上前,却见李月跑远,他也微微诧异,突然看见三支箭向自己射来,他大吃一惊,没有人能在五百步外射箭的,三支箭并不是一起来,而是连珠箭般依次射来,李国臣心下稍安,毕竟李月还不能同时发三箭,最前面一支箭是取自己的腹部,李国臣用长枪拨开,却被震得手疼,他吃惊的发现,对手射来的竟是铁箭,不容他多想,第二支箭就到了,是取马,他不敢硬挡,刚想用巧劲引开箭时,第三支箭突然加速,后发先至,超过第二支箭直奔自己头部,李国臣眼前一黑,无论是用枪挡还是躲闪都已经来不及,他本能地一缩头,眼睛一闭,那箭“噗!”地一声贯入头盔,但箭势未停,串着头盔一直钉在了百步外东入口的大门上,箭头竟射穿两寸厚的木板。这时第二支取马的箭也射中了马,却没有射入,事后李国臣才知道那支箭其实并没有箭头,是虚招。
    校场中一片寂静,甚至很多人都没看清是怎么回事,但那支串着头盔钉在门板上的箭却清楚的告诉众人,李月赢了。李国臣突然明白了郭子仪的意思,他长叹一声,跳下马来,不用再比了,李月已经留情了,他设计的连珠箭迷惑了自己,以奇兵胜出,若在战场上,他的头早就被射穿了,这样的箭术,闻所未闻。
    李国臣跳下马来举手认输,直到这时,校场上才一片惊呼随即掌声大作。李月走到李国臣面前,跳下马来,轻轻拍拍他的肩膀,两人的手紧紧握住。两人牵手走到主台之下,一齐向李隆基跪下。
    李隆基兴奋地站起来说道:“我大唐人才辈出,这样的比试朕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刚要点李月为状元,这时,身后突然有人说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注一:安庆绪献俘是天宝十三年,因剧情需要提前了一年。
第十七章 风起一
    李隆基一怔,回头望去,见诸子席中长子李琮站了起来,他有点不悦地问道:“琮儿有什么事?”
    “禀父皇,儿臣觉得两人尚未比过兵器,言胜尚早,殊知人各有所长,安不知李国臣将军在兵器上未必会输给李月,取其末,舍其本,儿臣觉得不妥。”他这几天见李郁父子连连得势,早就不满之极,现又眼见李月要夺武魁,心中再也忍不住,不顾是否扫皇帝的兴,出言反对。
    李隆基听后也觉有理,便问李国臣:“李将军以为如何?”
    “臣是军人,只知道臣败了,败得心服口服!”
    李隆基点点头对李琮说道:“琮儿听到了吧!连当事人都认为自己输了,所以你就不要再说什么了。”
    李琮无奈只得坐下,暗暗向杨国忠使了个眼色,杨国忠也不愿意李月夺走状元,再加上他和安禄山不和,一直想取得西北军的支持,他见到李琮的眼色后,便站了出来,向李隆基跪下:“臣也有话要说。”
    杨国忠刚兼了兵部尚书,武举正是他的职权范围,李隆基只得耐住性子问道:“爱卿有何话?”
    “臣想说,武举并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的一项制度,代表皇上的意志,焉能由他们自定胜负,况且为将者岂能只看武艺决定胜负,那还要士兵做什么,为将者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臣见本届武举名将云集,便想出了一个新的规则。”
    李隆基见杨国忠说得确实也在理,便问道:“爱卿既然为兵部之首,可定规则,不知有什么新规矩,说给朕听听。”
    “臣想给两人各一千步兵,从长安到九原,进行拉力赛,先回长安者为最终胜者,皇上以为如何?”
    李隆基年青时也带过兵,知道拉力赛跑其实就是一种意志、兵法、带兵的综合较量,他欣然同意道:“就按相国所说!”
    说完又转身对李月二人说道:“你们各领一千军,先回来者为胜,胜者朕不仅要点他为武状元,还加封为正四品太子右卫,你二人需努力!”
    “皇上圣明,但草民还有一个请求。”
    李隆基内疚于李月,便立刻说道:“但说无妨!”
    “草民是布衣,恐手下军士不服!”
    “好!朕就赐你'如见朕面'金牌一块,命你暂领都尉一职,另外你二人可从八强中的其余六人中任选一人为副。”李隆基还是有点担心李月,就给了他一个助手。
    “谢皇上!”
    “朕给你们二人二个月时间操练士兵,四月初十正式出发!”
    天宝十二年的武举,便在众人的期待中落下了帷幕。
    天宝十二年初,尚书左仆射兼右相、晋国公李林甫薨,三月,杨国忠参其欺君罔上,李隆基准奏,遂削其爵,毁其棺、流放其子侄宗族于云南。平素与其亲近者均惶恐不安,礼部尚书秦汉“乞骨骸”(即告老退休),帝准之;又贬驸马都尉太常卿张垍为卢溪郡司马,贬垍兄户部尚书张筠为建安太守。任韦见素为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由杨国忠兼任,杨国忠上书乞代李林甫的安北副大都护一职,帝不准。
    朝后,杨贵妃因武举校场打赌输与其姐,心中郁闷,便求李隆基提前举办长安武林大会,李隆基欣然许之,定于四月初一举行,命长子李琮全权筹办此事,为讨杨贵妃欢心,李隆基命特制一金牌,由贵妃手书'武林第一高手',赐高手排行榜第一名获得者,消息传出,天下各大武林门派无不跃跃欲试,连一向不参加的铁剑观也宣布派人参加比赛,一时间长安城风云聚会,山雨欲来。
    就在众人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武林大会的时候,此时,在大唐最有权势的相国府内,杨国忠正在书房和他的首席幕僚苏喻密谈。前几天,在众人眼里他风光无限,参倒了李林甫,拔除了一批钉子,又把户部揽到手中,可杨国忠心里却不安,因为他真正想要的安北副大都护却没拿到,看来在唐玄宗眼里,他还是不如李林甫,他目前已兼四十职,却没有一个武职,全是文职。杨国忠明白,目前他得意,全是因为妹妹杨玉环的缘故,一旦杨玉环色衰失宠,就将是他到头之日,李林甫的下场让他不寒而栗,眼看李隆基活不了多少年了,而太子李亨又恨自己入骨,不行!一定要把李隆基的后事抓在手上。
    “相国息怒!难道相国不明白皇上的真实意思?”苏喻低声说道。
    “你说说看!”
    “我觉得相国目前圣眷虽隆,可却是表象,骨子里其实皇上还是不信任啊!”
    “为什么?”杨国忠被说中心事,急急问道。
    “关键还是几个皇子的争位问题啊!”
    “你认为目前太子位子不稳?”
    “自从前太子李瑛被废,现太子就只是个过度角色,上次的韦坚案就已经证明了这点,不过李亨确实低调、隐忍,一时难抓把柄,但天意难测,不到最后,谁也不知花落哪家。”
    “苏先生的意思是:郯王李琮还有希望?”
    “我觉得皇上是在太子和郯王两者之间徘徊,不知相国注意到没有,皇上年初派诸子去劳军,惟独把太子和郯王留在了京中,还有上次武举状元皇上准备封的职位是东宫右卫,而这次武林大会,皇上又命郯王全权负责,这里面的玄妙,相国可知?”
    “请苏先生明言!”
    “皇上在搞平衡啊!在暗示大家,两人皆有可能。自古帝王之术,莫过于平衡二字”
    “那寿王如何?”
    “若在十年前,我可以说得大位者,非他莫属,可现在没戏了,相国自然懂我意思!”
    “你是指小妹?”
    “不仅是贵妃娘娘,李林甫一死,他的势力皆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