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终结者-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然,叶贵指着路边,道:“陛下,那小娘子真不错!”

    方天定打眼看去,只见一辆残破马车边,站着一美娇娘。

    带着银丝鬒髻,露着四鬓,耳边青宝石坠子,白纱衫儿,银红比甲,挑线裙子,双弯尖翘,红鸳瘦小,粉妆玉琢。

    装扮不一般,容貌也出色。

    更难得的是,她身上有一种别样的风韵,特别吸引人。

    随着马车前行,方天定脑袋不断转动,眼看着就要转了一圈,尤自没收回目光。

    叶贵嘿嘿一笑,道:“陛下稍待,容臣去打探详情。”

    说完,叶贵勒转马头,去寻那女子。

    一刻钟后,叶贵回转,道:“陛下,你猜那女子是何人?”

    方天定嘴角微翘,微微冷哼。

    叶贵嘿嘿一笑,道:“她叫赵元奴!”

    赵元奴?没听过!

    叶贵急忙道:“陛下,赵佶那厮有两个相好,一个李师师,因促成宋江招安名噪天下,另一个便是赵元奴,容貌才艺不下李师师。

    臣擅自做主,安排了一辆车,令其随行,以侍奉陛下。”

    这一说,方天定倒是想起来了。

    宋江带领柴进、燕青等人,于元宵节期间去东京看灯,由“打着东京乡谈”的燕青入肩引见,拜见了京师名妓李师师,恰逢徽宗皇帝驾临,宋江等只好匆忙让位。

    离开李师师家,宋江心有不甘,提议:“今上两个表子,一个李师师,一个赵元奴,虽然见了李师师,何不再去赵元奴家走一遭?”

    进了赵家,不巧,赵元奴身体不快,不愿迎客,只好作罢。

    能让赵佶贪念的,必然不是凡物。

    只是大事要紧,美人的事儿先放一放,日后再说。

    不一刻,大军到了大名府。

    知府以下官僚、各地百姓代表,数千人于城外三十里相迎。

    方天定少不了勉励几句,上众人宽心。

    因为要移民,明朝已经不再打土豪分田地了,只是清算旧罪,各大户其实能够接受。

    这也是明军所至,基本没有抵抗的原因之一。

    安抚了大名府上下,基本也就安抚了河北东路全部。

    说完了各种政策,又让张叔夜说了施政方针,各人纷纷表态,坚定拥护明朝统治。

    接着,方天定下令赐宴。

    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拿下河北东路,眼看就要打进汴梁,方天定心中快活,不免多喝了几杯。

    熏熏然中,方天定回了别院中。

    灯光下,一女安坐。

    只见:罗衣叠雪,宝髻堆云。樱桃口,杏脸桃腮;杨柳腰,兰心蕙性。

    “好一个美人儿!”方天定大马金刀坐下,道:“且唱一曲儿来。”

    “诺!”赵元奴应下,展开歌舞。

    歌喉宛转,声如枝上流莺;舞态蹁跹,影似花间凤转。腔依古调,音出天然;舞回明月坠秦楼,歌遏行云遮楚馆。

    一曲毕,舞姿停。

    方天定鼓掌,赞道:“果真美妙,难怪君王不早朝。”

    赵元奴不应,道:“陛下饮酒甚多,奴为陛下斟茶。”

    打开茶罐儿,赵元奴捻出几丝茶叶来,仔细泡上。

    “好教陛下知晓,此乃‘朝天子’。

    这细茶的嫩芽,生长在春风下,不揪不采叶儿楂,但煮着颜色大,绝品清奇,难描难画。

    口里儿常时呷,醉了时想他,醒来时爱他,一篓儿作价千金,奴也珍藏不多。”

    几句话的功夫,赵元奴把茶奉上。

    方天定尝了一口,只觉得满嘴清香,再多的好处,他也尝不出来。

    两口干了,方天定搂过赵元奴,道:“茶虽好,没人好,且说说,还有何好处?”

    “陛下,李师师善琴,奴善箫,且让奴服侍陛下。”

    说完,赵元奴素手调了羹汤,做了几道小菜,又取了美酒过来,铺在榻上。

    纱帐之中,香焚兰麝,衾展鲛绡,两人脱去衣裳,并肩叠股,饮酒调笑。

    不愧是久经风月的,赵元奴奉承的方天定十分快活。

    良久,春色横眉,淫心荡漾,皇帝陛下先和妇人云雨一回,然后乘着酒兴,坐于床上,令妇人横躺于衽席之上,与他品箫。

    但见:纱帐香飘兰麝,娥眉惯把箫吹;雪莹玉体透房帏,禁不住魂飞魄碎;玉腕款笼金钏,两情如醉如痴。才郎情动嘱奴知,慢慢多咂一会。

    又有诗云:不竹不丝不石,肉音别自唔咿;流苏瑟瑟碧纱垂,辨不出宫商角徵;一点樱桃欲绽,纤纤十指频移;深吞添吐两情痴,不觉灵犀味美。

    不知道赵佶哭没哭?方天定一边享受,一边想到。

    夺他的天下,抢他的皇位,睡他的女人,还有比这更爽的?

    一曲毕,方天定不由分说,把赵元奴两只白生生腿扛在肩膀上,那话插入牝中,一任其莺恣蝶采,殢雨尤云,未肯即休。

    正是得多少海棠枝上莺梭急,翡翠梁间燕语频,不觉到灵犀一点,美爱无加,麝兰半吐,脂香满唇。

    方天定情极,低声让元奴叫达达;赵元奴亦低声睥帏睨枕,态有余妍,口呼亲亲不绝,全忘了上下尊卑。

    是夜,两人雨意云情,并头交颈而睡。

    正是:乱鬓双横兴已饶,情浓犹复厌通宵;晚来独向妆台立,淡淡春山不用描

    难得的,方天定睡了个懒觉,只到日上三竿,尚未出别院。

    “陛下连日操劳,身心俱疲,尚未起身。”叶贵拦住张叔夜等人,道。

    张叔夜摸着胡须,道:“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摇头晃脑中,张叔夜领着一群人走了。

    “哼,有文化了不起啊!”

    叶贵很不满,决定回去加强学习,不然都不懂别人的意思。

第386章 赵跑跑的第一步() 
“诏书至,折彦质接旨!”

    折彦质大礼参拜,准备接旨。

    “……河北东路张叔夜降,京畿路震动,京都不安,诏令,折彦质收拢京西北路兵马,驻守京畿……”

    惊呆了。

    这才多久?河北东路就没了!

    定了定神,折彦质道:“天使,京西北路有贼军十万,若我退守,其随后而来,京畿路仍然难守啊!”

    内宦合上诏书,道:“此乃官家圣意,余不敢揣测。

    然而,圣命难违,折将军还是应诏比较好。”

    阴测测的声音,让折彦质不寒而栗。

    沉默片刻,折彦质拜下,接过诏书。

    老大胡逑搞,做小弟的能怎么办?折彦质也很绝望啊!

    讲真,若非折家所在的河西府州仍在赵宋控制之下,折彦质很想直接投降。

    送走了天使,折彦质召集众人议事。

    据险而守,节节抵抗容易,大踏步后撤可就难了。

    没了断后的,明军衔尾追击,有一百种办法让宋军欲仙欲死。

    断后的也难派。

    目下情势,断后就是送死,这是毫无悬念的。

    宋军上下,包括折彦质本人,都没有与赵宋共存亡的决心。

    随便派人断后,怕是看到明军旗号就要投降。

    所以,想选出阻截兵将,不花费一番心血真搞不定。

    东京,金銮殿。

    吃不香,睡不着,赵佶憔悴非常,眼睛红的吓人。

    诸多臣公也都无言,只垂首而立,等待赵佶发话。

    喘了半晌粗气,赵佶道:“河北东路即失,贼军不断增兵于单州,有进攻京畿之意图。

    京都空虚,各地勤王兵马何时可至?”

    赵佶的声音,嘶哑的厉害,好在有内侍转达,把话传了下去。

    罗戬道:“目下,城中已有十万兵马,待各地勤王大军到达,数目可达二十万。”

    他是新任枢密使,对兵力调度倒是清楚的很。

    由武学谕飞升到枢密使,虽有自身能力的缘故,却能看出来赵佶是真的心乱了。

    但凡他觉得有能力的,可以助他平贼的,都是超格提拔。

    宋江如此,罗戬如此,范天喜亦如此。

    赵佶又问道:“宋江上表请罪,当如何处置?”

    宋江一共四万余军兵,其实没跑多远,而是跑到了京畿路北面的滑州。

    滑州比邻京畿,但有风吹草动,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方便做出应对。

    当然,宋江绝不会说自己在等待赵佶跑路,自己也好跟着跑得。

    离开将陵县后的第一时间,宋江便上表请罪,罪名是失守京东两路。

    河北东路失守,是张叔夜的锅,宋江提也没提。

    谏议大夫赵鼎道:“宋江连战连败,京东两路全失,又于将陵城下逃脱,致使张叔夜被困投敌,罪莫大焉。臣议,当捉拿进京,严加处置。”

    “不可!”罗戬道:“宋江部四万余人,皆是能征敢战之士,可以防御北方,于守卫疆土大有裨益。

    再则,宋江等人以义气为盟,同进同退,若严惩宋江,恐有祸起萧墙之患。

    且,各处多有失利,投贼者不计其数,宋江撤退滑州请罪,可见其忠义之念。

    臣意,可下旨申斥,去其节度使名号,重加职使,使其继续为国效力。”

    要是蔡京发言,赵鼎肯定反驳,罗戬是中立派,赵鼎还是要给面子的。

    因此,罗戬的建议通过。

    要说对宋江不恼火,肯定是不可能的。

    然而当了枢密使,罗戬才发现,这真的是烫手的很,特别是对他这个没跟脚的人。

    能推则推,推不了则磨,手下的人浮于事,真是让罗戬心力交瘁。

    而且,各地军将,也不鸟他这个空降的枢密使。

    没奈何,罗戬只能依仗平王庆时结下的香火情,好生笼络宋江。

    沉默片刻,赵佶道:“拟诏,去宋江京东两路节度使,转滑州节度使并滑州防御使,仍领本部人马,驻守滑州,拱卫京畿北方。”

    处置了宋江,赵佶又道:“范天喜驻守四川,夔州路非降即退,丢失大半,朕深感忧虑,诸卿,可有良策?”

    赵鼎道:“范天喜普通公人,只有武艺,实不通韬略,一败再败,实乃应有之意。”

    “臣不敢苟同!”蔡京打断赵鼎,道:“范天喜之计划,实无缺漏处,枢密院亦是赞同。

    臣观四川战报,各处官员或弃城出逃,或开城纳降,全无半点抵抗。

    如此,范天喜再有本事,也难以施展,实与他无关。”

    赵鼎道:“各地守将,皆范天喜举荐,如何与他无关?”

    蔡京道:“范天喜本无故旧,举荐人才乃是出自忠心,批准的却是朝廷,如何能怪他!”

    于是,蔡京和赵鼎,撸起袖子相互喷了起来。

    范天喜并不重要,甚至四川也不那么重要,唯一要做得,是打倒对方,独霸朝堂。

    “够了!”赵佶怒吼,道:“国事艰难,尔等不思御贼良策,却无畏争吵,是何道理!”

    蔡京、赵鼎立刻请罪。

    止住两边争吵,赵佶道:“范天喜不足依靠,可有挽回余地?”

    罗戬道:“先前,种师中被撤,范天喜上位,姚古亦闲置。

    如今,可起姚古,御贼于蜀地之外。”

    赵佶道:“拟诏,擢姚古为成都节度使,益州路节度使,整顿益州军事,确保粮饷不失。”

    看着尤自怒目而视的蔡京、赵鼎两人,赵佶心一横,道:“京东两路、河北东路失守,贼军旦夕可至。

    朕意,立刻西狩洛阳,重整防线,已御贼军。”

    “不可!”赵鼎就要阻止。

    明军拿下应天府时,赵佶就想迁都,只是为赵鼎为首的主战派阻止。

    本来赵宋上下,抵抗意志就不甚坚定,再把首都拱手让人,谁还有心思顽抗到底?

    归根结底,明宋双方都是华夏正统,又不是异族入侵,其实没必要拼命。

    不过,此时此刻,赵佶是真心怕了。

    去了洛阳,好歹远离明军四百里,有足够的缓冲距离和时间。

    不像开封,可能一觉醒来,明军已经到了城下。

    不待赵鼎发话,赵佶又道:“赵鼎,你为京畿路留守,太子监国,全权负责京畿路防御事。

    蔡京,负责收拢军兵,重整防线,罗戬,传令各地,勤王兵马于洛阳集结。

    梁师成,立刻准备銮驾,点选禁军,护朕西行!”

    三言两语安排完,赵佶吩咐退朝,根本没给众人表示反对的机会。

    反正他是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不留在开封了。

    洛阳只是第一站,若不行,再过潼关入关中,据长安而守。

    长安不能守,再往西去。

    反正天下之大,总有可以跑的地方。

第387章 许贯忠() 
山峰峦秀拔,溪涧澄清,天色已晚时,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

    原来这座山叫做大伾山,上古大禹圣人导河,曾到此处,今属大名府浚县地方。

    转过几个山嘴,来到一个山凹里,却有三四里方圆平旷的所在。

    树木丛中,闪着两三处草舍。内中有几间向南傍溪的茅舍,门外竹篱围绕,柴扉半掩,修竹苍松,丹枫翠柏,森密前后,十分幽静。

    一间草舍内,燕青与一人对面而坐。

    这人目炯双瞳,眉分八字,七尺长短身材,三牙掩口髭须,戴一顶乌绉纱抹眉头巾,穿一领皂沿边褐布道服,系一条杂彩吕公绦,着一双方头青布履。

    只看外貌,便知定非碌碌庸人,必是山林逸士。

    燕青道:“许兄,我等征辽而返时,宋公明哥哥邀你出山,因伯母尚在,不敢强求。

    年前,我于东京公干路过此处,再邀你出山,你言孝期未满,我不敢强求。

    今日,小弟再来,兄长可有话说?”

    这人姓许,名贯中,祖贯大名府人氏,移居山野经年。

    他兵法、武艺、谋略样样精通,琴棋书画无所不晓,精通契丹、女真、党项、吐蕃、蒙古各国语文,端的是文武全才。

    最难得的是,许贯忠深晓天下地理,曾遍游名山大川。

    宋江征田虎时,许贯忠冷眼旁观,却也送了河北地势图,颇有助益。

    他曾应武举,得了武状元之名,只是朝堂昏暗,未曾履职,只在山间隐居。

    听得燕青邀约,许贯忠摇头笑道:“小乙哥,你欲要我性命,只把腰间断刃捅来便是,如何说的许多?”

    燕青道:“兄长何出此言?若我燕青有半分不良心,只管让我天雷轰顶!”

    许贯忠道:“明军所向披靡,赵宋不日即灭,此时出仕赵宋,无异于直投火坑,不是要命是什么?”

    燕青语塞。

    宋江都被打哭了无数次,燕青如何敢说大话,能打退明军。

    沉默片刻,燕青哀求道:“目下,我等确实困窘,然兄长有经天纬地之才,或可能再造乾坤。

    便是不能,施展平生所学,亦不枉人间走一遭,岂不快哉?”

    许贯忠笑而不语,转移话题说了些闲话。

    正午时,童子掇了张桌子来,铺下五六碟菜蔬,又搬出一盘鸡,一盘鱼,及家中藏下的两样山果,旋了一壶热酒。

    许贯忠筛了一杯递与燕青,道:“村醪野菜,且吃两盏,今日再别,未知可有相逢时!”

    燕青称谢道:“兄长,何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