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终结者-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义军仁义,大王仁义。”

    莫都连忙避开,道:“义军为民做主,此乃应有之意,诸位不必如此。”

    工匠们只是拜。

    他们都是被拘来应奉局的,这里的差事,真不是好差事。

    崇宁元年,置造作局于苏州、杭州,制造宫廷所用珍巧器物。

    四年,又置应奉局于苏州,搜罗东南各地奇花异石、名木佳果,由水陆运送京师,称职花石纲。

    时至今日,已有二十余年。

    工匠们被强征而来,虽说给工钱,可是每月只有三五百文,如何维持得了生活。

    差事又繁重,累倒得病全然不管,死于其中者,不计其数。

    如今废了花石纲,义军又给结算工钱,工匠们如何不感激涕零。

    等到工匠们起身,莫都继续说道:“现在开始结算工钱。”

    两个军官打开一个箱子,莫都按照名册开始点名。

    每个人少则三五贯,多则二三十,总计有三十余万贯。

    结算中,一个军官高声说道:“诸位,因为军事需要,我军要招募两千善于挖掘地道者……”

    话未说完,便有人应道:“小人善于挖井,可能行?”

    当然行,善于挖井,便能避开渗水的地方,可是掘道之必备人材。

    不得不说,应奉局内多能工巧匠,不一刻,两千技术人材应募投军。

第40章 教育() 
睦州,寿昌县下白石村里。

    吴飞坐在长条凳上,他的面前,是十余个五六岁的孩童。

    这些孩子,都是村里的,五六岁到十一二岁,正当启蒙年龄。

    村塾是原来山神庙改建,虽然村民们进行了修缮,条件还是颇为简陋。

    因残离开军队后,吴飞便回到了村里,用自己的伤残抚慰金和积累的军饷赏钱,建起了这个学堂。

    此时,吴飞是里正,又是教授,很受村民拥戴。

    能够识字算数,可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最大的渴望。

    他们不能够就学,那是没有机会,现在孩子有了机会,如何能够不把握住。

    于是,大家纷纷拿出家里的好东西送来,作为束脩。

    钱财是没有的,都是些粮食、肉干、鸡蛋等物。

    吴飞推拒不得,只得受了。

    合计一番后,这些东西都成了孩子们的肚中餐。

    从退伍算起,这个学堂开了也有两个月了。

    坐在讲台上,吴飞说道:“昨日,我教了大家乘法口诀表,今日都给我背一遍。”

    听到此话,有的孩子跃跃欲试,也有的孩子提心吊胆。

    吴飞也不管,直接点名道:“王胆!”

    王胆原名狗蛋,进学后,吴飞给他改了名。

    被点到后,王胆期期艾艾地站了起来,念到:“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一…”

    “哎,坐下吧。”吴飞摆手。

    二十余孩童,只有七八个能背出来,吴飞好不失望。

    “尔等要知道,我们白石村地处荒僻,田地薄瘠。义军免了我们好多赋税,却还是吃不饱。大家要想出息,只能走出去。

    但是,出去想要过得好,识字算数少不了。乘法口诀表乃是数学基础,须得牢记。”

    说完,吴飞起身,用唯一一条胳膊在身后的黑板上写了乘法口诀表,教授孩子们背诵。

    窗外,一老者目睹吴飞教授过程后,忍不住对随从说道:“义军端得不凡,以伤残老军充任乡村教授……”

    想要赞叹,只是一时无合适的用语。

    随行年轻人说道:“先生,沿途所见,此类私塾甚多,只是教授的简单,怕是难以科举。”

    “便是我等学生无数,又有多少科举得中的,此等乡民,能以此谋生便足够了。”

    “先生见的是,要不要去拜访这位教授?”

    “不必了,径直前往杭州。我倒是迫不及待想见一见方天定了。”

    “贼寇出身,能如此重视教育,可谓圣贤,也不枉先生前来。”

    回到车队,已经有许多人等着了。

    又一年轻人捧着一本书,迎接过来,说道:“先生,这是我等考察记录。”

    老先生也不看,径直问道:“于路考察,结论如何?”

    年轻人答道:“百姓贫苦依旧,然而心态良好,可谓安居乐业。

    另外,对教育尤其重视,过半村庄皆有学舍。”

    老者又问:“我拐骗你等投贼,可还有怨言?”

    年轻人略略纠结,道:“若非亲眼所见,谁能想到贼军手段远超历朝历代贤良,便是想走,也舍不得了。”

    众人皆笑。

    杭州城外,方天定不断向着远方观望,显得心神不宁。

    刘韐劝道:“大郎,家父午间才到,无须焦躁。”

    方天定道:“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晚辈不至越州迎接,已属不该,想到能见老先生,实在按捺不住心焦。”

    见方天定如此心诚,刘韐也是老怀大慰。

    不枉他写信把自家老爹搬了出来。

    转着圈子中,日当正中,一只车队出现在了望远镜里。

    方天定按捺不住,立刻打马迎了上去。

    看到方天定,车队停了下来,一个老者从一辆牛车上走了下来。

    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精神却很好。

    只是见面,便能闻到他身上浓厚的墨香味道。

    正是出现在白石村的那位。

    刘韐立刻行礼问安,道:“父亲大人安好。”

    方天定跟随行礼,道:“小子方天定,见过圣任先生。”

    老先生正是刘韐的父亲刘民生,字圣任。

    因为赵佶昏暗,奸臣当道,朝纲紊乱,刘民生瞧不上当今朝廷,一直没有出仕,只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时至今日,刘民生桃李遍布天下,但凡出身福州的文人官员,都和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也因此,老先生的名望可不是一般的高。

    从车队随行人员就看出端倪。

    同行百余人,出了刘家家眷外,另有五十多个书生同行。

    不管质量怎么样,这数量就让方天定喜出望外了。

    刘民生上下打量了一番方天定,说道:“好一员骁将,若非亲眼所见,谁能相信你居然发明了标点符号,写了百家姓此等启蒙书籍,又让义军属地遍布学社。”

    方天定回道:“前辈过奖,路途劳顿,还请入城休息。”

    “无妨。”刘民生阻止了方天定扶他上车的打算,道:“这车中坐的头晕,且陪我走一阵。”

    方天定自然不会拂兴,只是说道:“我看老先生随行,皆是英姿不凡之辈,还请老先生为小子引介。”

    刘民生亲自一一介绍,方天定暗暗记在心中。

    除了刘韐妻子子女,余者皆为刘民生的学生,其中胡铨引起了方天定的关注。

    在后来,胡铨会被称为南宋四名臣。

    至此一条,便可以看出他的能力之出色。

    当然,现在他落进了方天定的夹袋里,休想再有什么南宋四名臣了。

    只是还年轻,需要历练。

    一一认识后,方天定道:“义军武盛文弱,治理地方颇为吃力,能的诸位相助,实乃地方百姓之福。”

    众人回礼,道:“义军仁义,首领又有武功韬略,全取天下会有日,我等也算攀了高枝。”

    沿途所见,一切都是生机勃勃,处处领先沉疴难治的赵宋,大家判断,义军全取天下毫无问题。

    能够全取天下,才是这群人留下来的根本原因。

    否则,哪怕有刘老先生顶雷,这群人也不可能留下来。

    毕竟,谁愿意自己的清白身子沾上污垢呢。

    慢走中,刘民生说道:“听闻首领立誓,何故少了‘为往圣继绝学’?”

    方天定道:“啊,有这句么?”

    他却不知道,这四句乃是百年前大儒张横渠的名言,那日随口用了。

    幸好,大家被沁园春震撼,没有多加评述,不然要是说顺口了,把这当成原创,那可就丢大脸了。

    刘民生笑笑,转了话题,道:“我带的这些学生,首领如何安排。”

    这是专业对口的,方天定不假思索地回道:“经过培训后,派遣各地担任地方官。”

    俘虏投靠如刘韐等人,主动投效如沈寿等人,加上刘民生带来的人,基本可以满足治理地方的需要。

    当然,只是目前。

    等到地盘扩大,地方官依旧会有缺口。

    说了一阵安排,方天定又说道:“我军中央高官紧缺,可以任凭老先生挑选职位职责。”

    刘民生笑道:“野惯了,也就能教教书,我当个学正吧。”

    方天定道:“学正的话,那就麻烦老先生担任义军教育大使,负责我军所属地盘的教育教化工作。”

    刘民生欣然接受。

    老先生就好这一口。

    方天定又道:“根据我的总结,所有汉字可以用拼音归纳……”

    把拼音的概念的说了一遍,方天定继续说道:“我想麻烦老先生代为主持,编一本拼音字典出来,以方便蒙童学习。”

    刘民生听了,呆立原地许久。

    “哈哈哈~拼音,~”回过神来的刘民生畅快大笑,道:“这可比切音方便实用了许多,真乃天下第一的想法,有此,为往圣继绝学自成矣!”

    老先生的夸赞,让方天定有些心虚。

    随即,方天定挺起了胸膛。

    穿越者的剽窃,哪能叫剽窃呢,这叫推动历史进程!

第41章 四杰一匠() 
“兄长,我没能邀请得费保四人来投。”成贵垂首说道。

    方天定问道:“他们如何说的?”

    成贵回道:“他等说不愿为官,只求快活。又说若是义军要四人帮助时,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最后道若说保他等做官时,其实不要。”

    摸着下巴沉思片刻,方天定道:“这么说,这四人都是向着我军的?”

    成贵点头。

    取太湖往苏州时,前来窥探大军行止的,正是费保四人。

    赤须龙费保,卷毛虎倪云,太湖蛟卜青,瘦脸熊狄成,并称太湖四杰。

    宋江征方腊时,李俊携童威、童猛于太湖上查探苏州情况时,被其所擒。

    四人感念李俊义气,结为兄弟,帮着破了苏州。

    这些其实也无妨,只是四人劝李俊下海,并准备了大海船,付诸了行动,这就不得了了。

    方天定一直在谋求建设海军,如何会放着现成的海上豪杰不招揽。

    思量片刻,方天定道:“备上礼物,我亲自走一遭。”

    成贵诧异,道:“兄长何必如此,左右不过四个好汉罢了。”

    方天定道:“若是陆路好汉,错过便错过了,只是你与李玉要出海历练,我军即将进军大江,水军正是用人之际,走一趟也无妨。”

    成贵李玉一走,水军大将便剩下瞿源一人,绝对支应不开。

    所以,招揽费保四人,很有必要。

    闻言,成贵不再劝,下去准备礼物。

    方天定亲去,也是有把握劝得四人来投的。

    首先这四人心中亲近义军,其次,怕是四人也免不了大海的诱惑,最后,望远镜、指南针可是航海利器,稍微有些见识的一定免不了心动。

    一路顺丰顺水,来到榆柳庄近前。

    果真四下里都是深港,非船莫能进。

    看到有大船来,早有两条小船迎了出来。

    指着船上几人,成贵说道:“那个赤须黄发的是费保,第二个瘦长短髯的是倪云,第三个黑面长须的是卜青,第四个骨脸阔腮扇圈胡须的是狄成。”

    四人头上各带黑毡笠儿,手边都放着军器,气宇轩昂,有豪杰风范。

    来到近前,费保叫道:“可是成头领当面。”

    成贵回道:“非止是我,还有我家首领,一并到访。”

    方天定走出,道:“在下方天定,冒昧来访,唐突了。”

    四人慌忙拜下,道:“不知大王亲至,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叙了两句话,两只小船引着楼船靠岸,一行人下了船,在屋里坐定。

    成贵主动奉上礼物,道:“兄长此来,并无他意,只是邀请四位加入义军,共襄盛举。”

    不等四人开口,方天定道:“四位兄弟不想做官,无非是寻思着寻个身达命之处,对付些钱财,打了一只大船,聚集水手,江海内寻个净办处安身,以终天年,不知是也不是?”

    四人相顾骇然,费保问道:“此等心思,一向只是我兄弟四人心腹之语,大王如何知道?”

    方天定笑而不语,取出望远镜和指南针放在桌子上,请四人来看。

    直看得四人目瞪口呆。

    放下望远镜,卜青叹道:“我还奇怪,我等小船,如何在十余里外便被发现,原来有此等神器。”

    狄成也道:“这指南针也是神器,海上湖上再无失向之忧也。”

    方天定道:“我欲建海军,横行大海之上,正缺少四位兄弟这样的豪杰相助。”

    说完海军的构想,方天定拜道:“还请四位兄弟暂弃安闲,助我义军一臂之力。”

    说完这话,方天定也有些忐忑。

    若是四人拒绝,就表示这次招揽彻底失败了。

    三顾茅庐是不可能的,方天定不要面子,义军也是要面子的。

    说不得,只能把四人绑回去了。

    到时候,招揽就更加困难了。

    四人相视一眼,齐齐拜下,费保道:“俺四个只着打鱼的做眼,太湖里面寻些衣食。虽学得些水势,却没甚么本事。

    不想大王如此看中,亲至邀请,实在诚惶诚恐。

    若是推拒,倒显得我兄弟不讲情面,即如此,愿投义军,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方天定大喜,立刻安排了四人职责,费保、卜青协同瞿源部领水军,备战当下,狄成、倪云同李玉下海历练,以待将来。

    计议妥当,费保喝令杀猪宰羊,就着方天定带来的美酒吃了一回。

    沿湖而走,方天定领着一行人直接苏州登岸,进了苏州城。

    招兵旗一竖,大笔的安家费发了下去,雇佣了工匠修建房屋,又是一大笔钱。

    有了活钱,市面自然热闹,苏州也恢复了活力。

    刘韐的第一个任务,已算完成。

    看着往来的人群不断行礼,费保笑道:“若非知晓兄长在苏州作为,我等也不会还留在此处了。”

    方天定回道:“缘分,妙不可言,若非兄弟窥探大军,你我如何共事。”

    众人皆笑。

    突然,一人直趋方天定马前,叫道:“大王且留步,小人有宝物献上。”

    护卫早就拦住了,如何能让他靠近,若是刺客,岂非失职。

    这人倒也识趣,见方天定停下,并不向里挤,只是拜道:“大王容禀,小人泗州叶春,因感念义军仁义,特来献上海鳅船图纸。”

    叶春如连珠箭般说道:“大海鳅船,两边置二十四部水车,船中可容数百人,每车用十二个人踏动;外用竹笆遮护,可避箭矢;船面上竖立弩楼,另造划车摆布放于上。

    如要进发,垛楼上一声梆子响,二十四部水车,一齐用力踏动,其船如飞,他将何等船只可以拦当!若是遇着敌军,船面上伏弩齐发,他将何物可以遮护!

    若依此计,大江上之赵宋水军,唾手可平,全取天下也只是等闲。”

    叶春,方天定也是知道的。

    高俅矫诏失败后,正是他献上了海鳅船图纸,只是梁山水上高手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