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终结者-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槐不语道:“皇后亲自于宫中堆积柴薪,百姓受此鼓舞,莫不效仿。

    若是陛下不能赦免我等,说不得只有点一把火,让西夏百年积蓄并满城百姓,一并付之一炬。”

    许是方天定态度温和,让槐不语镇定了下来,他说的十分清楚。

    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明军再像以前那样干,说不得只能得到一座空城。

    沉吟片刻,方天定道:“即如此,说说尔等要求。”

    “不敢要求太多。”槐不语磕了个头,谦卑地道:“我等只求苟全性命,家人不分离罢了。”

    确实是最简单的要求了。

    为了这点最简单的要求,兴庆府百姓不惜搭上全家性命作为赌注。

    玩的挺大。

    若是方天定不肯,也不知道兴庆府这把火能不能烧起来。

    不过,方天定微微颌首,道:“交出李仁爱,有杀伤汉人者死,余者皆可赦。”

    “好教陛下知晓,太子已经出城,投奔辽国去了。”槐不语说道。

    “何时走的?”方天定问道。

    “天亮时分,太子回城,立刻就整顿兵马,准备去救陛下,被皇后劝阻。

    皇后有言,明军势大,必不容陛下走脱,即便去了,也只是徒增伤亡罢了。不如领最后的军兵,往西去,保存国祚。

    太子不肯,只要救人,因此起了争执。

    最后,皇后太子各退一步,太子领兵,绕道去了辽国,皇后在城中待明军到来。

    因为怜惜百姓,皇后不欲抵挡,又恐明军肆虐,因此以满城为代价,求陛下金口赦免。”

    听了槐不语的话,众人明白为何城头都是老弱了。

    有主心骨,果然是不一样的。

    若非耶律南仙留在城中主持,怕是百姓也该逃散一空,最终能不能逃脱明军追捕,只能看运气了。

    现在嘛,得了方天定亲口允诺,兴庆府城中的百姓,仍可安居乐业。

    方天定摆摆手,道:“回去告诉耶律南仙,朕可以允诺,除了沾了汉人血的,不伤一人,不分一家,前提是要服从管理,主动脱离党项习俗,全面汉化。”

    “多谢陛下仁慈!”槐不语磕了个头,退后两步,上驴子走了。

    看他费劲的模样,大约是一直居住宫中的。

    到了城门处,槐不语用党项话叫道:“明国皇帝金口玉言,赦免我等叛乱之罪,不伤一人,不分一家。”

    “万岁~”

    城头百姓立刻响起了欢呼。

    明军兵临城下,可把兴庆府百姓吓坏了。

    李乾顺领十一万大军亲征,只有李仁爱领着三两千兵逃回,复又匆匆逃离。

    如此,谁不心慌?

    好在,耶律南仙及时出面,鼓动百姓以城池为条件,和明军讨价还价。

    说实话,他们的筹码,在明国人眼里完全不值一提。

    毕竟,性命是他们自己的,城池也不是明国,即便大火点燃,与明国一根汗毛的损伤都没有。

    当然,明军会损失很多战利品,这是唯一的顾虑。

    恰好,方天定对西夏的百年积蓄还是有那么一些兴趣的。

    金银财帛估计不多,哪些书籍、绘画什么的,倒是可以选择一些精品收藏,以充实皇帝的宝库。

    最重要的是,方天定对耶律南仙比较感兴趣。

    亡国就在眼前,耶律南仙能临危不乱,劝阻了李仁爱飞蛾扑火的举动,实在是明智。

    要知道,明军早防备着兴庆府起兵救援李乾顺呢。

    槐不语回城不久,兴庆府城门打开。

    无数百姓依次出来,都是赤手空拳,于城外空地上集合。

    虽然战战兢兢的,却并无太多混乱,明显是有人指挥了。

    明军持刀提枪,于周围警戒监管。

    前后出来百姓近十万,人流方才停歇。

    最后,一辆雍容华贵的马车,在八匹白马的拖拽下,缓缓驶了出来。

    车夫旁边,坐着的正是槐不语。

    车内人身份不言自明,定然是耶律南仙无疑。

    方天定并不多看车马一眼,手一挥,道:“接管城池。”

    “是!”

    应喝中,三千军兵分作二十余队,往城内走去。

    排除火患,确定未曾埋设火药,控制关键点,封存府库,都是轻车熟路的。

第520章 天道有轮回()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北宋乾德三年,赵匡胤发兵攻蜀。

    用时不过两个月,宋兵攻入腹地,包围了成都城。

    蜀主孟昶无心抵抗,奉表投降。

    其时,城中有军兵十四万,并非不能抵抗。

    孟昶入宋,七日而亡。

    其后妃花蕊夫人貌美,才情卓绝,被赵匡胤收入宫中,因感念国灭家亡,遂做此诗。

    当然,西夏表现的比后蜀强,李乾顺也比孟昶刚烈,然而,耶律南仙的感情,大体同花蕊夫人差不多吧。

    不过,作为胜利者和征服者,方天定自然不会可怜她。

    国战中,只讲胜败,不择手段,最没用的便是温情。

    在宫女的搀扶下,耶律南仙下了车。

    此时月色昏暗,众星摇曳。

    就着无数的火把,方天定仔细打量。

    只见她穿着一件纯白色蝉翼纱衫,里面隐约地围着盘金绣花抹胸,乳峰微微突起,映在纱衫里面,愈觉得冰肌玉骨,粉面樱唇,格外娇艳动人。

    到了方天定近前,耶律南仙三磕九拜后,说道:“亡国之妇耶律南仙,拜见明国皇帝陛下。”

    “抬起头来。”方天定淡淡地吩咐道。

    闻言,耶律南仙身体一颤,在方天定的注视下,缓缓抬起头来。

    眼眶微红,脸颊可见泪痕,真是我见犹怜。

    特别是一身白服,更衬托的俏丽无比。

    许是保养得当,耶律南仙仍然显的十分年轻。

    若非眼角的鱼尾纹,实在想不到眼前这个妇人已经年近五十,且已经有了一个二十岁的儿子。

    方天定开口问道:“夜色渐深,寒气仍重,可觉冷乎?”

    耶律南仙垂首回道:“天气再冷,如何冷得过人心?”

    方天定微微一笑,轻喝道:“耶律南仙,尔可知罪?”

    耶律南仙道:“罪妇为满城百姓计,不得已而行胁迫之举,请陛下恕罪。”

    “非也!”方天定微微摇头,道:“你纵走李仁爱,使我军不能克竟其功,此为尔之罪过。”

    “陛下此言缪也。”耶律南仙辩解道:“于陛下而言,吾儿仁爱不过无足轻重,即便有三五万军兵随行到了辽国,也难成气候。

    对罪妇而言,吾儿便是一切,哪怕要被陛下惩处,罪妇也不能坐视他死在此处。”

    方天定道:“若想李仁爱无恙,你最好书信一封,让其投降,尔等母子自有团聚之时。

    否则,刀兵之下,怕是难留全尸。”

    耶律南仙闻言,几乎瘫坐在地,复又挣扎着跪好,道:“吾儿已经成人,该说的我也全说了,如何定夺,是死是活,全看他的造化罢。”

    “即如此,李乾顺父子团聚,也不会寂寞。”

    听到李乾顺的名字,耶律南仙忍不住抽泣起来。

    西夏永安二年,辽道宗耶律洪基看出梁太后擅权专恣,已经不得人心,不能给予辽国支持,遂遣人至夏,鸩杀梁太后,命李乾顺亲政。

    三年十一月,李乾顺向辽请婚,意在消除因梁太后之死而造成的夏辽隔阂,再次用联姻的方式巩固夏辽关系,辽道宗终未允许。

    辽道宗死后,天祚帝在位之时,贞观二年(1102年)六月和三年五月,李乾顺又两次遣使向辽请婚,夏使臣李至忠等对天祚帝一再称颂李乾顺,耶律延禧才答应了婚事。

    四年三月,耶律延禧封宗室女南仙为成安公主,嫁给李乾顺。

    大概是强国和亲的公主,又或者确实投缘,耶律南仙和李乾顺十分恩爱。

    八年,耶律南仙生下李仁爱,当即被确立为太子,由此可见李乾顺对她的心意。

    当然,皇帝就是皇帝,所谓的温情脉脉,说扔也就扔了。

    原轨迹中,金国灭辽势不可挡,西夏投靠金国。

    李仁爱受耶律南仙影响,对辽国十分眷恋,因此劝谏。

    李乾顺不听,随后李仁爱病逝。

    到底是不是病逝,其实值得探究。

    随后,耶律南仙因为心怀故国,又心伤爱子,绝食而死。

    所以,和亲公主日子过的如何,大体离不开祖国的关照。

    不论是汉唐,还是辽国,大体都是这样。

    方天定问道:“李乾顺亡于阵中,尸骨无存,尔可有怨愤?”

    耶律南仙止住抽泣,道:“宋夏交兵不断,当时党项人破城,必尽屠百姓,掳掠财物人口。

    此时国灭,只是天降报应罢了,何怨之有?”

    这完全就是假话了。

    二十多年伉俪情深,如何能够不怨?

    方天定却不在乎,只是笑道:“天气仍寒,回车,随朕进城。”

    恰好,此时叶贵走来,告知城中已经收拾妥当。

    方天定下马,拉着耶律南仙上了马车。

    车中若有若无的香味,不知是熏香,还是体香。

    车轮滚动,缓缓进城。

    方天定大马金刀坐在车里,牢牢搂着耶律南仙。

    许是未曾与别的男人如此接近过,耶律南仙显的极不适应,微微扭动身躯,就想离开一些。

    然而方寸之地,她又唯恐得罪了方天定,实在是离不开太远。

    明帝心中得意,一只手也在其腰间游走不定,更让耶律南仙如坐针毡。

    “陛下,西夏皇宫到了。”

    叶贵解救了耶律南仙。

    方天定挑开窗帘,仔细打量这西夏最尊贵的地方。

    想比赵宋皇宫的细致秀丽,西夏人的建筑略显粗犷。

    然而百年下来,其占地广阔,房屋众多,自不待言。

    若是比较富贵,西夏皇宫还是超过了明国皇宫。

    方天定笑道:“拿下这里,贺兰山以东,尽入我国也!”

    “贺兰山以西,迟早也是陛下的。”叶贵接道。

    “我等定然努力,一直向西,为陛下打到天尽头。”縻貹补了一记马屁。

    袁朗接道:“我不怕冷,我往北打!”

    “我看啊,你们是想弄块大些的封地吧!”陈朕鹏无情地揭露了真相。

    众人相视,哈哈大笑。

    虽然付出了两万多的阵亡,西夏之战还是比较轻松的,众人心情也都不错。

    笑毕,方天定道:“传朕旨意,尽开西夏府库,犒赏三军!”

    是夜,李乾顺尸骨未寒,方天定就占了他房子,分了他的财物,谁了他的婆娘。

    好在李乾顺没有棺材,不怕棺材板压不住。

第521章 少年军() 
大部明军在兴庆府休整时,少部分明军却散布野外,或追亡逐北,或守株待兔。

    贺兰山中,一片山谷后,百余明军正在休息。

    这部人马,职责是查探贺兰山地形,为后期攻略做准备。

    一堆篝火旁边,十余军兵环绕,徐晟全神贯注地烤着一只野兔。

    噗嗤~

    油花滴落,火焰瞬间茂盛起来。

    只是一滴油罢了,烧完了,也就没了。

    旁边,呼延钰不禁叹了口气。

    “唉声叹气作甚?”徐晟问道。

    呼延钰道:“早知如此,我还是上医学院好了,没来由在此受苦。”

    徐晟笑道:“你摸着良心问问你自己,选择骑兵科,可是我逼你的?”

    呼延钰不说话了。

    当初,呼延灼阵亡,徐宁打听得其家人下落,便把呼延钰及其妹妹呼延玉英一并接到身边抚养。

    只要有机会,国人定然晚辈接受教育的。

    恰好明国教育兴盛,呼延兄妹上学不难。

    因为呼延灼之死,呼延钰母亲并不想他继续从军,只让他去学医。

    本来呼延钰已经被说服了,只是徐晟从旁边鼓动,他又悄悄报了武校骑兵科。

    虽然未曾长大,未得真传,然而家传的学问还是有一些的,呼延钰顺利进学。

    这次,徐晟奉令,查探贺兰山地形地势,呼延钰随同保护。

    这两个生瓜蛋子,经验不多,同行可有许多老兵。

    因此,两人能够安心地坐在火边烤兔子。

    “诺,给你一只大腿,免得你妹妹回去怪我把你饿瘦了。”

    说着,徐晟撕下一条腿,递给呼延钰。

    呼延钰也不客气,接过就啃,完全不管烫的要命。

    “不错,色香味俱全,你要是不从军,做兔儿爷也能养家。”呼延钰含糊不清地说道。

    “滚!”徐晟大怒,道:“看我回去不把这话告诉玉英!”

    旁边的众人都笑。

    突然,有一老兵匆匆走来,道:“灭火,噤声!”

    众人闻言,立刻提起刀枪站了起来,随后把火熄灭。

    黑暗中,老兵压低声音,说道:“前方来了一队人马,看其模样,乃是西夏溃兵,大家随我走,干他一票。”

    “没想到我等在这荒山野岭里,还有立功的机会。”徐晟兴奋不已。

    呼延钰两口把兔腿吞了,道:“待会打起来躲在我身后,省得出了意外,哥回去不好交代。”

    “嗨,放心吧,定然不会让玉英未嫁就守寡的。”徐晟说道。

    前方山谷里,一彪人马狂奔了进来。

    许是地势不熟,也可能是无力再走,军兵纷纷减速。

    “陛下,且下马休息一阵再走。”杨志勒马说道。

    赵佶跟着停下,问道:“我等到了何处?”

    杨志四处看了一圈,只见峰峦叠嶂,草木深深,似乎是到了山里。

    明军追击下一路狂奔,也顾不得认路,此时甩脱了明军,杨志等人也失了方向。

    于是,杨志告罪道:“陛下恕罪,臣慌不择路,此时不知到了何处。”

    赵佶叹了口气,道:“即如此,待天明,寻路去辽国罢。”

    “多谢陛下体谅。”谢了恩,杨志又道:“陛下少待,臣打些猎物,以为陛下果腹。”

    赵佶摆了摆手,示意杨志速去,便自己下了马。

    自有随从收集枯草干柴,架起火来。

    此时,跟随左右的,也就百人,余者皆已经逃散。

    杨志运气不错,白捡一样射了两只兔子,提了回来。

    放血剥皮,开膛去肚,剁成小块儿。

    把头盔挂在火上,烧化了积雪涮了涮,然后煮起了汤来。

    剩余的军兵有样学样,把不多的干粮煮成热汤,将就着喝了起来。

    不一刻,水开肉未烂,赵佶难忍腹中饥火灼烧,连连催促杨志给舀一碗来。

    杨志自无不可,给赵佶倒了些汤。

    碗是木头临时刻的,筷子是树枝择下来的,汤里莫说各式香料,便是盐也没有。

    饶是如此,赵佶仍然喝的不亦乐乎。

    三两口喝了,赵佶叹道:“寡人尽享荣华,何等美食未曾享用过?现如今,却是爱卿这寡淡无味的汤最美味。”

    “陛下过奖了。”杨志叹道:“出逃甚急,一应物资皆无,实在是委屈陛下令。”

    赵佶摆摆手,道:“待到了辽国,我等借兵复国,再谈哪些不迟。”

    本来,赵佶早就开始混吃等死了,完全就是过一天算一天的模样,颓废异常。

    没想到西夏被灭,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实在是难以理解。

    黑暗中,火光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