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终结者-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侯蒙也想明白了刘民生当初建议的更深层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军方建立了十分牢固的关系。

    大明宰相确实不染军权,这是制度规定,也是让皇帝放心的前提。

    然而若是对军方说话不管用,那也绝对不行。

    比如某地突发灾难,急需救灾。

    宰相府给当地驻军发出协助请求,结果当地军队不给回应,尴尬不?

    刘韐不会,哪是因为他大儿子乃是当朝第一大将,娄敏中不会,那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出身军伍。

    以前的侯蒙会,那是因为他和军伍毫无瓜葛。

    如今的侯蒙不会,日南十年,一直和军队合作,关系已经相当不错了。

    本来他回京,是需要公务船接送的。

    结果申屠旭明听说了,二话不说拉着他做了南方海军旗舰回来。

    确实,海军战舰不如公务船舒服,却胜在安全和速度。

    之所以如此热情,固然有侯蒙将接掌相位的原因,他和军方的关系也是不可或缺。

    不一刻,战舰进了港口。

    港口内,风帆招展,千船拥挤。

    因为提前有通讯舰联络,港口一直给留着泊位,不需要排队等待。

    否则以沪松港的繁忙,没有三五天怕是上不了岸。

    作为首都圈的第一大港,这里的泊位重来都空不下来。

    船上,可见岸上无数钢铁塔吊。

    都是最近投入使用的新设备,可以极大地节约人力。

    “那可是太子?”申屠旭明不确定地说道。

    侯蒙定睛一看,不是帝国太子方捷还能有谁?

    看他往这边张望,想必是接我来了,陛下如此厚恩……

    侯蒙觉得眼眶有些热。

    一国太子前来迎接,已经是最顶级的礼遇了,总不能要帝国皇帝前来迎接吧?

    踏板尚未放稳当,侯蒙已经三步并做两步冲了下去。

    “拜见太子殿下。”侯蒙拜道。

    方捷扶起侯蒙道:“原来是愚任先生,却不想今日到,孤倒是适逢其会。”

    一声先生,叫的侯蒙舒坦无比。

    旋即反应过来,原来不是接他的,倒是自作多情了。

    “敢问殿下,未知在等何人?”愚任克制住囧意,不动声色地问道。

    他当然不会把不满表露出来,没来由得罪未来的皇帝,那实在太愚蠢了。

    方捷笑道:“刘老先生今日到港,父皇令我来接。”

    看了眼手腕上的手表,方捷又道:“若是先生不急,不防一同等待,左右一刻钟时间了。”

    侯蒙果断应下。

    能让太子称为刘老先生的,定然是刘韐。

    刘韐卸任后得封国公,可谓极尽尊崇。

    然而他未曾进入内阁,亦推去了舒适安逸的三山国封地,选择了极北冰原作为封地。

    所谓极北冰原,乃是外兴安岭以北地区。

    那里天寒地冻,人烟实在稀少,着实不好开发。

    偏偏,刘韐选择了那里。

    为此,他从皇家银行贷款数千万,用来引进移民,建立定居点,开发经济。

    目前,那个地方每年还需要百万贯的投入,方才能够保证运转。

    也就刘韐面子大,换做其他人,帝国银行早就打上门去讨债了。

    讨论间,一艘装饰豪华的公务船靠岸了。

    见一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踏上了踏板,方捷连忙迎了过去。

    刘韐已经年过八十,又是从龙老臣,还把苦寒之地开发了出来,绝对值得太子亲自迎接。

    他的看到他身后的中年人,侯蒙笑容更盛了。

    那是刘勉之,曾经侯蒙最大的竞争对手,即将一起搭档得副手。

第555章 愚任回京(下)() 
咣哧~咣哧~

    车轮碾压过铁轨,轻响不断,还带有轻微的摇晃。

    “五年前,此火车刚出来时,孤就来做过一次,那真的是又吵又晃,一段路下来头晕脑胀,简直要命。

    两年来不断改进,已经相当好了,又快又稳,否则父皇得知孤请刘老先生坐这玩意,怕是要扒了孤的皮。”方捷笑嘻嘻地说道。

    话语中,尽显得意和自豪。

    刘韐并未责怪他的轻佻,只是闭目感受了一阵。

    自从就国,他一直未曾回来故国,只是经营封地。

    此时此刻,他也被震撼的不轻。

    “此车到应天,用时几何?”刘韐问道。

    方捷伸出手,张开三根手指头,道:“三个时辰。”

    “这么快?”刘韐惊讶。

    沪松到应天,差不多三百公里,一个时辰跑一百公里,简直飞一样。

    旁边,侯蒙道:“此火车技术基本成熟,小子上任后,计划大修铁路,以勾连全国。”

    “可否详细说说?”刘韐问道。

    侯蒙道:“一条从西域到海州,贯穿东西,一条从率滨府到日南,交通南北。

    另外,还有各条支线,确保各路都在连接之中。”

    “大计划啊大计划!”刘韐叹道:“铁路修建一成,国土稳固也!”

    “是啊。”刘勉之道:“有了铁路,任何地方叛乱,亦或外敌入侵,大军瞬息到达,何人能敌?”

    刘韐点点头,道:“只怕急功近利,有伤地方百姓。”

    他倒不怕花钱,对他这个层次的人来说,成千上万贯的都是小钱。

    只是这项工程太大,比之大运河尤有过之,万一操作不当,怕是有一个隋朝的下场。

    侯蒙道:“先生放心,人力方面,陛下已经决议用兵天竺,有的是人口。

    其他的,困难再与地形地势,余者皆不足论。”

    他是内定的宰相,国内重大决策,当然也是知道的。

    所以对天竺用兵的事也是知晓。

    帝国停兵已经有三四年了,也该继续动弹了。

    刘韐听了,道:“给我那送二十万人,再把铁路修过去。”

    语气很淡,却不容置疑。

    侯蒙能怎么办?只能苦笑着应下。

    刘韐道:“我也不让你吃亏,只要你把铁路修过去,我就把封地交还给中枢。”

    方捷侯蒙尽皆愕然。

    “我意已决,奏折已经备下,不会改变,”刘韐看向窗外,问道:“国内人口有多少了?”

    窗外,铁路沿线房屋连绵不绝,时时可见车水马龙。

    侯蒙道:“先生卸任时,国内人口几近一亿,至去年,又翻了一番,几近两亿。”

    “一任翻一番,好啊,好啊~”刘韐赞叹道。

    “首功归于陛下,若非陛下免了丁口钱,百姓能生也不敢生啊。”侯蒙道。

    “确实如此,不过……”刘勉之补充道:“以如今百姓富庶,哪怕重收丁口钱,也无足轻重。”

    “没那个必要,国内税收一年超过十亿贯,区区丁口钱值得甚多?还不够朝廷面子钱。”侯蒙道。

    收丁口钱只是开玩笑,也没人当真。

    前朝时,为何人口很难增长?

    是中国人不够勤劳,养不活家里人么?显然不是!至少不全是。

    以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一家养三五个,终归是能活下去的。

    然而丁口钱是绝对绕不过去。

    人从生下来就开始交税,谁能受得了?

    满清人口爆炸式增长,固然有新作物的功劳,其根本乃是摊丁入亩,事实上废除了丁口钱。

    只要不用交钱,哪怕吃草根书皮,也能想办法活下去的。

    闲谈中,火车一路疾行。

    刘韐毕竟年纪大了,摇晃之下精力不济,自去休息了。

    方捷也是贪玩的年纪,拉着随行护卫的岳雷和未婚妻岳银瓶斗地主去了。

    侯蒙和刘勉之开了瓶葡萄酒,对坐小酌。

    两个人虽然竞争过,却也会是正副手,因此倒是融洽。

    火车飞逝中,窗外绿油油的秧田一闪而过。

    田间忙着灌水除草的农夫,仔细看与江南传统汉人还是有细微区别的。

    刘勉之叹道:“东南百姓皆已离开农桑,西北百姓还在为田地贫瘠烦恼,差距着实不小啊。”

    闻言,侯蒙皱眉道:“我久在国外,对于内地情况了解不多,贤弟可否详细说说。”

    刘勉之道:“长安以东地区,温饱不难,再往西北去,水土不足,百姓求温饱确实艰难。”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帝国重心都会放在海外,因此才会由担任过海外总督的侯蒙担任太宰。

    然而国内才是根本,自然不能轻忽。

    刘勉之一直在国内打转,深知各地情况,担任少宰理所应当。

    详细把西北,特别是河东河西两条走廊的情况说了一遍。

    侯蒙道:“水源不足,土地薄脊,此乃自然原因,改造效果不大。

    要我说,不如加大移民程度,把不宜耕种放牧的地区的百姓,全部迁出去才好。”

    “已经迁出去不少了,不然你以为日南三十万户百万人从何而来?”反问一句,刘勉之又叹道:“总不能全部迁空,如此,国土岂非空置?”

    “哎,阮小七发现东胜州也有十多年了,一直未曾开发,也是个问题啊。”侯蒙叹道。

    “没奈何,重心暂时在东南,确实无暇顾及。”刘勉之接道。。

    问题确实不少,不过两人也没太多担心。

    反正,他们的功绩已经有了。

    刘韐是开国第一相,历史地位不用多说。

    娄敏中是第二任宰相,任上免了农税,注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第三任,正好铺设全国铁路,功不可没,青史留名理所应当。

    偶有微瑕,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闲谈中,火车走走停停,傍晚时分到了应天城外。

    高大的城墙上,挂满了彩灯,显得十分漂亮。

    城外的高楼大厦无数,都是流光溢彩。

    在应天,电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不得不说,成熟的教材,配合过来人的指点,发展速度真是飞一般。

    下了车,刘韐提起拐杖敲了敲了方捷,道:“殿下也老大不小的,当尽快成婚生子,莫要整天胡乱晃荡。”

    他老子三十岁才结婚,凭什么他二十岁就要结婚?

    方捷挺委屈的,却没办法反驳。

    否则,刘韐怕不打断他的脚孤拐。

    老一辈人嘛,总是把传宗接代看的极重。

    “先生放心,年底我与银瓶就会完婚。”方捷讪讪道。

    “出息!”刘韐撇嘴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害羞作甚?”

第556章 巡游天下() 
“咦,黄河水也没有那么黄嘛!”方捷惊奇地叹道。

    旁边,帝国第一水利专家郏侨道:“好教殿下得知,目下开封水段的泥沙含量,已经降低了八成,殿下可知何故?”

    方捷把眼光投向两岸葱葱郁郁的森林,道:“孤学地理课时,也知道树木保持水土的原理。

    只是亲眼看了,才觉得和书本的不同之处。”

    如今,方捷年近三十,颌下留了胡须,显得成熟又稳重。

    “不错。”方天定道:“你尚未成婚时,一直学文习武,成婚后,又随着朕学习处理国事。

    其后,你在天竺待了两年,东胜州待了两年,其实未曾走遍国内。

    朕带你出来走一圈,除了领略各地风光,也要知晓各地发展情况,好为施政做准备。”

    毕竟六十岁的人了,方天定头发也能看到花白了。

    加上生活安逸,久不上阵,小肚腩也隆了起来。

    年老不以筋骨为能,方天定也不在意自己已经提不动方天画戟的事情。

    事实上,冷兵器已经被淘汰了。

    随行百余护卫,都背着连珠枪,腰间各有两把左轮手枪,挂着三五个手雷。

    一些战马背上,还有迫击炮。

    如此情况,哪个好汉敢来讨野火?怕不是秒秒钟被打成马蜂窝。

    看了一阵,众人上马。

    照夜玉狮子虽然同行,却也老的不能驼人,只是跟随队伍前行。

    好在一行人并不狂奔,只是缓缓前进,照夜玉狮子倒也能够跟得上。

    从应天沿海路到登州黄河入海口上此处人烟十分稠密,道路上可见行人车马往来。

    见到皇家旗号,百姓纷纷避让到路边,驻足观望。

    皇帝太子经常出宫行走,然而对大多数地方的百姓来说,能够得见天颜,还是一件可以吹一辈子的幸事。

    护卫们只把皇帝和太子夹在中间,倒也没有特意驱赶百姓。

    方天定兴起,朝两边百姓挥手致意。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们立刻兴奋起来,给出了热烈的回应。

    老百姓是愚昧的,他们只关心一日三餐,家长里短,却也是最聪明的。

    生活好不好,社会是否在进步,他们的感受最深,也最会记在心里。

    近三十年,方天定干的还不错。

    别的不敢说,起码东部沿海已经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

    至于西边,从东胜州引进的新作物广泛推广之下,饿死人已经基本不会出现了。

    遇店打尖,逢城休整。

    一个多月的时间,才从登州到了云中。

    此时,皇帝携太子出游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全国。

    “陛下,小民冤屈啊!”有人拦路申冤。

    随行人员中,有大理寺和御史台的人,立刻上前接住。

    劝了好大一会儿,才把拦路告状的劝离了。

    从始至终,方天定都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至于急急赶来的地方官员,更是看都不看一眼。

    队伍继续启程,方捷忍不住问道:“父皇,你自诩爱民如子,却对这拦路申冤的百姓视而不见,是何道理?”

    “若是早三二十年,以朕的脾气,怕是要当场审案,只是时间长了才发现,朕的爱,不在于一家一户,而在于整个天下。

    只要天下绝大多数百姓满意,我方家的天下就稳固。

    当然,不是说一家一户也不重要,朕知道他有冤屈,谁敢瞒朕?”

    说教了一通,方天定又道:“带你出来,是要告诉你,有些事情你可以不管,但是你必须知道,而且随时能够处理。”

    “父皇曾经教我,统治之道重在制衡,只要不是一家独大,便可高枕无忧,孩儿一直铭记于心。”方捷道。

    “不错。”方天定微微颌首,道:“刘子翼三十而王,何故?乃是他掌管闻风司,已然一家独大。

    是故,朕拆解闻风司为东西厂并锦衣卫,东厂负责国内,西厂关注国外,锦衣卫督查天下。

    相互验证,谁的小动作也难以瞒过去。

    虽然会有扯皮,降低了效率,朕却不担心被蒙蔽,其中道理,你自可以细细思量。”

    闻言,方捷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一路走,一路说,不知不觉就到了草原上。

    按照十里一村,六十里一镇,二百里一城的规划,草原上也是房屋密集。

    沿途上,各种毛纺厂随处可见。

    羊毛纺织并其延伸产业,已经成了草原经济的支柱之一。

    另外便是牛羊肉,和奶酪奶粉的需求量暴增,确实让草原的生活好过了许多。

    正是解决了出路,原本的草原异族才心甘情愿的接受汉化。

    “……民倒悬,太祖起……太祖薨,圣王立,定天下,平异族,轻赋税……为人子,当尽孝,为百姓,须奋进……爱民族,护国家,尊圣王……”

    只要有人的地方,必然有学堂,学堂里的学生,都是读的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