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终结者-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天定道:“成败无所谓,哪怕他不投效我国,也可能阵前溃败,不足为虑。”

    李助惦记着这桩功劳,又请命再去走一遭。

    方天定道:“着人送信去就是,省得他蹬鼻子上脸。”

    商议完毕,方天定又对林冲等人道:“行军途中,擒得李应、杜兴主仆二人在此,你等可去劝降。”

    听了李应被擒过程,林冲几人面面相觑。

    点太背,没什么好说的。

    林冲拜道:“李员外性烈如火,被燕顺出卖,怕是愤恨未消,难以劝得回心转意。”

    “不妨事,你等只当兄弟团聚便可。”

    林冲应下,与史进提着酒食,看李应主仆去了。

    方天定操心庐州战事,梁山诸人也没闲着。

    李俊带着童威童猛二人,急匆匆地走进了宋江营帐。

    虽然退回了宿迁,可是空间有限,童贯军住在了城里,梁山军只能住在城外。

    好在,瘟疫只是虚惊一场。

    不过天气炎热,退回来了也没有再次进军,只在山林里驻扎。

    李俊见了宋江,拜道:“小弟带着童威童猛,与邹渊、皱润叔侄查探河道,已经找到直通淮河的水路,可供水军通行。”

    “果真?”宋江起身。

    李俊道:“确凿,只是有几段需要疏浚才好过大船,天幸工程不大,半个月足矣。”

    宋江立刻令人请闻焕章、吴用、朱武、卢俊义等人来商议。

    不一刻,众人聚齐,李俊详细说了自己的发现。

    从宿迁北方四十里处,船只进入一条名为白马河的河流向东南去,拐入泗水进入海州(连云港)后,再经过灌河入淮河。

    入淮河处,大约距离淮河入海口一百里。

    只是白马河多有淤塞狭窄处,必须进行疏通,才好过大楼船。

    宋江道:“此乃破敌良机,各位可有教我?”

    闻焕章道:“贼军大兵驻扎泗阳、庐州、同安、景德镇四地,南方又在进兵,后方必定空虚,只要渡过淮河,江淮地区可取。”

    童贯回京,特意交代,禁军诸将都要听闻焕章的。

    所以,只要闻焕章同意,禁军这边肯定通力配合。

    吴用道:“闻先生所言甚是,只要我军渡河,自可绕过泗阳攻略贼人腹地,等到剿平江宁,可以慢慢困死泗阳。”

    朱武道:“贼军船只犀利,怕是轻易难胜。”

    阮小二跳将起来,道:“军师恁地小瞧我等兄弟,想我军多有楼船,水军又是千锤百炼的,如何胜不得贼军。”

    张顺也道:“前次我等突袭同安贼军水寨,那贼人不敢挡我等锋芒,若非其水寨坚固,说不得早就打下江宁了。”

    “不错,贼军不过尔尔,只仗着龟壳厚,到了水上,可没这些好处。”软小五也道。

    八个水军头领,不约而同的要求分兵下淮河,直接去打淮河南边。

    其实是憋坏了。

    运河被卡的死死的,没有水军用武之地,只能干看。

    李俊八人都是心高气傲的,如何能忍?

    所以只要请战。

    再则,他们突袭同安,把明军水军摩擦了一顿,其实不怎么看得上明军水军,自信可以取胜。

    宋江沉思片刻,道:即如此,立刻疏浚河道,保证水军通行,去打南边。”

    攻略淮河南岸,水军是关键。

    然而,上了岸,还要步卒打天下。

    所以,宋江、闻焕章各自召集手下将领议事。

    九尾龟陶宗旺道:“疏浚河道,正是小弟所长,愿随大军走一遭。”

    宋江当即应允,道:“正要劳烦贤弟出力。”

    双尾蝎解宝又道:“小弟也要去,好擒拿几个贼将,换的哥哥嫂嫂归来。”

    出林龙邹渊、独角龙邹润齐齐出来,道:“小弟与孙新最是亲厚,他吃了擒,无日快活,愿与解宝兄弟同去,擒拿贼将换的孙新回来。”

    宋江自然同意。

    李逵道:“公明哥哥,此来日久,一直不得厮杀,正好去杀的快活。”

    宋江摇头,笑道:“此去水道纵横,多要乘船,铁牛可还敢去?”

    李逵想说当然敢,只是想到上次被淹的欲仙欲死,实在不敢再下水了,说不敢,又实在没面子。

    犹豫片刻,李逵悻悻退下。

    接下来,各将奋勇向前,个个请命。

    宋江又选了小遮拦穆春、白面郎君郑天寿、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等步军将校同行。

    水军将领全出,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张顺、李俊、童威、童猛,和重伤初愈的张横,一共八人。

    加上主将卢俊义,随行军师朱武,一共二十个大将,又调拨步卒一万,水军一万。

    闻焕章调拨了一万民夫并厢军余部疏通河道,又有三万禁军助战。

    实乃兵强马壮。

    为了防备泗阳城中大军出击,宋江亲自领军复回城下,以为牵制。

    任务分派完毕,宋江又令设宴为众将践行。

第184章 柴进请命为细作,太子酒店遇豪杰()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

    只是少了许多兄弟,让宋江心中伤感不已。

    伤了一阵,宋江叹道:“戴宗、马灵两位兄弟踪迹全无,致使我军情报不明,实在可恨。”

    小旋风柴进起身拜道:“柴某自蒙兄长高唐州救命以来,一向累蒙仁兄顾爱,坐享荣华,不曾报得恩义。

    今大军出动在即,我军于南岸所知甚少,我愿渡河为细作,或得一阵功勋,报效朝廷,也与兄长有光,未知尊意肯容否?”

    宋江大喜道:“若得大官人肯去直入南岸,探知彼处兵将多少,城池高矮,助大军取了楚州,实乃头功,只恐贤弟路程劳苦,去不得。”

    柴进道:“情愿舍死一往,只可惜燕青不在,不能为伴同行,此人晓得诸路乡谈,更兼见机而作,实乃良伴。”

    这时,时迁也起身拜道:“小弟善于潜行,愿陪同柴大官人走一遭。”

    宋江听了大喜,说道:“贤弟飞檐走壁,潜藏暗行,无不精通!

    又曾走南闯北,多有见识,正好陪柴大官人走一遭。”

    虽然不得燕青同行,柴进也喜,道:“燕青公干不在,有时迁兄弟随行,亦可成就大事。”

    时迁又道:“只有一桩难处,那便是淮河上戒备森严,寻常船只难渡。”

    柴进道:“我听闻,明贼设有渡口,供北人南渡,岂不是我等过河的机会?”

    时迁道:“渡口之上,管束甚严,往来行人必须登记身份,我等干的事情,如何能够正大光明进行。”

    “无妨。”柴进笑道:“我扮做个白衣秀才,兄弟扮做个仆者,一主一仆,背着琴剑书箱上路去,无人疑忌。

    直去淮河边乘船,若遇盘讦,便言北人南投,想那贼军自诩仁义,便是不放,也不至加难。

    上了岸,却取路去涟水县,便是楚州境内,小弟就与涟水县内蛰伏,一边探听消息,一边伺机接应大军。”

    商议妥当,众人气氛愈加热烈了起来。

    第二日,大军出动,扩展河道。

    同时,柴进、燕青辞了宋先锋,收拾琴剑书箱,自投淮河边,寻船过去,不在话下。

    几万人马的动静,休想瞒得过明军耳目,方天定当天就收到了消息。

    此时,高俅已经杀了王庆,收编三万淮西军后,退兵寿州,龟缩不出,正在等待天凉。

    不得不说,高俅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找的行军参谋祁斌的确有才,一下子就识破了王庆的计谋,并将计就计干掉了曾经的楚王。

    王庆为首,淮西各将,只有左谋和奚胜两人因为在外收拢士卒躲过一劫,余者尽殁。

    以王庆为内应击破高俅这一路的打算彻底破产,让方天定好不失望。

    只是没办法,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哪能事事如意。

    高俅龟缩不出,明军也不主动出击。

    这么热的天,谁主动谁傻逼,方天定才不会干巴巴地冒着热死人的天气出城呢。

    又因为淮河南岸一线部队不过五万,除去必要驻守的,只能调动三万人,而且没有大将。

    所以,方天定带了五千兵,大将十员,亲自坐镇涟水,指挥迎敌。

    一路疾行中,眼看到了官方渡口处,已有水军船只等候了。

    方天定下令大军登船,自己领着滕戣、滕戡进了一家酒店里。

    酒店是真的,其实也是闻风司的情报点,负责摸底南下人员的身份。

    当然,这里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方天定不会操心那么多,他来只是喝碗酒,乘个凉而已。

    上了三楼雅座,小二送上冰镇果子酒来。

    滕戣倒了酒,道:“这鬼天气,实在太热了。”

    “热杀个人!”滕戡接道:“也不知道宋贼折腾个什么,老老实实投降,岂非省了大家的好大力气。”

    方天定笑而不语。

    宋江那厮,就是个小强,只要有一丝机会,就会蹦跶起来。

    讲真,能够发现新的航道,的确是宋江运气好。

    至于能不能成功渡河,方天定表示有话说。

    明军的海军技术全面领先,而且淮河下游水面阔广,风力不断,正适合大船行动。

    就梁山水军的小破船想过河?除非游过来。

    希望宋江不会哭晕在茅房里。

    “敬太子。”滕戣滕戡同时举碗。

    方天定也没客气,端碗就喝。

    舒爽!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忽然,楼下传来一阵歌声,唱的正是方天定抄写的《沁园春·雪》。

    歌声恢宏大气,完全唱出了这词的意境,可见放歌者也不是凡俗之辈。

    “好~”

    一曲唱完,楼下响起震天价的喝彩声。

    随即,一男声响起,道:“各位朋友,在下荆南萧嘉穗,因为盘缠用尽,故此唱太子之曲,换些银钱。”

    光明磊落,诚意十足,不禁让人心生好感。

    方天定立刻道:“去把这位先生请来。”

    萧嘉穗,南梁皇族之后,其高祖姓萧名憺字僧达,南北朝时为荆南刺史。

    恰逢江水败堤,萧憺亲率将吏,冒雨修筑。雨甚水壮,将吏请少避之,萧憺道:“王尊欲以身塞河,我独何心哉?”言毕,水退堤立。

    是岁,嘉禾生,一茎六穗,萧嘉穗取名在此。

    萧嘉穗偶游荆南时,荆南人思慕其上祖仁德,把他十分敬重。

    其实这也平常,南北朝清官能吏不少,后代遗留也很多,萧嘉穗也不突出。

    只是他襟怀豪爽,志气高远,度量宽宏,膂力过人,武艺精熟,乃是十分有胆气的人。

    凡遇有肝胆,讲义气者,不论贵贱,都愿意与他相交。

    他游荆南时,适遇王庆作乱,侵夺城池,萧嘉穗献计御贼,当地官员不肯用他计策,以致城陷。

    以上说起来,其实不值得方天定惦记。

    但是,若非太子乱入,按照正常流程,萧嘉穗应该是破了荆南城,救了萧让、金大坚、裴宣三人的。

    听百姓哭泣知民心可用,先散发传单鼓动百姓,随即振臂高呼带头起事,杀了宣令官,接着杀了马勥,开了城门。

    当然,王庆投降的早,萧嘉穗没了表现的机会,因此功名不显。

    虽然能够成功,是因为守城官梁永自己作死,但是纵观其作为,堪称有勇有谋有信,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此时遇到,当然不能错过。

    听他唱歌,可能是太子迷弟,而且又是囊中羞涩的时候,应该不难招揽。

    人才嘛,多多益善,遇到就不能错过。

第185章 萧嘉穗仕明() 
不一刻,亲卫引着萧嘉穗走了上来。

    剑眉星目,很有豪杰气概,怀中抱着琴,腰间挎着剑,身后还有书篓,可见文武俱全。

    看到三人,萧嘉穗主动行礼,道:“多谢三位将军邀请,只是无功不受禄,且歌一曲,以换酒食,若是满意,给些银钱更好。”

    洒脱!不见一丝扭捏。

    方天定笑道:“先生但坐无妨,刚刚听了歌,足够了。”

    “不敢当先生之称,直呼我名便可。”谦让了一句,萧嘉穗又拱手道:“贵人所赐,却之不恭,多谢了。”

    见他如此做派,方天定愈发欣赏了,让滕戣给倒了酒,一起吃了一阵。

    方天定问道:“先生如此大才,只要去明国招贤楼,必有委用,何必沦落到卖唱为生的境地呢?”

    萧嘉穗道:“萧某少负不羁之行,长无乡曲之誉,是孤陋寡闻的一个人。

    方今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萧某见若干有抱负的英雄,不计生死,赴公家之难者,倘举事一有不当,那些全躯保妻子的,随而媒孽其短。

    像萧某今日,无官守之责,却似那闲云野鹤,何天之不可飞耶!”

    “你这书生有些骨气,说话却差了。”滕戣不满,驳斥道:“赵宋昏暗,人所尽知,正因宋贼残暴害民,我等才能如此做大。

    而且,我军任贤用能,并无一丝一毫偏暗,你要是有才能,一官半职并不难得,只要干得好,升赏自有时候。”

    萧嘉穗道:“将军息怒,其实萧某也是想去江南看看再做定夺,只是在此被明军阻拦过河,因此走不得。”

    方天定问道:“先生可对我军作为有意见?”

    萧嘉穗摇头,道:“处在明国立场,严格盘查,谨防奸细,理所应当,因此并无不满。”

    滕戡道:“即如此,先生自去招贤馆递交名状,自然衣食住行无忧。”

    萧嘉穗道:“无功不受禄,我若吃了明国酒食,蹭了明国车船,怎好不投效呢?”

    方天定道:“那我等为明国大将,先生吃喝又当如何?”

    萧嘉穗哧溜一声干了碗中酒,道:“此乃私相请受,与公义无关,如何吃不得?”

    有原则,不迂腐,非常好!方天定暗暗赞叹。

    又吃了两碗酒,方天定道:“你为前梁皇族出身,你的高祖凭自身能力,官拜侍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军将军。

    你身具才能,当尽早择明主而仕,以光耀门楣才是。”

    之所以招揽萧嘉穗,除了他自己才能出众外,该因其高祖萧憺治理荆楚多年,施惠百姓,深受官民爱戴。

    萧嘉穗承其荫泽,在荆楚同样有巨大的名望,等到击退宋军,明军开始扩张的时候,以萧嘉穗为主攻略、经营荆楚之地,定然事半功倍。

    事关全局,更是不能放过了。

    萧嘉穗听了,不由呆住了,盯盯地看着方天定。

    看了半晌,他问道:“将军如何知道在下出身?萧某自忖未曾对任何人说起。”

    方天定笑道:“非是自夸,天下英豪,吾大半了然于心。

    你这样的豪杰,我自然也是知道的。”

    此时,方天定一直放于桌下的左手放到了桌面上。

    萧嘉穗看了,问道:“可是明国太子当面?”

    “如假包换!”

    萧嘉穗看着左手,道:“尝闻明军初起时,太子唯恐军纪不立,断指警戒全军,今日看到,才知传言不虚。”

    接着,萧嘉穗又道:“贼性难改,杀一二普通兵卒并无太多作用,太子却自残治军,实乃前所未有之举动,效果也是斐然。”

    滕戣道:“即如此,你可愿投我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