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十字-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田攻对从政当议员没什么兴趣,但对当军人的热情很高。原本是要送去当海军,但他对车辆的热衷远远超过了对巨舰大批的向往,而且一战时期还是中学生的他就通过报纸了解到战车的威武,虽然没有当过一天兵,但直觉地认定战车是陆军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要当兵一定要去战车部队,而不是当时高人一等的骑兵部队。

    父亲震惊于小儿子的成熟和坚持,最后家族会议决定,动用一切资源安排武田攻读军校而且必须学战车。作为代价,除今后结婚会给武田攻一大笔钱之外,其他家族财产就不分了,后者对此满口答应,半点犹豫都没有。

    为达到这个目的,武田家族不惜曲意逢迎,与小畑美稲男爵拉上关系,动用大笔钱财为武田攻的从军之路铺路,并让其拜师在小畑美稲男爵三子、小畑敏四郎门下。小畑敏四郎比武田攻大17岁,幼年从军,从大阪陆军幼年学校一路读上去,1914年不过29岁时就以陆大期军刀组毕业,后来又担任驻俄武官,是日军首批战车部队将领,前途不可限量拜在他门下是非常有远见的投资行为。

    当时想要巴结小畑敏四郎的人很多,武田攻只是其中之一,而且算出身比较差的那一个(商人之子地位不算太高),除了有点小钱和士官生的身份外,其他根本不值得一提,小畑敏只是碍于父亲的面子才收下了这个学生。但武田攻圆滑、机灵、善于交际的特点很快就发挥出来了,特别能博得老师欢心,再加上其对机械的感悟与装甲认识非常深刻,到后来深得其师喜欢,俨然视为得意弟子。

    1921年,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和冈村宁次三人在德国巴登巴登的温泉秘密会盟,发誓拿长州藩开刀以“改良政治”,被称为昭和军阀陆军“三羽乌”,而在门口给他们放哨的是后来当到首相的东条英机因为在士官学校中比“三羽乌”低一年级,他除了替永田铁山点烟和站在蒸气浴室门口放哨外无别的事可做,既不能列入“三羽乌”之内,更不能参加他们的讨论。

    即便这样,东条英机哪怕在当上首相后也不讳谈此事,反而以能在门口把风为荣。除巴登巴登这四人外,“三羽乌”还从不属于长州藩的青年军官中选出7人共同组成了11人的“巴登巴登集团”,其中就包括驻柏林武官梅津美治郎、驻伯尔尼武官山下奉文、驻科隆武官下村定等人,全是后来陆军中最有名的人物。

    随着时间推移,小畑敏四郎在军队中地位逐渐上升,日益炙手可热,1932年他第二次担任参谋本部作战科长军衔虽然不高,却是参谋本部总长、次长之下最为要害的部门,视为参谋本部核心。一般说来,凡作战科一致通过的意见,上头不能轻易驳回。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有新总长上台,一定要把作战科长换成自己人(现在参谋本部是石原莞尔一手遮天,所以科里全是石原派或亲石原派的人马)。

    小畑敏四郎与荒木贞夫共同成为皇道派核心,他当然也要培植自己的班底,在朝中有人好做官的情况下,武田攻一路晋升,35岁不到就当上中佐,还迎娶了国会议员的女儿为妻。

    表面上看,35岁的中佐似乎在部队里一抓一把,但就武田攻这种没上过任何陆军幼年学校,完全是中学毕业报考士官学校且毕业排名也不算最靠前的商人子弟来说,几乎是天大的造化。同样是中佐,任职地点和部门还决定了前途如何,武田攻不是在一般的陆军部队里任职,是在陆军最核心的近卫师团和战车师团任职,出去逛街时鼻孔都是朝天的。

    按当初规划的路径,只要武田攻和他的老师不出事,50岁前当上陆军中将完全有把握,至于能不能当上陆军大将,要看机遇和运气。

    本来事态一直在顺理成章地发展,但偏偏就出了事,二二六兵变前巴登巴登集团已分裂,形成了皇道派和统治派的对峙,三羽乌成员间虽然彼此个人关系还不错,但政治立场上完全对立,然后是一连串重大事件发生:统制派在军队中占据要害,其核心永田铁山在军务局长任上被人砍死,皇道派发动二二六兵变,石原莞尔坚主增压,兵变失败后的小畑敏四郎和荒木贞夫受到清洗,被迫靠边站。

    武田攻当然也受到牵连,兵变他完全没有参与,但处理结果不看立场与行动只看派系。当时他正在陆大进修,准备毕业之后再去参谋本部过渡两年,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去战车师团担任联队长。结果老师一倒,他立即从飞黄腾达的年轻中佐一下子变成了无人问津的角色,本来陆大毕业后都要重用或晋升的,他什么都没捞到,反而被发配去了辎重部队当中佐美其名曰发挥机械化运输特长。

    明眼人都清楚,日军辎重部队地位极其低下,别说与战车师团无法相提并论,就连普通步兵师团都看不起辎重部队,在他蹉跎6…7年之后上头才聊胜于无地给了他一个大佐军衔。武田攻从少尉当到中佐一共耗时13年,但从中佐晋升为大佐又用了8年,把前面积攒下来的火箭速度全还了回去。

    但他一点也不介意,更不抱怨自己的老师,即便在清算皇道派人人自危的环境中,他依然与小畑敏四郎保持密切关系和来往,并且利用自己在辎重部队任职,相对空闲的有利时机,继续努力学习掌握苏联的装甲战术和大纵深作战理论,而且与其师一样精通俄语。

    事实就是这么奇怪,东条英机虽然与小畑敏四郎同为巴登巴登同伴,但对小畑敏四郎并不亲近,一直对其不冷不热,而主张武力肃清二二六兵变军官的石原莞尔却偏偏认为小畑敏四郎是有真才实学、完全是可以重用的人物,便热情邀请他出山。此时的小畑敏四郎因为身体不好,只能在国内留守,在拒绝了冈村宁次的出山邀请后,又拒绝了石原莞尔的邀请,但极力把武田攻这个得意且忠心的弟子推出去。于是冷板凳几乎快要坐穿的武田攻忽然时来运转,成为新组建的战车第四师团中4个联队长之一。

    4个联队各自选了一国坦克作为装备,武田攻所在的22联队因为联队长的缘故顺理成章地选择了苏系装备,被内部戏称为苏系联队,名仓刊自己起家的第7战车联队选了德系,第18和19联队分别选了英法系和美系。

    按山下奉文和名仓刊最初想法,10天培训后选择一个大队胜出肯定是德系联队,他们不但可以得到大量德军使用经验的教育,而且德国装备的性能和稳定性应该是最好的。结果第10天的比武让人大跌眼镜,居然是武田攻的苏系联队取得最终胜利。无论是常规使用演练还是大队vs大队级别的对抗,主要由t…60和t…34组成的苏系联队稳稳压倒了用3号和4号组成的德系联队。

    比赛结果就连舍尔也呆住了,他可很清楚地知道这批t…34中除少数几辆外,其余都没装备电台。问武田攻是如何做到这一点时,他只说了一句:“德国坦克确实更先进些,但对人的配合要求也更高,我们以前惯用4人车组,换成5人车组后秩序打乱,我不认为短时间内适应性更好。另外恕我直言,苏联坦克不太娇贵,方便操作,在现阶段更适合水平不够的我们,要不然为什么贵国专家不建议仿造3号或4号,只建议我们仿t…34呢?”

    这番高论,听得众人心服口服,于是武田攻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当天日军登陆部队的最高指挥官,面对现在战场上暂时的不利局面,他放出了大招……(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南亚之虎(14)() 
日军的战车师团编制如果用德国的眼光来考察是个非常畸形的编制。通常一个战车师团下辖两个战车旅团,每个旅团分辖两个战车联队,整个师团一共拥有4个战车联队,然后与一个机动步兵联队、一个机动炮兵联队共同构成一个战车师团。

    这里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步兵太少。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不在于日本过于强调坦克集中化,恰恰相反,日军一直是秉承将战车分散配置,支援普通步兵师团展开作战而不是独立建制作战的装甲思路。

    在投入作战时,整个战车师团不是以一个整体展开,而是将各战车联队配属给前线部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战车师团根本就不必要配备大量步兵,反正步兵师团有的是步兵,战车联队才是战役协同部队。

    正常编制下的战车联队一般拥有装甲车辆60…70辆,下设3个中战车中队、1个轻战车中队、1个炮战车中队、1个整备中队。中战车中队辖3个小队(每小队3辆中战车),中队部2辆中战车、3辆轻战车(侦察)。从实际情况来看,战车联队只相当于德国的装甲营而且还是1943型以前的装甲营编制或海军陆战旅3连制中装甲营的编制。

    在抵达锡兰、看到有如此众多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后,再参考德军编制,山下奉文便动了调整的心思,征得东京大本营同意后,他把原来在步兵单元里的独立战车部队抽出来充实到战车联队中,同时又单独抽调一支步兵联队搭乘装甲车变成机动步兵联队,再让一部分炮兵变成了机动炮兵联队。

    经过这番改造,战车第4师团下属的力量便膨胀起来,每个旅团可得到2个战车联队,1个步兵联队和1个炮兵联队的力量,原本的旅团现在整体结构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轻型师团,而原先的师团长看上去更像是机甲军司令官,等于人人官升一级。山下奉文以编制膨胀为由,将两个旅团建制变更为独立战车旅团,但番号还是挂在战车第4师团之下。

    大家都是聪明人,司令官这种拆分法很快就会形成事实上的固定编制,甚至运作得好再升级一次就能变出战车师团,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自然是全体一致拥护。

    于是,在战车联队下面便开始组建战车大队,新的编组结构变成1个战车联队辖有3个战车大队(2中1轻)+联队部,每个战车大队辖有4个战车中队,中队下面不再设小队而变成直辖6辆坦克;联队部则辖有战车中队、整备中队(维修)、炮战车中队(坦克歼击车)和侦察中队共4个中队。

    经山下奉文这么一变魔术,每个战车联队的坦克(坦歼)数量一共达到96辆,不但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当初的战车联队,在质量上更甚一筹。哪怕再挑剔的人也承认,经过改造后的独立战车旅团更接近于机甲战要求,也更具有灵活性,比德国陆军整编装甲师威力小,但比德国海军陆战旅的规模又大一些。

    登陆过程中,武田攻率领的部队是一个战车大队(26辆)和一个联队部战车中队(6辆),凭借这32辆坦克他打不过英印军第6坦克旅,但该联队其他2个大队却分布在附近,于是他一边指挥部队且战起退,一边用电台呼叫其他两个大队赶来增援。

    孟席斯不知道日军陆续撤退的行为是在给他挖坑,打得兴起也忘了当初说好的“击退当面日军装甲部队,为步兵撤退提供掩护并争取时间”的想法,而是横冲直撞地追击下去,似乎要将武田攻的部队一口吃掉。

    随着路程的推移,速度缓慢的瓦伦丁坦克跟不上谢尔曼的速度,第6坦克旅的战线被拉长了,孟席斯认为光凭谢尔曼也足够教育这批日军坦克,便浑不在意地继续追击。

    武田攻作为小畑敏四郎的得意门生,同时又是日军中为数不多,对苏联大纵深战术和装甲战有所了解的人物,没有急吼吼地让增援部队帮他挡住前来追击的谢尔曼,而是让他们先集中力量去吃掉后面慢吞吞的瓦伦丁部队。

    两个增援的战车大队一个是t…34,一个是t…60,立即如猛虎下山的姿态冲向英军后卫部队,用熟练的绕圈技术将瓦伦丁们打晕了,一辆又一辆瓦伦丁被绕到背后、侧翼的日军坦克打得起火。

    听到后面急急忙忙发来的求援电报,孟席斯才醒悟过来,放弃嘴边的武田攻本部,直接去救援自己的后卫部队。他万万没料到,调头去救援的行动又跳进了武田攻给他们挖好的第二个坑:让6辆su…76埋伏在谢尔曼们后退的必经之路上,等英军坦克纵队过去一半后暴起发难。

    一对一硬拼的话,su…76当然不是谢尔曼的对手,但这种埋伏起来打闷棍的战术却把英国坦克兵们给愁死了:天色渐渐昏暗下来,他们根本发现不了灌木丛中低矮的su…76们,经常是敌人的炮弹打在跟前才发现那里还隐藏着坦克歼击车,但时间完全来不及了,偏偏su…76在近距离上穿甲能力一流,而且精度也不错。

    不到15分钟,6辆su…76一口气干掉了14辆谢尔曼,再加上最开始与武田攻交手时的损失,孟席斯后背上的冷汗都下来了他已损失了一半以上的谢尔曼,更不用说现在瓦伦丁和谢尔曼们还被分隔在不同的战场上。

    他咬着牙下达命令:“全体突围,撤退!”

    “长官,敌人似乎要逃跑了。”

    武田攻笑道:“现在才想着逃跑,不觉得太晚了一些么?告诉前面的部队,适当放松一点,把他们往18联队方向赶……”

    “这是为什么,我们有把握全歼他们的呀?”部下不解地问道。

    “留点功劳给别人吧,我们夺了登陆战演武第一,够出风头了。”武田攻笑道,“打仗还是要有帮手的,把人都得罪光了,将来你在战场上陷入困境,能指望谁来救你?再说,全歼他们的话,我们自身损失不会小。”

    “受教了!”

    在其他几个方向都有日军坦克伏击的情况下,孟席斯昏头昏脑地带着剩余的30多辆谢尔曼和瓦伦丁赶往了第18战车联队方向,对面已好整以暇地等着他了。

    “长官,我们被包围了,前面还有坦克!”

    听到耳机里传来的声音,孟席斯一咬牙:“谢尔曼打头冲过去,不要怕牺牲。”

    “哐当”、“哐当”双方就交上了或,但随后无线电台里到处都是惊讶地喊叫:“见鬼,这什么坦克?这么硬?400码了还打不动?这又不是玛蒂尔达……”

    “呀,我被击中了……”

    “绕过去,绕过去……”

    “不行,侧面也有敌人……呼,居然是法国人的b2。”

    “日军到底有多少重型坦克?这家伙绝对是重型坦克!”

    “是虎式么?”

    “不是!德国人都是交错重叠负重轮……”话音未落,“轰”地一声,然后是杀猪一般的声音喊了起来,“我被击中了。”

    “长官,我们打不动他们,打不动他们……”

    “不好了,后面日军坦克又来了,我们被包围了!”

    当天20:10,随着夜幕徐徐降临,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然后又失去了补给卡车的第6坦克旅残部再也支撑不住了,打到这份上,即便孟席斯再想坚持也无能为力了,只好率部投降。

    “这到底是什么坦克?”他对今天的遭遇恼火极了,被俘虏后提出一个要求,“我想近距离看看他们。”

    “完全可以。”日军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把他们引到了刚才那批重型坦克前。

    军官们凑上去前去仔细看,认不出型号,但有一点大家是肯定的:从设计风格来说这不是德系或者苏系,也不是法系,倒有点像英国自己产的步兵坦克风格庞大的车体,厚死人不偿命的装甲,然后还有一门细细的牙签炮。

    “这是……”孟席斯忽然脸色大变,嘟囔着说道,“该死的丘吉尔,居然把丘吉尔也丢给了德国人!”

    这句话说的颠三倒四,众人起先一头雾水,但马上就明白过来,这款重型坦克应该就是国内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