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十字-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第27军政治委员马斯洛夫说道。

    “渡河?”军长卡尔波夫一脸郁闷,“正面渡河连座桥都没有,这么冷的天,足有4oo米宽的顿河难道是能直接游过去的么……”

    “那您说怎么办?”

    “等!”

    “什么?您这是什么态度?”

    “您难道不知道,再过三周顿河就要开始结冰了,如果有一个月的时间,冰层甚至可以结得比较厚,连坦克都能从上面直接开过去。”

    “但这是不可能的……”马斯洛夫叹了口气。“您的观点还是典型的军事正确、政治零分。您知不知道,朱可夫副统帅为这次进攻的拖延已经和斯大林同志硬顶三次了,最后一次是他是拿脑袋和党性保证的,怎么能让他再拖延。您想要他的脑袋不成?”

    “可我怎么觉得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您看,配给我们的航空兵不到位、火炮数量也不够,连弹药都只有3个基数……马斯洛夫同志,我们是在进攻,是在向号称世界第一6军的法西斯德军进攻……不是进行武装游行。我能不慎重么?”

    “不管您怎么想,今天下午必须开始架设浮桥,集团军司令员已同意将集团军直属的工兵旅借给我们了,还准备了2oo门大口径火炮支援,他希望在日落之前架设起至少一道浮桥来。”

    “德国人会这么大模大样地让我们架设浮桥么?”

    “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办不到?”马斯洛夫瞪了对方一眼,气鼓鼓地说,“军长同志,这不是和您商量,这是上级的命令,懂吗?”

    出人意料的是。浮桥的架设居然很顺利,除了3…4架德国飞机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投弹、扫射外,德军并没有针对这个方向起大规模进攻,连大口径炮弹落下的都很少,在地面高射炮和工兵齐心协力的帮助下,到下午3点钟,第一道浮桥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浮桥架起来了……”马斯洛夫高兴地指着不远处的另一处工地对卡尔波夫说道,“时间还早,工兵们劲头很足,他们想抢在落日前将第二道浮桥也架设起来。”

    “可为什么德国人不进攻呢?”

    “军长同志。您的立场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您就这么盼望着德国人来打我们?”

    “当然不是……”卡尔波夫叹着气说,“我就是觉得很古怪,为什么德国人会轻而易举的放弃这种良好的进攻机会?”

    “侦察连的同志回来了,听听他们的看法吧。”马斯洛夫说道。“总比你我这样瞎猜要好。”

    “对面德军的动静呢?”

    “没什么动静,我们侦察连往前推进了2o公里,半个德国人的鬼影子都没看见,连远程炮火也打得三心二意的……最开始还能远远地看到几架飞机,后来我们的战斗机来了,双方纠缠了一阵也飞走了。再也没来过。”侦察连连长是部队中为数不多的老兵,打苏芬战争时就已在侦察连里干了,他掏出一份简易地图,上面描绘着几个关键的丘陵与高地,“顿河对岸几乎没什么人,有也是对我们不怀好意的哥萨克,我们连里有一个哥萨克,不过他不是顿河哥萨克,他是库班哥萨克,看在他的面子上我们找到了向导闻清楚情况,说德国人三天前就往后退了,据说是往西北方向走的……”

    “确实如此,我们这也来了几架飞机,但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就飞走了。”卡尔波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说法倒是和方面军空中侦查的结果能对得起来。”

    “奇怪,德国人往西北跑什么呢?”马斯洛夫看了看地图,“西北方向没有险要之处啊。”

    “他们应该是去进攻沃罗涅日和布良斯克方向的友军部队了。”卡尔波夫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如果按照这个侦查结果,敌人的防线纵深至少又压缩了2o公里,距离斯大林格勒的距离也远了2o公里。”

    “肯定不止,否则他们就不会没看见德国人就往回撤。”马斯洛夫问道,“德国人不会跑回顿涅茨河去了吧?”

    “没道理哇,放着顿河不守,德国人脑子坏掉了?”卡尔波夫难以置信地反问道。

    “谁说不是呢?放着两个月前进攻的有利态势不打突然间都逃回去了,您知不知道,当初德国人渡过大河曲部威逼斯大林格勒郊区时,连上面都动摇了,以为斯大林格勒也保不住呢,没想到愚蠢的敌人居然放弃了大好机会,停下了脚步甚至还退了回去,给了我们宝贵的喘息时机,斯大林格勒里的居民和工厂也抓紧机会向后方疏散了一部分。”

    正说话间参谋长过来了:“我接到了集团军司令部转来的最新电报,上面写着德国人的去向——他们在进攻我们的布良斯克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他们集中了1ooo多辆坦克,攻势据说很猛烈,我想他们应该想不到我们会从顿河这里进攻吧。”

    “马斯洛夫同志,您相信那是德国人的主力?”

    “很难说,但从电报上的消息来看又不像是假的,不过无论如何我们得渡河了。”马斯洛夫指着浮桥说道,“您看连第二道都架好了,再不渡河没法和司令员交代,而且我们军本来就是整个集团军的开路先锋,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德国人的主力在哪里呢?”

    “好吧。”卡尔波夫被说服了,事实上他也知道不能无限制拖延下去,“全军分批渡河,注意隐蔽,动作要快,防止敌人突然袭击。”

    或许是因为没有干扰的缘故,工兵的动作出乎意料地快,在天黑前一刻前后一共6续架起了三座浮桥,每座桥间隔大约不到2公里,从空中望下去,三条蜿蜒而过的长龙排着队,数以千计的红军将士开始渡河,其中有一座浮桥是经过特别加宽、加固了的,因为上面要通行坦克、卡车和重炮。

    天黑之后空袭因素基本就不存在了,重装备部队开始渡河,在第一辆t…34过去之后,对岸的马灯一共摇了三圈,显示浮桥各部分已足够坚固,可以支持重型装备渡河,然后是5辆t…34依次排队过河,同样十分顺利,表明浮桥可以承受多辆坦克同时渡河,不过整个军一共也只有这5辆坦克,后面是军属炮兵渡河,他们用卡车、马车拉着各种口径的榴弹炮、弹药车缓缓驶过,直到第一个营安全抵达对岸,两位军领导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成功渡河的卡尔波夫还是十分谨慎,渡河以后没有急于进兵而是要求手下先占据一个稳固的桥头堡,防止德军突袭突击——他本能地认为这里面有一个圈套,无法是看不出来而已。

    炮兵、步兵、辎重兵、后勤机关,各路人马有条不紊地开始慢慢开始渡河,除了流水的哗哗声,就只有各级政治委员们压低了嗓门在动员鼓劲——“跟上”、“跟上”

    这种平静直到被上游传来的轮船马达声所打破,卡尔波夫瞥见从上游下来的轮船吓了一大跳,正想提醒下面警戒,只是还没等他下达命令,所有的将士已欢呼起来,“乌拉……”原来来的是伏尔加河河区舰队的友军,顿河通过支流与身后的伏尔加河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内河舰队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支援,虽然只是2条不到1oo吨的小炮艇,但依然给了红军士兵们极大的士气鼓舞,渡河的脚步更快了。(。)

第八章 静静的顿河(2)() 
第二天下午,在罗斯托夫的指挥部里,曼施坦因和参谋长韦勒中将(也是他在克里木战役中的搭档)在看侦察机回来的照片,上面显示苏军渡河的浮桥变成了五道,经过

    “长官,您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俄国人渡河?我以为您会在河边阻击他们的……”

    “阻击?”曼施坦因摇摇头,“隔着顿河阻击倒是容易,可怎么消灭敌人呢?”

    “把他们拦住了才能更好地消灭他们。”韦勒说道,“毕竟元交代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守住现有防线。”

    “拦不住的,当地向导告诉我从11月中旬开始,顿河上游有14o天的冰期,到了12月中旬,下游也开始冰封,然后会有9o多天的冰期,到时候随便什么地方他们都可以过来。我们现在兵力局与劣势,我做不到在整体防守的同时还能沿河处处分兵把守,更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这里,那样我们的防线纵深就太浅了。得让他们有个泄洪口——至少让他们能找到地方过河来,如果把他们逼急了分散过河,我还怎么阻击?”

    “于是您挑了这里?”

    “不是我挑的,是俄国人自己挑的。”曼施坦因微笑地说道,“因为他们认为这里是最容易渡河的地方:从水文条件上看,由于存在大弯曲部的缘故,水流到这里趋缓,架设浮桥相对比较容易;从战略态势和兵力分布上看,弯曲部最靠近斯大林格勒,渡河部队可以受到良好的掩护,一旦渡河成功也容易快展开。当然,俄国人渡河的地方不可能只有这里一处,在下游他们必定还有会挑选一处地方。”

    顿河上不是没有桥梁的,恰恰相反,还不止一处。在红军当初退却时没来及将这些桥梁炸毁,同样德军在撤退过河后也没有选择炸毁桥梁,不过任何有脑子的人都知道桥梁是很不可靠的,也注定会是敌人防守的重点。所以红军很明智地没有选择桥梁,而是远远避开了他们。一听曼施坦因的解释,韦勒也笑了起来,他话锋一转,又说起另外一件事来:“下面的人在抱怨。说您把三号突击炮全收走了,防守作战时面对俄国人的坦克该怎么办?”

    “不是给了他们57,俄制76。2反坦克炮和我们自己的88炮了么?”

    “可这些玩意都是只能用于固定阵地设伏,没法机动。”

    “他们要机动干嘛?机动的活有人干了,胡贝中将的16装甲师就是用来干这个。”曼施坦因大手一挥,“让下面不要胡思乱想,我已经安排好了,我又不是没当过集团军司令官。”

    韦勒哈哈大笑起来。

    就在曼施坦因和韦勒讨论战局的时候,苏联最高副统帅也在就战局进行形势讲解:

    “从我们侦查到的情况并结合各种渠道的情报分析来看,当面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是曼施坦因元帅。他手下大约有85个师,总兵力在15o…17o万之间。今年9…1o月份很奇怪,德国人出人意料地解散了军一级的编制,一方面加强了师的力量,另一方面又试图削弱集团军一级的编制。不过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显然没有完成,德国人只把军给拆开了,所谓削弱集团军编制的事情还没做好,比如曼施坦因自己兼任指挥官的第6集团军据说就有3o多万部队……”

    东线战役中苏德两军对编制设置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步兵方面苏联采取了小师制,一个师满编的兵力大约是1o5oo人。可惜绝大多数时候是没法满编的,基本人数在4ooo…7ooo间,而德军步兵师编制满编大约是1。5…1。6万,实际人数在1。2…1。4万左右。如果低于1万(除非被包围)一般就要求回去休整补充了。经过霍夫曼“拆军补师”的行动之后,德国步兵师满编编制达到了1。7万左右,而实际人数在1。3…1。5万左右,考虑到德军的火力配备,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德国师等于3个红军师。

    在装甲部队方面,红军采用的是坦克军…旅…营这样的编制。一个坦克军通常辖有3个旅和一些步兵单元,总人数不过1万人,坦克数量大约是17o辆左右,而德军采用装甲师…团…营这样的编制,一个装甲师拥有一个装甲团,下属3个装甲营,大约拥有16o辆左右的坦克,总人数约在1。2…1。4万人之间,经过1942年夏天补强之后,大约上升为17o辆坦克,1。3…1。5万左右的编制。所以即便一个红军坦克军与一个德军装甲师坦克数量相等(不考虑装备质量差异)。因为步兵单元的差异,其作战能力弱于德国装甲师。

    “当面敌军分成了三个相互联系而又独立区隔的重兵集团。”朱可夫用教鞭指着南翼24oo公里的战线,“敌军左翼是霍特集团,中路是曼施坦因集团,右翼是克莱斯特集团——该集团就是原先所谓的集团军群,8月底与b集团军群重新组合成南方集团军群,在9月份希特勒搞军内大清洗时,该集群原指挥官李斯特元帅与其生矛盾后挂冠而去(这也是为什么曼施坦因在蔡茨勒调侃他是南翼最能打的元帅时一时半会没反应过来的缘故),敌军三个集团兵力大致是平均分配的。据不完全统计,左翼敌军大约是45…5o万人,中路是5o…6o万人,右翼是5o…6o万人。敌人的装甲力量也分成了三股,左翼最强,右翼其次,中间是最弱的……”

    最高统帅部的其他人议论纷纷:“曼施坦因这个部署很奇怪啊,这不是摆明了让我们分割包围么?”

    “我看不懂德军的部署,但平均分配兵力显然不是一个指挥官应有的做法,看似面面俱到,实际上只会让部队顾此失彼。”老资格的红军元帅伏罗希洛夫讽刺道,“这位元帅大概还沉浸在克里木半岛的胜利中……”

    “或许是他觉得兵力太多,必须分出去一些才便于指挥,毕竟他干集团军司令的时间也不长。”铁木辛哥笑道,“不然,他为什么还兼任第6集团军的司令官,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人。”

    “如果考虑到他在9月份占据大好形势的情况下居然还往后退的部署,这点安排完全不奇怪。”莫洛托夫补充道,“我不明白希特勒怎么会让这么一个人混上元帅还执掌南方集团军群的,或许他很听话吧——不听话的都被元干掉或者清洗掉了。”

    朱可夫似乎没有听到这些议论,还是继续介绍道:“针对敌军这一部署,我们也做了调整。对中路曼施坦因集团我们拟集中战线南翼一半以上的兵力和技术兵器压过去,力争形成对敌军2倍到3倍的兵力和装备优势,在左右两翼,我们用3个方面军进行牵制性作战,人数略多于敌军,但技术兵器稍逊于敌军。我们的作战期望是:通过对左右两翼进行牵掣为我中路集群围歼曼施坦因集团创造机会。在整体战役设想里,中路是我们主要进攻的方向,我们将分成南北两路进行夹击。”

    看着朱可夫画出来的进攻箭头,大家基本都是点头认同,毕竟1oo多万军队不可能淤积在一个方向,那样根本无法展开也无从挥兵力优势。

    “当然……总参谋部也有不同意见,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就希望先行围歼敌人左翼集团。”朱可夫来了一个转折,他一边在地图上用红蓝铅笔为中路北侧的进攻矛头勾勒了一个向右拐的箭头,一边说道,“他认为可以快切断敌军左翼与中路的联系,使用布良斯克、沃罗涅日、顿河三个方面军的主要兵力围歼霍特集群,然后再转向罗斯托夫。”

    斯大林放下烟头,沉声问道:“您对这种观点的看法呢?”

    “我不建议这么做。”朱可夫的回答很干脆,“敌霍特集团左翼是敌中央集团军群,右翼是曼施坦因集团,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方向和路线进攻,并不意味着能包围霍特集群——他只要往中路一靠就又和中央集团军群联系上了,反而意味着我们远离曼施坦因集团的侧翼,这样当面之敌压力便削弱了。我仍然坚持我的主张——应该不顾一切地加强中路力量!当然,中路目前还面临很多困难,进攻虽然全线起了,但同志们普遍反应说弹药和补给缺乏,很难维持高强度的作战,而夏天新增补的步兵大多没接受过训练,现在甚至连队列都走不齐……”,

    “这是不行的……”斯大林不悦地打断了朱可夫的诉苦,“让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告诉您具体原因。”(。)

第九章 静静的顿河(3)() 
ps:本月历史类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