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魏臣子-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子都勿担心于此,此事某已有计较。”

    听到吕常的迟疑,是考虑事情的可行『性』而并非推脱后,陈恒大喜。马上的,就细细说出自己的谋划来。

    他新来南阳郡上任,在世人眼里,正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之时,也是打击异己集权之时。而吕常政绩、官名都很好,在南阳郡的威望就很高。

    这就给了他们玩苦肉计的前提条件。

    枪打出头鸟嘛!

    陈恒要在南阳树立威望,打压吕常也最正常不过的事。

    所以他打算以各种理由刁难,直到吕常忍受不了,直接挂印携带家人跑去新野定居。

    如此一来,作为敌对的刘表军,肯定能打听到这件事。

    也绝对会拉拢吕常!

    用敌人的弃子,来体现己方的胸怀与英明。

    刘表坐拥荆州多年,这种小手段早就玩得炉火纯青。

    至于怎么取信于刘表,陈恒提出了三个理由。

    其一,吕常是带着家人过去,等于纳了投名状。

    其二,吕常过去后,面对刘表的拉拢,一定要坚决推辞兵权。陈恒连说辞都帮忙想好了:不忍刀兵面对乡里父老、伐旧主不义等等。

    其三,他的计划里,吕常要潜伏三到五年的时间。刘表就算再多疑,也不会怀疑一个兢兢业业任事,三五年内都不碰兵权的人。

    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赞许的吕常,听完后就有点诧异的抬头,“三五年?”

    “是啊,短则三年,晚则五年,某才能对新野起兵事。”

    陈恒微微点头,有些怅然若失,“子都,汝取得刘表信任后,再与某家中商队联系。此前就闭门谢客,不问世事吧。”

    是的,自从得知蔡阳部换防回许昌之际,胆敢将粮秣都带走后,陈恒就猜到了。

    蔡阳此举绝对是曹老大授意的,不然哪会有这个胆子!

    陈恒在十七岁时候就入曹营当书佐了,曹老大是了解他为人的。有事会闹大,没事就自己找点事出来,反正是个不安份的主。

    所以就借蔡阳告诫了陈恒一嘴:竖子,好好治理地方,莫生事!孤攻河北正急,不想看到南阳有兵事!

    “喏。”

    吕常恭声应诺,也表了态,“太守既然如此信任于常,常自然谨慎行事,不负所望!嗯,不知太守觉得,此计何时行之?”

    “不急,某先将此事禀报曹司空定夺。”

    陈恒起身与他作别,“子都,从今日起,汝就将某大父之牌位藏起来吧。”

    建安八年,春三月。

    曹老大再次杀入冀州,大破袁谭与袁尚,导致两兄弟抛弃前嫌联合抵御。

    是故,此次曹老大也无法攻破邺城,无奈在五月时还军许昌。回到许昌后,贾诩、荀攸与郭嘉等人一起谋划,给曹老大献上破敌之计。

    袁尚与袁谭争位不和,只要曹老大假装进军攻刘表,无外部压力之下必然内斗。届时内耗差不多了,就是攻破之时!

    曹老大觉得挺有道理的,所以在八月的时候兵锋向南,直奔宛城而来。搞得刘表当即增兵新野,让整个南阳连空气都仿佛弥漫了一股血腥味。

    而陈恒也趁着机会,进入了曹老大军帐中,说起了自己想用吕常为内应的计谋。

    一开始的时候,曹老大看陈恒的眼神如同嗡嗡作响的苍蝇,等说道此计要在三五年后才能启用,就脱口而出:“善!”

    不过呢,等陈恒告辞退下的时候,他的疑心病又犯了,“子初,为何汝信这吕常,三五年后依然不会叛变?”

    “回主公,兵事无小事,恒自然不敢儿戏。”

    先表明了自己并非一时兴起,然后才说了吕常供奉他大父牌位之事。也终于让曹老大不再疑虑了,还感慨不已。

    也对,父辈受恩惠子辈依然铭记的人,忠心度还是可以信得过的。

    所以呢,有对比之下,陈恒又被嫌弃了。

    “竖子,汝大父故去多年,尚且有人景仰之。而汝年纪轻轻,却让人诟病狡诈,端的不当人子!”

    额,好吧。

    陈恒拱手一脸受教,回去的路上还不忘心里愤愤了句:你大爷的!我被人诟病狡诈,还不是你天天挂在嘴上导致的!

    河北,袁谭与袁尚在曹老大兵锋向南后果然争夺冀州,大打出手。袁谭不敌,在冬十月袁谭派遣账下辛毗来乞降,请救。

    达到目的的曹老大,率军再度攻入冀州,还很好心情的与袁谭定下了儿女亲事。

    当然,这些事与陈恒无关。

    他目送曹老大的军队消失在地平线后,便开始了打压吕常之计。

    而且还将廖化给招来了。

    不能找刘表麻烦,那就给龚都找点麻烦呗。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对吧?

第二三八章、六姓家奴雄起() 
廖化在投奔陈家之前,是当过贼寇的。

    所以对荆山、衡山大别山等山泽之地,都很熟悉。而龚都的残部,就是活跃在汝南与南阳郡之间。

    说是残部,还真没看低了他。

    汝南的这支残余黄巾,在张角失败后便遁入山泽中。

    在建安元年,依附袁术,结果被曹老大击败,没了一半人马。到建安五年的时候,又群起号称响应袁绍寇略许下,然后被曹仁再次大败。

    就剩下两千多人,苟延残喘。首领也从原来的四个,死剩下龚都一人。

    陈恒打算让廖化率几百人军进入衡山,找龚都及其他占山为王的贼寇。因为南阳郡如今很缺人口。

    至于龚都愿不愿意被招降,不在陈恒的考虑范围内。廖化是带兵过去的,如果不投降,那就打到他走投无路呗。反正南阳无战事,而且军粮也不需要他出。

    是的,陈恒很无耻的让汝南太守来出军粮。

    话说得很好听,什么同为朝廷效力,相互帮忙,讨伐贼寇保境安民是应该的。我出人了,你就出粮吧。

    还特地让充当廖化副手的夏侯霸,亲自送去的书信。

    嗯,夏侯渊的人马依然拱卫着许昌,整个豫州的军事都归他管辖之内。

    好嘛,汝南太守不卖陈恒的面子,也得顾及夏侯渊的感受。只能暗地里将陈恒骂了无数声狡诈竖子,表面上一脸感动的调拨了军粮。

    建安九年,正月,曹老大杀入了冀州,与袁谭合兵攻袁尚。五月,围邺城。决漳水灌城,城中饿死者过半。

    而南阳郡,也发生了件不大不小的事。

    颇有名声的吕常,挂印封金,带着家人顺淯水而下,跑去朝阳县隐居山野。据说原因是南阳太守陈恒,『逼』迫太甚所致。

    刘表听闻后,让长子刘琦亲自去请了三次,才请到了襄阳内。洽谈一番后,感慨其才能,当场想任命为中郎将什么的。但被吕常谦让拒绝,最后变成了朝阳县令。

    为此,许昌城内百官都不齿陈恒为人,纷纷上表请天子罢其官。

    而远在冀州的曹老大,则是让荀彧将陈恒罚俸三年,建武将军前面也加了个“行”字。

    嗯,从正职变成了个试用的。

    所以陈恒幡然醒悟,特地写了份自责书,贴在南阳太守府外。

    书信中各种自责,各种赌咒发誓,类似于以后要重新做人什么的。反正就是说得贼好听。

    当然,做的也不错。

    不仅亲劝农桑,颁布了不少府令,打压世家豪强的土地兼并,重治不法官吏什么的。还以身作则崇尚清简,出来公干永远都是啃几块麦饼。

    不过他自家小宅子内,时常有肉香味弥漫。听说是司空府丁夫人差人送来的,给夏侯若君补身体,为了备孕。

    嗯,不是真的,这一定是道听途说。

    再后来,连城门税都给免了,让南北枢纽的南阳郡变成了商队的香馍馍。连一直自给自足、五斗米教的汉中,每个月都有好几支商队来往。

    总的来说呢,短短大半年的时间,陈恒的名声就从一开始的妒贤嫉能,变成了知错能改、爱民如子的官吏干才。

    但是呢,天下人的眼光,并不关注在小小的南阳郡。

    河北战局又有进展了,还让人掉了一地眼珠子的那种。

    事情都是袁家三兄弟给引发出来的。

    袁尚的大本营邺城被攻破了,是所有事情的导火线。

    比如高干,这位被曹仁与张燕合力打得只剩下太原郡、雁门郡的并州刺史,投降了。不过他只给曹军送来了一个太原郡。

    雁门郡,被刘备吃相很难看的吞了。

    邺城被破,袁尚连败后走中山国,幽州刺史袁熙率兵来迎接,准备并力抵御曹军。

    结果才刚走出涿郡呢,麾下大将焦触、张南直接反叛,将袁熙扔在城门外,自顾自的回城树立了“刘”字的大旗。

    其余的渔阳、上古、右北平等郡也都在三日内换了旗帜。

    好吧,很残酷的事实是,刘备自称幽州牧了。

    原本说是给高干帮忙抵御鲜卑、驻守在雁门郡的关羽与牵招,也帮忙得很彻底,将整个雁门郡都帮忙管理了。

    所以呢,刘备如今不恨陈恒了,因为他的名声变成了“六姓家奴”。

    还是被自己涿郡乡里人给喊出来的!

    是韩珩,袁熙所置的幽州别驾,得知刘备趁人之危一举夺了幽州,就破口大骂。

    什么当初刘备如丧家之犬来摇尾乞怜,袁绍出百里迎接,厚恩相待,而在危难之际不思图报,反而夺人基业,是为家奴噬主!

    什么汉室宗亲之后,大儒卢植之徒,假仁假义,败坏祖宗名声、白白读了圣贤书等,“六姓家奴”,舍他其谁!

    好嘛,反正就是从头到脚,彻底把刘备这个人给骂了个狗血淋头,鄙视成猪狗不如的玩意。

    差点没把刘备给气死。

    张三爷气得当场一拳将匹战马打得倒地不起,怒发冲冠的要去将韩珩碎尸万段。

    后来还是刘备让赵云拦着了。他不是不想杀了韩珩,而是杀了,就真的坐实了端的不当人子的名声。

    而在雁门郡,同样有不齿刘备的人。

    是雁门太守,郭缊。

    太原郡名门之后,世代官宦的世家。他被夺了兵权后,愤然挂印于太守府梁上。直接散尽家财给宗族,带着家人往许昌而来。

    嗯,他未及弱冠的长子,叫郭淮。

    本来对世家大户很有意见的关羽,打算囚禁了郭缊,禀报刘备处置的。但是被牵招制止了。说郭缊名声太大,囚禁会引起雁门郡世家与黔首的不满。

    袁谭,这个拉拢外人来攻打自己弟弟的人,在袁尚败退后,就攻夺勃海、河间等地,想自立当第二个袁绍。

    所以呢,在冬十二月,曹老大又兵锋转向,直奔他而去。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在平原郡砍下了他的脑袋。

    袁谭死了,势穷力孤的袁尚与袁熙于渤海郡坐船,投奔辽东的公孙康。

    至此,冀州平。

    这些事情传到了南阳郡,已经是建安十年春二月了。

    陈恒得知后,就带着一脸灿烂笑容的夏侯若君,坐着马车缓缓往许昌而去。

    成亲了六年,她终于有了身孕。

    而在襄阳沔南,也有一队人马在出发的路上。

    居中的,刚好也是一对夫『妇』。

    那名丈夫拿着羽扇,正侧头对着车内的妻子说,“月英,幽州苦寒。。。。”

第二三九章、有心人的趣谈() 
陈恒刚回到许昌,就被丁夫人派人带进了司空府。

    嗯,下人们主要是迎有身孕的夏侯若君。这不,刚进了司空府不到一刻钟,丁夫人就让陈恒该干嘛干嘛去,别碍眼。

    却将夏侯若君留下了,看那架势估计陈恒的孩子,是要在司空府内出生。

    感觉自己被当成头耕牛的陈恒,抹了抹鼻子,便去夏侯渊府上拜访了番。然后呢他就更郁闷了。

    无他,出来的时候,就多了个尾巴。

    是夏侯称,夏侯渊的三子,今年十五。

    和当年的夏侯霸一样,也顺着兄长的字,给自己定了个叔权的字,还缠着要去陈恒的军中。给的理由同样是在他阿父军中,一直驻守在许昌,无聊!

    好吧,夏侯家养的儿子,都挺率『性』的。而且对于儿子的纠缠,他不置可否,自顾自的抚『摸』胡子闭眼养神。

    陈恒一看,哪能不知道这位外舅是什么意思。

    大爷的,娶了你女儿,就得帮忙带你儿子,还是轮流着带的!

    你这外舅当得,世上独一份!

    嗯,夏侯霸今年已经二十岁了,去年回家里成亲,后来被曹老大调去冀州当都尉,开始独领一军。

    心里腹诽不已,陈恒还是点了头,许下书佐的职位。

    许昌事了,陈恒便往己吾赶。不光是回去见小姐姐和小陈遂,还要去一趟圉县。

    因为高柔。

    并州高干投降后,曹老大很有气魄的,让高干继续当并州刺史。

    然而与历史不同的是,高干不知道是被曹军打得怀疑了人生,还是刘备吞了雁门郡的打击太大,竟然心灰意冷的表示自己只想回乡里度过余生。

    所以呢,曹老大觉得高干的投降诚意很高,就转他为右将军,回许昌有名无实的领俸禄当摆设。

    高柔也因此回来了圉县。

    他已经被曹老大征辟为司空府僚佐了,就等回乡里安顿好就去上任。

    陈恒得到消息,就赶回来。毕竟高柔是他的总角之交,唯一的小伙伴。

    九年未见,再重逢时,两人都唏嘘不已。

    一番叙话家常后,便是夜半时分,一壶浊酒的静默无语。

    他们两人都不年轻了,都有了各自的妻儿,各自的牵挂,也避免不了关于仕途前程的话题。

    “子初,汝当时是对的。”

    终于,还是高柔先开了口,“某荒废了十数年的光阴,终究还是走了回来。”

    他是指陈恒曾经两次,挽留他效力曹老大的事。

    “对与错,如今还重要吗?”

    陈恒笑了笑,举杯邀他共饮,“文惠,当年伯喈公断言兄必成大器,又何必感慨荒废光阴,以兄之才他日必然位列三公。”

    “呵呵,子初依然口舌锋利。”

    像是想起了年幼时两人的种种,高柔脸上的笑容很和煦,转而有变得有点揶揄,“子初不应该称呼伯喈公为外舅么?”

    好吧,连远在并州的高柔,都知道小姐姐和陈恒在一起了。

    陈恒用手指着他,摇头笑了笑。

    屋内又是一阵沉默。

    高柔举杯一饮而尽,将目光望去庭院中,仿佛倾听着惊蛰时节后的鸟虫演奏。

    冷不防的,却来了句。

    “小仇儿,今年八岁了,可有定下亲事否?”

    嗯?

    陈恒有些愕然。

    他今天将小仇儿也带过来,是为了表示自己依然将高柔当成总角之交,两家还是通家之好罢了。

    而高柔竟然问到了亲事,其目的不言而喻。

    “子初,某小女今年五岁了。”

    半天得不到回应的高柔,侧过脑袋,似笑非笑的说得更加明白。

    “文惠,汝是知道的,某还没有嫡子。”

    抓着胡子,陈恒压低了声音,“不过某夫人有身孕了,她是曹司空养女,不如等。。。。”

    “就小仇儿吧!”

    挥手打断了陈恒的话,高柔起身端着酒尊往庭院外走,“若是以子初之才,尚且不能为小仇儿谋个爵位,某此生至多以县令致仕!”

    的确,作为曹老大养女的丈夫,如果不能做到分功录几个儿子为侯,那么起点更低的高柔,此生仕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