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魏臣子-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老大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熟视无睹。

    至于其他的人,还有荆南与荆北的兵力调配,那就精彩了!

    曹老大派了个心腹之人,董昭,亲自来到了南阳的荆州刺史府内,和夏侯尚、陈恒三人,坐在一起讨论的。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

    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后担任袁绍帐下参军。但被袁绍身边之人诋毁,不得已去依附张扬,因劝说张扬等人让曹老大迎天子刘协到许昌,所以被曹老大引为心腹。十数年一直随征左右,谋划兵事,多有功劳,深受曹老大器重。

    这样的人物,都被派过来了,由此可见曹老大对荆州的掌控,是多么的上心。也给陈恒提了个醒:自己的年齿,和官职权柄太不搭了,是时候该蛰伏一段时间了!

    但是呢,他还是低估了曹老大的无耻,咳!咳!应该是老谋深算,深谙权谋之道。

    在董昭刚开口的时候。

    这个能被曹老大信任,派来代表自己的人,一脸和气,笑眯眯的就开口就先给陈恒盖上了各种高帽子,花花轿子抬人了一番,就『露』出了白森森的獠牙。

    说什么真是巧!夏侯尚、夏侯霸,都是你陈恒的姻亲啊。。。。。。

    真巧?

    巧你大爷的巧!

    陈恒当即一听,眉『毛』顿时就微微蹙了起来。

    看似,是在抚着胡须陷入沉『吟』,其实心里已经就骂开了。

    他此刻才反应过来,曹老大为什么挑选了夏侯尚镇守荆南,又让夏侯霸镇守武陵郡。

    这两个人,是宗室本家大将,曹老大可以当心腹信任;而陈恒娶了夏侯若君,那么也会对他们爱屋及乌。

    顺带的,交出手中的权利,也会爽快一点。

    就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唉,不愧是将来的魏武帝,果真是老『奸』巨猾!

    最终,陈恒在心里叹了声,也『露』出了个笑容,“哈哈,是真巧!某在荆楚此些年,经常觉得琐事繁琐,对事务有些力不从心。如今伯仁兄与仲权到来,正好可分担了些,让某也可多睡几个好眠。”

    别假惺惺,拿着姻亲那一套来近乎了!

    明着说吧,曹老大还想让我怎么个退步法,我接了就是!

    好嘛,陈恒一松口,董昭的笑容就灿烂了些。

    很快的,就图穷匕见,扔出了一堆话语来,明里暗里的,都是在剥夺陈恒手中之权。

    比如说什么原本的刘琦军,对荆南之地熟悉,还是留在荆南守戎更好。直接就将刘琦留下的军队,都划入了夏侯尚的手中。

    对此,陈恒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点了点头,“嗯,南船北马,荆南之兵留在荆南也好。”

    比如说什么,夏侯尚去荆南赴任,之前没有和荆南诸将并肩作战过。若是孤身上任,恐怕诸将不服,不利于防御江东云云。所以呢,就想将之前在魏兴郡驻守的三千兵卒,带两千过去,也好威慑下骄兵悍将什么的。

    整个荆南的兵力都让给你了,还要调走荆北的?

    陈恒眉『毛』挑了挑,侧过脑袋带着玩味的笑容,盯住了一直不言不语的夏侯尚。

    咳,咳。。。。

    夏侯尚顿时就忍不住干咳了几声,用袖子捂嘴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的确,这个要求是有点太过分了。

    整个荆南都是陈恒打下来的,还二话不说就让出来了,结果呢,曹老大还变本加厉的盯上了荆北。

    唉,算了,这也不是伯仁兄的本意。

    陈恒和夏侯尚的关系一直保持得挺好的。看他这般作态,便猜到了其中缘由。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半个字都不愿多说。

    “可。”

    有时候呢,自己的忍让,不一定会让对方觉得满意。而是会让别人觉得你好欺负,索求更甚!胃口更大!

    董昭就是这样。

    不知道是曹老大授意的,还是自己觉得还能争取多一点,好将任务完成得更完美一点,竟然再次开了口!

    说什么夏侯霸的本部兵马都是河北之人,来荆南怕是不习惯。所以上任之前,曹老大就收回了兵权,将兵卒都留在邺城了。。。

    光杆过来的?

    意思是说还要从荆北调兵?

    荆南之战,某麾下死伤无数,不让某从刘琦军挑选补充就算了!夏侯尚带兵赴任,行,也忍了!

    但还要变本加厉给夏侯霸调兵驻守武陵郡?

    如此一来,荆北的兵力别说是逢战事了,连驻守各地都捉襟见肘!

    某麾下再无一兵一卒!

    难道升迁为平南将军,是为了当摆设吗!

    出生入死,殚精竭虑,就当是为了让你个曹阿瞒,当个贼一样来防备的吗!这就你说的绝对信任我、必然不负我?!

    陈恒听完,心里愤慨不已,脸上也是铁青一片,硬邦邦的怼回去了一句,“要不,麻烦董祭酒,将某平南将军的官印,也一并送去给仲权可好?!”

    嗯,郭嘉以前军祭酒的官职,如今是董昭兼领着。

    额。。。。。

    狡狐话语一落,夏侯尚便别过了头,不忍去看董昭难堪无比的脸『色』。

    一方索求无度,一方忍无可忍,终究还是撕破了脸皮。

    董昭到底是经历过大风浪之人,马上的就勃然作『色』,拿起了朝廷大义来做文章,“朝廷官职,乃公器也!岂能随意自主许人!平南将军这是拿朝廷威严儿戏乎!”

    啧啧,这变脸,这掩饰,装得可真像啊!

    陈恒斜着眼盯着他,眼中的冷芒半点不掩瞒。

    好久,才自顾自的昂头,深深的呼吸一口冬日里冰寒的空气,徐徐起身,扔一句话便缓缓离席而去。

    “荆州之事,尔等随意处置。某今日便上表朝廷,请求以病去职!”

    董昭闻言愕然。

    他从邺城赶来南阳的路上,思考过无数种陈恒的反映,也准备了无数种应对的说辞。但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这只狡狐竟然心生去意,要以病去职!

    没有了官职,等于彻彻底底的,放弃了权力!

    而夏侯尚也愣住了,直到陈恒的背影马上就要出了屋子,才反映过来,急忙趋步追上抓住了他的手臂。

    “子初,莫。。。。”

    却让陈恒一声闷呼打断了。

    只见他白『色』的衣袖上,渗出了点点殷红。当初荆南之战时,他的胳膊上的伤口,深可见骨,至今没有完全复原。

    夏侯尚常年练武,心切之下,手上的力度还挺大的。

    好吧,他急忙松开了手,有些歉然的说道:“啊,子初,某不是故意为之。。。”

    “无碍,某还死不了。就是有些累乏了,唉。。。”

    陈恒咧了咧嘴,轻轻的宽慰一声,便再度迈步离去。

    这一次,夏侯尚再没有出声挽留。

    因为陈恒的脸上满满都是落寞,声音有些怅然。连慢慢远离的的背影,也不再挺拔,而是萧瑟无比,一如深冬里的冷意。

    唉,被曹老大的这番猜忌,和董昭的咄咄『逼』人,他是真的心累了。

第二九三章、夫,趋利避害也() 
不知道是这些年,“世之狡狐”的名声太盛的缘故,所有人都只是记住了,陈恒用兵行事狡诈阴险。

    却忘了他最早出仕之时,在曹营中得到的评价。

    有谋,善断,然『性』格刚愎!

    也对。

    他出仕近二十年了,为曹老大的事业奋斗了好些年了。从一介刀笔吏到平南将军、一州刺史,人们忘记了,也很正常。

    然而,今岁,在建安十六年末,他的一封以病为由,请求去职的上表,便将人们又想起了他的刚直。

    刚者,宁折不弯也。

    直者,不避艰险也。

    上表刚转到了荀彧的手中,就被扣了下来。

    细细看了一遍后,又想了想近期荆州官职的变动,他便叹了口气。刚想招手让僚佐将上表原封不动的,给身在冀州的曹老大送过去。

    却是又止住了。

    捏着有些花白的胡子,便提笔在侧,加了一句:“此子非干城之将邪?”

    寥寥数字,便将一丝不满『揉』在其间。

    他的不满,不是为了颍川荀氏与己吾陈氏是仕途盟友,为陈恒出头叫屈。

    而是,荀彧与曹老大,已经开始有分歧了。

    因为这个月,朝论刚刚决定了要让曹老大“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就等过些日开春后,去邺城宣诏令。

    虽然说,这是天子刘协给曹老大的一种特殊礼遇。

    但是,这种礼遇王莽、梁冀、董卓这几个『乱』臣贼子也得到了。曹老大已经掌控天下权柄,又得到名义,那么,再过几年呢?

    一如王莽、董卓之事吗?

    荀彧不知道答案,只知道他已经无法在曹老大的身上,找到身为大汉朝臣子的痕迹。

    上表到了邺城,曹老大的桌几上,他只草草瞄了几眼,便闭上了眼睛养神。脸上半点表情都没有,只是隐在一缕檀香的袅袅之中,倍显阴沉。

    陈恒的上表去职,在前几日,他就知道了。因为董昭早就让人送来了手书。

    在当时,他刚看完,就踢翻了桌几,怒骂不止。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汝个竖子年未四旬,孤便让汝任职重号将军,封乡侯,尚且不知足乎!

    区区数千人的兵权耳,竟然自持尺寸之功来胁迫于孤!

    难道孤没了汝个竖子,无良才可用乎!

    不能平天下乎!

    唉,屁股决定脑袋。

    陈恒的心灰意冷,到了曹老大这里,就变成了持功自傲,变相胁迫。

    还好,曹老大将一通怒火发泄完了后,也重新变回了权倾天下的曹丞相。也重新开始审视,此番他的作态,和陈恒的心态。

    自古欲戴其冠,必受其重。

    曹老大,终究是个站在权利最顶端的弄『潮』儿。喜怒,不过是一时的发泄;利害关系,才是他最终去思考、做出决断的问题。

    所以呢,他就有了些疑『惑』:子初为何此次,反映是如此激烈?

    的确,他觉得有些奇怪。

    当年初得荆北之时,赤壁之战前夕,陈恒一样被当成了摆设。但其却无怨无悔,依然出谋划策为夺荆南鞠躬尽瘁。

    为何今却是不同了?

    而且在曹老大的心里,陈恒一直是智谋过人之士,不可能不明白他此番夺权的目的。

    是的,夺陈恒兵权,还有一层目的。

    出于对陈恒的爱护。

    年少、功高、位高,朝中百官皆妒之!人人皆言毁之!

    不患贫,患不均耳!

    陈恒又不是姓曹,或者夏侯。区区一个己吾郡望之家、不过是曹老大一个养女婿而已,又如何不能以言毁之!

    自古年少而居高位者,几个是能有好下场的!

    子初,难道是久握兵权而变得了汲汲营营了?亦或者是有难言之隐乎?

    曹老大捏着胡子,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而在荆北南阳,狡狐陈恒,也在叹了口气。踌躇半响后,执笔书写第二封请辞去官的上表。

    他是知道曹老大的爱护之意的。

    但是呢,他不得不再度上表,因为看到了董昭。

    他记得,曹老大被封公、魏王,都是出自于这个人的筹划。现在都是建安十七年春了,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该提升日程。

    他这些年,一直都以封疆大吏手掌兵权在外,行事又阴狠,在百官中诽誉颇多。以钟繇为首的政敌们,也都在盯着机会给他找麻烦。

    历史上,曹老大爵位为公的时候,可是连荀彧都悲愤而病故的!

    曹营之中,曹老大麾下,荀彧若是自认功绩第二,没有胆敢居第一。

    他陈恒更是比不上。

    而且他和颍川荀家为仕途盟友,这些年荀彧、荀攸没少给他说好话,纠葛颇深。到时候荀彧亡故,他陈恒被人找把柄寻个由头牵连进去,何其易也!

    岂不见,历史上的杜畿,其政绩“常为天下最”,却因为与荀彧关系密切,就当了整整十六年的一介太守?

    唉,这种权利纠纷的旋涡,如今有机会能避开,还是避开了好。

    至于去官,失去权利,不值得一提。

    今天下纷争未平,有之前的赫赫战功在,曹老大就算允许了他去官,他日起复也不难。就算曹老大忘了他,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曹丕,还能忘了不成!

    曹丕是那种人么?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支持者中,唯一一个独断一方的督帅此生解甲归田?

    除非他不想继承曹老大的位置了!

    带着这样的有恃无恐,陈恒开始绸缪着未来再次执掌权柄的基础。比如现今荆州的各部兵马的安排。

    还有,冷眼看着“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

    他的请辞上表,引出来的。

    首先是廖立。

    这位依仗荆南之功和陈恒的力荐,被封为关内侯的荆楚隽才,就上演了利尽则散的戏码。

    他本来被陈恒承诺为法正之副,现今却是以自己是荆南人士,不忍离别故土为由,很坚决的辞去了。

    然后呢,没几日就成为了夏侯尚的军中长史。

    好嘛,荆州以长江划分南北,不过一州之内,就是故土难离了。。。。

    虽说宁为鸡首不为凤尾,也是人之常情。但这番作态,还是让陈恒有些齿寒。不过呢,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

    比如黄忠。

    这位老将来南阳刺史府报道的时候,竟然还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魏延,魏文长。

第二九四章、狡者,以假乱真() 
魏延,义阳人。

    年少从军,颇有勇名,又兼善战。但因『性』格桀骜,自持才高而傲物,多与同僚为杵,是故功劳颇多却一直升迁无望。

    在长沙郡的戎马生涯,只和黄忠的关系亲近一些。

    嗯,主要是因为魏延觉得,他自己的持才傲物,也不敢用在这位老将身上。因此,黄忠被封为关内侯,调任为陈恒麾下步督,他也跟了过来。

    反正以前在长沙之时,他也是属于黄忠麾下,没什么好尴尬的。而且黄忠的官职是高升,他跟过来了,也能沾点光。

    但是呢,他没想到,这点光,是沾得大发了!

    陈恒接见黄忠之时,先是大赞了一番,说什么“古之廉颇,七旬尚能阵战,今将军亦不逊『色』矣”。当场很不要脸的,将黄忠比成了廉颇。也让黄忠汗颜不已,连连谦虚。

    马上的,陈恒就将图穷匕见。将陈仇唤了出来,说什么此子好『射』术,慕将军神『射』,就厚颜安排到黄忠军中当军司马,但求平日得空了,指点一番云云。

    好吧,黄忠当即就收下了。

    还挺开心的。毕竟这个是主将之子,而且他的孩子早夭膝下无人,有陈仇能教导一番,也是乐事。

    至于魏延呢,陈恒听到名字的时候,嘴角就微翘。

    客套了几句,连考教一番都不带的,直接任命为黄忠的副将。让魏延感动莫名,口出效死之言。

    他不傻。

    黄忠老迈,还能征战多少年呢?

    他日卸任了,步督的位子,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不就是由副手接任嘛。

    当然,很会做人的陈恒,还让他们引了属于王昶的两千兵卒,去魏兴郡驻扎,接替夏侯尚换防的空缺。

    说什么防御张鲁之事,尔等二人自决之。

    好嘛,先是委以重任,又授予自决之权,这样的上官,想不让人倾心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