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魏臣子-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嘉忍不住大笑,起哄着调侃了一句。

    没好气的横了郭嘉一眼,荀攸抓住了胡子沉『吟』。

    他不是不想帮忙,若是平日里,就直接应下了。但现在出征在即,各种琐碎忙得脚不沾地的,实在是没有这个时间。

    但陈恒惨都卖到这份上了,还真不好拒绝。

    思索了一阵,他便抬起头,“子初,并非攸推脱,实在是没有时间。不过刚你说到德高望重,倒是让某想起了一个人,定能让司空府中门大开,并夸赞子初之请。”

    “哦?何人?”

    陈恒眼睛一亮,心里美滋滋的想:连曹老大都要开中门迎的,不会是荀家的长辈吧?享誉大汉朝的“荀氏八龙”,荀彧的父辈、荀攸的爷爷辈,可是还有人活着的!

    “以德行号三君,子初可听闻过否?”

    额。。。

    陈恒知道是谁了。

    东汉士林中,号称“三君”的人,是窦武、刘淑、陈蕃。但若论德行则以陈寔及其二子陈纪、陈谌。

    其中陈纪是陈群的父亲,两父子之前在吕布军中,曹老大灭了吕布后,便回来了许昌。嗯,他们本来就是许昌人。

    荀攸说的人,能让曹老大中门大开的人,肯定就是陈纪了。

    但陈恒马上就疑『惑』了。

    无他,己吾陈家可请不动陈纪啊!要知道,在建安元年(196)的时候,袁绍为了表示尊敬,都曾经将自己太尉的官职让给陈纪。

    而且虽说大家都是姓陈的,但祖上十八代都没有打过交道!人家颍川名门,能看得上我一个扬忠都尉吗?

    想到这里,陈恒不由苦笑连连,以为荀攸在调侃他呢,回了一句:“公达兄就莫打趣了。元方公之名如雷灌耳,乃大汉之楷模也!恒何德何能请得动啊。。。”

    “不一定,嘿嘿!”

    回答的人是郭嘉,他捏了捏陈恒的肩膀,眼中带点神秘的『色』彩,“刚好陈长文等下也过来一趟,合计出征粮草一事,子初暂且等等就是。”

    说完了也不等陈恒发问,便拉着荀攸谈论起出征之事了。

    好吧,陈恒无奈,只好无所事事的等着。

    陈长文,是陈群,陈恒是知道的。还知道了他已经被曹老大征为司空西曹掾属,和娶了荀彧的女儿。但他没有傻到以为荀彧会出面,帮他请陈纪当下聘之人。

    荀彧是什么人啊,他陈恒配吗?

    算了,不瞎琢磨了,等着吧。

    这么一等,就是一个时辰,陈群才珊珊来迟。

    虽说荀陈两家结亲,更多是出于世家之间的联合,但陈群光从外表上,就能让荀彧做出不二选。相貌堂堂,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谦谦君子等等这类词,就是给他准备的。

    一番客套,在荀攸的周旋下,两个人算是认识了。

    不同的是,陈恒脸上一直挂着热情的笑容。而陈群听到“陈恒”的时候神情明显一愣,才笑着见了礼。

    当听到荀攸转达陈恒求下聘之人后,他也很爽快的让家仆立刻赶往家里请示陈纪,那热情好像两人是世代故交一样。

    所以呢,陈恒心里的疑『惑』就更大了。

    这非亲非故的,你们三个是玩什么把戏?

    也许看出了陈恒的疑『惑』,荀攸郭嘉借口用餐避席而去,而陈群也开了口。

    “子初,某一小妾,姓刘,乃己吾人。”

    “嗯?”

    “嗯,她曾经与汝定过亲。。。”

第一三九章、人情练达() 
世家利益观念的神奇之处,在于无论是好的坏的事情,只要能扯上关系的,最终都会变成双方试探的桥梁。

    就如陈群让人回家请示陈纪,还提及了自己小妾曾经与陈恒定了亲一样。并非是在消除陈恒心中芥蒂,而是透『露』出友好的洁白的牙齿:可愿意和善结交否?

    有两百年传承的熏陶积累在,陈恒自然是上道的。

    都是世家嘛,别人满口笑容的白牙不接受,那么迎来的就是面目狰狞的獠牙了。

    马上的,很热情的,就对陈群发出了邀请:无论陈纪是否愿意当下聘之人,十日后,还请长文兄莫嫌弃陈家简陋,百忙中抽空赏脸来热闹一番云云。

    这不,才见面不到一刻钟呢,才寥寥数语呢,两人表面上好得跟知交了二十年一样。

    陈纪的回复也很快,他对自己儿子请示的意图洞若观火,让家仆带了一句双方都很遮羞的话:能去司空府下聘,正好让他能拜谢一番曹老大、给他们父子报效朝廷的机会。

    话很得体,说得好像不是他在帮陈恒,而是陈恒给了他个好机会一样。还把道义安得很高,好让私下小九九心照不宣,所以皆大欢喜。

    告别出了荀攸的府上,陈恒暗地里就给自己提醒了一句:要努力往上爬了。

    是的,他该努力获得阵营里的更多话语权了。

    从荀攸到陈群,颍川的士人们向他抛出橄榄枝,目的不外是觉得他未来前景不错,先结个善缘。如果他一直不咸不淡的耽误下去,肯定就会被放弃的。

    既然不能相互利用、相互守护,谁还会愿意多了个拖累呢?

    嗯,陈恒觉得自己也不愿意。

    深深呼出了一口气,陈恒便骑马往自家宅子里赶。在荀攸府上耽误了太多时间,天『色』已经夕阳如火了。而今晚,他还要去拜访张辽的。

    拜帖在刚回到许昌的当天,就送过去了。只不过是张辽一直住在兵营里,双方才约了今晚见一面。

    他是去感谢救命之恩的。当年在山阳郡里当俘虏的时候,张辽曾经救了他一命。如今同属一个主公了,怎么说也得走一趟。

    做人嘛,暗地可以让人骂上万次无耻不要脸,但表面上一定要道貌岸然,让人无可指诋。

    而且陈恒觉得,张辽是愿意和他称兄道弟的。

    毕竟他在曹营中的尴尬,比徐晃还要惨上许多。

    作为当年吕布手下掌骑兵的张辽,给曹营众将添加了许多不太美好的记忆。比如夏侯惇、乐进、于禁就没少吃过亏,李典更是仇大苦深。

    他的从父李乾、堂兄弟李整的死因,张辽至少要负上一半的责任。就差没亲手挥刀砍下脑袋了。

    好吧,两军征战,各有死伤也无可厚非。但为什么你一个败军之将,一投降到主公的麾下,就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呢?

    你才二十八岁(198年投降)好不!我们出生入死那么多年,官职才是都尉、还没被封侯好不!

    凭什么啊!

    正如陈恒所料,张辽对他的来访还是挺热情的。

    庭院中那只烤得金黄『色』的全羊,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表面上说,这是他乡里并州雁门马邑那边的待客之道,但围着烤全羊而坐的,还有他几岁的儿子张虎。

    儿子都拉出来,不就是奔着通家之好去的嘛。

    陈恒的诚意表现得更明显。

    他让管家陈坤备下的两份礼物,给那位不知姓名的亲兵无非是钱财布帛之物;而给张辽的,则是一堆竹简:陈太公从王家坑蒙拐骗来的《吴子》。

    都是带兵打仗的,把兵书给送出来了,张辽当然知道是什么个意思。

    而且陈恒还邀请了他十日后来陈家宅子里一聚,说什么要介绍徐晃给他认识一下。最后,很臭不要脸的,隐晦的通过提及夏侯若君的身份,来彰显自己和曹老大的关系。

    好嘛,已经接到随征去黎阳命令的张辽,也只能应下了。

    徐晃和他同为降将,认识一番,看能不能抱团取暖是应该的。曹老大的养女丈夫,是可以结交的。就算是自己只想当个纯粹的武将,没有蝇营狗苟之心,也得看在小张虎的份上不是?

    赶在禁宵之前告别,陈恒终于可以躺在了自家的榻上。

    一天之内马不停蹄的拜访了三家,身很疲惫,心更累。

    唉,人呐,一旦踏上了仕途,就会被各方各面的人情世故推着走,最终活成了连自己都讨厌的样子。还不得不装得甘之若饴,自我安慰一声活着就得背负责任。

    叹息了一声,起身跪坐在案几前,点燃了熏香,闭上了眼睛。

    一日三省吾身。

    但他今夜是注定无法静心想事情了。因为房门被敲响了,还传来了管家陈坤的声音,“家主,可安歇了否?坤有事禀报。”

    “子德进来吧。”张婉儿还在己吾,陈恒也不介意房内房外了。

    “喏。”

    进了房的陈坤,烛光中也能看出一脸的憔悴,给忙的。陈恒仓促成亲,他才是最惨的人,各种琐碎缠身。

    “子德,事虽多,但也莫忘了用餐。”

    没等陈坤开口,陈恒便叮嘱了一声。

    “是。坤等下就用。家主,这是给元方公的答谢礼单,还请过目。嗯,孤本已经在抄录了,今夜五更前定能抄完。”

    陈纪答应当下聘之人后,陈恒便吩咐要奉上一份礼物作为答谢。礼尚往来嘛,别人要不要是一回事,但送不送是态度问题。

    而且有蔡邕的藏书孤本在,陈纪也不会拒绝的。

    拿起礼单,陈恒微微过了一眼,“嗯,很好。对了,把虎骨酒也拿上两坛吧。”

    虎骨酒,是当年典韦打死老虎后,陈太公备下留给陈恒成亲的时候用的。

    “是。只是家主,婚礼之时就不够用了啊。”

    是不够用了,此番他就带来了十坛。

    陈恒给用腰比较频繁的曹老大送去了三坛,夏侯渊两坛。而酒鬼郭嘉免不了送去一坛,荀攸也得备一坛。若再给陈纪两坛,就剩下一坛了。

    “无碍,婚庆之时,就不要拿出来了。嗯,今夜抄书之人,记得赏些钱财。”

    “是。”

    “早点歇息吧,这些日子还很忙,莫累坏了身体。”

    “是。”

第一四零章、能征战否() 
十日后,陈恒成婚。

    司空府中门大开,张灯结彩,但府内的宾客只是稀稀落落的几个。只有夏侯渊、曹洪、曹纯几个本家,连驻防在放兖州的夏侯惇都没有回来。

    婚礼之简陋,氛围之寂寥,比个县里的豪强都要凄惨些。

    据说为这个,丁夫人还怒怼了曹老大一番,说为何定婚礼时间如此仓促。而曹老大用一句“不日将率军去打袁绍,不想错过若君婚事”什么的,给糊弄过去了。

    不过呢,该来的,终究是会来的。

    话说陈恒按照曹老大“一切从简”的要求,只邀请了荀攸、郭嘉、陈群、徐晃和张辽几人来热闹热闹而已。连并肩作战过的文稷,都没有让他破费一份礼物。

    本着走个流程什么的,就这么过去了。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老狐狸贾诩和张绣竟然不请自来了。

    他们今日刚到的许昌,明日早朝才觐见天子。如此神通广大得知婚事,应该是留在许昌的张泉报的信。

    明显的,张泉摆了个乌龙。他还以为当朝司空嫁女,应该要大肆庆祝呢!就算是个养女,也不应该简陋到连嘉宾都不足十人。

    老狐狸贾诩和张绣刚到,一看还挺尴尬的。但是呢,马上就更尴尬了。因为陈恒直接打脸,连门都不让他们两个进。

    “两位还请回吧!汝二人与恒同殿为臣,恒虽然不会做出违背朝廷法度之事,但老死不相往来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扔下一句话,就转身进屋了。

    “竖子欺人太甚!”

    跨上马匹回去的路上,张绣一脸怒容。

    他现在是扬武将军;贾诩是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由于冀州在袁绍手里,便留参司空军事。

    两人官职比陈恒高了不是一星半点。屈尊而来,不过是想一笑泯恩仇罢了,又不是巴结,却招到这样的对待。

    而老狐狸贾诩却一脸风轻云淡。他是不打算来的,只是拗不过张绣的邀请,抱着最后为旧主做一件事才来的。

    “将军不必动怒,区区一个都尉而已,何必介怀。我等刚来许昌城内,还是莫生事端的好。”

    劝了一句,贾诩便闭上了眼睛。

    陈恒,陈子初是吧?呵呵,有意思。

    嘴上说得不咸不淡的,其实他心里已经惦记上了。不是要报复什么的,而是觉得这个小小的都尉很有意思。竟然直接用打他们两人的脸,来表现了自己的立场。

    是的,老狐狸猜得没错,陈恒就是在表现立场。

    他并不想这样的,但心里有苦说不出来。

    当年他给曹老大说自己志向,是领兵随征天下,替曹昂完成未了心愿,还给自己儿子起名叫“仇”。

    如果现在接受了张绣带来的善意,那么曹老大会怎么看?

    会不会觉得他当初是作秀而已呢?

    而且丁夫人,可是一直对曹昂之死耿耿于怀的。他如果和杀死曹昂之人泯恩仇了,丁夫人定然也会觉得他背叛了。

    主公、主母一下子都得罪了,他还能混得下去吗?

    陈恒觉得不能。被穿小鞋还是好的,更大的可能是被塞去一个角落里,坐等发霉。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选择得罪那一方,答案很明显不是?仕途上混的,哪有能面面俱到的。

    而得罪贾诩和张绣,多个仇人,还有一个好处:让未来的曹老大安心。

    他毕竟是一个外姓之人,如果和其他人都一团和气,曹老大会不会觉得他太过于得人心了?是不是该猜忌一下?

    就算曹老大没这份心,未来的曹老二呢?

    当属下的嘛,既然都要抱着别人的大腿嘛,得让人放心才可以一直抱着不是!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了徐晃和张辽的心情,还是一脸笑容,该贺喜的贺喜,该喝酒的喝酒。而都是人精级别荀攸等人,就更不会说什么了。

    奇怪的是,陈恒带着夏侯若君回门,曹老大连一句“竖子任『性』行事”的话都没说,好像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

    曹老大诶,你好歹说句话啊!骂一声也行啊,好歹让我知道,你是怎么想不是?

    觉得自己白白做秀了的陈恒,反而有点郁闷了。这种郁闷的心情,一直持续到婚后的第十天,才解了。

    曹老大让他去一趟司空府。

    刚见面,就问了一句,“子初,扬忠都尉部能战了否?”

    额。。。

    陈恒顿时明白了,曹老大是念了他站在曹昂角度的情分的。只不过是因为他麾下之前死伤过半,觉得不堪再战了而已。

    “回主公,可战,只是兵卒甚少。”拱手一礼,陈恒便低下了脑袋。他是怕脸上的愤愤不平被曹老大看到了。

    的确,他心里是很不舒服的。斩杀袁术之功,不仅捞到了一个关内侯,还让曹老大松口将扬忠都尉部,扩张到了一千人。

    但是呢,现在兵营里只有五百人!

    此事说起来,话就有点长了。两个月前,从淮南回来的兵卒,刨去伤退的,仅剩下近三百人。亲卫部曲,仅三十余人。

    陈恒在回己吾之时,让陈坤掏出陈家不少家底,给死伤的部曲一笔厚厚的抚恤,赢得乡里一片夸奖仁厚之风后,才又凑够了一百部曲。

    而回到了许昌,却发现自己的兵营里,只多了一百号人。还是从当初袁术军俘虏中挑选出来的。说好的益兵,说好的一千人,结果两个月都过去了,连个影子都没有。

    好嘛,主要是陈恒赶上时候了。

    袁绍已经动了,曹老大也得跟着动,所有的老兵几乎都纠集起来,即将赶赴兖、冀边界对持。而驻防各地郡县都是新兵卒。

    曹老大还真是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