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汉朝当老师-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彻扬了扬手中的诏书说道:“鄨县被袭,犍为郡的郡守和百姓,全部殉国。燕铭到了之后,已经把罪魁且兰部落全部歼灭,一个不留。这一仗打的好。”

    “好,这一战倒是扬了我大汉国威。”大司农依旧是灌夫,他上前一步,有些扬眉吐气的说道。

    刘彻点点头,说:“是这个道理。”

    “南夷部众甚多。一个且兰部落灭了,还有数百个小部落。恐怕这样会激起其他部落的反抗之心呢!”公孙弘已经六十多岁,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

    刘彻点点头说道:“丞相说的不无道理。只是这奏疏之中已经说了,南夷最大的国家夜郎已经被攻陷。夜郎王多同如今已经是阶下囚。南夷,定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真是天佑大汉!”公孙弘虽然老迈,但是脑子灵光,是汉武一朝,为数不多的,终于相位,得了善终者。

    他这一高呼,满朝文武立刻跟着歌功颂德。

    刘彻笑道:“原本,朕打算给夜郎王多同一个侯爵,甚至,若是他肯归降大汉,就如同原来的闽越和南越一般,给个王爵也是不错。没想到燕铭这一战,竟然擒获了他,现在看来,朕只要赦免他无罪,那都是天大的恩惠啦。哈哈——”

    刘彻的笑声从未央宫的大殿之中传出,很是爽朗。

    汉朝开国,大封同姓王,侯爷也是不少。这都是刘彻的心腹之患。如今大汉朝向着四周开疆拓土,自然没时间整肃内部。

    可不整肃,不代表不想整肃。如今燕铭直接拿下了夜郎,使得大汉少付出一个爵位,那也是极大的功劳。

    夜郎国都就被燕铭改名为夜郎县。

    凡是投降的部落和人,燕铭都派遣了大汉军队之中,最善于耕种放牧之人,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把大汉朝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带给了他们。

    这是一种民族的大融合,燕铭很有幸自己参与并且加速了这种融合。

    军粮的储备及其丰富。

    燕铭下令,在夜郎国设立官学。

    在各个部落聚集的地方,设立官塾,委派能读书识字的人去当老师。

    并且简单设定了一套考试晋升的制度。但凡有机会到夜郎官学上学的人,将来都能到茂陵邑的弘燕堂考试。甚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这种读书而产生的福利,目前来说,对这些部落之人还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但是燕铭相信,随着西南夷的开发加深。人们会渐渐认识到教育的好处。而汉语在这里也将渐渐普及。

    什么国人和外国人,所差别的,无非是语种问题。

    只要大家说的话是一样的,认同共同的文化,那就是一家人。反之,就算是肤色一样,认知截然相反,那也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要做到长久的统一,首先要统一的就是文字和语言。

    说到这,燕铭就不得不佩服一下秦始皇。

    之所以能成为始皇帝,那绝对是有道理的。虽然他依法治国,杀戮无度,使得大秦被称为暴秦。但统一这件事儿上,秦始皇功不可没。

    安抚南夷的过程之中,刘彻的嘉奖诏书也到了。

    诏书之中,说道在李广、程不识、驰义侯三人大力佯攻牵制之下,燕铭奇袭多同成功,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是大功劳一件。

    四个人功劳相当,都有封赏。

    刘彻着重的在诏书之中赞美了李广、程不识、驰义侯三人的牵制行动,评价他们为了大局,配合行动,毫无私心,是人臣表现,国家栋梁。

    三人没想到燕铭在奏疏之中把他们夸的这样,功劳更是大大的吹嘘了一番,不由得老脸暗红。

第497章 太平盛世() 
朝廷的封赏,肯定是不少的。

    燕铭却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凡是皇帝封赏过来的东西,他都以大汉朝的名义在夜郎当地做了学校的基础建设。

    南夷粗定,需要的是稳定。

    同时,大汉对南夷的态度,也直接决定了开发西夷的事儿。

    敢于反抗大汉,就是铁血镇压。

    反之,则享受到大汉的资源,得到更先进的东西。

    两种截然不同的对比,很快就传遍了西南夷的各个角落。

    这种建设是漫长的,大汉朝也不可能等待这种建设有了成效,才会去找西夷诸国说,你看,我们在南夷的成就,归汉是最好的选择。

    换句话说,就是真的这样快就有了成效,一些当权者的私心,也不允许这样无条件的归汉。

    索性,大汉的军队是强大的。

    整个西夷,在汉使到来的时候,除了当羌国之外,以古滇国为首的数十个部落全都表示愿意归汉。

    燕铭早就看明白了这群蛮夷人。

    他们所说的归汉,更多的是想从大汉这里得到先进的东西,先进的生产力。

    对燕铭来说,这些蛮夷人看着先进的东西,在他眼中一文不值。他要的,就只有一个,所有归汉的国家部落,统一学习汉语。

    语言,才是统一的基本。

    嘴里说的一样,心里想的一样程度就高一些。

    对于燕铭在西南夷的一切操作,刘彻都是满意的。

    他对燕铭最满意的地方,就是燕铭把皇家给的赏赐都以大汉朝的名义,以皇家的名义,给了西南夷地区的民众。

    而且燕铭在大力的推进汉语推广的教育。

    这虽然和他说的义务教育相差还有些距离,但却是基础。

    刘彻是个雄才大略,深谋远虑的帝王。

    他知道,燕铭做的这件事儿,比上古的孔孟老庄都要靠谱。

    孔孟老庄只是建立了各自的学说。

    而燕铭,则是让天下人都说汉话。

    说了汉语,就是汉人。

    “义务教育,必须推广。”刘彻下定决心要推广教育。

    这事儿最终还是会落到燕铭的手中。

    只是眼下的西夷,当羌未服。

    还需要征战一下。

    杀戮的事儿,燕铭不想再干。这主将就给了李广。

    李广终于在此刻表现出了一个将军应该有的状态。

    他的带兵风格是马蜂窝式的,毫无章法。这种打仗方式在平原大规模骑兵作战时候,死的很惨。这也是历史上为何李广带兵出击总是全军覆没的原因之一。

    但这种马蜂窝式的打仗方式,在西夷的山地之中倒是很适合。

    李广的士兵各个都带着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把当羌人杀的节节败退。

    程不识老成持重,和驰义侯两个人从侧面邀击当羌人,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把当羌打的溃不成军。

    当羌王这才后悔想要找汉使和谈。

    可李广这个战争的疯子,根本不给当羌人和谈的机会。

    就在当羌王决定和谈的夜晚,汉军就已经攻入了当羌的国都。

    当羌王的下场还不如夜郎王多同。

    他连见到汉军主将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人直接砍了脑袋,带到军中邀功。

    当羌国破。

    至此,西南夷的战乱彻底平定。所有的大小部落,不论是不是心甘情愿,在大汉的军威之下,都归属了汉朝。

    在李广大规模征战的时候,燕铭就已经开始了后续的计划。

    他向朝廷把老徐要了过来。

    如今老徐已经是大汉朝有名的基础建设官员。硬是凭着建造城墙房子,成了一个侯爷。

    燕铭给老徐的任务很简单。就是用一切的力量和手段把南夷的每个部落都建造出合理的住房。

    想要收心,先从改变民生开始。

    当然,在这些建筑之中,必不可少的是学堂。

    至于老师,可以先从国内懂得读书识字的地方调任。

    六七年过去,当年的窦文窦武等一干学子,如今都是到了十七八岁的年纪,一些基础的东西,倒是能学会了。更多的东西,燕铭也教给不了他们太多。

    在燕铭的建议下,弘燕堂第一批的学生,但凡过了十六岁的,就都被派遣到各个地方任教。

    一起调遣出来的,还有各个郡国有一定能力的读书人。

    读书的作用,在汉朝第一次显现出来。

    之前许多不看好孩子读书的人,如今都改变了态度。

    更让他们意外的是,王小翠儿那样的女孩儿,竟然是弘燕堂里出来最厉害的读书人。

    一个小女孩儿,竟然独当一面的成了一方教育的首领,掌管着地方的学堂。

    这就让人们重视起来,不论男女,都可以学习读书,有自己的路。

    时间总是过的飞快。

    西南夷的平定和开发,用了足足五六年的光景。

    这一段时间,燕铭并没有完全在西南夷待着。

    他带着几十个愿意跟他继续学习的学生,走遍了大江南北。这些学员之中有李陵,有司马迁,有桑弘羊,甚至还有霍去病。

    燕铭带着他们走一处,就研究一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还有当地的特产。

    汉朝的疆土,达到了空前的广阔。

    南北的各种农作物在燕铭和学生们的传播下,有了更深的交换耕种。

    这期间,燕铭一直保持着和北方大老陈、墨铮的联系。

    得知刘凌已经到了东北,在那里帮着燕铭打理政事。

    关于东北,燕铭也没想到,刘彻竟然不闻不问的态度。

    或许,他觉得东北是个苦寒之地,以他的想法儿,还无法理解东北的意义。那曾经是共和国的重工业基地,那里是北大仓。

    可以说,东北经营好了,完全可以敌得过一个国家。

    因为燕铭送过去的蓄电池和发动机。东北的老师和学生们一起研究,竟然鼓捣出了一些名堂。

    尤其是和大老陈和墨铮研究发动机的技术,已经近乎于完美。

    墨铮不愧是墨家机关术的掌握者。

    简单的机械原理,到了他的面前,更是容易起来。

    现在,他们已经试着在把电机和机械联合起来,制作加工铁器的工具。类似于后世的车床之类。

    这些,燕铭在往来的书信之中,都了解并且掌握。

    周边的大大小小战争,真正给大汉朝造成损耗的,只有最初的汉匈战争。后期的战争因为战略的得当,并没有给汉朝带来什么重大的影响。

    所以,大汉的国力越发的强悍。

第498章 翻天覆地长安城() 
经历了五六年的云游生活,燕铭终于再次回到了大汉朝的国都,长安。

    如今的长安,已经和当年的长安大不一样。

    城池,足足扩大了几倍有余。

    当年的东市西市,是长安城的外围街区。如今却已经成了长安城的内城。让燕铭意想不到的是,东市田家的老宅子,如今竟然升值数倍。甚至可以和茂陵邑的一栋别墅相媲美。

    这样大的变化,让燕铭感到很惊喜。

    窦文窦武两个兄弟,如今已经成了朝中负责建筑土木的主要官员。

    长安城有现在的规模,全是两个人的功劳。

    富庶的长安城,在老徐的规划设计下,已经有了居民楼。

    只是这些楼房都不太高,只有三四层的样子。

    和后世楼房不同的是,这些建筑都带着飞檐棱角,看上去颇有中国特色。

    当然,长安城之中,最为高大辉煌的,还是两座宫殿。

    一个是未央宫,一个是长乐宫。

    这两个宫殿,几年来也经过了无数次的重建和扩建。如今的巍峨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后世能看到的任何宫殿。

    朝中的各种有司衙门,都集中在原来的老城区。而居民则都在新建的外围城区。

    燕铭走在长安的街头,仿佛是在旅游一般。

    更有许多东亚面孔的人,走在长安的街头,嘴里说着汉语,腔调都很纯正。

    看着风尘仆仆,脸上因为常年的奔走而带着太阳晒出来黑色的燕铭等人,所有的长安人都有一种看着要饭之人的感觉。

    甚至长安城巡街的士兵都悄悄的注意到了燕铭他么这一行人。看着这伙儿衣衫破旧,身上带着刀,腰里还有军用弩的人,他们不敢过多过问。

    毕竟这样也能进城的人,不是一般人。

    巡逻的士兵只好小心的跟随,观察。

    李陵看着偌大的长安,笑道:“长安变化太大,我都要找不到家了。”

    司马迁是李陵的好兄弟,看着偌大的长安城,他张了张嘴,却最终没说出来。

    “你想说啥?”李陵问道。

    “我想写一篇长安赋,可是没有司马相如公的才华。”司马迁笑道。

    “都是司马,差距很大。”李陵嘿嘿笑道。

    霍去病则紧紧跟着燕铭后面,向着未央宫方向走去。

    那里,是他成长的地方。

    这个锦衣玉食的小家伙,如今已经成长起来。有了一丝龙行虎步的风范。

    在燕铭这几年的旅途之中,也曾遇到过危险。

    这些学生之中,霍去病和李陵最为凶猛。

    虽然其他的学生也都懂得使用燕刀的搏斗之术,甚至也都佩戴了军用弩。可谁也不如他们两个厉害。

    有的时候让燕铭感叹,名将始终是名将,即使是经过再多的改变,再多的熏陶。多少岁月之后,他们还会走上自己的老路。

    长安城的宫门守卫已经换了许多。

    但此刻却有一个衣衫新鲜,身材微微发胖的内侍站在门口,遥遥张望。

    当他看到燕铭等人的时候,老远的就跑了过来。

    守卫宫门的卫士都惊讶了,什么人会让大内侍徐甲这样热情的迎上去。

    等他们看到那群比叫花子强不了多少的人时候,都愣住了。

    “侯爷辛苦了。小的徐甲等候侯爷多时。”徐甲恭敬的说道。

    燕铭看了看徐甲,说道:“你也发胖了。”

    “托侯爷的福气。陛下正在大殿之中等着侯爷呢,知道侯爷今天回来,殿上一个人都没有,陛下说要和侯爷过过手。”徐甲脸上带着笑意说道。

    燕铭点点头,说道:“陛下还是这么精力旺盛。”

    转身把身上的燕刀和军用弩给了李陵,看了一眼霍去病说道:“虎子,把你的刀剑也都交给李陵,我们去见陛下。”

    霍去病闻言,大喜。把手中的刀和军用弩一股脑的给了李陵。

    李陵笑嘻嘻的收了。

    后面跟着的巡逻士兵看到这伙儿人直接到了未央宫,更有宫中内侍出来恭敬迎接,不由得吐了吐舌头。

    他们很庆幸自己没有贸然上来拦截。

    这伙儿穿着破旧的人,看样子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

    在徐甲的引领下,燕铭和霍去病走到了里面。

    宫未央宫变得太宽阔了。

    进入宫门之中,就是一片广阔的广场。都是水泥垫底,青砖铺地。

    徐甲指着前面一座不高,但看上去却极为巍峨的大殿说道:“现在陛下都在明台殿办公。您快过去吧。”

    燕铭点了点头,说道:“这皇宫,几年变化真的好大。都是老徐的功劳吧。”

    徐甲笑道:“都是徐侯爷的功劳,小的很庆幸和徐侯爷同姓。”

    燕铭拍了拍徐甲的肩头,带着霍去病走向了明台殿。

    明台殿,并不是方形建筑,而是类似于天坛的圆形建筑。这就让整个宫殿看上去更有气势。

    整个大殿,都是玻璃窗户,看上去啊明晃晃的,耀人眼目。

    大殿门口,自然有卫士守卫。

    看到燕铭和霍去病到来,立刻大声报告给里面的刘彻。

    “陛下宣见。”得到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