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牟撇脖幻皇眨牌拮雍团狭鞔埽M芄辉谀抢镏亟以啊W詈螅找婢诤幽鲜。╤onan)的一个小镇停了下来,为妻儿行乞:

    然后,他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将漂亮的女儿卖给了当地的总督。这位总督把她当亲生女儿一样抚养和教育。她变成了一位聪明的美少女。然后,她被当做给皇帝的礼物送到了北京。慈禧刚一接近咸丰皇帝,就凭借自己的媚术和机智的口才把他征服了,因为她不是普通女人……她的祖先有着良好的满族血统。她的祖父是一位文官。因此,她继承了一些天分,而且很快,她就将这些天分付诸实际应用。

    这个说法与正史记载完全不同。据《清史稿》载:“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征女。”而据清宫档案,慈禧的祖父景瑞是文官,在国子监毕业之后,做过八品官笔帖式,官至五品。

    从内容上判断,《太后陛下》一文很可能摘编自居住在纽约的女『性』小说家凯斯琳·格雷·尼尔森(kathleengraynelson)的著作《图恩,奴隶与皇后》(tuen,slaveandempress)。1898年8月6日,《纽约时报》在推介这本著作时,摘录了其中的一个故事:

    在太平天国军队经过之后,河南某地满目疮痍。图恩(tuen,音译)的父亲钮仓(niutsang,音译。显然不是《清史稿》中的惠征)来到河南找工作。一位陌生人给了他们食物。而后,当发现图恩一个人在寺庙中,这个陌生人跟她讲了关于耶稣的故事。

    后来,图恩一再问她的父亲:“谁是耶稣?”

    她的父亲严厉地回答说:“他是夷人和洋鬼子的神,孩子,他不像孔夫子那么有学问,也不像佛祖那么伟大,否则你早就会听说过他。”

    图恩若有所思,她没有留意到父亲已经皱起了眉头。她问道:“但那个人称他为慈爱的神(godoflove),有这么一个慈爱的神吗?”

    钮苍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没有。所有的神都恨人的孩子们,但是,因为我们祈祷并上香,他们偶尔也能听到我们的心愿。”

    根据这篇文章的记录,图恩的父亲将她卖给了一位总督,因为这样可以使家人度过饥荒。被卖到总督的家中之后,图恩还与凶恶的总督夫人斗法。总之,文中故事处处都体现出她的勇敢和聪明。最终,“这个小女奴成为了中国的皇后,并且成为了地球三分之一人口的真正统治者”。

    显然,这本书更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励志故事,而不是具有很高可信度的人物传记。根据《清史稿》的记录,慈禧生于1835年,在咸丰元年(1851年)“被选入宫,号懿贵人”。也就是说,如果太平天国刚刚起义之时,她已经身在宫中,绝不可能是一个随家人流浪河南的小女奴。

    慈禧与太监

    西方媒体对慈禧揽取权力和财富的重要工具——太监——颇有兴趣。前述《太后陛下》一文中即提到,正是通过太监的帮助,她与前来觐见皇帝的朝中大臣和地方总督建立了关系,并逐渐树立了在他们心中的影响力。

    在所有太监中,李莲英最为西方媒体熟知。美国《里士满电讯报》刊登的一篇文章将他称为慈禧的“财政部长”和“贿赂征收者”:

    他将太后的钱投资于当铺,或者以高利率放贷,与此同时,他本人从回扣中受益颇丰。据说,他的身家达几千万美元。

    在中国之外,没人能了解并欣赏与公职有关的贿赂。来皇宫的每一位官员都不得不贿赂这位“皮匠的儿子”(cobblersson),甚至连李鸿章也曾被拦在宫外三天,因为他不愿意忍受这些过分的要求。有人告诉我,慈禧太后每年花在宫殿上的开支达到3000万美元,其中很多钱都来自于这种敲诈。

    文中提到的“皮匠的儿子”,很可能是对李莲英的绰号“皮硝李”的误读。李莲英是河北人,比慈禧小13岁。根据清宫档案,他13岁即入宫。而据民间传说,他入宫之前曾因私贩硝磺入狱,出狱后又改行修皮鞋,故有“皮硝李”的绰号。如果清宫档案与民间传说皆属实,那么,李莲英幼年时的境遇颇令人同情。

    西方媒体对太监的情况颇为熟悉。美国记者卡朋特将太监称为“朝中最有影响力的男人”。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例子,以证明晚清太监在朝中的影响力:

    在距离紫禁城不远的地方,住着一家有钱的中国人。某日,他们朝空中放了火箭(烟花的一种),而火箭的余烬落入了这位太监的庭院之中。这位太监决定进行报复。他将慈禧太后引到皇宫的高楼上,将这位富人的住址指给她看,并说,这位富人一定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慈禧太后相信了他的话。于是,一纸公文被送到这位富人家,要求他立即赔偿大笔金钱,或以他的宅院作为赔偿,否则太后将抄没他全家。这位富人支付不起这笔赔偿金,又不想放弃自己的宅院,于是,他在绝望中自尽身亡。

    卡朋特在文章中解释道,太后之所以有权如此做,是因为根据中国的法律,“整个国家都是皇帝和皇后的”。他还告诉西方人,最迟在公元前1世纪,太监就被用来向皇帝提供服务。

    讲到清朝的宦官制度,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借鉴了明朝的教训,并没有在宫中设置太监。清朝的宦官制度实际是始于清世祖顺治皇帝。《清史稿》写道:“世祖入关,依明宫寝旧制,裁定员额,数止千余。”

    有趣的是,顺治帝还对宦官制度的历史作了一番考究,并且还得出一个结论:唐、虞、夏、商四朝都没有宦官,宦官制度始于周朝;而且,在秦、汉以后,出现了宦官干政的现象,实在是流祸无穷的制度。尽管深知历史教训之可畏,他仍然启用了宦官制度。他防止太监干政流祸的办法是,诏令官员毋与太监交结。

    但是,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流毒非一泻到底不会罢休。到了个『性』奢靡的乾隆皇帝的时代,顺治规定的太监定额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皇帝下诏“制宫中苑囿,综计不越三千”,并以明朝有万余太监之事实,堵住反对者之口。

    根据美国记者卡朋特的报道,美国国务院甚至收到过一份讲述清宫太监情况的报告。这份报告至少提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晚清清宫里有3000名太监;非皇族血统的人无权拥有或雇佣太监;而皇室成员拥有太监的数量也有严格规定:

    有皇室血统的亲王或王后(清朝称福晋),皇帝的成年儿子和女儿,有权使用30名太监;皇帝的侄子和幼子则最多能使用20名太监。宫中还有18名喇嘛,他们为宫中女『性』祈福,并提供精神上的指引。这些喇嘛也是太监……宫中的太监共分为48个部门。他们各司其职。普通太监的月收入从2美元到12美元不等。

    根据这份报告,每隔5年,每位亲王都必须向皇宫提供8名小太监,并且每提供一名小太监,都会从宫里得到约300美元(约合375两白银)的补贴。而据清宫档案,李莲英即是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他进宫后的名字是李进喜,“莲英”之名乃慈禧所赐。

    关于慈禧的争议

    对于慈禧的奢侈,西方媒体有颇多报道。

    比如,在慈禧太后于1908年去世之后,《里士满电讯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写道,慈禧太后生『性』奢侈,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排场。她花钱如流水,用在修缮宫殿上的花费是天文数字。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她还计划在颐和园盖一座新的宫殿,并命令建筑师画了设计图。“这些建筑将花费400万两白银,约值300万美元,工程原本定于1909年开始。计划已经制订出来了。但是,因为太后已死,工程计划将不会实施。有人告诉我,对于自己的陵墓,太后作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工程相当的豪华壮大”。

    文章还提到一则有关“海军的宫殿”的故事:

    在她60岁生日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大臣都被要求送她礼物,结果是,送到北京的生日礼物的总价值达到7000万美元。由于当时中国正在与日本交战,其中有一部分钱被用于战事。中国海军战备条件之所以差,据说部分归因于这位老太后的贪婪。

    李鸿章曾请求拨付1500万美元添置新的战舰。慈禧太后说,浪费这么多钱买战舰真是遗憾。结果他挪用了海军费用,建造了一座新的宫殿。很多官员对此表示抗议。他们说,这笔钱不应该算在海军费用之中。慈禧太后回答说:“这事简单。”她立刻命人在新落成的宫殿的门上刻上这几个字——这里是海军的宫殿。

    对于慈禧的权势,西方媒体的报道连篇累牍。正如怀尔德曼所说,甚至连外国人也竭力巴结她,“俄罗斯人殷勤地向她献上黑貂皮,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则献上珠宝”。美国记者卡朋特则写道:“官员们在他面前会发抖,丝毫不敢违背她的意愿,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慈禧一句话,他们的脑袋就要搬家。”这位19世纪的著名记者向西方人讲述了一则他听到的故事:

    在慈禧临终之际,一些大臣提议让另外一位王子当皇帝,而不是按照慈禧的旨意,让溥仪当皇帝,让醇亲王载沣摄政。在得知消息之后,慈禧挣扎着起身,并说道:“你们以为你们可以哄骗我,因为我老了。我肯定你们的死期到了。”

    对于慈禧的人格,西方人却有些争议。

    有人说她是仁慈和光明的天使。比如,1905年10月,美国的《世纪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引述曾给慈禧太后画像的卡萨林·卡尔小姐的话说,慈禧是一位和气善良的老人。美国驻华公使的夫人康格则称赞这位太后是一位学者和艺术家。伦敦《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乔治·莫里森甚至收藏了她的画作。美国记者卡朋特则提到慈禧能写一手好字:

    在接见美国公使夫人康格和其他女士时,她赏赐给她们每人一幅她的书法作品,并且说道:“有人说我不会书法,但我会写给你们看。”她命人准备了一大张红纸,然后用『毛』笔写了一些漂亮的中国字。

    但更有人说慈禧是“恶魔的化身”。比如,卡朋特向西方人转述了“在北京官僚圈子中悄悄流传的一则故事”。这则故事可能是以珍妃的故事为原型。大致意思是,慈禧察觉到光绪帝的某个妃子背叛了她。某日,她将光绪和他的爱妃都叫到面前,命二人跪下,并数落他们的背叛罪行。她对光绪厉『色』说:“我现在让你知道背叛我的下场。”在她的示意之下,侍卫用一条丝质绳子将光绪的爱妃绞死。

    即便如此,卡朋特仍然认为慈禧是一个对朋友真诚相待的人。“坐在龙椅上的溥仪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据”。某位朝中大臣告诉他,慈禧之所以立溥仪为帝,是为了报答荣禄——溥仪的外公——在“戊戌政变”时所立下的功劳。

    相对于西方非政界人物的观点,西方政界人物在慈禧人格问题上的争论更为激烈。

    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曾经将慈禧太后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人,并认为她“将与俄国的卡捷琳娜女皇以及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和维多利亚女王并肩名垂青史”。结果,田贝对慈禧的这番赞誉惹怒了西方人。他们认为他贬损了英国女王的声誉。他对慈禧的赞美甚至被称为是“不可原谅的无耻表白”。1900年6月24日,《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如此写道:

    田贝之所以如此表白,是因为他脑子进水了(sluggish),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如果某位高妙的历史考证者要为慈禧太后——她更可能是卡捷琳娜女皇的同类而不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同类——平反,那么,他无疑将从田贝和马汀博士(dr。martin)的证词那里找到很多安慰。

    文中提到的马汀博士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他是美国长老会传教士,曾在中国居住并传教45年。1869年,他受聘为同文馆的校长,并担任国际法课程的教授。他还是第一位从北京出发,经京杭大运河抵达上海的外国人。他将这段经历写成了文章,发表在《亚洲学会》杂志(thejournaloftheasiaticsociety)上。他因为这段经历而闻名于西方社会。他在自己所写的一本书中说过,在中国,能与慈禧太后媲美的皇后少之又少,慈禧“是『妇』女的代表,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对人民的灾难充满同情的人,她还十分具有爱国心”。

    上述文章中提到的卡捷琳娜女皇,是俄国18世纪中后期的统治者。西方人众所皆知的故事是,1762年,她谋害了自己的丈夫、俄国沙皇彼得三世(peteriii),自己加冕为女皇。而且,她有很多位情人。

    西方人对慈禧的“放『荡』”印象,部分来自于康有为的宣传。正如《纽约时报》的文章所写:“康有为可能不被认为是无偏见的证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指责这位老『妇』人每日从『淫』『乱』中取乐,并说她不学无术,完全不懂外交事务。因此,当听到办大学、修铁路、开矿设厂、鼓励商业、促进农业等方面的请求时,她坚决拒绝批准任何一项。”

    李鸿章在接受美国记者卡朋特专访时所说的话,可以被看作是对康有为相关言论的回应。专访的内容刊登在1900年9月23日出版的《共和报》上。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19世纪末中国政坛的尴尬气氛:

    卡朋特说:“我知道,阁下,慈禧太后对铁路和所有现代化的东西都排斥。”

    李鸿章回答道:“并非如此。她很喜欢现代的好的东西。但是,在接受它们之前,她希望我们确保它们是好的东西。报纸对清朝『政府』的很多报道是不真实的。”

    卡朋特说:“是的。但是,阁下,报道真实的中国很难。据说,慈禧太后将皇帝关在皇宫中好几个月。这是真的吗?”

    (尽管李鸿章老谋深算,他还是陷入了这位美国记者设的圈套。)他回答说:“不,不是真的。皇帝与慈禧太后一起召见群臣,一起处理国事。”

    卡朋特立即问道:“那么,谁是中国的真正的统治者呢?谁在治理这个帝国,皇帝还是慈禧太后?”

    停顿了一会儿,李鸿章不得不回答道:“慈禧太后是真正的统治者。”

    卡朋特又问道:“但是,阁下,让年轻的皇帝做傀儡,让一位老『妇』人统治国家,不是一种奇怪的方式吗?”

    李鸿章回答说:“我不这么认为。中国与英国的情况并无不同。威尔士亲王(princeofwales,英国皇太子的封号,时年59岁)的年龄也足够大了,但是,维多利亚女王仍然统治着英国。慈禧太后非常聪明。”

    卡朋特问道:“但是,阁下,她对中国了解些什么?她没有对这个帝国进行过考察,也从未出宫与人民在一起。”

    李鸿章回答说:“维多利亚女王个人对英国也一无所知。她偶尔去趟苏格兰,偶尔也去法国南部。她不得不从臣子那里了解情况。慈禧太后也是如此。”

    在听到李鸿章的回答之后,卡朋特还问了一个问题:“阁下,贵国『政府』不会很快改变吗?”或许是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许是因为记录的问题,或许是出于编辑的考量,或许李鸿章没有作出回答,总之,这篇报道引用了李鸿章在接受专访几个星期之前说过的一段话:“中国有一位叫康有为的革命者,还有其他革命者,他们想改变中国,使其成为一个共和国,像美国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