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疆图-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军官都到齐之后,郭进亲自主持会议,熙谨所料不错,郭进接到京城的命令,抽调兵力,率先攻打汉国,抢夺石岭关,阻住南援的辽军。而且这次的军令比九年前那次更严格,不但易州军的将士要赶赴战场,就连主将郭进也要亲自出征。

    众军官听到郭进竟然也要出征,全都感到这次战争的压力。

    郭进把情况说明之后,脸色严肃,道:“各位同僚,当今圣上对这次的战争,势在必得,若是不能抢下石岭关,阻住南下援汉的辽军,不但我的官职不保,就连你们也没有好结果,所以本官希望各位,同心协力,必然要打下石岭关,阻住南援的辽军,不然,休怪我军法处治。”

    众将皆齐声应喏。有一军官问道:“大人,我军何时启程?”

    郭进道:“军情紧急,越早越好,尔等回去之后,立即做出安排,天黑之前,全体将士到城南门外集合,随我一起出征,谁敢懈怠,定斩不饶。”

    一军官脸色一变:“大人,打仗出征,乃军中头等大事,应该先择吉日良辰,天不过午之时,怎么能天黑出发,这是不详之兆……”

    郭进怒道:“你他娘的,圣上给老子发出的命令是,见军令立即出发,老子哪里还管什么吉日良辰?你给老子听好了,军中的头等大事,就是打胜仗,不是挑日子娶媳妇。你再敢妖言惑众,当心老子砍了你的狗头,拿来祭旗!”

    那军官吓得脸色惨变,不敢再言,众将见长官发火,不敢怠慢,立即辞别长官,回去调度部下。

    熙谨快马加鞭回到军营,召集了全营的将士,把命令转达下去。众将士听到又要战斗,喜忧参半,各自去做战前准备。

    熙谨把军务暂时交给胡枫,自己把这个月刚发来的饷银,全部带上,骑马赶向纪夫人家中。

    纪夫人正在院子中浇菜,看到熙谨进来,很是高兴,迎了上来。

    熙谨道:“大嫂,三个孩子呢?”

    纪夫人道:“先生正在教他们读书。”

    熙谨点点头:“大嫂先到堂屋稍等我一下,我有事要告诉您。我先去看看三个孩子。”

    熙谨说完,向后院走去,后院中静悄悄地,他走到一个房间外边,从窗口向室内望过去,只见郭励、纪金花、傅秀霞三人正在专心致志的写着字,一位教书先生正在监督着他们。

    又是四年过去了,四个孩子都已经十一二岁。

    熙谨没有惊动三个孩子,只是从窗口静静望着他们,三个孩子也没发现窗外的章叔叔,专心的写着字。

    熙谨望着三个孩子,心中升起一丝温柔又酸楚之感。他虽然只比这三个孩子大十多岁,但在他心中,这三个孩子就像他自己的儿女一般,三个孩子的生活用度,都是他在支撑,当然也有别的将士帮助纪家,但最尽心尽力把他们当亲人一般的,只有他一个人。现在他就要上战场,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能不能再见到这几个孩子,他望着三个孩子,怎么能不酸楚?

    熙谨望了一会,终于硬下心肠,转身悄悄走开。

    熙谨来到前院的堂屋,纪夫人正在房中等着。

    纪夫人善于察言观色,发现熙谨的脸色不对,猜到要有重大之事发生,说道:“章兄弟,出什么事了?”

    熙谨道:“大嫂,我要出发了。”

    纪夫人脸色一变:“去哪里出发?去做什么?”

    熙谨叹了口气,道:“要去汉国打仗了。”

    纪夫人脸色更是惨变,身子不由颤抖起来:“又要打仗了吗?”

    这些年来,纪夫人不但一直把熙谨依为靠山,感激不尽,更建立了姐弟般的感情,把他当亲弟弟一般,现在忽然听到这位弟弟要上战场打仗,心中担忧之极。

    熙谨道:“军令已下,不得不上战场。”

    熙谨说着,从怀里掏出所带的饷银,放在桌上,说道:“大嫂,这是我这个月的饷银,你先拿着花用。”沉吟了一下,又说道:“我已经告诉过长官,若是我出了什么事,抚恤金会发给你。另外,我已经叮嘱过军营的兄弟们,只要我们军营的兄弟能活着回来一个,他也照顾你们,您不必为以后的生活担心。”

    纪夫人不由拉着熙谨的手:“弟弟,我,我……你要平安回事,我们娘几个都等着你!”

    熙谨点点头,坚定地说道:“大嫂,你放心,我一定会回来的,我要亲自照顾你们,看着孩子们长大。大嫂,我走了,您也多保重。”

    熙谨说完,不敢再停留,转身快步而去。

    纪夫人紧赶几步,追到门前,双手扶住门榜,看着熙谨的背影出了院子,她只感到身子发软,心中发苦,泪水涌出。

第五百零九章:夺取石岭关() 
易州军在郭进的率领下,三万兵马赶赴汉国境内,直扑石岭关,一路之上,势如破竹,沿途遇到的守境汉军,无法抵抗这支精锐的宋军,一击即溃,逃败而去,还有些守军看到宋军势大,不敢交战,直接望风而逃。

    不过五天的时间,易州军的前头部队,已经赶到了石岭关的南城门下,布下阵势。

    石岭关的地理优势,全在抵御北部,若是从南部攻击,并不占优势多少,所以易州军一到南门,已经胜了大半,对汉军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更何况守关的汉军不过一万兵马,而宋军却有三万,无论是兵力还是士气,汉军都处于劣势,所以一看到宋军打过来,汉军守关的将领即下令紧闭城门,以防御为主,并不出城交战。

    郭进下令攻城,但南门的道路狭窄,两边皆是悬崖峭壁,兵力无法大量涌入,汉军在城墙上布下弓箭手,另有火油和滚木石头之类,宋军全力攻打了一天,折损了数千将士,仍然无法突破城门,但汉军的折损也不小。

    郭进心中焦急,他知道辽国援军很快就会从城北赶来,若是不尽快攻下石岭关的南门,一旦辽军赶到,与城内的汉国合兵一处,宋军再想攻下石岭关,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但无法完成上级交给的夺关命令,就连他们这支易州军都有被辽军消灭的危险。但守城容易攻城难,宋军的攻城器具由于机器庞大,行速缓慢,还没送到,一时之间,也无法攻下南城门。

    第二天,郭进又派兵攻了一天,仍然无法突破南城门,这次宋军又损失了数千将士,加上昨天的伤亡,宋军的三万兵马,已经折损了一万,还有两万兵马尚可战斗。

    郭进无奈,看看天色已晚,只好下令收兵,并派兵力回程去接应运送攻城器具的宋军。

    幸好在当晚凌晨时分,攻城器具终于送来了。郭进大喜,吩咐连夜布置,不待天色,便再次展开攻城战斗。

    这次的战斗,由于宋军投入了攻城器具,局面大为改观。宋军先是用投石机对着城门一阵猛轰,石头上涂上火油,落到城门上,不但可以砸塌城门,而且燃烧着,遇物即燃,守城的汉军伤亡惨重。但汉军仍然拼命护着城门,不肯投降。

    宋军放了一阵投石机,又用云梯等攻城器具,发动了攻城的战斗。汉军将士在城门上与宋军展开了肉搏战。

    战斗持续到下午时分,前头的宋军终于攻进了城门,后面的宋军更是源源不断的涌入了城门,也有些宋军从云梯上攻进城内。

    汉军再也守不住城门,退回城内,和宋军展开了巷战。石岭关内,处处是烽火,处处是战斗,惨叫声,厮杀声不绝于耳。

    汉军在攻城战中,一万多军兵,已经损失了六千人,只有三千多将士还有战斗力,这些汉军很少有人逃走,多数将士宁死不退,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以死报国。

    熙谨在攻城战中,并没受伤,他现在是郭进帐下的第一军官,郭进不会让他轻易冒险,再身先士卒的攻城,所以他都是指挥战斗,而不必亲自上阵厮杀,可他部下的许多将士在战斗中身亡,他心中十分痛惜。但等他在几个将士的拥护下,进入城内之后,看到汉军被围歼,仍然宁死不退,先后被宋军杀死的场面,又暗暗同情这些汉军,这些汉军不但没有做错什么,而且是值得同情的,他们汉军在守卫自己的国土,自己的城关,而宋军才是侵略者。

    熙谨的心情十分复杂,一边为自己的部下悲伤,一边同情汉军的遭遇,同时又为自己做为侵略者攻进城门而感到羞愧。但他只是一个军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战争不是他能左右的,他只能服从上级命令,攻打敌人,清除障碍。

    熙谨面对厮杀的场面,一时神情有些恍惚。

    就在这时,不远处的一个满身是血的汉军,看到熙谨穿着军官的服饰,眼中冒出了仇恨的火焰,从箭壶抽出最后一支箭簇,搭上弓箭,蓄满力气,准备向熙谨射击。旁边的一个宋军看到汉军要射自己的长官,大喝一声,一刀向那汉军的一条胳膊砍了下去,此时汉军若是闪躲,还来得及,若是不躲闪,这条胳膊就要被宋军砍掉。

    但汉军对宋军的军官愤恨之极,竟然不顾自身的安危,执意要射死那宋国军官,仍然一箭射去,他的箭簇刚脱手飞出,宋军的钢刀已到,把这汉军的一条胳膊斩了下去。汉军闷哼一声,倒在地上。

    那箭直向熙谨射来,旁边拥护的几个宋军,已经抢救不及,熙谨又神智恍惚,不知闪避。眼看那箭就要射中熙谨的面部,熙谨这才惊醒,但已经躲闪不及。

    就在这时,忽然旁边飞来一支箭,后发先至,正射中那射向熙谨的箭,把那箭撞飞,两支箭都落在地上。

    熙谨转头一望,却见救他的是神箭手沈玫。他向沈玫感激地一笑。沈玫面无表情,转过身去,又搭箭向敌人射击。

    熙谨差点被箭射死,这才回过神来,他既然不能阻止这场战斗,至少能尽快结束这场战斗,既然不能挽救汉军的生命,至少可以多保全一些宋军的生命。

    想到这里,熙谨立即做出布署,本来杂乱无章,各自为战的宋军,很快结成小型队列,或三人一组,或十人一组,开始歼灭城内的汉军,并把安全圈向外扩散。

    当安全圈扩展到一定的范围后,熙谨认为这个地方暂时安全,这才派人出城,把郭进请进城内来。

    郭进在众将领的拥护下,进入城门,站在城中央的高台上,志得意满,夸奖熙谨之功。

    就在这时,忽然一个士兵上前禀报:“启禀将军,我军的探马,发现辽军的踪影!”

    郭进的脸色不由一变,说道:“还要多久才到?”

    士兵道:“用不到半个时辰,即可赶到北城门外。”

    此时,宋军虽然已经攻进城内,但城内仍到处是抵抗的汉军,宋军仍然没有完全控制住城内,此时若是出城去抵御辽军,只怕城内的汉军会反扑而来,与城外的辽军里应外合,那宋军就会十分危险。

    宋军众将士全都脸色一变。

第五百一十章:青龙桥() 
熙谨道:“大人,您在此继续清除敌人的残部,卑职率人前去北城门阻截辽军。”

    郭进道:“好!快去,一定不能让辽军打过来,不然我军将前功尽弃。”

    郭进又吩咐四个军指挥使喝道:“你们四个,从现在开始,听从章熙的指挥,谁他娘的不听,老子砍了你们的脑袋。”

    那四个军指挥使,齐声应命。他们两个也是军指挥使,和熙谨的官职一样,但军情紧急,顾不上争论这个,只得听从年龄比他还小十多岁的章熙的吩咐。

    郭进此次率领了近三万兵马,在攻城战斗中,损失了一万多,还有不到两万兵马,熙谨等人的每个军部原本有两万五千人,现在每个军部不过两万人,但五个军部加起来,也有一万多人。郭进留在城内清除汉国残部的也有近万人,各有一半。

    熙谨率领一万兵马,火速向石岭关的北门赶去。

    此时,北门还有一些汉军在与宋军交战,双方在争夺北城门。汉军的守城将领看到抵抗不住宋军,下令把北城门的大门摧毁,然后率领数百人的余部,从北城门向外逃走。宋军追杀着逃走的汉军。

    熙谨赶到北城门时,本想利用城门固守,但看到城门已经毁坏,短时间内无法修复,不由十分为难。

    这时,一个都头率领部下,擒住了两个未来得及逃跑的汉军,正要砍杀。

    熙谨在旁边看到,连忙阻止那都头。

    熙谨对两个被擒的汉军说道:“现在城门已毁,辽军将至,我军要如何才能阻住辽军?你俩个谁若帮我想个法子,我就饶谁一命。”

    熙谨此意,一来他不熟悉城北外的地形,想借助熟悉地形的汉军的帮助,二来也是想给两个汉军一条生路,不忍伤了他们的性命。

    一个汉军十分强悍,虽然被擒,仍不屈服,冲着熙谨吐了口唾沫,大骂道:“你这宋狗,侵我国土,犯我边境,还想要爷爷帮你,休想……”

    这汉军还没骂完,站在熙谨旁边的沈玫一箭射去,正射入那汉军张开的嘴巴,穿透而过,死状十分惨烈。

    熙谨心中一叹,但沈玫是在帮助自己,又不能责备他,只好转头对另一个吓得颤抖的汉军,说道:“你的同伙已经死了,如果你还是不肯投降……”

    这个汉军的胆子较小,被战友的死状吓怕了,不待熙谨说完,连忙说道:“长官,我投降,我投降。城外五里之外,有一条宽涧,河面宽约十多丈,那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只要您能比辽军先一步赶到,把河面的桥梁毁去,辽军只能望洋兴叹,无法渡边。”

    熙谨大喜,说道:“那桥梁有多长,要怎么才能毁去?”

    汉军道:“桥梁是建在河面最窄的地方,约有五丈长短,是一座石桥,名叫青龙桥,可用炸药炸毁。”

    熙谨吩咐沈玫带领一批弓箭手,奔流儿率领一批骑兵,先快马加鞭,前去占据那座桥梁,据桥而守,免得被辽军攻过来,他率领大军,带足炸药,随后而至。

    沈玫率领了自己训练出来的五百弓箭手,奔流儿率领自己训练出来的五百骑士,快马加鞭,出了北城门,沿着大道向北奔行。

    沈玫的弓箭队和奔流儿的骑士营,在攻城战之中,损失是最小的,他们每队原有五百多人,现在仍有四百五十多人以上,每个营队只在战斗中损失了不过二三十人,皆是因为他们的部队,不但是牛头集军营最精锐的部队,也是易州军最精锐的部队,甚至整个大宋军队之中,也找不到像他们这样战斗力强悍的部队。

    沈玫和奔流儿各率近五百人的兵马,快马加鞭奔出北城门,向北直奔,不到一柱香的时间,便看到了一条河流。两边高山耸立,悬崖峭壁,中间有一条宽宽的河流,从西边的高山之中绵延而出,经过中间的大道,进入东边的高山之中,大河在路上的长度,约有三五十丈,宽处约有十多丈,窄的地方只有五六丈。

    那座叫青龙桥的石拱桥便建在窄的河面上,连通着河流南北的道路,石头皆是青石,石桥像一条青龙一般横跨在河面上。

    就在沈玫和奔流儿向石拱桥狂奔的时侯,远远看到青龙桥北方,奔腾而来一支辽军,那支辽军密密麻麻,放眼过去,至少有数万人,看那阵势,也是想抢占石拱桥。

    沈玫和奔流儿看到辽国如此众多,皆是脸色一变,转头望向对方,一边骑马一边说话。

    沈玫道:“你小子怕不怕?”

    奔流儿嘿嘿一笑:“老子从来没怕过。”

    沈玫道:“好!”

    两人都不再说话,只催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