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直播之春秋苦旅-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子路才把捕获的猎物拿到曲阜的老街上去出售。让别人认不出他,也不知道他的猎物是在哪里捕的。再则!老街这边卖得快,价格相对来说要高一样。

    一般地当地猎户,捕获猎物后都在本地小镇上出售了。本乡本土的人,价格也不敢要得太高。要价太高,一般人买不起。

    “孔子!孔子!孔老师!”来到孔子家的院子门外,方基石大声地喊了起来。

    上课时的孔子家,有时是关门的,以免被人打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但也不是绝对的,大多时候,院子门是大开的,有那种“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的意思。

    “我给你带学生来了!孔老师!孔先生!”方基石调笑道。

    在春秋时期,是没有这种叫法的。尊称为先生的倒是有,叫老师前面带姓的,应该没有。

    听到是方基石的声音,学生们都摇头朝着院子门口看着。但是!没有人敢动。

    孔子坐在讲台上没有动,也朝着院子门口看着。说真的!大神来的不是时候。他正在给学生讲解音律,教学生音乐方面的知识。他认为!学音乐要专心,不能有杂念。心静不下来,就无法体悟到音乐的韵律,不能产生那种心灵的感应……

    亓官氏听到是方基石的声音,从讲台上下来,奔往院子门口来了。

    自从“大学生”多了后,亓官氏就不到“幼儿园”那边去了。留在家里,一是帮助夫君教学,二是服侍夫君的日常生活。还有!“大学生”们也需要有个女人来照顾,比如说烧水、搞卫生什么地。

    “大!大伯!”亓官氏惊讶地叫道。

    因为!她看到了方基石身后的子路了。子路是个陌生,她显得有些惊诧。另外!还驾来了马车。

    正常情况下,方基石是不会坐马车到她家门口来的。

    “这是你师娘!先拜师娘!”方基石调教子路道。

    “师娘好!子路拜见师娘!”子路答应一声,就趴到地上给师娘磕头。

    亓官氏显得有些慌张,她还没有见过这么大年龄的学生!院子里的学生,年龄都不大,都只有十几岁,不超过二十岁。而面前的子路,应该有二十多岁了。

    “起来!起来!”亓官氏急忙喊着,让子路起来。

    “把拜师礼拿进去!”方基石又吩咐道。

    子路忙不迭去拿活山鸡和活兔子。一个护卫也帮忙子路,把所有猎物都拿了起来。

    孔子很不情愿地起来,朝着院子门口看着。然后!慢腾腾地挪步走了过去。

    “大哥!”孔子很不高兴地叫道。

    “看!大哥给我们带个大学生来了!”亓官氏有些兴奋地说道。

    “哦!”孔子应了一声,看向子路。

    子路提着猎物兴冲冲地走了过来,见是孔子,当即楞住了。

    “你?”孔子问道。

    “你?你?”子路楞了一下后,问道:“你也在这里?”

    “他是你的老师!孔子!还不快拜?”方基石在一边笑着催促道。

    “他?他?”子路又楞了楞,说道:“他就是孔子?”

    “他就是孔子!呵呵呵!”方基石笑道。

    “你?你?”孔子惊讶道:“你还拜我为师?”然后!看向方基石。

    “是啊?不欢迎?”方基石又笑道。

    “他?他?他?”孔子后退一步,说道:“他就是河边的那个大力士!他!”

    “什么?”方基石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孔子和子路两人都觉得惊讶了?原来!他们早就认识。

    见两人都楞住了,方基石脸色一变,问道:“怎么?是你不想收他这个学生呢?还是?子路?你不想拜师了?”

    孔子与子路两人,又当场楞住了。

    不过!孔子随即反应过来,说道:“孔丘何德何能?能做大力士的老师?”

    子路一听,双膝一屈,跪到地上,说道:“子路愿意拜师!先生是个有德之人,我子路服!”

    说完!“梆梆梆”磕起了头。

    (本章完)

第483章 子路甘心拜师() 
看见子路跪地磕头,直播间内又炸了起来。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两人第一次见面还是:好像子路很不服孔子,对孔子很不礼貌。还有!孔子好像当初不是喜欢子路,甚至都不愿意收他这个学生。后来是在某个同学的介绍下,才答应收这个“问题学生”的。

    其实不是!孔子与子路第一次见面,是在小河边。

    子路当时是过路猎户,不敢往村庄上面跑,怕被人看见了。所以!就躲藏在小河边。结果!无意中看见孔子在练剑。后来!又看见孔子在河里洗澡。

    开始的时候,他是不想出来与孔子相见的。可他对孔子的剑很感兴趣,就走了出来。他有一把“宝剑”,一把装饰得很漂亮、时髦的剑。所以!对别人的剑就感兴趣,有那种炫耀的心理。

    当然!一个人有没有炫耀心理,一般自己是不知道的。当时的子路也一样,他不知道自己有炫耀心理。

    见孔子从河里起来了,他才从枯草丛中钻出来,去看孔子的剑。孔子在河边练“憋气功”的时候,他也想过去看剑,可他担心被人误会把他当成贼。所以!他忍着没有出来。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孔子游上岸后他显得迫不及待,跟个贼似的。

    因为爱剑,他与孔子比试的时候,害怕剑被孔子的“烂剑”给砍坏了,才输的。真正输的原因,还是因为怕剑刃被砍缺口了,才退让的。而不仅仅是脚下被绊,加上滑才滚下河堤的。

    他并没有在这个上面纠缠,直接承认自己输了。

    他认输的另外一个原因:他对孔子的剑术确实佩服。

    孔子的剑舞起来特别地优美。

    再则!孔子在击剑上面,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也确实有些功夫。他要是不奋力的话,想赢还真的不容易。

    几种原因凑在一边,他才认输的。

    但是!在剑术上认输了他没有面子,他必须找回面子。所以!他就有意在孔子面前露一手,把河堤上的石凳子放到石桌子上面,端了起来。他就有那么自信,孔子端不起来。

    结果!他的自信成功了,孔子试了三次都没有端起来。

    挽回了面子,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子路才算了。

    让子路没有想到的是!孔子并没有一定要他难堪,不承认自己赢了,还说明他赢的原因:是他熟习地形,占了优势才赢的。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都是牛比,没有人跟他子路一样,愿意承认自己输。结果!还让他遇上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孔子。

    所以!他从内心里服了孔子。

    可当时的子路,并不知道那个他佩服的人就是孔子。

    后来!他打听到孔子的名声不好,就没有再来找,就一心打猎,顺便留在曲阜城内,看看能不能遇见大神方基石。

    结果!在曲阜城的老街上,还真的遇见了大神。

    在大神的介绍下,他才来拜孔子为师的。说真的!他虽然相信大神,才来拜孔子为师,可内心里还是不服。

    当发现孔子就是那个他敬佩的人后,子路是心服口服,愿意拜孔子为师。

    看完直播,粉丝们一个个大骂:历史文献也有虚假信息!

    “尼玛地!我以前就相信历史,现在!我神马也不相信了!怀疑一切!”

    “你个傻比!我告诉你!什么都不可以相信!特别是当今互联网上传播的消息!你一个不小心,就上当了。”

    “权威消息都不可靠,你还能相信谁?”

    “专家你就更不要相信了,谁知道他是真专家还是假专家?学历都不可信,何况所谓的‘砖家’?谁评定他是专家的?”

    “我告诉你!《史记》中的有不少事,都是望风捕影的!还有!司马迁记载的〈史记〉特别是汉朝事,都是不可信的。事实明摆在那里!据说司马迁这个书呆子一定要按照史实来写,结果!犯了汉武帝的忌讳,被拉去受了刑罚!这不是?”

    “艹!就你知道的多!这点历史常识我们都不知道,就你知道?”

    “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当代的权威消息,都不是可靠的!都是有政治原因的!懂么?艹!急得我也要爆粗口!”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好像子路拜师的事,都带着褒孔子贬子路的意味在内。还有!在后世解读《论语》的相差文章里,也一样:都是有些贬子路。

    其实!都是后世学者和某些人的崇拜心理在作怪。只有贬子路才能捧孔子。

    而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是那种皆师皆友的关系。子路服帖孔子,愿意跟随孔子。而孔子也欣赏子路,但对子路的某些方面不是很认同。毕竟!一个是圣人,一个是平凡人,两者认知境界和高度是不同的。

    而在后世学者和那些有崇拜心理的无脑人面前,就有了个人褒贬倾向在里面了。

    当然!子路与孔子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见面这一个方面。子路自从拜师孔子后,除了成亲生子之外,人生中大多时间都是跟孔子在一起的。

    “起来!起来!子路!你好!你好!我愿意教你文科!但是!你也要教我剑术!好不好?我们相互为师!”孔子谦让道。

    子路听孔子这么一说,又跪了下去,说道:“我已经拜你为师了!你为我师!在剑术上!我的剑术还不如你呢!我怎么能做先生的老师?在剑术上面!在武功上面!还是跟大神学吧!我也要跟大神学!我本来就是大神的弟子,以前的时候,大神教过我武功呢!”

    “好好好!你起来吧!你看!”孔子用手一指院子里的其他“大学生”,继续道:“你年龄最大!你?唉!我也就比你大几岁,我不好意思做你的老师啊!”

    子路在孔子的再次搀扶下,爬了起来。

    “咯!咯!咯……”

    这时!一只山鸡挣脱了束缚,飞了起来。

    不过!由于束缚得太久,最终没有飞掉,在满院子里奔跑着。大家一起动手,进行堵截。

    现场一片混乱,但也是欢声笑语。

    “杀鸡!”抓住了逃跑的山鸡,孔子兴奋地说道。然后对学生们说道:“今天的课不上了!大家都动手!下午加餐!”

    “哦!”有几个大学生欢呼了起来。

    (本章完)

第484章 把私学办到曲阜城() 
自从这天开始,孔子有了一个想法:不能把学校设在家里。家与学校是要分开来的,这样才有利于教学。

    今天就是个例子,他正在给学生上音乐课,结果!方基石在院子门外大喊大叫。说真的!他是方基石,是大神是大哥,不然!他会当场生气的。当然!也没有生气的理由。要是换了亓官氏或者是方基石的两个妾室,他都要当场说几句的。

    给学生上课,有些课是不能分心的,必须专心。而有些课就无所谓。

    孔子有了这样地想法:在曲阜城内租一处院落,把学堂设到那里去。有些课程,在曲阜城那边上。而有些课程,还是需要在乡下老家上的。

    在曲阜城内设分课堂,其一!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其二!也起到一定地广告作用。

    当需要封闭式教学的时候,就把学校的外面大门给关上,并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当开放式教学的时候,就把学堂的大门打开,让社会上的人参与进来。这样!能够起到一定地广告作用。

    现在!外地的学生越来越多,家只有这么大,住在家里有许多不方面。真的!有时晚上,他要背后教妻,或者是过夫妻生活,都不敢声音大了,怕被外面的大学生听见。

    还有!把学堂设到曲阜城内还有一个好处。现在的他!另外一个身份是:鲁国的小官吏。要是学堂在曲阜城内,鲁昭公有事找他,也方便一些。他去上班,也方便一些。上班、教学两不误。

    他并没有彻底把学堂搬到曲阜城去的意思,更没有把家搬去的意思。不是!两边的学堂都要。另外!“孔子幼儿园”一样要办下去。

    现在!表面上!他家是大学生课堂,方基石家那边是小学生课堂,好像是分开的。其实不是!分开是为了不让调皮的大学生欺负、带坏小学生。

    这天下午,大学生得到解放,一个个欢呼着,大家一起动手,把子路的“学费”全部解决了,全民加餐。

    子路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极为活络。在宰杀山鸡和野兔方面,特别地在行,也就一二三的功夫,就宰杀好了。然后!就是用两家的锅来煮。

    方基石的家那边,有完整的餐具。也是从这一天起,两家人才开始分开吃饭。以前!一直都是在一起吃饭的。

    半下午的时候,整个村子里都飘荡着香味。有不少村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都过来观望。

    “他大爷!别走!待会兔子肉就熟了!就可以吃了。”

    “他大娘!别走!待会山鸡汤就熬出来了!山鸡汤是大补的!”

    “他二哥!别走!待会大骨头就可以吃了!吃块大骨头吧!”

    亓官氏见有人围观,或者是在院子门口张望,就出来打招呼。

    其实就那么回事!今天孔子家“飨食”。子路带来的那些猎物,单单孔子一家人和方基石一家人加住宿的学生,是吃不完的。

    “客气!客气!师娘!谢谢你!”

    “师娘!你人心真好!”

    在亓官氏的挽留下,大家自然是留下来了。

    在乡下!特别是孔子家这种情况:不公开收学生的学费,都是靠学生家长自愿给学费。所以!与学生家长就有了来往。学生家长有了吃食的时候,都会分一些到孔子家里来,给先生和师娘吃。

    所以!亓官氏挽留村子的人下来吃食,人家都好意思留下。要是双方不来往,没有交结,就不好意思留下来。

    “都是我夫君新收的一个学生带来的!他是个猎户,都是他捕获的猎物!不花钱的!他叫子路!都这么高了!二十多岁了!……”

    亓官氏借着这个机会,顺便打打广告。

    “啊?二十多岁了他还来念书?”

    “什么?这么大人了还念书?”

    村民们听了,惊讶地张大着嘴巴。

    “我爹说!三代不念书,不如牛马猪!”子路笑着从院子里出来,站在亓官氏一边,说道。

    “就是你啊?”

    “你就是那个大学生?”

    “……”

    亓官氏又在一边打广告道:“他不仅会打猎,他的力气也大呢!河堤上的那个石桌子和石凳子,他把它们放在一起,端起来了……”

    “啊!”

    “……”

    村民们听了,显得一副怕怕地样子。

    “呵呵呵!……”子路听到师娘在夸奖他,抱着膀子得意地傻笑着。

    有不少没有上学的半大孩子,听说孔子家“飨食”,都在孔子家或者是方基石家门前探头探脑,不好意思进来。

    所有吃食都煮好了,亓官氏没有敢亲自分食,害怕分食不均匀引起村民们的不满。到时候好事变成坏事,好意变成了恶意。所以!她就请村子里几个有头有脸的人过来,由他们主持,分食给全村的人。

    方基石与孔子没有参与这边的事了,盛了一份自己吃的,坐在堂屋内吃喝了起来。

    “我想在曲阜城设一处学堂!有些课程,我们到城里去上。”孔子说道。

    “到城里去办学?这?这才几个学员?”方基石心想:还是我儿子方恕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